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痘疹麻痧类皆象形而名之也。惟麻痧证变幻莫测,向无专书,古人名言半多散见于痘科书中。且患家视为泛常,以谓风痧轻证,每多忽略,避忌漫不经心,迨至凶陷告危,无从挽救,追悔何及。纵使天数,当然究由人事之未尽耳。伏读御纂《医宗金鉴》曰∶麻疹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至哉训言,谆谆垂诫。爰不自揣谫陋,谨将古今麻痧证治汇录成编,厘为四编。曰崇正,曰述古,曰征今,附以成方曰方论,计六卷。后之学人果能寻原讨究,行远自迩,拯斯民于衽席,医岂小道云乎哉。
时光绪十六年龙集庚寅正月十五日丙辰立春归安凌德蛰庵手自写本
麻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腑感而出,初发之状有类痘,形尖渐密不浆殊,始终调护须留意,较痘虽轻变化速。
注∶疹非一类,有瘙疹、瘾疹、温疹,盖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则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于六腑,感天地邪阳火旺之气,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两胞浮肿,身热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见点于皮肤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间有类于痘大者,此麻疹初发之状也。形尖疏稀,渐次稠密,有颗粒而无根晕,微起泛而不生浆,此麻疹见形之后大异于痘也。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
麻疹出时非一端,其中轻重要详参。气血和平轻而易,表里交杂重则难。
注∶麻疹出时有轻重之分,临时须要详察。若气血和平,素无他病者,虽感时气而正能制邪,故发热和缓,微微汗出,神气清爽,二便调匀。见点则透彻散没,不疾不徐,为轻而易治者也。若素有风寒食滞,表里交杂,一触邪阳火旺之气,内外合发,而正不能制邪,必大热无汗,烦躁口渴,神气不清,便闭尿涩。见点不能透彻,收散或太紧速,则为重而难治者也。
疹宜发表透为先,最忌寒凉毒内含,已出清利无余热,没后伤阴养血痊。
注∶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表发,使毒尽达于肌表。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出透,多致毒瓦斯内攻,喘闷而毙至。若已出透者,又当用清利之品,使内无余热,以免疹后诸证。且麻疹属阳热,甚则阴分受伤,血为所耗,故没后须以养血为主,可保万全。此首尾治疹之大法,至于临时权变,惟神而明之而已。
欲出麻疹身微热,表里无邪毒瓦斯松。若兼风寒食滞热,隐伏不出变丛生。宣毒发表为主剂,随证加减莫乱从。
注∶麻疹一证非热不出,故欲出时身先热也。表里无邪者热必和缓,毒瓦斯松动则易出而易透。若兼风寒食热诸证,其热必壮盛,毒瓦斯郁闭则难出而难透。治以宣毒发表汤,其间或有交杂之证,亦照本方随证加减治之。
宣毒发表汤
升麻葛根前胡桔梗枳壳(麸炒)荆芥防风薄荷叶木通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淡竹叶(即鲜竹叶)生甘草引加芫荽水煎服。凡服荆芥忌食鱼腥。
感寒邪者加麻黄,夏月勿用。
食滞加南山楂。
内热加黄芩。
方歌∶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枳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尝。
麻疹已出贵透彻,细密红润始为良。若不透彻须分晰,风寒毒热气虚详,风寒升葛汤加味,毒热三黄石膏汤,气虚人参败毒散,托里透疹效非常。
