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甘肃: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7/30
导读: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省对医疗服务的购买能力较低。2008年以来,甘肃充分利用传统中医质优价廉的优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层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之路。改革以来,群众就医负担逐步降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覆盖面逐步提高,中药产业、养生保健、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业不断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高一低”逼出来的医改之路

  正在甘肃省陇西县中医院就诊的农民唐紫萍说:“中医治疗费本来就低,新农合对中医技术、中药又全额报销,一个疗程的中医治疗费还不到西医治疗费的一半。以前连走路都不能,中医治疗后好多了。”自从2008年甘肃省开始立足中医药进行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以来,像唐紫萍这样的城乡居民因公共医疗服务门槛降低而广为受益。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的很多经济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能力严重不足。据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统计,2007年,甘肃全省患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中有69.67%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2010年,甘肃全省卫生总费用占GDP的7.17%,而全国201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仅为5.15%。虽然甘肃卫生费用占GDP比例高,但由于经济总量小,人均GDP低,还是造成甘肃人均卫生费、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西部平均水平。

  如何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用最具有成本优势的方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是甘肃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这样的贫困落后地区,对高新技术和昂贵检查设备、药物无限追求的医疗模式势必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而中医药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成本优势,成为解决广大农村低收入群体“看病贵”的有效途径。

  2011年7月,甘肃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议,协定共建我国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希望通过中医来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一年,甘肃省出台了包括城乡居民中医药诊疗服务费用全额报销制度在内的几十项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使中医药服务基本覆盖城乡基层医疗机构。

  “三位一体”满足多层次需求

  据介绍,甘肃省主要从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引领、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推广中医养生文化和保健技术等三方面来推进中医特色医改,满足群众对医疗的多层次需求。

  首先,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核心,建设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一是要求综合医院必须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床位数的5%;二是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建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三是将中医药作为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内容,在各级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在每个乡镇卫生院推广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每县建成3个以上的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

  其次,通过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在11个市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大力培养中医人才,连续多年开展对西医的中医专业培训、对护士的中医知识培训等;三是启动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明确对于中医药师承人员职称晋升予以倾斜。

  最后,推动中医养生文化、保健技术进家庭。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充分利用中医预防疾病的优势,在城乡开辟“卫生与健康”科普宣传专栏、开展“健康沙龙”、编写中医药家庭健康教育手册,为每村培养一名健康教育骨干,刷写中医药健康知识文化墙,向全民普及中药养生保健知识;为480万户城乡居民每户发放一个健康工具包,内配有体温计、多功能腰围尺、限盐勺、刮痧板及刮痧油、拔罐器、艾条、食盐热敷包等,并通过层层培训,每年教会村民5~6项养生保健技术。

  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表示:“在医疗负担没有加重的情况下,甘肃通过发展中医药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率,明显降低了医疗机构门诊输液人次比例,提高了综合医院非手术治疗率,推动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2009年到2013年,甘肃中医诊疗总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以及中医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比例分别从8.39%和11.07%增长到9.46%和16.04%。改革以来,全省的门诊人次由2008年的5756.52万人次增至2012年的11781.67万人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低于40%,门诊病人次均费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的数据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比重连续5年低于40%。国务院医改办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甘肃省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费用分别为152.8元和5369.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3元和2707.9元,为全国最低。

  此外,中医医改还推动了中药产业、养生保健、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350万亩,居全国首位,形成了四大药区、十大GAP种植基地。2014年,甘肃中药材产量达到近100万吨,产值约100亿元,药材种植已经成为甘肃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特色医改还开启了甘肃对外贸易的新格局,中医药服务贸易异军突起。2013年,甘肃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台和乌克兰等东欧、中亚国家开展中医药贸易服务,由过去依赖矿产品等“硬”产品出口转向商品与服务出口并重,“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加大。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