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两末)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台》卷一)
好豉(一升绵裹)葱白(切一升)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外台》卷一)
治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内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今其药势相及,汗出自获,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夜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者,服二、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不解,烦躁不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两。发汗后重发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复发汗,宜桂枝汤方。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外台》卷二)桂枝汤方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吃稀粥一升助药力,覆取微汗,神术散,治伤寒、伤风,头痛、体疼、恶寒、无汗方。
苍术(二钱)荆芥本干葛麻黄甘草(炙各一钱)上锉作一贴,入姜三片、葱白二茎,水煎服。(《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属桂心(一两十七铢)杏仁(十六枚去尖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一十六铢去节)生姜(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掠去沫,乃内诸药,煮得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忌海藻、菘
治伤寒、温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满,陶氏云∶若伤寒、温病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吐者,服酒胆方。
苦酒(半升)猪胆(一枚)上二味,和,尽服之,吐则愈,神验。支云∶去毒瓦斯妙。(《外台》卷一)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粪,谵语,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夏(汤洗各八两)生姜(四两)知母芍药大黄葳蕤黄芩(各二两)甘草(一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外台》卷一)生地黄汤∶治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大黄(四两)大枣(二十枚擘)甘草(一两炙)芒硝(二合)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二)
黄帝问于岐伯∶有卒死者,何邪使然?答曰∶得三虚者,暴疾而死。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也。黄帝曰∶愿闻三虚。答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贼风所伤也。愿闻三实。答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伤也。有卒死不知人,有复生,何气使然?阴气先竭,阳气未入,故卒死而不知人,气复则生。(《外台》卷二十八)治卒死,或先有病痛,或居常倒扑,奄忽而绝,皆是中恶之类治方。
取葱刺鼻,令入数寸,须使目中血出乃佳。一云耳中血出佳。此扁鹊法同,后云吹耳中,葛氏吹鼻,别为一法。(《外台》卷二十八)又方以葱刺耳,耳中、鼻中血出者勿怪,无血难治之,有血者,是活候也,其欲苏时,当捧两手莫放之,须臾死人自当举手捞人,言痛乃止。男刺左鼻,女刺右鼻孔,令入七寸余,无苦又方以小便灌其面,数过即能活。扁鹊法也。(《外台》卷二十八)治卒死方湿牛、马粪绞取汁,以灌其口中,令入喉,若口已噤者,以物强发,若不可强发者,扣折又方揭薤若韭取汁,以灌口、鼻中。(《外台》卷二十八)又方猪膏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外台》卷二十八)治卒死而目闭者方。
骑牛临其面,捣薤汁灌耳中,末皂荚,吹鼻中。(《外台》卷二十八)治卒死无脉,无他形候,阴阳俱竭故也方。
牵牛临鼻上二百息。又炙熨斗以熨两胁下。针两间使各百余息。灸人中。(《外传》卷二十治卒死而有脉形候,阴气先尽,阳气后竭故也方。
嚼薤哺灌之。(《外台》卷二十八)治卒死方。
