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五苓散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20/7/14
导读:【种类】清热祛湿剂。【来源】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组成】泽泻15克,猪苓9克,茯苓9克,白术9克,桂枝6克。【用法】为散剂,每次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①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

【种类】利水渗湿剂。


【来源】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泽泻15克,猪苓9克,茯苓9克,白术9克,桂枝6克。


【用法】为散剂,每次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①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②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③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方解】本方原治伤寒太阳经证未解,内传太阳之腑,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而形成的伤寒蓄水证。因其邪犯太阳,表证未解,故仍有头痛,发热,脉浮;邪入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内蓄,小便不利,则病蓄水;水蓄下焦,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焦,故烦渴欲饮;饮入之水,下无出路,内失转输,停蓄于中,故水入即吐;至于水肿、泄泻、痰饮等,亦皆由水湿停蓄所致。本证病机为膀胱气化受阻,水湿内停,兼有外邪未解,治当内行水湿,外散表邪,并助膀胱气化。本方重用泽泻,其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能利水渗湿,兼能清热,为君药;臣以茯苓、猪苓,因之淡渗,助泽泻以增强利水蠲饮之力;白术健脾益气而促进运化,桂枝温通阳气,内助膀胱气化,兼散太阳经未净之表邪,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化气,行水,解表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水湿痰饮内停之要方。临床当以水肿或泄泻,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应用要点。


(2)加减化裁: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加麻黄、苏叶以解表宣肺;若水气壅盛者,可加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等以加强利水渗湿之功;若肾阳不足,腰痛腿弱者,桂枝易肉桂,或加附子以温壮肾阳。


(3)注意事项:本方渗利作用强,不宜常服;湿热者忌用。


(4)现代应用:临床常用本方治疗肾炎、心脏病、肝硬化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梅尼埃病等病,证属水湿内停者。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附方】猪苓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9克,阿胶9克,滑石9克。水煎,阿胶分2次烊化后冲服。功用:利水渗湿,清热养阴。主治: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亦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胀满疼痛者。


本方与五苓散同属利水渗湿之剂,均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热,其证相似,但病因病机,迥然有别。五苓散以泽泻、茯苓、猪苓配桂枝、白术,外散表邪,内以温阳化气,合成温阳化气行水之剂,主治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之小便不利;本方则以茯苓、猪苓、泽泻配阿胶、滑石,合成清热养阴利水之剂,主治表邪入里化热,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五苓散
上一篇:防己黄芪汤下一篇:八正散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