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季节养生 > 正文

冬季别让皮肤病找麻烦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9/2/26
导读:皮肤病往往与气候的温度和湿度及人们的精神、饮食等因素有关。冬季应注意预防以下几种季节性皮肤病。1、皮肤瘙痒症冬季的天气干燥,皮肤也会干燥,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经常挠抓,易导致皮肤发炎、抓痕,引发湿疹、脱屑、皮肤变薄,甚至细菌感染,多发生在大腿内侧、小腿伸侧及…

皮肤病往往与气候的温度和湿度及人们的精神、饮食等因素有关。冬季应注意预防以下几种季节性皮肤病。


1、皮肤瘙痒症


冬季的天气干燥,皮肤也会干燥,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经常挠抓,易导致皮肤发炎、抓痕,引发湿疹、脱屑、皮肤变薄,甚至细菌感染,多发生在大腿内侧、小腿伸侧及关节周围等处。老年人多见,干性肤质的人也容易出现,并常在洗澡后出现。


对于皮肤瘙痒,不要一出现瘙痒就想抓挠;平时不要用热水烫洗,洗澡时的水温不超过32℃,沐浴时不宜用肥皂等脱脂作用强烈的洗涤剂,避免搓擦;居室空气尽量湿润;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用药物止痒;生活中尽量减少情绪激动。另外,茶叶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锰,可保护皮肤,提倡每天适量饮茶。


2、冬季皮炎


冬季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加上空气干燥,皮肤失去水分,皮下末梢神经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皮炎,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更新功能下降,更易患此病。对于皮炎,通过使用加湿器、养殖花草植物来调节室内环境的湿度,缓解皮肤缺水状况。洗澡不要过勤,水不要太烫,否则会使皮脂腺、汗腺分泌物组成的天然保护膜丢失,使皮肤丢失较多的水分。此外,少吃虾、蟹、牛肉、羊肉等食物。如果因为某些先天性鱼鳞病、习惯性便秘、糖尿病、胆囊炎等引起的,就要及时就诊。同时,内衣要求质软、宽松、舒适,纯棉制品最好。


3、手足皲裂


这也是一种冬季常见的皮肤病。这种病和遗传有关,缺乏维生素的人群也容易患此病。对于手足皲裂,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护手部、足部,衣服鞋袜要宽松干燥。如果出现皲裂,因为患病之处角质层较厚,康复起来需要较长的时间,可涂抹皮肤防裂剂或防裂膏,过敏性体质的人还要补充维生素,减少酸碱化学产品对皮肤的接触。



4、寒冷性荨麻疹


冬季气候寒冷,身体遇冷后全身出现瘙痒和红斑、风团,有的患者仅在身体接触冷的暴露部位(如面部、手部等)出现上述反应,即寒冷性荨麻疹。一般在遇冷后几分钟出现反应,遇热后20分钟左右会自然消退,不留痕迹,再次遇冷后会反复发作,有的患者奇痒难忍。平时应注意身体暴露部位(如面部、脖子和手部等)的保暖,应该戴上帽子、手套。身体其他部位也应注意保暖,避免冷风和冷水等直接刺激。调整饮食习惯,尽量避免进食鱼、虾、蟹、羊肉等高蛋白和辛辣、酒等刺激性食品。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应寒热的变化。


5、湿疹


湿疹是由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体内免疫功能发生变化而致的皮肤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寒冷干燥的冬季,由于人们保湿剂使用得多,外用洗涤剂及护肤品用得也较多,又常常吃些辛辣食物来御寒,因此,患湿疹的病人较多。预防上,要避免使用热水及碱性沐浴液,不要过度搔抓患处,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等。


6、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也是冬季好发的皮肤病。一些病人冬季手脚会出现点片状脱屑,严重时出现疼痛、皮肤潮红,可通过补充复合维生素B或外用尿素软膏等治疗。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时辰养生Time

  • 23:00-1:00

    此时胆经最旺,宜睡眠,忌熬夜及吃宵夜!

  • 1:00-3:00

    此时肝经最旺,宜熟睡养肝,忌喝酒!

  • 3:00-5:00

    此时肺经最旺,宜进入深度睡眠,建议晚起床。

  • 5:00-7:00

    此时大肠经最旺,宜排便,忌夫妻生活!

  • 7:00-9:00

    此时胃经最旺,宜吃早餐,忌空腹!

  • 9:00-11:00

    此时脾经最旺,宜多喝水,忌辛辣!

  • 11:00-13:00

    此时心经最旺,宜午睡养心,忌剧烈运动!

  • 13:00~15:00

    此时小肠经最旺,宜调理小肠经,忌午餐过晚!

  • 15:00-17:00

    此时膀胱经最旺,宜补充水分,忌憋尿!

  • 17:00-19:00

    此时肾经最旺,宜休息,忌过劳!

  • 19:00-21:00

    此时心包经最旺,宜散步,忌剧烈运动!

  • 21:00-23:00

    此时三焦经最旺,宜入睡,过夫妻生活,忌生气发怒!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