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岐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其发展经历了远古时期、春秋秦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七个历史阶段,走过了一条从萌芽探索到成果进成的不平凡道路,出现了灿若群星的中医药文化巨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经典,不但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文明提供了科学保障,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医药学与中华民族的源头一样历史久远。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聚居在这里,用艰苦的劳动,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包括医药卫生的知识与经验的灿烂的远古文化,编辑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

夏商西周时期是原始医学的时代,在卜笙史料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医药卫生的内容,对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及其症状的描述比较直现具体,对病因、诊疗的经验有较多的积累,植物、动物、矿物及酒的药用、针灸、推拿、导引、汤液、外治的广泛应用,医学与哲学的交融,阴阳五行、整体观念、预防思想被引进医学 ...

春秋战国是中国整个学术界呈现百家竞争荣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中医药也在此时奠基成学,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逐渐趋于相当高度的专业化,药物方剂学已见雏形。《皇帝内经》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的问世,是中国医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标志,迄今仍有效指导着中医药学理论研讨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典籍 ...

秦汉史中医药理论体条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医学家以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并运用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促使医学与哲学的高度一体化,造就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张仲景《伤末杂病论》确立了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国、八法等辨证论的基本理论。开各科临床医学辩证论恰之先河,以伤寒、杂病和外科、妇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财局动荡多变,学术上各学派学说相斥相容,交错互动,医学自为地按医疗需求和技术特长别类分科。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手术和麻醉、伤科、养生保健等方面成就卓著。医药典籍的注释整理,官办医学教育的出现,中外医药的进一步交流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检验。须着重提出的是,该时代在传承发展基础上,涌现了若干有关医学分科内容的专著 ...

隋唐两代是中医学的集大成发展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恢弘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综合性的大型方书如《诗病源侯论》《千金方》《外白璁要》等称重医林。医事创度、医学教育、临床各科的分工设置及其发展日趋完善。藏医学《四部医典》的究成,是藏医学术发展的奠基之作。中国与周边诸国的医药交流诸写出新的篇章。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朝廷重视医药并组织人员编繤整组方书和本草书,书局对宋以前医籍进行校正,铸造针灸铜人,援修《铜人输穴针灸图经》并刻石,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保寿粹和馆、慈幼局。漏泽园等慈善机构。医事制度及其律令等多有创举。随着医学各科学术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应用,医籍的种类超量大增,且不断印行传播 ...

辽、夏、金、元是与两宋并立的历史时期,是又一次民族医学交流和文化大融合,经验积累更为丰富,这一阶段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时期,为多元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的 金元四家 先被于世,呈现了蓬勃的生机。少数民族医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

明代是中医药的继兴发展期,医学发展出现了革新趋势,名医颦处,名著富瞻,学派林立,始称太医院并合13科,杨继渊的《针灸大成》、吴又可的《症疫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皆为传世名著,探索传疫病病因、创造人症接种术预防天花等研究进入新的展次,伤末学派的中共,温补学派崛起。中外医药交流的范围已达亚、欧、非国等多国家与地区,中学输出、西学东渐,互惠受益 ...

清代时总过传统医药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历史时期。医学普及、经典注疏的发展,以及叶天士等医学家开先河的温热病学派,是对外戚温热病辨证论治的一次新突破。此期的伤寒与温病之争体现了中医药发展理路的不同见解。各科一株层出不穷,医学通俗读物遍及广泛。《医宗金鉴》是一部规范当世医学理论和临床的综合医书。《医林改错》反映了医学家重视解剖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

近代史中国医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而洋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传播和发展,形成了中西两种医学并存局面。传统医学受到挑战,中医学陷入存废之争,中医界为维护中医药而抗争,探索出一条中西汇通和革新之路。中医教育开始兴办,中医书籍杂志,中医药学术团体相继创立,中医有了专门的科研机构——中央国医馆 ...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时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使传统医学得到长足发展。中药应用得以扩大,新药研制与开发得以促进,不断走出国门,中医药疗保健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被明确写入宪法保护。中医药列入【非遗:名录。【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等。被法律和政策赋予合法地位 ...

