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中文医学期刊受冷落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3/31
导读:

  本报讯  (记者王  丹)“觇国之盛衰,恒以杂志为衡量,杂志发达,国家强盛。”《中华医学杂志》创刊者伍连德先生曾于1915年以此句为该杂志首刊题词。而在100年后的今天,包括“中华”牌杂志在内的中国办医学类期刊却面临着大量优秀论文流失的尴尬。

  在3月28日举行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暨高科技医学发展与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如何引导优化国内科研评价机制,提升中国医学杂志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让更多优秀研究为临床所用,为医务人员服务,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华医学杂志社社长姜永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科研评价机制“唯SCI论”是导致优秀科研论文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介绍,目前我国约有医学类期刊1200多种,其中只有20种~30种被SCI收录;中华医学会共有128种期刊,其中只有《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被SCI收录。然而,当前不论是学生毕业、在职晋升,还是医院评比、医学院校排名等,都把SCI发表论文数或引用数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国内期刊无疑受到冷落。

  SCI并不完全等于更大的阅读量和影响力。姜永茂说,SCI期刊群是分层次的,当前更多的科研人员为了追求SCI品牌,不惜将论文发表在低层次的SCI期刊中,这些期刊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子,但其阅读群体量、国际认可度要逊色很多。更重要的是,我国现有的大量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英文能力不足,英文期刊又缺乏良好的可获得性,中文期刊在对这一群体的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仍发挥重要作用。

  姜永茂表示,目前中华医学杂志社正在探索建立所有“中华”类医学期刊的线上发布平台,向数字化出版转型。目前已有23种期刊实现了App移动出版。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先有好杂志,还是先有好文章,是一个悖论。想要提升中文医学期刊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科研成果,还是期待改变现有科研评价体系,而这涉及科技部、人社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的工作,需要从国家层面在理念上进行革新。

  《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表示,近年来该杂志已经在探索通过加强“标准与规范”“疑难病例析评”“循证病例报告”“医学与人文”等栏目,加强向海外专家组稿的力度,但高质量、前沿性科研成果仍然是确保中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挂号网协办。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