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打造“升级版”中医药素质教育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7/4/7
导读:即将毕业,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研三学生杨柏对学校充满了留恋:每天午饭后搭乘校车前往医院实习,种类多样、内涵深刻的中医特色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都是他对学校生活最深刻的记忆。在教育部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保持第一…

即将毕业,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研三学生杨柏对学校充满了留恋:每天午饭后搭乘校车前往医院实习,种类多样、内涵深刻的中医特色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都是他对学校生活最深刻的记忆。


在教育部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保持第一、中医学保持第二、中西医结合名列第三,两个学科在中医药院校中率先跻身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骄人的成绩单背后,是对如何做好中医药高等教育不懈的探索。


作为新中国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率先探索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构建了“以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宽广的现代科学、医学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一翼,较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什么是最好的中医药教育”“如何培养传承创新并重的中医药人才”的时代命题,提出了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新思路、新举措,打造“升级版”中医药人文素质教育。


重实践,医教研协同育人


“学校专门安排了去各个附属医院的校车,去医院实习非常方便,而且本科几乎每门临床课程都有见习机会。”杨柏说,中医内科讲到各类疾病时,老师会亲自带大家去病房看相对应的症状,“中医外科课上讲过三黄膏,在医院见习时,看到它的质地、形状,闻到味道,我对这味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课堂内见习,学校还提供小学期见习机会,大一学生可以在第一学年的五六月份参与见习,“去药房帮忙抓药、跟随临床大夫抄方这些简单的工作,大一就可以尝试。”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介绍,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该校中医学专业2009年率先实施与本科教育相衔接的“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4年又率先启动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5+3+X”的模式,形成师承贯穿始终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


尚文是各家学说课程的老师,这门专业选修课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主要研究历代医家的思想、学术源流,传统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但尚文认为,“如果这门课进行纯知识性的传授,效果会大打折扣,各医家的经典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涉及临床的部分,就应该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去理解。”


2012年,教研室与龙华医院合作,建立了各家学说的临床教学基地,设计了一整套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上理解体会各家学说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安排一些优秀医生临床带教,让学生看、听,比如中风这类疾病,理论上学习在唐代怎么治疗,实践中观察现在临床上怎么处理,强化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各家学说其实是临床基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疗效。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在这个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应当结合在一起,反复打磨,提升学生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这门课程还以“选题-协作研究-探索结论”作为考核方式。“选取一个题目,在临床上找古今异同。从选题到答辩,完成一个浓缩版的科研过程。”尚文介绍。


医教研协同授课的成果令人惊喜,同学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成立了一个名为“各家撷英”的学生社团,日常开展名师讲座、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成为学生中间研究经典理论与临床方法的一支队伍。


重德育,为医先为人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后要为了谁。”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名学生在一次人体解剖学课后的实验报告里这样写道。


“将德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不只人体解剖学这一门课。”胡鸿毅介绍说,“学校积极寻求深化中医药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率先开展‘中医人文通识教育改革试点’。”超过300门次中医特色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了“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文与社会”“自然与科技”“人生与价值观”“外语与跨文化交流”等领域,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传承中的德育内涵,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整体观、仁者爱人的处世观、贵中尚和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


顾攸美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馆长,她介绍,所有本科一年级学生都有一门社会人文实践课的必修课,结合医学生岗位需求和社会热点问题。“博物馆与一些社区结成牵手单位,依托社区资源,让学生分组去社区和敬老院开展医疗服务、社会调研。” 课程结束时,很多同学都感悟到,医生在治好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要思考如何能够给予老年患者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德育应该贯穿中医学教学全程,以弥补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古代名医都是有故事的,课程中老师循循善诱,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做一个医生该有的情怀和耐心,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加深理解,做忠实的传承者。”尚文说。


胡鸿毅认为,解决专业教育与德育形神分离的关键,在于强调“为医先为人”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格。中医学教育的“传道”,其实也蕴含着引导学生形成高尚医德医风的内涵。人文修养与专业教育有机联动、立德树人与职业成长紧密结合,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夯实了基础。


重兴趣,顺应学生特长教学相长


“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杨柏用《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会顺应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组织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大家对于中医乃至传统文化的热爱。”


该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既有以培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为课程目标的君子学堂;也有以培养内外兼备的现代淑女为宗旨的淑女学堂;还有强身健体、修养心性的功夫学堂。除了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学校还组织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如中医经典背诵比赛、针推经典比赛、针灸歌赋比赛、中医脉案比赛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从学校的大学生科技比赛到全国挑战杯金奖,再到拥有一个初具规模的创业团队,针推专业学生叶毅君对学校的培养感触颇深,“学校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尤其鼓励大家做一些跨学科的尝试,时时告诫我们专业院校的同学不能局限思维,还会提供各个层面的帮助。”


叶毅君的科创项目是基于信息融合算法的面部穴位识别疾病处方系统,用户上传面部照片、回答系统自测问题,让计算机识别穴位、诊断疾病,给出养生保健建议。“从最初萌生想法时的研究设计、动物实验,到提供中医诊断知识咨询和联系风投,老师和学校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学校的创新计划经费基本覆盖了团队的科研费用和路演费用,让叶毅君信心倍增,“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估计到毕业时,这个项目就可以真正推出。”


“很多学生有独特的闪光点,挖掘这些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会带来很好的科研创新成果,大大助力多元人才的培养。”在药学院实验老师李俊松的鼓励下,喜好绘画的同学在中药标本室一角开辟了“画室”,彩绘标本已经运用于课堂教学;标本室一角安置了一个小小摄影棚,教学软件中的标本照片就出自这里;还有同学利用假期在家乡调研道地药材,搜集、鉴别、解析、干燥灭菌后制成实用中药示教标本。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