注∶麻疹见形贵乎透彻,出后细密红润则为佳美。有不透彻得须察所因,如风寒闭塞必有身热,无汗,头疼,呕恶,疹色淡红而黯之证,宜用升麻葛根汤加苏叶川芎牛蒡子;因毒热雍滞者,必面赤,身热,谵语,烦渴,疹色赤紫滞黯,宜用三黄石膏汤;又有正气虚弱不能送毒外出者,必面色白,身微热,精神倦怠,疹色白而不红,以人参败毒散主之。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赤芍药生甘草引加芫荽水煎服。
方歌∶发热升麻葛根汤,表邪痘疹两得方;升麻葛根赤芍草,随证宜加法最良。
三黄石膏汤
麻黄石膏淡豆豉黄柏黄连栀子黄芩水煎服。
方歌∶疹出不透因毒热,三黄石膏汤急寻,麻黄石膏淡豆豉,黄柏黄连栀子芩。
人参败毒散
人参川芎羌活独活前胡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生甘草赤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疹因气虚出难透,人参败毒有奇功,参芎羌独前枳桔,柴胡甘草赤茯苓。
子午少阴君火天阳明燥金应在泉丑未太阴湿土合太阳寒水两缠绵寅申少阳相火王厥阴风木地中连卯酉却与子午倒辰戍巳亥亦皆然
小儿医谓之哑科,诚如古谚曰∶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小儿痘疹惊疳,最难一时分辨。要在医家博览群书,多识险证,尤须临诊虚心,时加体察。深恐病重药轻,因循误事;慎勿偏执己见,毒药杀人。夫如是始可称之曰能事。徐洄溪云∶痘疮无人可免。自种痘之法起,而小儿方有避险之路。此天意好生,有神人出焉,造良法以救人也。夷考治痘治疹之书,不下百数十家,莫不切近和平,各出心裁,垂方立法。经余曾所见闻者,胪陈其目,俾后之学小儿医者,知有正路可由焉。
周巫妨《颅囟经》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董汲之《小儿斑疹方论》阎孝忠《小儿直诀附方》刘方明《幼幼新书》郑瑞友《全婴方论》宋人《小儿卫生总微方》陈文仲《小儿痘疹方论》杨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刘守真《保童秘要》曾省翁演山口议《活幼心书》朱丹溪《治痘心法》王宾湖《幼科类萃》徐用宣《袖珍小儿方》钱大用《活幼全书》高梅孤《痘疹管见》汪石山《痘疹理辨》寇美《全幼心鉴》缪仲淳《广笔记幼科》聂久吾《活幼心法》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万密斋《痘疹心法》徐东皋《痘疹卮言》张景岳《痘疹诠》吴志中《儿科方要》李言闻《痘疹要诀》李实《痘疹溯源》蔡维藩《小儿痘疹方》闻人规《痘疹疹论》张清川《痘疹便览》汤衡《婴孩妙诀》娄居中《恤幼集》董大英《活幼悟神集》谢天锡《疮疹证治》黄良佐《麻痘秘法》吴洪《痘疹汇编》崔岳《痘诊详辨》张涣《小儿医方妙选》鲁伯嗣《婴童百问》姚和众《童子秘诀》王日新《小儿方》魏桂岩《博爱心鉴》窦梦麟《痘疮形证论治》费建中《救偏琐言》徐杏泉《痘疹玉髓》翁仲仁《痘疹金镜录》陆道元《金镜录补遗》许宣治《橡村痘诀》朱济川《痘疹传心录》王损庵《痘疹证治准绳》薛良武《保婴撮要》黄五芝《痘疹正传》孙一奎《痘疹心印》秦景明《痘疹折衷》冯楚瞻《痘疹锦囊全集》徐仲光《痘疹仁端录》沈惠民《活幼心书》李柽《小儿保生方》喜泰顺《疹痘秘书》许培元《痘疹笔议》左忠《痘疹方》许学文《痘科约言》邵慈庵《痘科秘法》夏卓溪《幼科铁镜》郭铁崖《天花精言》陈奇生《痘科扼要》程凤雏《慈幼筏》朱玉堂《痘疹定论》叶天士《幼科要略》陈飞霞《幼幼集成》醉玄子《痘疹方》王海《痘书》曹畸庵《豆医蠡酌录》强健《痘证宝筏》上曾见者七十余家,其叶氏《幼科要略》所引未知名字,伍氏袁氏无从求考,他如管柽《保赤全书》,叶大椿《痘学真传》以及《痘科正宗》之类,乃痘科中之杨墨也,姑无论矣。第思近时,治痧治疹,率多取法陈静岩《疫痧草》金保三《喉科枕秘》张筱衫《痧喉正义》等书之数家者,其于痘疹麻痧似是而非,首鼠两端,惑人主见。然竟有认麻痧为臭毒之痧,别喉痧为喉科之证,便用紫金锭、红灵丹、冰硼散等药,野狐谭禅,真堪捧腹,不容不表而斥之。
时光绪庚寅冬十月赤霆子凌德识
气不和脉弦急,伤食脉沉缓,虚惊脉促急,(一作促结)风脉浮,寒脉沉细,脉乱不治。
