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鲇鱼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2/17
导读:鳀(《神农本草经集注》),鲲鱼(《本草纲目》),鲶鱼(《中国药用动物志),鲶巴郎(《常见药用动物》),鲶、黏鱼(《中国动物药志》


《本草经集注》

【异名】

鳀(《神农本草经集注》),鲲鱼(《本草纲目》),鲶鱼(《中国药用动物志),鲶巴郎(《常见药用动物》),鲶、黏鱼(《中国动物药志》

【基原】鲇鱼为鲇科鲇属动物。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

鲇鱼体长,头部扁平,前部近圆形,尾部侧扁。口宽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眼小。体无鳞光滑,富有黏液。背鳍很小,臀鳍与尾鳍相连。幼时背侧部为黄绿色,随年龄增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额部为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食疗本草》:“无鳞。赤目赤须者并杀人也。”

《本草纲目》:“乃无鳞之鱼,大首偃额,大口大腹,鲍身鳢尾,有齿有胃有须。生流水者,色青白;生止水者,色青黄。”

《医林纂要》:“大头小尾,偃额平腹,两目在额,长须夹鼻,体多涎沫,色有黄白。”

【采收加工或制法】

四季可捕捉。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食。

【性味】味甘,性平。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

《崔禹锡食经》:“温。”

《食疗本草》:“有毒。”

《食性本草》:“暖。”

《绍兴本草》:“味甘、平,无毒。”

《宝庆本草折衷》:“味甘,寒。有毒。”

李杲《食物本草》:“味甘。微毒。”

《日用本草》:“味甘,平,有小毒。”

《饮食须知》:“味甘性寒,有小毒。”

《本草纲目》:“甘,温,无毒。”

《医林纂要》:“甘、咸,平,滑。”

《随息居饮食谱》:“甘,温,微毒。”

【归经】入脾、胃经。

【功用】

滋阴养血,健脾开胃,利尿,下乳。适宜于久病体虚,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水肿,小便不利,产后缺乳者使用。

《名医别录》:“主治百病。”

《崔禹锡食经》:“主风冷冷痹,赤白下利,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

《新修本草》:“主水浮肿,利小便也。”

《食疗本草》:“主诸补益。”

《日用本草》:“稍益胃气。”

《医林纂要》:“滋阴补虚,和脾养血。”

《本草省常》:“补虚利水。”

《随息居饮食谱》:“利小便,疗水肿。痔血肛痛。”

《中国药用动物志》:“利尿、下乳。用于水肿、乳汁不足等。”

《药用动物与动物药》:“滋阴开胃,催乳利尿。主治虚损不足、乳汁少、水气浮肿、小便不利。”

【服食方法】可煨、炖、煎、炒、烧、煮食等。

《本草经集注》:“作臛食之云补。”

【服食宜忌】

鲇鱼适于体虚乏力、气血不足者食用;有痼疾、疮疡者慎食。

《食疗本草》:“勿多食。”

《绍兴本草》:“食之过多,发痼疾即有之。”《宝庆本草折衷》:“合鹿肉及赤目、赤须、无腮者食之,并杀人。”

《饮食须知》:“同牛肝食,患风噎涎;同野猪肉食,令吐泻;同雉肉食,生痈疖;同鹿肉食,令筋甲缩。反荆芥。”

《医林纂要》:“天行热病后,诸肥肉及有鳞鱼不可食,唯鳃鲇养阴。”

《本草省常》:“同鹿肉食,令筋甲缩,同牛肉食生恶拖,同荆芥、犬肉食杀人,服何首乌者忌之。”

【食疗方】

1.治口眼哨斜活鲇切尾尖,朝吻贴之即正。(《本草纲目》)

2.治五痔下血肛痛同葱煮食之。(《本草纲目》)

3.治乳汁不足鲇鱼1条,洗净后加2枚鸡蛋煮汤,连续服用。(《常见药用动物》)

4.治浮肿鲇鱼1条,去内脏洗净,装入香菜半斤、香油少许。不放盐,和水炖熟食用,连续服用。(《常见药用动物》)

5.治黄疸、肺病、心脏病鲇与嫩豆腐、油豆腐煮汤食,有一定疗效。(《药用动物与动物药》)

6.治脾胃不和、食欲不佳鲇鱼1条,去肠杂,加醋食之。(《中国有毒及药用鱼类新志》)

7.治血虚眩晕鲇鱼加火腿、香菇煮食。(《中国有毒及药用鱼类新志》)

【储藏】多鲜食。

【食论】

鲇鱼为卵毒和刺毒鱼类,鱼卵中含有鱼卵毒素,需在120℃水中加热超过半小时才能使毒性消失。刺毒器由胸鳍棘和其外包皮膜中的毒腺组织构成,被刺后创口剧痛、出血。因此,通常情况下不要食用鱼卵;清洗时小心被刺伤。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鲇鱼
上一篇:鳝鱼下一篇:鲈鱼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