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贵州中药材产业实现“四个新突破”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8/26
导读:
  8月24日下午,贵州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安顺市召开,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在会议批示中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大力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培育引进一批优质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构建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副省长刘远坤在会上指出,中药材产业是贵州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贵州将坚定发展路子,全力助推医药健康产业新发展,全面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贵州近年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中药材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
  “贵州着力抓好基地建设、种子种苗繁育、龙头企业带动、园区建设等工作,在种植规模上提前完成了《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规划(2012—2015)》制定的目标任务。”省扶贫办主任叶韬介绍说。
  短短几年,贵州中药材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已成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重要战略产业,成为贵州产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崇山峻岭生态美,夜郎遍地皆好药。进一步突出优势、补齐短板,贵州中药材产业大有可为,也势必可为。
  已实现“四个新突破”
  种植规模实现新突破。201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总面积突破500万亩达到511.28万亩,中药材总产量155.25万吨,总产值120.12亿元。
  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2014年,人工种植及保护抚育面积上万亩的中药材品种达47个,比2013年增加8个品种。大方天麻、龙里刺梨、罗甸艾纳香等27个中药材品种通过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2014年,中药材园区发展迅速,园区的产业带动作用不断凸显。在统计的中药材种植园区有23个,共种植中药材48.79万亩,带动农户40.69万人。园区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初步发展,中药材初加工比例不断提高,2014年中药材初加工实现产值4.24亿元。
  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新突破。贵州在发展中药材产业同时着重强调生态保护和企业带动,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和“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将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发展成贫困地区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
  将突出“四大优势”
  突出规模优势。按照“发展千万亩中药材,打造千亿元产业群”的目标,重点培育一批种植规模上30万亩、50万亩的中药材产业大县,以规模集聚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目标是到“十三五”期末,全省中药材保护抚育和人工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左右,实现中医药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
  突出大品种优势。重点培育天麻、杜仲、太子参、石斛、刺梨、艾纳香、金(山)银花、半夏、何首乌、淫羊藿、头花蓼、钩藤等,在种植规模、药材产量、市场占有率、综合产值等方面能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大宗、常用品种,使其成为在全国有定价权的当家品种,不断提升贵州中药材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突出道地优势。重点加强天麻、杜仲、黄柏等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的贵州道地药材品种的保护抚育,理性规划种植区域,加强地理标志认证,形成“一地产、全国用”的产地优势。
  突出民族药优势。将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并力争更多苗药品种进入《中国药典》,全面提升民族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建成民族药产业大省。
  要补齐“六块短板”
  补齐标准化短板。用大数据手段推动中药材产业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GAP、GMP标准规范中药材生产、加工,促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工标准化。自觉按照欧盟标准强化农残监测,积极探索按照西药标准检测药材药效,确保贵州中药材安全、有效、可控、稳定。
  补齐投资短板。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入中药材产业发展,特别是引导房地产、煤炭企业转行投资中药材产业。
  补齐市场短板。加快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构建配套完善的中药材市场网络,推进中药材流通商贸信息化建设,使中药材市场体系与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的地位相适应。
  补齐加工短板。大力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强化饮片加工能力建设,提升精细深度加工生产水平,延伸拓宽重点药材品种产业链,改变“贵州药材当草卖、当菜卖”的现状,提高中药材加工增值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补齐人才短板。加强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中药材种植学科建设,大量培养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实用人才。支持中药材科研机构发展,加快引进和培养中药材学科带头人和科技人才,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提升“黔药”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补齐特色旅游短板。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把退耕还药、林下种药作为重要任务,加强药用植物园建设,建设连片药材种植基地。利用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药用植物园等,发展旅游观光,开发药膳食疗产品。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