寇氏《全幼心鉴》云∶小儿一岁以前,看虎口食指寅卯辰三关,以验其病。(寅卯辰即风气命三关也)脉纹从寅关起不至卯关者易治,若连卯关者难治,若寅侵卯,卯侵过辰者,十不救一。其脉纹见有五色,如因惊必青,泻痢必紫,当以类而推之。一岁后则可用一指转侧辨其三部脉弦急浮沉。四五岁后脉七八至而细数者为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六至五至者为虚,为寒,弦紧为风痫,弦急为客忤。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若色赤者热也,随证治之。
目内色赤者心实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实热,淡青者肝虚热;黄者脾实热,微黄者脾虚热;白而混者肺实热;目无精光者肾虚也。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心气实则喜仰卧。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烦闷。(一作顿)虚则切牙多欠。肝热则手寻衣领,及乱捻物,壮热,饮水,喘闷,目赤,发搐。肝有风则目连札,(一作眨目动也)得心热则发搐,或筋脉牵系而直视。风甚则身反张,强直不搐,心不受热也,当补肾治肝。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面白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吐清水。呵欠多睡者,脾气虚而欲发惊也。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肺热则手捣眉目鼻面。肺盛复感风寒,则胸满气急,喘嗽上气。肺藏怯则唇白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甚也。
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若胎禀虚怯,神气不足,目无精光,面白颅解,此皆难育,虽育不寿,或更加色欲,变证百出,愈难救疗。或目畏明下窜者,盖骨重而身缩者,切牙者,肾水虚而不能制心火也。
小儿在胎,食五脏血秽,伏于命门。若遇天行时热,或乳食所伤,或惊恐所触,则其毒当出。初起之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梢冷,惊悸多睡。宜究其何藏所发,察其何因所起。令乳母亦须节饮食,慎风寒。五脏各有一证,肝藏水青色而小,肺藏脓色白而大,心藏斑色赤而小,脾藏疹小次斑,故色赤黄浅也。先发脓后发疹子者顺,先疹子后斑者顺,反此为逆。惟肾无候,但见KT冷耳冷是也。若寒水来侮,故黑陷而耳KT反热,为逆也。(同音泡)如发潮热三日以上,出不甚多,而热不止者,未尽也。潮热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之类也,一发便出尽者重,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者轻,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微重,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疮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最剧也。青干紫陷,昏睡汗出,烦躁热渴,腹胀啼喘,二便不通者困也。有大热,利小便解热毒。若紫黑干陷,或寒战切牙,或身黄肿紫者,急下之。复寒热不已,身冷出汗,耳KT反热者,死证也,此肾气大旺,脾虚不能制故也。
下后身热气温饮水者可治,以脾土胜,肾寒去,而温热也。不黑者不可下,下则内虚归肾。
大抵疮疹属阳,在春夏为顺,秋冬为逆,冬月肾旺盛,寒病多归肾,变黑。又当辨春脓,夏黑陷,秋斑子、冬疹子者,十活四五,黑者十难救一。
身热烦渴腹满而喘,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下之。若能食而痂头焦起,或未焦而喘实者,亦可下之。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热也,宜导之,生犀汁解之。
