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季节养生 > 正文

雷打惊蛰,不同体质话养生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1/4
导读:惊蛰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的3月5、6或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即为惊蛰,“蛰”的意思是藏,惊蛰寓意着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各种动物被惊醒了。

惊蛰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的3月5、6或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即为惊蛰,“蛰”的意思是藏,惊蛰寓意着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各种动物被惊醒了。

惊蛰,历书中记载道:“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斗”即斗纲,对应着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斗纲随着天体的运转,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即为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向丁的时候,太阳到达黄经345°。

【惊蛰气候待征】

惊蛰节气中,春雷初响,冬眠动物苏醒,桃花、梨花竞相绽放,黄鹂在枝间鸣叫,燕雀北归驻于枝头,展现出一派春日景象。

春雷一声响,意味着天气将慢慢地变暖,蛰伏在地下冬眠的各种动物有感于春季温暖的降临,纷纷震惊而出。惊蛰时节恰巧为“九九”的尽头,黄淮地区的土地已经彻底解冻,日平均气温能够达到4℃~5℃。

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鳩。”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正如华中地区农谚所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自古以来,节气的更替,气候的改变对农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但如此,对我们现代人来讲,不管从事的是哪个行业,掌握一定的物候知识,既能够使养生变得科学有效,又有益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认为,由于东、西、南、北、中五方的地理环境气候差异,居民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导致了体质的差异,易患的病症也就不同,因此治法也要因人因地而异。

惊蛰节气进行养生时,要依照本地现实的气候现象、个人体质的不同合理地调节饮食、起居、精神等方面。体质差异事实上指的是体质养生时要因人养生的一个原则,是中医所提倡的“辨证施治”的具体体现。由于人的体质既受制于先天的禀赋,又被后天各种因素左右,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形成了心理、生理功能的差异,并具有相对稳定的一些特征,其特征又常常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以及病变当中的倾向性。所以,养生时应该因人制宜,不可以概而论之。

不同体质养生原则

体质

特征要点

养生原则

阴虚体质

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滋内心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肾尿黄,春夏难耐,多喜冷饮,脉细是数,舌红少苔。滋养肝肾二脏。

阴虚体质者重点在补阴清热养肝肾;五脏之中,肝藏血,藏精,同居下焦,所以,关键

阳虚体质

形体白胖或面色白而无华,平时怕寒喜暖,四肢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寡,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苔白。

阳虚者重点在补阳驱寒,温补脾肾、五脏之中,肾是一身的阳气之本,脾是阳气生化之源,因此,当着重补之。

气虚体质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时尤甚,心悸少食,舌淡苔白,脉虚弱。

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所以,脾、胃、肺、肾都应该温补。

血虚体质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质淡,脉细无力。

要尽量避免“久视伤血”,不可过度劳心。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时辰养生Time

  • 23:00-1:00

    此时胆经最旺,宜睡眠,忌熬夜及吃宵夜!

  • 1:00-3:00

    此时肝经最旺,宜熟睡养肝,忌喝酒!

  • 3:00-5:00

    此时肺经最旺,宜进入深度睡眠,建议晚起床。

  • 5:00-7:00

    此时大肠经最旺,宜排便,忌夫妻生活!

  • 7:00-9:00

    此时胃经最旺,宜吃早餐,忌空腹!

  • 9:00-11:00

    此时脾经最旺,宜多喝水,忌辛辣!

  • 11:00-13:00

    此时心经最旺,宜午睡养心,忌剧烈运动!

  • 13:00~15:00

    此时小肠经最旺,宜调理小肠经,忌午餐过晚!

  • 15:00-17:00

    此时膀胱经最旺,宜补充水分,忌憋尿!

  • 17:00-19:00

    此时肾经最旺,宜休息,忌过劳!

  • 19:00-21:00

    此时心包经最旺,宜散步,忌剧烈运动!

  • 21:00-23:00

    此时三焦经最旺,宜入睡,过夫妻生活,忌生气发怒!

推荐阅读Red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