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食物有哪“五味”?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6/2/25
导读:食物的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蕋本的滋味。


食物的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蕋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厲关系,故习称“五味”。

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其中就提到了“五味”,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中。

五味与四气一样,也具有阴阳五行的属性。《黄帝内经》中说:“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作用的最早概括。中药学重要著作《本草备要》说:“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食物的五味也和药物一样,分别有收、降、补、散、软的药理效用。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黄帝内经》中说:“辛以润之。”意思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虚证,身体诸痛调和药性和中毒解救。

五味

特征

●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小便频多、滑精、咳嗽经久不止及各种出血病

●但酸味容易敛邪,如感冒出汗、咳嗽初起、急性肠火泄泻,均当慎食

●常见的酸性食物有醋、番茄、橄榄、山楂、猫肉等

●苦味食物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证、湿证

●但过量食用易引起腹泻,所以脾胃虚弱者宜审慎食用

●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茶叶、百合、白果、猪肝等

●辛即辣味,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表证及寒凝疼痛病症

●但过多食用易辣的食物伤津液,积热上火

●常用的辛味食物有姜、葱、辣椒、芹菜、豆豉、韭菜、酒等

●甘即甜,甘味食物有补益、和中、缓和拘急的作用,可用作治疗虚证

●但过量食用会导致气滞、血压升高

●这类食物甚多,常见的有红糖、白糖、胡萝卜、玉米、牛奶、猪肉、牛肉、苹果、燕窝等

●咸味食物有软坚、散结、泻下、补益阴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瘤、痰核、痞块、热结便秘、阴血亏虚等病症。

●但过量食用会导致血行不畅。

●盐、猪心、猪腰、紫菜、海带等都属于咸性食物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肺虚久咳、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证。

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燥。“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有泻火解毒和化湿的作用,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咸:能软、能下,即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多用来治疗大便秘结、潔疬痰核、瘿瘤、纏痞块等证。

《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大家在日常饮食中都离不开五味——酸、甜、苦、辣、咸。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