斑疹作搐为脾虚而肝旺乘之,心火妄动,风热相搏也,当泻心肝补脾土。
疮黑而忽便脓血并痂皮者乃脾气实,肾邪退而病安也。泄泻而乳食不化者,脾虚不能制肾,故难治。
徐洄溪曰∶此即近世痘疮之证,其病与斑疹同列,并无起胀成浆收靥等说。大抵宋时之疮形治法不过如此。近日愈变愈重,与斑疹绝不相类,治亦回别。因知天下之病,随时随地变化无穷,所以《内经》有五运六气、异法方宜等论,为医者苟不能知天运之转移,及五方之体性,终有偏执之处,不可以称上工也。
泻青丸方
治肝经实热,急惊搐搦,脉洪实。
当归(焙)草龙胆(焙)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焙)上等分为末,炼蜜和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或壹丸,煎竹叶汤同沙糖化下。
导赤散
治小儿心热,上窜切牙,小肠实热,小便秘赤。
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泻心汤
治小儿心气实,气涩不得通,喜仰卧。
黄连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温水化下。
泻黄散
(又名泻脾散)治脾胃实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五分)山栀子仁(一两)石膏(五钱)甘草(七钱五分)防风(三两,焙)上锉,用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至五分,温服清汁。
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吐泻不思乳食。
人参茯苓(去皮)白术陈皮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生姜大枣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附《颅囟经》
和平饮子
治小儿初生日,与∶人参茯苓甘草升麻(各一分)上水煎,时时与之,临时冷加白术,热加芒硝。
益黄散
(又名补脾散)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及治脾疳腹大身瘦。
陈皮(一两,去皮)丁香(二钱),一方用木香诃子(炮,去核)青皮(去白)炙甘草(各五钱)上为末,三岁儿一钱半,水半盏,煎三分,食前服。
白术散
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但欲饮水,乳食不进。
人参(二钱五分)白茯苓白术(炒)藿香叶葛根(各五钱)木香(二钱)甘草(一钱)上咀,每服三钱,水煎,热甚烦渴去木香,《本事方》。
白术散
治小儿呕吐,脉迟细有寒,白术人参(各二钱五分)半夏曲(二钱)茯苓干姜甘草(各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擘去核,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日二三服。
泻白散
治肺实热盛,咳嗽气急痰喘。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炙甘草(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阿胶散
(又名补肺散)治肺虚咳嗽,气粗喘促口渴。
阿胶(一两五钱,麸炒)黍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焙)杏仁(七个,去皮尖炒)糯米(一两,炒)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曾氏《活幼心书》
补肺散
去黍粘子,加茯苓。
地黄丸
(又名六味丸)治肾怯失音,HT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虚证。