取灶中墨如弹丸,浆水和饮之,须臾三、四服之。(《医心方》卷十四)又方取梁上尘如大豆粒着竹筒中,吹鼻中,与俱一时吹之。(《医心方》卷十四)又方灸膻中穴。(《医心方》卷十四)又方取竹筒吹两耳,不过三。(《医心方》卷十四)
治厥死如尸,不知人,心下余气。扁鹊灸法。
以绳围病患臂腕,男左女右,申绳从大椎上度下之,灸绳下头脊上五十壮。(《医心方》卷又方灸阴囊下去大孔一寸百壮。若妇人者,灸两乳之中间。(《医心方》卷十四)又方以昌蒲屑着鼻孔中吹之令入以桂屑着舌下。云∶扁鹊治楚王法也。(《医心方》卷十四)
治卒魇寐不寤方。
以笔毛刺两鼻孔,男左女右,展转进之,取起也。(《外台》卷二十八)又方捣薤取汁,吹两鼻孔。冬日取韭,绞汁灌口。(《外台》卷二十八)治卒魇方。
以盐汤饮之,多少在意。并啮其足大趾爪际,痛啮之即起也。(《外台》卷二十八)又方以其人置地,取利刀画从肩起,男左女右,画地令周遍讫,以刀锋刺病患鼻下人中,令入一分,急持勿动,其人当鬼语求去,乃具问阿谁,以何故来,自当乞去,乃以指灭向所画地当肩头数寸,令得去。(《外台》卷二十八)又方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令人终身不愿也。(《外台》卷二十八)又方雄黄细筛,管吹两鼻孔中佳。(《外台》卷二十八)治卒魇欲死方。
捣生韭汁灌鼻孔中,剧者并灌两耳。(《医心方》卷十四)
治飞尸,瓜蒂散方。
瓜蒂赤小豆(各一分)雄黄(二分研)上三味,捣下细筛,一服五分匕,稍增至半钱匕,以酪服药。(《外台》卷十三)治遁尸,心腹刺痛不可忍方。
桂心(一尺准一两)干姜(三分)巴豆(二枚去皮心熬)上三味,合捣下筛,以好苦酒和之如泥,以涂痛处,燥即易之。忌野猪肉、芦、笋。(《外台》卷十三)治尸疰方烧发灰杏仁(熬令紫色等分)上二味,捣如脂,以猪膏和,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神良。(《外台》卷十三)
尸疰鬼疰者,葛氏云∶即是五尸之中,尸疰又挟诸鬼邪为害也。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沉顿滞,獭肝(一具)上一味,阴干捣末,水服一方寸匕,日三。如一具不瘥,更作。神良。(《外台》卷十三)治江南疰病,凡有九十九种,寒热尸疰,此病随月盛衰,人有三百六十脉,走入皮中,或左或右,或里或表,如刀锥所刺,乍寒乍热,喉咽如鲠,食如噎,胸中痛,绕脐苦痛,食不知味,腰中难以俯仰,两膝屈伸,面或黄、或青、或白、或黑,至死更相注易方。
取桑根白皮切三升,曝燥烧作灰,汤淋取汁,浸小豆二升,如此取汁尽,蒸豆熟,作羊鹿肉羹,啖此豆。(《外台》卷十三)金牙散,主邪魅,心腹刺痛,病状与前方同。
金牙(别研)雄黄(研)丹砂(研)矾石(泥裹烧半日)寒水石芜青(熬)巴豆(去心皮熬)朴硝桔梗茯苓人参贯众附子(炮)蜀椒(去汗目)露蜂房(炙)龙骨干姜牡桂乌头(炮)石膏(研)莽草(炙)苁蓉大戟芫花(熬)防风骨(炙)商陆根大黄细辛蛇蜕(炙)玉支(一作玉泉)贝母(一作牙子,即野狼牙也)上三十二味,等分,下筛,酒服五分匕,日三。忌猪肉、冷水、生菜、生血肉、大醋、芦笋。(《外台》卷十三)
凡忧膈、气隔、食膈、寒膈、饮膈,五病同药,常以忧愁思虑食饮而得之。若寒食、食生菜便发。其病苦心满不得气息,引脊痛如刺之状,食则心下坚,大如粉絮,大痛欲吐,吐则瘥。饮食不得下,甚者乃手足冷,上气咳逆,喘息气短,治以九物五膈丸方。
麦门冬(志心)蜀椒(汗各三两)远志(三两去心)甘草(五两炙)附子(一两炮)干姜(上药捣筛,蜜和,微使淖,置有盖器中,先食服大如弹子丸一丸,置喉中稍咽之,喉中、胸中当热,药力稍尽,复含一丸,日三、四,夜一、二服,服药七日愈,二十日平复。若不能含者,可一大丸作二小丸尽服之。唯夏月合乃益麦门冬、甘草、人参耳,其余不异,神良。
椒当以铜器熬于火上,使极热,下置地,内椒器中熟搅之,须臾汗出,便捣协议处,椒力有热,亦去其毒,非令有热也。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外台》卷八)治噎塞不通方。
营实根(十二分)上一味,捣为散,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八)治诸噎方。
炭末细罗,蜜丸如弹子大,含少细细咽津即下。(《外台》卷八)治噎方取头垢如枣大,以粥若浆水和服之。(《外台》卷八)治气噎煎方。
蜜酥姜汁(各一升)上三味,合和,微火煎五、六大沸,取如大枣二枚,内酒中饮之,直炒服之亦好。(《外台通气噎汤方。
半夏(三两洗)桂心(三两)生姜(八两)羚羊角(三两)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半升,日再服,忌羊肉、生葱、饧。(《外台》卷治气噎不下食,兼呕吐方。
半夏(四两洗)生姜(三两切)上二味,以东流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温服三合,日三服。忌羊肉、饧。(《外台》卷八)治卒食噎方。
舂杵头糠置手巾角以拭齿,立下。(《外台》卷八)治卒食噎不下方。
取蜜含之则下。(《外台》卷八)半夏汤,主饮食辄噎方。
干姜石膏(各四两)桔梗人参桂心(各二两)半夏(一升)吴茱萸(二升)小麦(一上十味,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治醋噎方。
羌活五两,捣,用水一升,浸三宿,每日温服五合,瘥。(《外台》卷八)
