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脏腑养生 > 正文

饮食不节,造成肾损伤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6/6/3
导读:中医养生,很看重“饮食有节”。《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养生,很看重“饮食有节”。《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千金要方》中也说:“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疲。”饮食不节有几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饮食过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量的饮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

其次是长期进食肥甘厚味、辛辣煎炸的食物,使脏腑生热、脾热炽盛,引起脾胃功能障碍。过饥过饱,或饥饱无常,营养不得补充或损害脾胃,致使气血亏少,正气不足而致病。

再次就是进食不洁或有毒食物,可伤及气血、脏腑,扰乱气机升降,引起吐泻、腹痛、痢疾,甚或昏迷等中毒现象。最后就是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而致吐泻、腹痛;过食辛辣,可使胃肠积热,而致便秘或痔疮下血。

饮食不节有种种的坏处,为什么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对肾虚有重要的影响呢?道理很简单: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损伤,吃进身体里的食物就难以被脾胃正常运化,导致后天之精供给不足,肾中的先天之精缺少后天之精的补充、滋养,肾中的精气就会不足而生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肾脏,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肾虚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调理或治疗。保护肾脏,远离肾虚。我们首先要从

饮食入手,做到饮食有节。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和方法。具体地说,是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

【饮食要适量】

这是说人们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若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的正常运化食物量,就会产生许多疾病。

饮食过量,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滞留于肠胃,不能及时消化,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输布,脾胃功能也因承受过重而受到损伤。其实,对于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如《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博物志》说:“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东谷赘言》中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对人的具体危害:

“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饮食应定时】

“不时,不食”,这是古人的饮食习惯,即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这是正确的。中医学认为,一日之中,机体阴阳有盛衰之变,白天阳旺,活动量大,故食量可稍多;而夜晚阳衰阴盛,及待寝息,以少食为宜。因此古人有“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的名训。清代马齐《陆地仙经》中提到:“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按现代营养学的要求,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即如果一天吃500克食物,早晚餐各吃150克,中午吃200克,这样比较合适。

我们强调“按时进食”,也不能完全排斥“按需进食”,即想吃时就吃一点儿,不想多吃就少吃一点儿。比如加夜班的人,在第二天早餐时往往不想吃东西,希望赶快睡上一个好觉;心情不好的人,在吃饭时间往往没有食欲;午睡过久的人,常常在晚餐时间不想吃东西;正全神贯注、忙于工作或比赛的人,自然不想停下来吃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等有了食欲时再吃会更好一点儿。对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养生学家陶弘景早就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意思是,人若不渴而勉强饮水,会使胃部胀满,若不饿时而勉强进食,则会影响脾的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以上说明“按需进食”是适应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饮食方式,但它不是绝对地“随心所欲”、零食不离口,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随意进食,而是于外适应变化的环境,于内适应变化的需要,使饮食活动更符合内在规律。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