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中医药传统文化进校园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1/2
导读: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后引发社会关注。在日前举办的《传承与发展·2015广安创新论坛》上,有专家提议在中小学校设置中医药科普必修或选修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荔湾区教育局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开展的“杏林苗圃”行动计划,率先“试水”在中小学校园中推广中医药科普知识。专家指出,中医药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程度较低。未来若要全面铺开,师资、形式等都会成为推广瓶颈。

中药常识一问三不知

青少年群体科普程度低

日前,记者在番禺区、荔湾区部分小学附近做一个关于小学生对中医药常识掌握程度的随机调查。35名受访小学生中30人表示自己不了解中医药知识以及学校也没有相关课程,比例近乎90%。个别小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就只限于“针灸”、“喝凉茶”、“煲汤”,对于决明子、夏枯草等常用的中医药材也是一问三不知。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指出,目前中医药科普宣传面向的群体一般为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中医药科普的另外的一个重要群体——中小学生及儿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告诉记者,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进入中小学校园并不常见。由于中医药涉及到医疗、保健等知识,因此不少人认为这是这是一个专门性较强的领域,对于是否适合过早进入中、小学校园仍未有统一的看法。

家住金碧花园的王女士表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和钥匙,在青少年中传播中医药文化,我们非常支持。只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校园是关键。”王女士说,广东人爱煲汤,平时在煲汤水的时候,她也会有意识地将各种药材的功效教给女儿。

荔湾区率先“试水”

与广中医合作开发校本课程

6月中旬,荔湾区教育局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正式签约,双方将开展“杏林苗圃”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中医药科普知识进荔湾校园,并计划先在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西关培英中学、汾水中学、广雅小学、协和幼儿园、青少年劳动技校等将成为第一批合作学校。记者已联系上荔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届时,将进一步跟进该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处长叶清介绍,广中医在该行动计划中,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中医药专家和学者进行讨论,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科普展览、专家讲座、药化校园等活动。“此外,行动计划还包括开发中医药特色校本课程,编写青少年版中医药读本,在幼儿园开设中医药小故事课程,为教师、家长开设中医预防、保健食疗等讲座。目前,学校已经就具体情况展开讨论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叶清说。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应将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切入点,比如将中医药内容进行课程转化,与语文、历史、生物、科学等课程相融合,以人物故事、诗歌朗诵、采药种植、自我保健、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未来:师资、形式成推广瓶颈

蓝韶清认为,在青少年层面推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瓶颈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既精通中医药文化又熟悉青少年教育规律的教师相对缺乏,另一方面是如何通过青少年感兴趣的方式来更有效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如何能让青少年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蓝韶清表示,除了在中小学设计设置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外,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互动与体验,如举办中医药科普讲座、亲自压制中药标本、种植中草药、制作中药拼图、闻香识药等。

吴颖民认为,中医药传统文化假如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无论是从课程设置、师资等可行性都不大。“如今中小学里的体育课不单纯是体育,还包括了体育与健康。可以先在这课程中加入一些成熟的中医药养生理论、中医药常识等,融入中医药文化的精华所在。”吴颖民指出,假如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融入中医药常识的话,在内容选择、师资培训以及课时安排上仍需亟待解决。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