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大半夏汤方。
半夏(三升)人参(二两)白蜜(一升)白术(一升)生姜(三两)上五味,咀,以水五升和蜜,扬之二、三百下,煎取一升半,分三服。(《外台》卷八)治胃虚反,食下喉便吐方。
人参(一两)茯苓(四两)青竹茹(五两)大黄(六两)橘皮干姜(各三两)泽泻甘草(炙)桂心(各二两)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去大黄。用泉水、东流水尤佳。忌海藻、菘菜、生葱、大酢。(《外台》卷八)治胃反,吐而渴者,茯苓小泽泻汤方。
茯苓泽泻半夏(各四两)桂心甘草(炙各二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日三。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物等。(《外台》卷八)橘皮(一两)白术人参(各二两)蜀椒(一百二十粒汗)桂心(一两)薤白(一握去青)上六味,切,以水二升渍一宿,内猪肚中缝合,三升水煮,水令出之,决破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葱。(《外台》卷八)治胃反大验方。
前胡生姜(各四两)阿胶(一两)大麻子仁(熬)吴茱萸(各五合)桂心(三寸)甘草(上八物,切,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忌生葱、海藻、菘菜等物。
(《治胃反吐食者方。
捣粟米作粉,水和作丸,如楮子大七枚,烂煮内酢中,细细吞之,得下便已,面亦得用之(《外台》卷八)又方好曲十斤,粗地黄二斤,二味捣,日干,酒服,若饮三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八)治胃反,食则吐出,上气者方。
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外台》卷八)又方灸脐上一寸二十壮。(《外台》卷八)又方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即瘥。(《外台》卷八)又方芦根茅根(各二两)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得下食。(《外台》卷八)华佗治胃反。胃反为病,朝食夜吐,心下坚如杯,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此为寒癖所作,真珠雄黄丹砂(以上研各一两)朴硝(二两)干姜(十累)上五味,捣筛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小烦者饮水则解之。忌生血物。(《外台》卷八)
治病患干呕方。
取羊乳汁饮一杯。(《外台》卷六)治干呕,或哕,手足逆冷方。
橘皮(四两)生姜(六两切)上二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医心方》卷九)治吐逆干呕,生姜汤方。
生姜(四两)泽泻(三两)桂心(二两)橘皮(三两)甘草(二两)茯苓(四两)人参(一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五合,日三。忌海藻,菘菜、醋物、生葱。(《外台治食后喜呕吐者方。
烧鹿角灰二两,人参一两,捣末,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卷四)治卒哕方。
枳实三枚炙,去核,咀之,以三家乳一升,以羊脂五两,煎枳实令沸,复内乳令沸,去滓,含咽之。(《外台》卷六)治吐逆不止,碧霞丹方。
用北黄丹四两,米醋半升,煎干,炭火三秤,就铫内红,冷定为末,粟米饭丸梧子大,每治食讫醋咽多噫,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五合)生姜(三两)人参(二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切,以水六升,取二升,绞去滓,分为三服,每服相去十里久。(《外台》卷六)
治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鲫鱼(二脔细切)薤白(一虎口细切)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外台》卷二十五)治暴下赤白方。
香豉(一升)薤白(一把)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医心方》卷十一)治下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烧大荆如臂,取沥服五、六合,即得瘥。(《证类本草》卷十二)治赤白痢方。
鼠尾草浓煮汁如薄饴,饮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证类本草》卷十治血痢神妙方。
干姜急于火内烧黑,令成灰,瓷碗合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证类本草》卷八)治若挟热者,多下赤脓杂血方。