熟地黄(八钱,酒洗)山萸肉山薯蓣(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钱,去皮)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二十丸。
寇氏《全幼心鉴》去泽泻加人参鹿茸名参茸地黄丸,治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解颅语迟,齿生缓,行步多艰。
生犀角汁
治疮疹不快,吐血衄血。
生乌犀角(磨汁)
玉露散
(又名甘露散)治伤热吐泻,汗退场门渴,脉浮洪大。
寒水石石膏(各半两)生甘草(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匙,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
甘桔汤
治小儿肺热。
桔梗(二两)甘草(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加荆芥防风名如圣汤。
董氏《斑诊备急方》加恶实麦门冬,亦名如圣汤。
阎氏孝忠附方
小儿耳冷KT冷,手足乍冷乍热,面赤,时嗽嚏惊悸,此疮疹欲发也。未能辨认,间服升麻葛根汤,消毒散,已发未发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黄柏膏;暑月烦躁,食后与白虎汤,玉露散;热盛与紫雪;咽痛或生疮与甘桔汤,甘露饮子。余根据钱氏说。
大人同。
升麻葛根汤
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干葛芍药甘草(各半两,炙)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千金方》无甘草有黄芩,名
四物解肌汤
,治少小伤寒。
消毒散
治疮疹未出;或已出,未能匀遍,又治一切疮。凉膈去痰治咽痛。
牛蒡子(二两,炒)甘草(半两)荆芥穗(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
《活人书》
鼠粘子汤
有防风,治证同。
黄柏膏
治疮疹已出,用此涂面,用胡荽酒。
黄柏(一两,去皮)甘草(四两)新绿豆(一两半)上为细末,生油调,从耳前至眼轮,并浓涂之,日三两次。如早用疮不上面,纵有亦少。
胡荽酒
胡荽(细切四两,以好酒二盏,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时,用物合定放冷)上每吸一二口,微喷从顶至足匀遍,勿喷头面。病患左右常令有胡荽,即能辟去汗气,疮疹出快。
疮疹忌外人及秽触之物,虽不可受风冷,然亦不可拥遏,常令衣服得中,并虚凉处坐卧。
甘露饮子
治心胃热,咽痛口舌生疮,并疮疹已发未发并可服。又治热上攻牙龈肿,牙齿动摇。
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枇杷叶(去毛)黄芩(去心)石斛(去苗)枳壳(去穣麸炒)甘草(炙)山茵陈叶上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食后温服。牙齿动摇,牙龈肿热,含漱渫并服。《活人书》曰∶胃中客热,口臭不思饮食,或饥烦不欲食,齿龈肿疼,脓血,舌口咽中有疮,赤眼,目睑重不欲开,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此。《本事方》无麦冬犀角尖,治胃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一切疮疼。
白虎汤
解暑毒烦躁,身热,痰盛,头痛,口燥,大渴。
知母(一两半,焙)甘草(半两,炒)石膏(四两)白粳米(八钱)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食后温冷随意服,气虚人加人参同煎。
紫雪
治惊痫百病,烦热涎厥,及伤寒胃热发斑,一切热毒喉痹肿痛,又治疮疹毒瓦斯上攻咽喉,水浆不下。
