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老字号沿革 > 正文

同济堂 (1888年)


同济堂是“中华老字号”,始建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由唐炯(字鄂生,曾任清朝矿务大臣,云贵总督)和于德楷(字仲芳,曾任清朝知县)二人合资开办,药店位于贵阳大十字附近的正新街,占地面积642平方米。专程从汉口请来了精通医药又有经营才干的黄紫卿任经理。“购药须出地道,制作必须精细,配售必依法度”是药店的信条。


中文名 同济堂 创始人 唐炯,于德楷
创新地点 贵阳 创立时间 1888年

品牌历史

同济堂的创办


同济堂是贵州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 年),它是由唐炯(字鄂生,曾任清朝矿务大臣,云贵总督)和于德楷(字仲芳,曾任清朝知县)二人用二千两银子合资开办的。


当时,贵阳药业比较落后。唐、于二人鉴于经营药业既可以谋利,又可解决百姓生活所需,实为名利双收的福利事业,遂共襄此举。贵阳同济堂药店在贵阳正新街开业,店堂设计是仿照外省药店布置的,店内所用的装药的瓷坛罐都是到江西景德镇定烧的。


由于唐、于二人都不懂医术,于德楷介绍他在汉口的老友黄紫卿担任该店的掌柜。黄系江西人,能力强,学识丰富,通晓医理,熟识药物,并且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黄到店后,唐、于提出一个干股给黄作为优待。同济堂就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成立了。


1994年,贵州同济堂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现已变更为“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是贵州民营十强企业,贵州医药产业的知名企业。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是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于2002年全面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全厂面积近3万平方米,生产设备、技术完善,形成年产胶囊6亿粒、片剂6亿片、颗粒剂1440万包的生产能力。 2001年,公司投资2千多万元在 雷山、息烽、 修文等县建立中药材的保护、种植、抚育基地2万多亩。公司以生产新特药为主,如 仙灵骨葆胶囊(片)、枣仁安神胶囊、补肾益脑胶囊、 润燥止痒胶囊、心脑康胶囊、 胶体果胶铋胶囊等,其中有5个为专利产品。 同济堂制药二厂的前身是原国家中型企业 贵阳制药二厂,后经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整体收购,变更为分公司性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于2004年通过GMP认证,已通过GMP认证的生产线十一条,可生产胶囊剂、片剂、颗粒剂、锭剂、糖浆剂、酊剂、口服溶液剂、膏剂等十二种剂型。以生产普药为主,约140多个中西药品种,如复方牙痛酊、滇白珠糖浆、诺氟沙星、 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等。


贵州同济堂药品配送有限公司、贵州同济堂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贵州同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三位一体,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式服务。贵州同济堂药品配送有限公司是 西南地区最大的医药配送企业;贵州同济堂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下属的五家直营店于2003年正式通过贵州省药监局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贵州同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两个中药饮片企业之一。

品牌文化

真不二价


那时做生意是相机作价,货多则价低出售,货缺则以势涨价,所谓“一本十利不为贪”、“一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而同济堂在这方面则以力求药价稳定,售出好药,达到营业额增加的目的。


在店堂内黄子卿叫人用金字大书“一言堂”三字,下面还配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挂牌,既是对顾客的保证:药材好,价钱公道,不得二价。


便民之举


顾客上门,有问必答,按顾客的要求办,不论整剂或零药都卖。店内还备有一大壶茶,摆上几张大长凳作顾客休息等候取药之用。为了方便远道而来的顾客,同济堂添制了若干成品药,如丸、散、膏、丹,携带存储两便。此外,还采购各种参、茸、燕、桂各地名药。对一些有困难的病家,实行半价收费,还长期免费送一些成药给人救急,如烫伤药,刀伤药等,并增加晚班营业,即使深夜或冷热天气都可以随到随买,形成百年堂规及百年不衰的企业精神——“同心协力,济世活人”。


不省工减物


买药时先由掌柜的先生算价,收款时在药单(处方)上盖上店章,并注明多少味药,交拣药人拣药。药柜上和坛罐上均贴有药名,以防拣错。药拣好后,用木盘装着交在柜上核对清楚,然后分别各包发出。旧时医生处方左角写上“称足各包”四字,防止药店短秤恶习。在“称足各包”上,同济堂确是做到分厘不少,并在包纸上印有药名、性味、规经、功经、功能和用途,还注明药性的相反相恶的配方禁忌,使病家得以参考,能照原处方自行核对,避免差错。