黄连灶突中尘(各半两)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二十五)凡病下,应先下白后下赤,若先下赤后下白,为肠蛊方。
牛膝三两,捣碎,以酒一升渍经宿,每服一两杯,日二、三服(《外台》卷二十五)治卒注下,并痢血,一日夕数十行方。
黄连(末)蜡阿胶(各一两)上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胶、蜡合烊,乃内黄连末,顿服之。(《外台》卷二十五)乌梅(三百六十枚去核熟令可捣)附子(四两炮)黄连(十二两)干姜(四两)凡四物,捣下筛,蜜丸,饮服如梧子十丸,日再。(《医心方》卷十一)
黄帝问曰∶人若溏泄下利者何也?对曰∶春伤于风,夏生溏泄,肠久风,亦为溏泄也。
(《治热水谷下痢,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阿胶(炙各二两)栀子(三十枚)乌梅(二十枚)黄柏(一两)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神良。(《外台》卷二十五)又方黄连(一升金色者)陈米(五合)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外台》卷二十五)蜀沙门传水痢方。
以诃黎勒三颗,面裹炮赤去面,取诃黎勒皮捣末,饭和为丸,米饭空腹下三七丸、已百人见效。(《证类本草》卷十四)治杂下,乌梅丸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黄,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瘀赤血,七久下,八下不可止,九连年下,十卒下,十一下少血数,十二霍乱而下,十三如舍水,十四下已则烦,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下而不欲食,十七食无数,但下去,十八下但欲饮水,十九重下,二十下杂,错不可铭字。合二十种下,江夏下太守以此法治是下尽愈方。
黄连(一两)黄柏(一两)熟艾(一两)附子(一两炮)甘草(一两)干姜(二两)乌梅(凡七物,合捣,下筛蜜和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渐至二十丸,日三。(《医心方》卷十一)
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其病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则瘥方。
但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三升,须臾适吐,适吐毕又饮,能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汁乃止,不损人,渴而则瘥。(《外台》卷八)治胸中淡饮,腹中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
大槟榔(三十口全子碎)半夏(八两洗)生姜(四两)杏仁(四两)白术(四两)茯苓(五上七味,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医心方》卷九)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
生姜(五两)半夏(三两洗)桂心(三两)吴茱萸(三两)人参(一两)大枣(三十枚)甘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内白蜜五合,分三服。(《医心方》卷九)治痰心腹痛兼冷方。
鳖甲(炙)柴胡赤芍药(各八分)甘草(炙)枳实(炙)生姜白术(各六分)槟榔(七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内槟榔末,分服八合,当利。忌海藻、菘菜、苋菜、桃李、雀肉等。(《外台》卷八)治痰饮积聚,呕逆,兼风、虚劳、阴疝方。
霜后蒺藜苗子,捣汁一石,先以武火煎减半,即以文火煎,搅勿停手,候可丸止,空腹酒治宿食结实,及痰癖实,瓜蒂散方。
瓜蒂(一两)赤小豆(四两)上二味,捣筛,温汤三合,以散一钱匕投汤中,和服之。须臾当吐,不吐更服半钱,汤三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炙)白术(三两)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软即散。忌桃李、雀肉等物。(《外台》卷八)治冷热久癖,实不能下,虚满如水状方。
前胡(四两)生姜(四两)枳实(三两炙)半夏(四两洗)白术(三两)茯苓(四两)甘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卷十二)
治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方。
麻黄(去节三两)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碎三两)紫菀(三两)柴胡(四两)橘皮(四两)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剂不瘥,频两、三剂,从来用甚验。(《外台》卷九)治寒冷咳嗽,上气胸满,唾腥脓血,四味石钟乳散方。
