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药酒制作方法(一)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4/11/7
导读: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


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气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此外,还对冷浸法加药酿制及传统热浸法等制作药酒的操作要法,均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根据历代的医药文献记载,古代的药酒与现代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的药酒为主,亦有冷浸法、热浸法。二是基质酒多以黄酒为主,而黄酒性较白酒缓和。

现代药酒则多以白酒为溶媒,含乙醇量一般为50%~60%,少数品种仍用黄酒制作,含乙醇量为30%~50%,制作方法为浸提法,很少有用酿造法的。

一般来说,现代药酒的制作多选用50%~60%的白酒。其依据是:乙醇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乙醇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于饮酒的人来说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浸出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根据我国古今医学文献资料和家传经验介绍,配制药酒的方法甚多,概括起来,目前一般常用的有几种。

(一)冷浸法

冷浸法最为简单,尤其适合家庭配制药酒。采用此法时可先将炮制后的中药材薄片或粗碎颗粒,置于密封的容器中(或先以绢袋盛药再纳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白酒(按配方比例加入),浸泡14日左右,并经常摇动,待有效成分溶解到酒中以后,即可滤出药液;药渣可压榨,再将浸出液与榨出液合并,静置数日后再过滤即成。或者将白酒分成两份,将药材浸渍两次,操作方法同前,合并两次浸出液和榨出液,静置数日过滤后,即得澄清的药酒。若所制的药酒需要加糖或蜜矫味时,可将白糖用等量的白酒温热溶解、过滤,再将药液和糖液混匀,过滤后即成药酒。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