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中医膏方文化源流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20/6/29
导读:一、什么是中医膏方 膏方,又名膏剂,是指一类经过特殊加工而成膏状的中药制剂,是中医学汤、丸、散、膏、丹、露、锭、酒八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以凝而不固称膏方言其形态;如以甘美滑腴为膏指其口味;又如言其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中医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中医膏方


膏方,又名膏剂,是指一类经过特殊加工而成膏状的中药制剂,是中医学汤、丸、散、膏、丹、露、锭、酒八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以凝而不固称膏方言其形态;如以甘美滑腴为膏指其口味;又如言其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中医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膏方又称“膏滋”,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的中药膏剂,是由专业医师根据服用人员的体质状态,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选择适宜药物合理配伍成方,严格按照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壮、抗衰延年、预防疾病、调理身体。


二、中医膏方源远流长


在中国膏方最早可溯源至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所载膏方以外用为主,尚无内服的记载。东汉末年是内服膏方的萌芽时期,内服膏方收载甚少,仅处于雏形期。此时膏方以祛邪治病为主,并无补益调理之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膏方已经具有补益作用。隋唐时期,内服膏方及膏方的制作有所发展。宋金元时期的膏方逐渐成熟,除官方的和剂药局外,民间药商亦十分活跃,大力推进了膏方的发展。明清时期是膏方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膏方的命名、制作更加规范,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临床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近现代以来,中医膏方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膏方的研究、制备、临床应用及膏方专著的出现等。


1-先秦两汉时期


膏方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出现的外敷膏剂可溯源至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其中记载的羊脂类膏剂可涂擦皮肤用来防治皲裂,是外用膏剂的雏形,后来发展为油脂膏。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最早记载用膏方治病的医书。该书记载方剂283首,以“膏”命名的膏剂有肪膏、脂膏、久膏、彘膏等,膏方多为外用,而无内服的记载。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其中《灵枢·痈疽》篇中记载治疗发于咽喉之疽的豕膏,以及《灵枢·经筋》篇中治疗筋脉弛纵的马膏,均以外涂的方式来治疗外科、伤科疾病,仍未见膏方内服的记载。


1972年在甘肃武威县东汉墓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中,载有百病膏药方、千金膏药方、妇人膏药方等3首膏方,方中含有药物4味或7味,这是最早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方法并以“膏药”命名的膏方,既可外摩,又可内服,用来治疗逆气、喉痹、昏衄等由“恶气”所致之病证。


东汉末年是内服膏方的萌芽时期,“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载内服“煎”剂与现代膏方的制法相似,如治疗黄疸的“猪膏发煎”和治疗寒疝腹痛的“大乌头煎”,均记载了详细的制作方法。但此时期的膏方以外敷居多,内服膏方收载甚少。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收载7首膏方,其中裴氏五毒神膏、陈元膏、华佗虎骨脔等兼可外用内服,这些膏方主要以祛邪治病为主’并无补益调理之效。


南北朝时期的膏方已经具有补益作用,陈延之的《小品方》所载的单地黄煎,“主补虚除热,散乳石、痈疽、疮疖”,是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一首补益膏方。梁。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云:“疾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其制耳。”指出“膏煎”为内服的方剂。另外,对膏药的制作也有详细的说明,其中以醋或酒炮制药物及煎煮药的火候、时间、加入散粉药入膏剂的时机等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3-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上承汉晋遗风,“膏、煎”分称,内服、外敷皆可称之为“膏”,而内服之膏方,多被称作“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所载苏子煎,釆用水煎去滓、取汁,然后浓缩的工序与现代膏方非常相似。《外台秘要》之“古今诸家煎方六首”,《广济》之阿魏煎、鹿角胶煎、蒜煎方、地黄煎四首煎方’《小品》之单地黄煎以及《近效》中记载的地黄煎,皆为内服膏方。


隋唐时期,膏方的制作也有所发展。《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凡合膏,先以苦酒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其制法、给药途径与《肘后备急方》大致相同,内服、外用皆可。这一时期,用苦酒(醋)先浸泡以帮助析出药物的方法已成为主流。


4-宋金元时期


宋代“膏”剂逐渐代替“煎”剂,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此时期的膏方逐渐成熟,除官方的和剂药局外,民间药商亦十分活跃,大力推进了膏方的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圣济总录》均收录了许多膏方。这一时期,膏方的制备方法也逐渐完备,或煎清膏,或以蜂蜜收膏,猪脂亦较少使用。


金元时期,李杲的清空膏,朱丹溪的润肺膏、参术膏等均开始以膏命名,以“膏”取代“煎”成为膏方的内服称谓。同时膏方在治疗方面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扩大了膏方治病的范围。另外,这一时期的内服膏方兼具补益与治疗作用,如《世医得效方》中治消渴的地黄膏及《太平圣惠方》中的神仙服黄精膏、神仙茯苓膏等。同时,此时期代表性的方书中所收载的以滋补虽壮、延年益寿的膏方也越来越多。


5-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膏方发展的成熟阶段,膏方的命名、制作更加规范,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临床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一时期的膏方命名趋向正规,“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制剂工艺也基本成熟并且固定下来,一般用水煎熬多次,然后浓缩药液,再加入蜂蜜等制作成膏。明代缪希雍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曰:膏者,熬成稠膏也。”明代倪朱谟所著《本草汇言》中亦有膏滋制法的论述。明·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对膏滋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此时期的膏方应用范围也相应扩大,出现了理脾调中化湿膏、清热养肝和络膏等补泻兼施的综合调理类膏方。


这一时期的医书著作众多,许多医籍中收载了诸多膏方。明·方贤在《奇效良方》中收录膏方甚多,如补精膏、黄精膏等。明秦洪基所著《摄生总要》中含诸多膏方,收载了“龟鹿一仙膏”等著名膏方,为甜广泛使用。《慈禧麟医方舰》中共收录内服膏方28首。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载有膏方相关医案,在《叶氏医案存真》中记载了治疗精血五液衰夺、阳化内风之证时,均采用了“进膏滋药”的治疗方法。这一时期,膏方已成为滋润补益类方剂的专用名称,膏方多以“某某膏”命名。明代《景岳全书》所载两仪膏,主治气血两亏、嗜欲劳伤、胃败脾弱、下元不固等症。膏方的组成药物也由简变繁,两仪膏、益母草膏、茯苓膏等膏方仅由一二味药组成,而《张聿青医案·膏方》中收载的膏方所含药物多达二三十味,有的甚至更多,对后世膏方的配伍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6-近现代


近现代以来,中医膏方得到迅速发展。首先,人们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膏方,为膏方的科学应用提供了依据;其次,现代中药制剂设备的运用,膏方的制作更加快捷,成本降低;再次,膏方被中医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慢性病的冶疗中起重要作用。


许多膏方专著也相继问世,如《膏方大全》《谦斋膏方案》《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及《全国中成药产品集》。近年来,膏方专著的出版亦较多,如颜乾麟、邢斌等编著的《实用膏方》、沈庆法等编著的《中医膏方》及华浩明编著的《冬令滋补贿方》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目前除了市场上销售的膏方外,更多的人选择冬令服用膏方以达到养生保健及防治疾病的目的,该方式已经成为现代膏方使用的特征。膏方发展的速度也十分迅速,很多著名的药店如同仁堂、胡庆余堂、童涵春堂等均有自制膏方,并且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享有一定的声誉,如首乌延寿膏、葆春膏、十全大补膏等。当代中医人在继承传统膏方的基础上也有所创新,运用膏方调治慢性病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得中医膏方在人类的健康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