钟乳(碎研)白石(炼)款冬花桂心(各一分)上四味,捣合下筛,以筒吸之,如大豆许,一匕聚,先食,日三,不知稍增之,数试有验。当作七聚遂吸之。忌生葱。(《外台》卷九)补肺汤,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而渴,舌本干燥方。
五味子白石英(研绵裹)钟乳(同上)桂心橘皮桑根白皮(各三两)粳米(二合)茯苓竹叶款冬花紫菀(各二两)大枣(五十枚)杏仁(五十枚去两仁尖皮)苏子(一升)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枣、粳米熟,去滓,内诸药,煮取四升,分三服,日再夜一。忌大酢、生葱。(《外台》卷十)治肺胀,咳嗽上气,咽燥,脉浮,心下有水,麻黄汤方。
麻黄芍药生姜(五两)细辛桂心(各三两)半夏(半升洗)石膏(四两)五味子(半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羊肉、饧、生菜。(《外台》卷十)沃雪汤,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麻黄(四两去节)细辛(二两)五味子(半升)桂心干姜(各一两)半夏(八枚洗去滑一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投杯则卧,一名投杯麻黄汤。令人汗出不得卧,勿怪。亦可从五合,不知稍增,日再,凡煮麻黄先煎二沸,去上沫,又内余药。忌生葱、生菜、羊肉、饧。(《外台》卷十)治大走马奔走喘乏,便饮冷水冷冻饮料,因得上气发热方。
竹叶(三两)橘皮(三两切)上二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三日服一剂,良。(《外台》卷十)治咳嗽冷气,结胀方。
干姜为末,热酒调半钱服。兼治头旋眼眩,立效。(《证类本草》卷八)肺热闷不止,胸中喘急,悸,客热往来,欲死,不堪服药,泄胸中喘气方。
用桃皮、芫花各一升,二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以故布手巾内汁中,薄胸,温四肢,不盈数刻即歇。(《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十)治肺痿,咳嗽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渴方。
生姜(五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一方干姜三两代生姜。忌海藻、菘菜。
(《治肺痿,时时寒热,两颊赤气急方。
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许,小便可有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患中指节,男左女右,长短截之,炙令熟,破作四片,内小便中,置于闲净处露一宿,器上横一小刀,明日平旦去甘草,顿服之,每日一剂。其童子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热面。(《外台》卷治肺痿咳嗽,鬼气疰病方。
停久臭溺,日日温服之。(《本草纲目》卷五十二)桔梗(二两)甘草(二两炙)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脓血则瘥。(《外台》卷十)治肠痈汤方。
薏苡仁(一升)牡丹皮(三两)桃仁(三两)冬瓜仁(一升)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医心方》卷十五)
贲豚茯苓汤,治短气,五脏不足,寒气厥逆,腹胀满,气贲走冲胸膈,发作气欲绝,不识人,气力羸瘦,少腹起腾踊如豚子,走上走下,驰往驰来,寒热,拘引阴器,手足逆冷,或烦茯苓(四两)生葛(八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五两)半夏(一升汤洗)人参(三两)当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酢物等。(《外台》卷十二)治贲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贲豚汤方。
甘草(二两炙)芎(二两)当归(二两)半夏(四两汤洗)黄芩(三两)生葛(五两)芍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等。(《外台》卷十二)治贲豚气从下上者汤方。
生葛(五两)半夏(五两洗)黄芩(二两)桂心(二两)芍药(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为五服,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生
治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外台》卷十二)治宿食不消,大便难,练中丸方。
大黄(八两)葶苈杏仁(去皮尖)芒硝(各四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至十丸。(《外台》卷十二)治症坚,心下大如杯,食则腹满,心腹绞痛方。