古迹寻踪:中医在人类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就一直相伴于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医疗保健活动是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依靠古代的传说和现代的考古发现,可以知道中国传统医学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已经发源。中医学是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基础理论体系在2000多年前已具雏型,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并产生了近万种医药书籍,建立了一系列医事管理和医学教育制度。

岐黄名医: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结晶,是勤劳聪慧的中华儿女在数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奇迹,是世界医学宝库中夺目瑰宝。历经数千年从未间断的实践、探索、薪火传承、总结完善、创新发展,中华中医药逐渐形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系统理论体系、独特诊疗方法、显著治疗效果、实用制药技术、浩瀚文献史料、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门医学科学,并以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应诊灵活、普适简廉和预防保健作用显著的巨大优势,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已经并正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杏林墨香:杏林墨香是展示近现代医家的墨宝、书画作品、励志座右铭、处方膏方等图谱。这些大医们不仅是医林巨人,同事也是才华横溢、爱好广泛的艺术家。中医和书画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源相通,源远流长。

传统艺技:中药传统炮制技术是我国最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门传统主要技术,从历史看仅靠口传心授模式在中药世家和师徒间世代相传着,而各家彼此间互相保密,不外传。中药炮制学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并以其实效性和独特性引起当今各界的日益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中医药政策指引下,中药炮制在产、学、研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大量继承和创新的新成果,促进了中药炮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但由于中药炮制长期存在“历史久、种数多、技术杂、传习少”等情况,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饮片炮制技术等,有的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有的正处于淡化无人问津的窘境,有的正在不断异化和消失。

传统中医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疗法独特,蕴藏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览历史发展进程,其医学基础早在二千年前已形成,历代医家继承前人知识,阐发其理论,使原有基础得到充实和发挥, 再结合各自的文化修养和医学经验,不断补充、创新,而形成现今的局面。总括来说,中医学的发展是以典籍注释为主导;利用前人奠定的基础为依据,将内容不断注释而逐步完善起来的。认识这些发展进程,可深入体会中医的贡献。

中国中医五千年发展大事年表

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04万年 — 公元前21世纪)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种植 原始人在采食过程中,开始自行有目的的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
原始社会 中药的发现和应用 药物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和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稈中,通过点滴经验的积累而逐渐总结得来的。在中国古代,有关药物起源的传说颇多,如《帝王世纪》载:“伏羲氏 ...
奴隶制社会时期 酒的发明和应用 据记载,酒的最初出现也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的无意发现。洪荒时代,野果落地无人拾,温度相宜自然发酵,成为香味醇厚的汁水,于是地球上便有了酒。《粤西偶记》中,有这 ...
氏族公社时期 火的发现和使用 氏族公社时期发明了火,衍生熨法和灸法。
上古神兽——龙马 “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马。传说的龙马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伟岸无比,头形像龙,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鬓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而和谐的声音。 ...
黄帝出世 传说中的中医药始祖。
黄帝  岐伯   岐黄论道 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771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大禹 大禹诞生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了中国版图为九州。因此,后人称他为大禹。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 ...
神龟 相传黄帝在创制奇门遁甲之前,得到了天书,而天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河图与洛书。在大禹治水时,又有一种神龟背负着另一张神秘的图浮出洛水,这就是洛书。相传就是由河图 ...
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 伊尹 伊尹制汤药 有资料记载中药汤剂创始人就是伊尹。相传伊尹很有学问,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最拿手的是用草药为人治病,药到病除,人称活神仙。
公元前1600年 根据甲骨文记载,中国人民已知讲究住宅、身体、饮食卫生,并应用石器、骨器、青铜等制作卫生和医疗用具。 根据甲骨文记载,中国人民已知讲究住宅、身体、饮食卫生,并应用石器、骨器、青铜等制作卫生和医疗用具。
公元前1121年 中国已知利用微生物和酶加工食品的技术 中国已知利用微生物和酶加工食品的技术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 ...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公元前656年 骊姬 晋·骊姬以“堇”(乌头)作为毒药使用 晋骊姬以“堇”(乌头)作为毒药使用。
公元前556 《左传》襄公17年有“国人逐瘈狗(疯狗)”的记载。 《左传》襄公17年有“国人逐瘈狗(疯狗)”的记载。
公元前541 医和 用 「六气致病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成因 秦医和侣:阴、阳、风、雨、晦、明六淫致病学说。,用 「六气致病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成因。
公元前522年 此时有疥和痁(久疟)病之记载 此时有疥和痁(久疟)病之记载
公元前500 扁鹊 中国第一位正式传记的医家,创立了中医诊断基础 中国第一位正式传记的医家,创立了中医诊断基础。
公元前407 扁鹊 扁鹊辨病 中国第一位正式传记的医家,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脉法。
公元前400 「阴阳」及「五行学说」约于此时应用在医学上。 「阴阳」及「五行学说」约于此时应用在医学上。