加工明细


在“炮制”这方面,同济堂确实下了一些功夫。在黄子卿的指导下,对药物进行加工,烘炕认真、得法,如熟地必须九蒸九晒,入坛必按定量一斤熟地用一斤绍酒配制,密封装好,成熟后自封;鱼胶、虎骨是同济堂特别的名药,加工时极为细致,用油作燃料,需要三至七天,火势要均匀,熬出的鱼胶和制成的虎骨,质量高,疗效好。在黄子卿的指导下,同济堂“遵古炮制”的药物疗效较高,声誉骤增。


贮藏讲究


同济堂药库有负责人,有值班人,进货发货时按药品分别设立账册,登记药名、数量、产地等等,管理药物存销。贮藏保管时,按药物性质,如芳香药密封,哪些药该坛装、该罐装、该包装,都有一一规定,该罐装坛装的,都先在坛、缸内存放一定时间的石灰以吸收坛罐内水分,然后再放入药物,定期进行检查翻晒工作,到入霉时期,还要加意保管。总之,以不使药物失去疗效为度。库房时时注意清洁,定期扫除积尘。


充分利用


精明的黄子卿连药末也加以利用,在端午节前将药末配制成   一种“香面”,在门市上送人做香包以避暑疫,藉以宣传声誉。每逢端午节前,无论大人小孩都纷纷去药店要香面。有时一些药末还可卖出做醋的发酵剂。节约药物,成为该堂库房的一套保管制度。


福利优厚


同济堂的东家们为了巩固药店,使人员不致外流,对职工们待遇方面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使他们能安心在店里工作。所开出的薪水较其他药店为高,不受币制改变,而按当时生活标准付给工资,年终每人给双薪。三大节气中(春节、端午、中秋)给每个职工送礼一份,从未间断,直到一九四九年止。本店的员工都有一个药折,凭折登记取药,年终结算,即使是东家来也要立取药折,凭折子登记发药,年终结算收款。这对当时的其他药店来说是很难办到的。职工上夜班有夜班钱,职工中有婚、丧、嫁、娶的,两个东家各送四十元大洋的厚礼,形成例规。如有意外事故,还酌情给以补助。在生活方面,由店中供给每天一餐饭,半月打一次“牙祭”。由于职工生活较为安定,都能努力工作。此种情况,为药业同行职工所心羡。


解放后,党和政府关心人们群众的健康,重视医药业的发展,同济堂也和其他的中药同行一样,焕发青春,各方面的工作都在党的领导下突飞猛进,药材质量越来越高,为国家作出很大贡献。 100 多年来,同济堂把“齐心协力,济世活人”作为永久的精神,始终坚持传统的中药特色,弘扬了中华医药文化。以质量为优、便民服务之举而闻名省内外。

主打产品

目前,公司生产的中西药品种达 140 多个,主要产品有:仙灵骨葆胶囊(片)、润燥止痒胶囊、枣仁安神胶囊、复方牙痛酊、滇白珠糖浆、诺氟沙星胶囊、阿咖酚散、氨咖黄敏片、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糖、骨贴等。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七个,包括:仙灵骨葆胶囊(片)、润燥止痒胶囊、枣仁安神胶囊、复方牙痛酊、滇白珠糖浆及骨贴。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产品 60 多个,如:仙灵骨葆胶囊(片)、润燥止痒胶囊、枣仁安神胶囊、复方牙痛酊、滇白珠糖浆、诺氟沙星胶囊、板蓝根颗粒等。各产品凭借其确切而显著的疗效,在全国医药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市场份额日益增大,销量、利税以每年 30% 以上的幅度增长。

社会影响

同济堂有了一整套经营与竞争之道,成为省内闻名的药店。其许多做法先后被同行仿效,如请医生坐堂应诊,包药纸上印上药名各包。在价格方面,也比较合理,使得卖假药的现象也渐渐减少。因需药量日增,省外行商贩药材来我省交易,贸易额日有增加。他们还在贵阳普定街(今黔灵西路)成立了许多药材行号,有川帮、广帮、京帮等。四川的川贝、川芎、川乌,广东的广木香、陈皮、广三七、肉桂,云南的三七、蒙桂,东北的人参,江浙的杭菊、浙贝都源源运入我省;而我省的特产药如:石斛、朱砂、雄黄天麻等得以输出。省外商人来筑开药店的有公生药房(原中华南路经售云南名产白药)、安徽的恒和参茸庄(原中华中路)。各药店药价稳定,打破讨价还价的陋习,四处采购地道药材,精心炮制,搞好经营和管理,互相交易,我省中药业日趋发展。

原标题:同济堂
上一篇:方回春堂下一篇:朱养心膏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