葶苈(二两)大黄(二两)泽漆(四两洗)上三味,捣筛,蜜和,捣千杵,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稍加。(《外台》卷十二)治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取雄鸡一头,饲之令肥,肥后饿二日,以好赤朱泄饭,极令朱多以饲鸡,安鸡着板上取粪燥末,温清酒服五分匕,可至方寸匕,日三,若病困急者,昼夜可五、六服。一鸡少,更饲余鸡取足。(《外台》卷十二)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坚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方。
取牛膝根(二斤咀曝令极干)上一味,酒一斗浸之,密器中封口,举着热灰中温之,令味出,先食服五、六合至一升,以又方用蒴根,亦准此大良。(《外台》卷十二)又方商陆根捣蒸之,以新布籍腹上,以药铺布上,以衣覆,冷即易,取瘥止,数日之中,晨夕勿息。(《外台》卷十二)又方牛膝酒神验也。(《肘后方》卷四)治鳖症,伏在心下,手揣见头足,时时转者,并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白雌鸡一双,绝食一宿,明旦以膏熬饭饲之,取其屎,无问多少,以小便和之,于铜器中火上熬令燥,捣筛服方寸匕,日四、五服,消尽乃止。常饲鸡取屎,瘥毕,杀鸡单食之。
(《外台》卷十二)熨症法。
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熟,布裹熨症上,冷更炒,更番用之,症移走逐熨之,候消乃止
黄帝曰∶夫疟皆生于风,夏伤于暑,秋为疟。问曰∶疟先寒而后热何也?对曰∶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问曰∶先热而后寒者何?对曰∶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名曰瘅疟。(《医心方》卷十四)治诸疟方。
牛膝茎叶一把,切,以酒三升,渍一宿,分三服,令微有酒气,不即断,更作,不过三服麻黄汤,治疟须发汗方。
麻黄(四两去节)大黄(四两)栝蒌(四两)甘草(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发前食顷服,临发更服,服后皆覆取汗治疟或间日发,或夜发者方。
秫米(百粒)石膏(八两碎)恒山(三两)竹叶(三两)凡四物,切,以水六升,渍药,覆一宿,明旦煮取二升,分三服,取未发前一食顷第一服,取临欲发第二服,当一日勿洗手足及漱口,勿进食饮。取过时不发乃洗澡进食也。并用余药汁涂五心及胸前头面,药滓置头边。此方从来旧用神验。(《医心方》卷十四)夫疟必从四肢始,治方。
先其时一食顷,用细左索绳紧束其手足十指,过发时乃解之。(《外台》卷五)又方取大蜘蛛一枚,内芦管中,密塞管口,绳系以绾颈,过发时乃解去。(《医心方》卷十四)又方桃叶二七枚,安心上,艾灸叶上十四壮。(《医心方》卷十四)又方先作羊肉饼,饱食之,其进少酒随所能,令其欣欣有酒气,入一密室,里燃炭火,浓覆,治一切疟,劳疟,无问年月深远,阿魏散及丸方。
阿魏安息香萝卜子(各二两)芜荑(一合)上四味,捣筛为散,以暖水服半钱,如不能散服,蜜丸熟水下三十丸,须臾吐,忌冷水。
如治温疟、劳疟、乌梅饮子方。
乌梅(七颗)桃、柳心(各七茎)葱白(七茎)豆豉(一合)甘草(四分)柴胡(四分)知母(四分)大黄(三分)上八味,各细锉,以童子小便两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两沸,去滓,顿服瘥,未瘥更作,服治温疟、痰疟,久不瘥,黄连散方。
宣州黄连(二两)上一味,捣筛未,以浓酒一盏,调三钱,空心顿服,相次更服三钱,更饮三、两盏酒,任意醉,却睡,候过时方得食,如渴枳实煎汤,并三日服瘥。忌猪肉、冷水。(《外台》卷五)治劳疟,积时不断,众治无效,此方治之。
生长大牛膝一大虎口,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发前一食顷,第二服取临发。(《医心方》卷十四)蜀漆丸,主岭南瘴气发,乍热乍寒,积劳似疟,皆主之。
蜀漆知母升麻白薇地骨皮麦门冬(各五分)乌梅肉鳖甲(炙)葳蕤(各四分)上十三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饮下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此方用无不瘥。加光明砂一两,神良。忌海藻、菘菜、人苋、生葱、生菜。(《外台》卷五)
治肾消渴,小便数,宣补丸方。
黄(三两)栝蒌(三两)麦门冬(三两去心)茯神(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连(三两)知母(三两)干地黄(六两)石膏(六两研)菟丝(三两)肉苁蓉(四两)上十二味,末之,以牛胆汁三合,共蜜和丸梧子大,以茅根汁服三十丸,日渐加至五十丸,一名茯神丸。(《外台》卷十一)治肾气不足,虚损消渴,小便数,腰痛,宜服肾沥汤方。