黄金(十两)寒水石磁石滑石石膏(各四两八钱,并捣碎)以上用水五升,煮至四升,去滓入下项药∶玄参(一两六钱,捣碎)木香(捣碎)羚羊角屑犀角屑沉香(各半两,捣碎)升麻(一两六钱,捣碎)丁香(一钱,捣碎)甘草(八钱,炙锉。)以上八味入前药汁中,再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入下项药∶硝石(三两一钱)芒硝亦得朴硝(一斤,精者)以上二味入前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不住手,候有七合,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项药∶朱砂(三钱,研飞)麝香当门子(一钱一字,研)以上二味入前药中搅匀,寒之二日。
上件成紫色霜雪,每服一字至五分,冷水调下,大小以意加减。咽喉危急病,捻少许,干咽立效,又治大人香港脚,毒遍内外,烦热不解,口中生疮,狂易叫走,瘴疫毒疠,卒死,温疟,五尸,五疰,大能解诸药毒。每服一钱至二钱,冷水调下,并食后服。
世之人有得一奇方,可以十全愈疾者,恐恐然惟虑藏之不密,人或知之,而使其药之不神也,其亦陋矣。夫药之能愈病,如得人人而告之,使无夭横,各尽其天年以终,此亦仁术也。志友董及之,少举进士不第,急于养亲,一日尽弃其学而从事于医。然医亦非鄙术矣,古之人未尝不能之,如张仲景、葛洪、陶隐居、孙思邈,皆名于后世。但昧者为之,至于异贵贱,别贫富,自鄙其学,君子不贵也。及之则不然,凡人之疾苦如己有之,其往来病者之家,虽祁寒大暑未尝少惮,至于贫者或昏夜,自惠薪粲以周其乏者多矣。他日携《小儿斑疹方》一秩见过,求序于余。因为引其略,亦使见及之之所存,知世之有奇方,可以疗疾者,不足贵也。
如此,东平十柳居士孙准平甫序。
夫上古之世,事质民淳,禀气全粹,邪不能干,纵有疾病,祝由而已,虽大人方论,尚或未备。下逮中古,始有巫妨氏者,着《小儿颅囟经》以卜寿夭,别死生,历世相援,于是小儿方论兴焉。然在襁褓之时,脏腑嫩弱,脉促未辨,痒不知处,痛亦难言,只能啼叫;至于变蒸惊风,客忤解颅,近世巢氏一一明之。然于斑疹欲出证候与伤风相类,而略无辨说,致多谬误。而复医者不致详慎,或乃虚者下之,实者益之,疹者汗之,风者温之,转生诸疾,遂致夭毙,嘘可叹也。今采摭经效秘方,详明证候,通为一卷,目之曰《斑疹备急方》,非敢谓有补于后世,意欲传诸好事者,庶几鞠育之义存焉。东平董汲及之序。
论曰∶夫生民之道,自微而着,由小而大,此物理灼然,不待经史,证据可知。然小儿气禀微弱,故《短剧方》云∶人生六岁以上为小,六岁以下,经不全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疾难治者,皆为无所根据。至如小儿斑疹一候,不惟脉理难辨,而治疗最比他病尤重。觉证与伤寒阴痫相近,通都辅郡,名医辈出,则犹能辨其一二。远地左邑,执病不精,失于详审,投药暴妄。加之小儿脏腑娇嫩,易为伤动,斑疹未出,往往疑为伤风,即以麻黄等药重发其汗,遂使表虚里实。若为阴痫治之,便用温惊药品,则热势愈盛。直至三四日证候已定,方得以斑疹药治之,则所失多矣。大率世俗医者,斑疹欲出,多以热药发之,遂使胃中热极。其初作时即斑疹见于皮下,其已出者变黑色而内陷,既见不快,尤用热药,熏蒸其疾,斑疹得热则出愈难。转生热证,大小便不通,更以巴豆取积药下之,则使儿脏腑内虚,热又不除,邪气益深,变为喘满便血,或为痈,身体裂破,遂使百年之寿一旦为俗医所误者,可不痛哉。大抵斑疹之候,始觉多咳嗽,身体温壮,面色与四肢俱赤,头痛腰疼,眼睛黄色,多睡中螈,手足厥,耳尖及尻冷,小便赤,大便秘,三部脉洪数绝大不定是其候也。其乳下儿可兼令乳母服药。其证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与升麻散解之。其已明者即可用大黄青黛等凉药下之,次即与白虎汤。如秋冬及春寒未用白虎汤之时,但加枣煎服,不必拘于常法。仲景云∶四月后天气大热,即可服白虎汤,特言其梗概耳,大率疹未出即可下。已出即不可下。出足即宜利大小便。其已出未快者可与紫草散,救生散,玳瑁散之类,其重者以牛李膏散之。或毒攻咽喉者,可少与紫雪及如圣汤,无不效也。其余热不解,身热烦渴及病疹儿母俱可与甘露饮。或便血者以牛黄散治之兼宜常平肝脏,解其败热,虑热毒攻肝,即冲于目,内生障翳,不遇医治,瞳人遂损,尤宜慎之。然已出未平,切忌见杂人,恐劳力之人,及狐臭熏触故也。未愈不可当风,即成疮痂。如脓出可烧黑丑粪灰,随疮贴之,则速愈而无瘢也。及左右不可阙胡荽,盖能御汗气辟恶气故也。