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年 — 220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公元前581年 中国已广泛应用针灸疗法 中国已广泛应用针灸疗法
公元前219年 秦始皇  徐福   徐福求仙药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于是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 ...
约公元前215年 淳于意 仓公著诊籍 《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公元前140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 开拓丝绸之路,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公元前140年 汉代居民 讲究个人卫生,收拾痰涎,已用唾壶 讲究个人卫生,收拾痰涎,已用唾壶
公元前117年 汉代居民 开始描述消渴病(糖尿病)。 开始描述消渴病(糖尿病)。
公元前100 张衡 张衡作《温泉赋》 张衡作《温泉赋》。记述矿泉治病。

三国两晋南北时期(公元220年 — 581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前12世纪―前473年 吴国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 ...
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 魏国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 ...
215年—282年 皇甫谧 辞官借帝书 皇甫谧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
221年5月15日—263年 蜀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吴国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 ...
235年 皇甫谧 皇甫谧二十向学立誓向学 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 ...
255年 司马师 医为司马师手术切除目瘤 医为司马师手术切除目瘤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 — 960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6世纪初 中阿医学交流 6世纪初起,波斯及中亚诸国与中国交流密切,在医疗和药物上起到了补充作用。
公元605~618 隋炀帝敕 四海类聚方 《四海类聚方》,简体《类聚方》:系隋炀帝敕编,成书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全书共2600卷。
公元 605~617 年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为杨上善奉敕编撰。
610年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中国最早的病因证候学记录,共载1739种病证,详细论述了疾病的病因和症状,还包括诊断及预后。
公元618-907年 王冰 玄珠密语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为论述五运六气之专书。
618年 唐政府 成立医学教育机构 中国医学教育在前代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唐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各设博士、助教以教授医学。其教材、学制、考核均较先进,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医科大学,师生840余人。
620年 甄权 针药并施善颐养 唐代医家甄权以医名,精针灸术,亦谙养生。甄权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两宋时期(公元960年 — 1279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973年 刘翰 刘翰等人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刘翰等人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次年重定为《开宝重定本草》。
978年 宋政府 翰林医官院 翰林医官院(中国最早的医学利学院)组织编撰《圣惠方》等。
982年 用芥子泥外敷法治疗风湿病。 用芥子泥外敷法治疗风湿病。
982-992 王怀隐 王怀隐等修订《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受命于宋政府编辑的大型方书,共载药方16,834首,还包括理论、法则、组合、用药等完整知识。本书是总结公元10世纪以前的大型临床方书。
984年 丹波康赖 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成书。 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成书。
995 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范仲淹(969 -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身贫苦,两岁丧父。他刻苦读书,26岁中进士。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副 ...
998年 接种人痘预防天花成功 接种人痘预防天花成功

