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7月23日在第四届岐黄论坛上的讲话
以传承夯实创新基础,以创新推动振兴发展
在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动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之际,以“加强学术引领、推动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岐黄论坛今天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位嘉宾以及给予本次论坛大力支持的各个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创新发展理念,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推进速度、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开辟了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迈向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集结号,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所处的历史定位、时代定位和国际定位,阐述了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的丰富内涵、目标任务及总体要求。这为我们做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联系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实际,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谈四点意见:
第一,牢牢把握传承这一根本,夯实中医药创新基础。
先人的智慧、深厚的积淀,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可以说,没有传承的创新,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对我们具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医药来说,传承尤为重要。
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引领学术发展,必须把传承的根基夯实筑牢。传承是全面继承中医药学术的精华,系统传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有扬弃的传承,并不是照抄照搬、一股脑拿过来简单的套用照用。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
为此,我们推进中医药传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以古非今,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向,把总书记提出的“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作为中医药传承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要在“五个系统”上下功夫,一是系统整理和诠释中医药理论;二是系统研究挖掘中医药古典医籍,编撰《中华医藏》;三是系统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四是系统规范炮制技术;五是系统挖掘民间医药技术。
第二,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动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几千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中医药发展始终是不断吸收和融合人类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的。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奖的事实也有力证明,中医药作为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可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中医药振兴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面向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主战场,坚持面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着眼于激发和释放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和活力,着眼于加快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为此,一要强化引领创新。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趋势、大方向,更加积极地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集成全球创新资源,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技术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寻找创新路径、创新手段,力争在生命科学领域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能有所突破,产生类似“青蒿素”等代表国家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二要强化协同创新。要努力争取和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从提高临床疗效入手,探索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共融发展的切入点,促进中医、西医两种医学在科学研究和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优势互补与融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
三要强化供给创新。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时代声音,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渴望在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我们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发挥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厚植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研发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产品,培育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以科技创新让“老产业”催生“新技术”、“新业态”焕发“新动力”,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用得好的产品和技术。
$:page
第三,牢牢把握引领这一使命,提升学会的服务能力。
在新形势下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学术发展,要更好发挥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作用。学会是中医科研信息的集散中心、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引领中医药科技交流、探索中医药学术理论的风向标,要把引领学术发展摆在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对学术活动的指导、监督与服务,提升中医药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高中医药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厚植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土壤,充分发挥好活跃学术思想、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生产、推出原创成果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针对中医药科技发展中的资源分散、重复、碎片化等问题,发挥学会知识集成、项目组织、学术传播优势,推动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集成,引领学术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助推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
第四,牢牢把握科普这一责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医药来源于民间、民众,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中医药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有广大人民的参与和支持,才是我们中医药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人民群众中医药科学素养的逐渐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中医药创新大军。
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作用和优势在于做好中医药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宣传。这些年来,学会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学会和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中医药科学素养为己任,把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维护健康的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着力形成民众欢迎、喜爱、使用中医药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创新智慧得以充分地释放和涌流。
同志们,当我们在为科技创新发展迎来前景光明的春天而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看到,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和影响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挑战,传承不足、创新不够、原创突破不多,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要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体现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科技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并不断落地。
我们要加快培养和培育中医药人才队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培养,加快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努力实践继承创新、统筹协调、绿色生态、开放包容、人民共享的中医药发展理念,努力倡导改革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引领思维、互联网思维、人本思维,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坚持不懈地把中医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岐黄论坛是群贤荟萃、专家云集的盛会,是研讨中医药发展重大问题的盛会。我衷心希望各位专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事关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全局问题,开展研究,深入研讨,抓住中医药迎来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