如儿能食物,可时与少葡萄,盖能利小便,及取如穗出快之义也。小儿斑疹本以胎中积热,及将养温浓,偶胃中热,故乘时而作。《外台方》云∶胃烂即发斑。微者赤斑出,极者黑斑出。赤出五死一生,黑斑出十死一生。其腑热即为疹,盖热浅也。脏热即为,盖热深也。故《证色论》云∶大者属阴,小者属阳。汲总角而来,以多病之故,因而业医。近年累出诸处治病。当壬申岁冬无大雪,天气盛温,逮春初,见小儿多病斑疹。医者颇如前说,如投以白虎汤之类,即窃笑云白虎汤本治大人。盖不知孙真人所论大人小儿为治不殊,但用药剂有多少为异耳。则是未知用药之法,故多失误。今博选诸家及亲经用有效者方,备录为书。
升麻散
治疹未出,疑贰之间,身热与伤寒温疫相似,及疮子已出发热,并可服之方。
升麻芍药葛根(锉炒)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二岁儿,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以时,日三夜一服。
白虎汤
治痘麸疹斑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并温热病,中暑气,烦躁热渴方。
石膏(四两)知母(一两半,锉)甘草(炙,三两)人参(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粳米二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小儿减半服。春冬秋寒有证亦服,但加枣煎,并乳母亦令服之。
紫草散
(阎氏名四圣散)治伏热在胃经,暴发痘疮疹,一切恶候,出不快,小便赤涩,心腹胀满方。
紫草(去苗,一两)甘草(生用)木通(去根节锉)枳壳(去穣麸炒)黄(炙锉,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无时。阎氏治疮疹出不快,及倒,四圣散即此方也。然既名四圣散,何以有五味,疑黄当注云虚者加入。
附钱氏紫草散
发斑疹。
钓藤钩子紫草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匙,或五分、一钱,温酒调下,无时。
又附
阎氏方蓝根散
治疮疹出不快及倒。
板蓝根(一两)甘草(三钱,锉)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二方无证勿服。
抱龙丸
治一切风热,中暑,惊悸,疮疹欲出,多睡,咳嗽,涎盛,面赤,手足冷,发温壮,睡中惊,搐搦不宁,脉洪数,头痛呕吐,小便赤黄方。
天南星(锉开,里白者生为末,腊月内取黄牛胆汁和为剂,却入胆内阴干,再为末,半斤)天竺黄(二两,别研)朱砂(二钱,研水飞)雄黄(半两,研水飞)麝香当门子(一钱,别研)牛黄(一字,别研)上同研极细末,甘草水和丸,芡实大,窨干,竹叶或薄荷汤化下一丸,不拘时候。一方不用牛黄。
救生散
治疮疹脓、恶候危困、陷下黑色方。
猪血(腊月内以新瓦罐子盛,挂于屋栋上,阴干取末一两)马牙硝(一两,研)硼砂(研)朱砂(研水飞)牛黄(研)龙脑(研)麝香(一钱,别研)上研极细,每二岁儿取一钱,新汲水调下,大便下恶物,疮红色为度,不过再服,神验无比。
牛李膏
(钱氏云∶一名必胜膏)治疮疹痘恶候见于皮肤下不出,或出而不长,及黑紫内陷,服之即顺,救危急候。愚小年病此,危恶殆极,父母已不忍视,遇今太医丞钱公乙下此药得安,因恳求真法。然此方得于世甚久,惟于收时不知早晚,故无全效。今并收时载之,学人宜根据此方。
牛李子
(一名乌罡子,一名楮李子,一名牛消子,一名鼠李子,一名禾镰子)好生道旁田畔,过秋结实成穗,垂叶间,味甘可食,色黑多汁。九月后采取,研细,绢滤汁不以多少,于银石器中熬成膏,可丸。每膏二两,好麝香半钱,细研和入。
上每二岁儿服一丸,如桐子大,浆水煎杏胶汤化下。如疮紫黑内陷者不过再服,当下恶血及鱼子相似;其已黑陷于皮下者,即红大而出,神验。
玳瑁散
治疮疹热毒内攻,紫黑色,出不快方。
生玳瑁甲(水磨浓汁一合,猪心一丸,从中取血一皂子大,同研),上以紫草嫩茸,浓汁煎汤调,都作一服。
利毒丸
治疮疹欲出前,胃热发温壮,气粗腹满,大小便赤涩,睡中烦渴,口舌干,手足微冷,多睡,时嗽涎实,脉沉大滑数,便宜服之方。
