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膳食养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6/4/14
导读:膳食养生里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强调了饮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饮食又是一门学问,合理的饮食能使人体健康,反之则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要想维持身…


里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强调了饮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饮食又是一门学问,合理的饮食能使人体健康,反之则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要想维持身体健康,必须科学膳食养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控制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主要是指饮食没有节制,暴饮暴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以适量定时为度。过饥过饱、饥饱无常,都可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过饥则饮食摄入量不足,气血化源匮乏,久之则精气虚少为病。而过饱或暴饮暴食,超过了人体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可以导致饮食阻滞,脾胃损伤,出现脘腹胀闷等症;食积日久,可郁而化热,亦可聚湿生痰,长期如此就会酿成疳积之症。其次经常饮食过量,不仅可导致消化不良,而且还影响气血流通,致使营养失调,导致各种病症的发生。中医学历来主张饥饱适中,反对过饥过饱与暴饮暴食。饥饱适中,既保证了机体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应,又能够和胃安脾,调理气机,从而有益于健康。所以,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科学的吃法。具体地说,是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提倡少吃多餐。

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提倡少吃多餐。

2.纠正饮食偏嗜

饮食偏嗜是指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人体机能障碍。要知道,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即使牛奶、鸡蛋这些公认的营养佳品,也难免美中不足。牛奶含铁很低,鸡蛋缺少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C,而蔬菜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但脂肪和蛋白质很少。所以单靠一种食物,不管营养怎样丰富,也不管吃的数量多大,都不可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如果长期偏食、挑食,就会使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影响健康,甚至引起营养缺乏病。

饮食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饮食结构是否合理。虽然饮食结构是相对而言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机体状况而论,但总体而言,首先应避免偏嗜。营养不足固然可导致正气不足,但营养过剩又会导致代谢产物堆积腐蚀机体。中医认为,味太过酸肝气津液过旺,脾气就会乏绝;味太过咸,大骨之气疲劳,肌肤收缩,心气受到抑制;甘味过重,心气喘满,肤色变黑,肾气损伤失去平衡;苦味过重,脾气活动障碍,胃气厚积不化;辛味过重,筋脉活动弛缓,精神就会损害。所以要做到五味调和,才会骨骼端正,经脉柔和,气血流畅,腠理致密,骨骼得以很好的濡养,按照这样的法则去调养,就能享尽天赋的寿命。因此,饮食有道,贵在合理。针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言,引起重视的主要是荤素搭配、酸碱平衡,保证必需的动物蛋白质和控制食盐摄入量。

单靠一种食物,不管营养怎样丰富,也不管吃的数量多大,都不可能维持人体的健康。例如,鸡蛋是公认的营养佳品,但其缺少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C,因此不宜长期偏食鸡蛋。

3.注意饮食宜忌

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一般而言,在服药期间,凡生冷、黏腻、腥膻等不宜消化的食物宜避免。阳虚气血不足者宜温养,忌生冷寒凉食物;阴虚热盛者宜清养清泻,忌辛燥动火之品;水肿者宜渗利,忌咸食;消渴(糖尿病)者宜淡渗养阴,忌糖;阳证疮疡、风疹、疥癣,宜清透,忌辛辣香燥等;疾病初愈“胃气未复”,宜粥食调养,不宜食油腻厚味食品;妊娠初期,尤其是有妊娠恶阻者,不宜进食油腻、腥臭不易消化的食物;妊娠中期,应避免酒、干姜、桂皮、胡椒、辣椒、狗肉等辛温燥火之品;妊娠后期,应少食胀气及收涩之品,如芋、番薯、石榴等;产后及哺乳期,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物,慎食辛燥伤阴寒凉酸收的食物。正如《金匮要略》指出: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便是此理。

饮食也有禁忌,俗称“忌口”。例如,妊娠中期的孕妇应忌食辛温燥火的辣椒。

4.防止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食用不清洁、有毒或不符合卫生标准、陈腐变质的食物。我国人民历来有注意饮食卫生的习惯,饮食必须按四时变化加以安排,要做到饮食定时、定量、清洁。

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为了身体健康,食用的食品应保证新鲜,不宜吃生冷食物,食物要烧熟煮透。另外,隔夜饭菜要重新回锅烧煮,馊败的食物不能吃。

食品应保证新鲜,不宜吃生冷食物,饭菜要烧熟煮透,隔夜饭菜要重新回锅烧煮,馊败的食物不能吃。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或引起某些传染病,如黄疸等。若进食腐败变质或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轻者腹痛吐泻,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此外,饮食不洁也是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滋生的必要条件。俗话说,“病从口入”,但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殊不知,疾病就是在不经意间慢慢侵入,影响健康。有些青少年认为自己的体质好,往往不注意食品卫生,结果引起食物中毒或急性肠胃炎等严重后果,影响身体健康,得不偿失。

5.吃饭要西嚼慢咽

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因为人的口腔周围有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每天约产生1500毫升唾液,其中含有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以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在咀嚼的同时,唾液就会分泌得多一些,同时因反射作用而引起胃肠中胃液和胰液的分泌,为进一步消化及吸收做好准备。如果吃饭时狼吞虎咽,食物得不到牙齿的细细咀嚼,不能充分地和唾液混合进行初步消化,就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有些人喜欢用开水泡饭,这样也不能细嚼慢咽,不但影响唾液的分泌,而且会冲淡消化液,这也将引起消化机能的减退和胃肠道疾病。

吃饭过快还容易发胖,那些进食时总是狼吞虎咽、要到有饱足感才肯停口的男男女女,变胖的几率比慢咀细嚼的人们高了两倍还要多,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章称不仅仅是食物类型和进食数量,进食方式也可能是导致肥胖问题的重要因素;日本研究人员称,进食速度快的人士,超重的几率会高得多,将近半数超重男女在调查中承认,他们几乎每餐都是狼吞虎咽、快速进食。长期的快食和狼吞虎咽会导致大脑中枢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调节失衡,在人们进食的过程中,食物进入胃后,腹饱胃胀的信号大约在15分钟后才能传递到大脑,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知道吃饱了没有,继续指挥人们的进食行为。如果进食过快,人们吃的食物尽管已经够量,可饱腹的信号还没有传到大脑,所以在仍有空腹感的情况下,会继续摄入食物。长此以往,食物的热量摄入就会过多,这些过多的热量在身体内就会转化为脂肪存贮起来。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