羊肾一具(去脂膜切)远志(二两去心)人参(二两)泽泻(二两)干地黄(二两)桂心(二两)当归(二两)龙骨(二两)甘草(二两炙)麦门冬(一升去心)五味子(五合)茯苓(一两)芎(二两)黄芩(一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羊肾取一斗二升,内药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黄连(一斤去毛)生地黄(十斤)上二味,捣绞地黄取汁渍黄连,出曝之燥,复内之,令汁尽,干捣之下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服。亦可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尽更令作,即瘥止。忌猪肉芜荑。
(《外台》卷十一)治渴日饮一斛者方。
入地三尺取桑根白皮,炙令黄黑,细切,以水令相淹煮之,以味浓为度,热饮之,勿与盐治消渴引饮方。
用人参、栝蒌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麦门冬汤下,日二服,以愈为度,名玉壶丸。忌酒面炙爆。(《本草纲目》卷十二)
治卒下血不止方。
龙胆草(一握)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瘥,更服。(《外台》卷十五)治卒下血方。
小豆(二升)上一味,捣碎,水三升和,绞取汁饮之,立止。(《外台》卷二十五)治下血如刺诸方。
灶中黄土(半升绵裹)甘草(三两炙)干姜(二两)阿胶(三两炙)芎(三两)熟艾(三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医心方》卷十二)治吐血、下血、并妇人漏下方。
取鸡苏绞取汁,多少任意服之,愈。(《医心方》卷十二)治小便出血方。
末龙骨二方寸匕,水调温服之,日二服,瘥。(《证类本草》卷十六)人有九窍四肢指歧间出血,乃暴惊所为,治之方。
取新生犊子未食草者脐屎,日干烧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顿,瘥。人云,口鼻出血亦良。(《证类本草》卷十七)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方。
烧乱发灰∶水服方寸匕,日三。亦治小便出血。(《千金方》卷十二)治吐血不止方。
蚕蜕纸烧存性,蜜和丸如芡实大,含化咽津。(《本草纲目》卷三十九)治卒呕血,腹内绞急,胸中隐然而痛,面色紫黑,或从溺出方。
灸脐左右各五分四壮。(《医心方》卷五)
治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坚强难方。
大黄芍药浓朴(炙各二两)枳实(六枚)麻子(别研五合)上五味,捣筛,入麻子,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为度,可常将之。(《外台》卷二十七)治不得大便十日,或一月,烦满欲死方。
葵子二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医心方》卷十二)治大便牢难,腹热连日,欲死方。
白蜜三升,于微火上煎之,使如强,以投冷水中,须臾当凝出丸,丸如手指大,长六寸、七寸,内谷道中,即得通。(《医心方》卷十二)治七、八日奔气伤心欲死者,须臾便通方。
猪胆一枚,内下部中,良。(《外台》卷二十七)治大、小便不通,三阳实,大便不通方。
榆白皮(三两)桂心(二两)滑石(六两)甘草(三两炙)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卷二十七)治关格之病,肠中转痛,不得大、小便,一日一夜不瘥欲死方。
芒硝三两,纸三重裹,于炭火内烧令沸,安一升水中尽服之,当先饮温汤一、二升以来,吐风寒冷气入肠,忽痛坚急如吹状,大、小便不通,或小肠有气结,如升大胀起,名为关格病。又治大、小便不利病。
苦参滑石贝齿(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为散,每服饮下一匕。(《外台》卷二十七)又方煮葵根汁服之,弥佳。(《外台》卷二十七)治久不得大、小便方。
猪脂如鸡子,着一杯酒中,煮之令沸,顿服。(《医心方》卷十二)治大、小便卒关格不通方。
吴茱萸南行枝,取之断度如手第二指中节,含之立下。(《证类本草》卷十三)治大小便闭方。
乱发末三指撮,投半升水中,一服。(《证类本草》卷十五)
治小便不通方。
猪胆大如鸡子者,内热酒中服。亦治大便不通。(《证类本草》卷十八)治小便难,淋沥汤方。
滑石(八两)石苇(三两去毛)榆皮(一升)葵子(一升)通草(四两)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加黄芩三两(《外台》卷二十七)治淋,小便不利,阴痛,石苇散方。
石苇(二两去毛)瞿麦(一两)滑石(五两)车前子(三两)葵子(二两)上五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卷二十七)治遗尿方。
取雄鸡肠,烧灰为末,用三指一撮服之,朝暮服当愈。(《外台》卷二十七)治尿床方。
用鸡一具,并肠烧存性,服之,男雌女雄。(《证类本草》卷十九)治小便数而多方。
羊肺羹内少许羊肉合作之,调和盐,如常食之法,多少任意,不过三具效。(《外台》卷二十七)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