大黄(半两)黄芩(去心)青黛(各一钱)腻粉(炒,一钱)槟榔生牵牛(取末,各一钱五分)大青(一钱)龙脑(研)朱砂(研飞,各五分)上杵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每二岁儿服八丸,生姜蜜水下,不动再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如圣汤
治咽喉一切疼痛,及疮疹毒攻咽喉,肿痛有疮,不能下乳食方。
桔梗(锉)甘草(生用)恶实(微炒,各一两)麦门冬(去心,半两)上为细末,每二岁儿,服一钱,沸汤点,时时呷服,不以时。
甘露饮
解胃热及疮疹已发,余热温壮,龈齿宣肿牙痛,不能嚼物,饥而不欲食,烦热,身面黄,及病疮,乳母俱可服之方。
生干地黄(切焙)熟干地黄(切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枇杷叶(去毛)黄芩(去心)石斛(去根苗锉)甘草(炙锉)枳壳(去穣麸炒)山茵陈叶(去土,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候,量力与服。
苏恭紫雪
治大人小儿一切热毒,胃热发斑,消痘麸疹,及伤寒热入胃发斑,并小儿惊痫涎厥,走马急疳,热疳,疳黄,疳瘦,喉痹肿痛,及疮疹毒攻咽喉,水浆不下方。
黄金(百两)寒水石(三斤)石膏(三斤)磁石(三斤)滑石(三斤)犀角屑(五两)羚羊角屑(五两)玄参(一斤)沉香(五两)青木香(五两)丁子香(一两)甘草(八两)升麻一升(皆咀)上以水五斗,煮金至三斗,去金不用,入诸药,再煎至一斗,滤去滓,投硝石四升,芒硝亦可用,朴硝精者十斤,投汁中,微火煎,以柳木篦搅勿停手,候欲凝入木盆中,更下研朱砂真麝香各三两,急搅匀,候冷贮于密器中,勿令见风,每服一钱,温水化下,小儿半钱一字,咽喉危急病,捻少许,干咽之立效。
附∶药味分两悉照《外台秘要》苏恭紫雪方更正。
徐洄溪曰∶方中黄金百两,以飞金一万页代之尤炒。邪火毒火穿经入脏无药可治,此能消解,其效如神。
调肝散
败肝藏邪热,解散斑疹余毒,服之疮疹不入眼目方。
犀角屑(一分)草龙胆(半钱)黄(半两,锉炙)大黄(一分,炒过)桑白皮(一分,炙)钓藤钩子(一分)麻黄(一分,去根节)石膏(别研)栝蒌实(各半两,去穣皮)甘草(一分,炙)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不以时候。
护目膏
治疹痘出后,即须爱护面目,勿令沾染。欲用胡荽酒喷时,先以此药涂面上,然后方可以胡荽酒喷四肢。大人小儿有此,悉宜用之方。
黄柏(一两,去皮锉)绿豆(一两半,拣净)甘草(四两,生锉)上为细末,以生油调为膏,从耳前眼眶并浓涂目三五遍。上涂面后,可用胡荽酒微喷,勿喷面也。早用此方涂面即面上不生疹痘,如用此方涂迟,纵出亦少。
胡荽酒
治斑痘麻疹,欲令速出,宜用此方。
胡荽(四两)上细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候冷去滓,微微从顶已下喷背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头面。(仍将滓焙干,红绢袋子盛,缝合令乳母及儿佩带,余酒与乳母饮之)
牛黄散
治疮疹阳毒入胃,便血日夜无节度,腹痛啼哭方。
川郁金(一两)西牛黄(一钱)上研为末,每二岁儿服半钱,以浆水半盏,煎至三分,和滓温服,大小以此增减之。
蛇蜕散
治斑疹入眼,翳膜侵睛,成珠子方。
马屁勃(一两)皂荚子(二十七个)蛇蜕皮(全者一条)上入小罐子内,盐泥固济,烧不得出烟,存性研为细末,温水(阎氏用温酒)调下一钱,食后服。
真珠散
治斑疮疹入眼疼痛,翳膜眼赤羞明方。
栝蒌根(一两)蛇蜕皮(四钱一条,全炙)上为末,用羊子肝一枚,批开去筋膜,掺入药二钱,用麻缕缠定,以米泔内煮熟,任意与吃。如少小未能吃羊肝,以熟羊肝研和为丸,如黄米大,以生米泔下十丸,乳头上与亦可,日三服。(儿小未能食肝,与乳母食之佳)
蝉壳末上用水煎羊子肝汤,调服一二钱。
凡痘疮才欲着痂,即用酥或面油不住润之,可揭即揭去。若不润及,迟揭疮痂,硬即隐成瘢痕,终身受累。(附)凡小儿实热疏转后,如无虚证,不可妄温补。热必随生,(附)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