辽夏金元时期(公元916年 — 1368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元朝 元政府设“广惠司” 元政府设“广惠司”。
1050—1125年 《类证活人书》 《类证活人书》将《伤寒论》原文以问答形式 述,并增补原书治法之不足。
1107年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医方典籍之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政府属下药局的成药处方指南。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医方典籍之一,为当时制药的规范。
1118 赴朝鲜教授医学 1118年,应高丽太子请求,翰林医官、太医局教授杨宗立,翰林医谕、太医局教授杜舜学,翰林医候、太医局教学成湘迪,功郎试太医学陈宗仁,太医学兰茁等7人,至高丽教授 ...
1119年 翰林医官院人员达979人 翰林医官院为官署名,宋置翰林医官院,属翰林院。1119年,翰林医官院人员达979人,次年精减三分之二。
1200年 张杲 张杲已能明确鉴别天花,水痘 张杲已能明确鉴别天花,水痘。
1224年 张杲 《医说》较早的中医史专着 《医说》较早的中医史专着,广泛汇录南宋以前记载于各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 — 1644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宣扬了大明威德。
1360-1425 朱橚 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选定可供灾荒时食用的植物414种。
1364年 始称御医 御药局和御药房 皇帝专属“药剂科”。御药局主要任务是监制御用药饵,兼管收储各地进贡的名贵药材。
明政府 太医院 明朝的医疗机构十分齐全,以太医院为总协调,还设有专司用药的药局,有专门为宫廷服务的御药局等,还有慈善机构惠民药局。
1368年 王履 《医经溯洄集》 《医经溯洄集》本书将伤寒与温病区分开来,分别对相关的治疗方法加以详述。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1403-1408 《永乐大典》 明政府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收载明代以前的医书甚多。乃古代中国最大的典籍。
明政府 中药输向世界 1405年至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中国船队7次下南洋和西洋,输出了大量的药材。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赞誉为中国16世纪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于17世 ...

清初中叶时期(公元1644年 — 1840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清初 清政府 隔离治疗 清初,中国北方痘疹流行,北京城内此病尤其猖獗。来自关外的满族,对痘疹缺乏免疫力,更容易被传染,因此导致死亡者无数,清初统治者谈痘色变,千方百计地避痘,并采取将患 ...
1585—1670 喻嘉言 尚论篇 《尚论篇》是《伤寒论注十人书》系列之一,为医家经典之作。
1636年 胡慎柔 胡慎柔著《慎柔五书》 胡慎柔著《慎柔五书》。
1644年 清军入关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
1644年 傅仁宇 《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眼科著作。又名《傅氏眼科审视瑶函》、《眼科大全》、《审视瑶函眼科大全》等。6卷。明傅仁宇(允科)撰。首刊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卷首载眼科前贤 ...
1644 清政府设查痘章京 清政府设查痘章京,理旗人痘疹及内城民人痘疹迁移之政令。
1661-1722 康熙 庭训格言 书名 庭训格言 作者 (清)康熙 玄烨八岁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继位,年号雍正。此书乃雍正 ...

近代时期(公元1840年 — 1949年)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1839年6月 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 ...
唐容川 折衷归于一是 唐容川所处的时代,西医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唐容川为了保护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抵制否定中医的逆流挺身而出,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试图寻找中西医学术之间汇通的途径。
孟河学派 19世纪以后,孟河医派发展到了成熟时期,形成了费、马、巢、丁四大家族,其医术虽然主要以世袭祖传为主,但是他们同时也可贵地做到了以弘扬医术为宗旨,不分门户,收徒受 ...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15,16世纪左右新航路开辟后)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 ...
1872 年 东华医院 创立于1872 年的香港东华医院(后为东华三院)是近代最早的中医医院,在探索中医 医院形制和促进香港中医学术等方面有积极的贡献。 早期以中医中药疗法 ...
1884年 唐宗海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中医汇通医书五种》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著
1885年 金韵梅 中国女子留学第一人金韵梅 金韵梅作为我国最早的留美女大学生,回国后积极传播西方近代医学知识,创办北洋女医学堂,悉心培养医护人才,无疑对我国的医学事业发展起过一些促进作用。在近代转型期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公元1949年 —)

年代 人物 标题 事迹/成就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
1949年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北京中医药学会 北京中医学会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50年8月 卫生部 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于1950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交流和总结了过去卫生工作的经验,讨论并确定了新中国卫生建设的方针。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21 ...
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接收协和医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接收协和医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医进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问题的重视,对相关政策的选择和制定,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药起源与传承 远古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两宋时期 辽夏金元时期 明朝时时期 清初中叶时期 近代时期 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