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从医考成绩排名看中医院校教育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6/7/28
导读:2016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结束不久,各地考试成绩陆续公布,已是第二年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小夏对成绩十拿九稳。让他担心的是两个月后的综合笔试,“去年就是综合笔试没有过。平时工作太忙,几乎没有时间看书。”除了吐槽复习时间少,综合笔试题目的灵活性也让他措…

2016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结束不久,各地考试成绩陆续公布,已是第二年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小夏对成绩十拿九稳。让他担心的是两个月后的综合笔试,“去年就是综合笔试没有过。平时工作太忙,几乎没有时间看书。”除了吐槽复习时间少,综合笔试题目的灵活性也让他措手不及,“笔试内容有一些是课本上找不到、老师也没讲过的,更接近临床。”

从医考成绩排名看中医院校教育


作为行业准入考试,执业医师考试结果不仅影响医学生的职业生涯,也直接影响执业医师队伍的充实壮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然而,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与目标差距很大。


实现“百万中医师”的目标,当务之急并非扩大中医药院校招生人数,而是找出影响执业医师考试成绩的因素,提高医考通过率,避免中医人才流失。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对近4年来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考试通过率的影响因素。他们对全国2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医考通过率进行排名,排名结果显示,医考成绩关键在院校教育。


通过率大排名 院校之间差距大


认证中心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数据库中选取数据,统计高等中医药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情况,结果显示近4年的医考通过率逐年提升。


2012~2015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中医(140类别)、中西医结合(150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通过率分别为66.84%、68.99%、69.50%、70.94%,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0.00%、90.80%、90.94%、91.05%,综合笔试通过率分别为74.71%、76.52%、76.82%、78.17%。


中医(140类别)4年平均通过率排在前5位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24所中医药大学中第一名与最后一名院校的平均通过率相差30个百分点。


中西医结合(150类别)排在前5位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与最后一名院校的平均通过率相差45个百分点。


医考通过率与教育水平正相关


是何原因造成高等中医药院校医考通过率如此悬殊?


认证中心主任杨金生认为,中医师资格考试不仅是考查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关卡,也是衡量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质量的“金指标”。考试通过率的高低与中医药院校的招生规模、考生来源、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有关,与院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关系尤其密切。本科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是影响医考通过率的重要因素,医师分阶段考试的实施必将倒逼高等院校更加重视教学质量。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认为,当前在中医本科教育中出现的中医思维弱化与临床实践能力不足是影响医考通过率和培养合格中医人才的两大突出问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俊伟表示,医考通过率与学生在校期间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的理论学习、实践实训及后期临床实习等均密切相关。“高校教学大纲与医考大纲的吻合度,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影响医考通过率。”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高树中认为,本科教学是否开设全部14门医考科目也是影响考试通过率的重要因素,“拿《卫生法规》来说,部分院校并没有在本科教学中开设这门课程,这是造成该科目通过率较低的原因。”


学以致用 教学应服务临床


医考“更接近临床”是小夏第一次考试失利的最大感受,这也正是执业医师考试愈加鲜明的特点。


李俊伟认为,中医师资格考试正向临床紧密靠拢,更注重考查考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是检验中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的标杆。”反观中医药院校教育,其与临床实践接轨的步伐则相对滞后,甚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


对此,许能贵认为,要进一步发挥医师资格考试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指挥棒作用,以加强本科教学建设、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和基础地位为抓手,实现医教考三者的紧密衔接。


2014年教育部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开启了医教协同、深化改革,院校教育与临床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事实上,多家中医药院校早已迈开“医教协同”的脚步。浙江中医药大学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落实到教学中,安排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接触临床,先对中医工作形成感性认识,再逐渐增加临床实践,充分利用临床实训技能中心和校内模拟医院开展实训和见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坚持所有临床课程都由临床医生讲授,甚至把临床教学课堂搬到教学医院,力求理论教学也能融入临床、服务临床。


广州中医药大学推行“经典回归临床”教学模式改革,把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3个教研室划归临床医学院,3门中医经典课程随之“回归临床”,并分别建立相应专属病区和门诊,创设“中医经典临床教学平台”,依托本学科建立的“中医疑难病证实验室”首创中医经典实验课,形成稳固的中医经典课程临床教学基地。


除实训、见习外,本科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也是学生掌握和巩固临床技能的重要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李浩认为,实习医院条件和带教老师水平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差异。


“很多学生走上临床后表现出临床底子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李浩认为,一是原本就紧张的临床教学资源在高校扩招后不堪重负,可能造成临床教学质量的滑坡;二是大部分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打算,所以在实习阶段往往把精力用于考研复习,而疏忽了对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对此,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各有对策。山东中医药大学通过贯穿实习前、中、后的考核,对学生的临床实习进行教学质量控制,实习前有综合考核,实习过程有微型临床演练评估和三级出科考核,实习结束时还有临床综合能力考核,以及多站式客观结构化考核。一系列考核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浙江中医药大学积极推进医教研结合,将医疗、教学和科研列为学生临床实习医院的基本任务,组织临床医生学习教学方法,举办教学比赛,将20多家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打造成懂互动、会带教的老师。李俊伟说,“带教老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临床实习的成效也跟着提高。对于医生们来说,教学相长的过程也让他们的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可谓双赢。”


医考改革 院校教育责任更明确


成为中医师是小夏和班上大多数同学的职业目标。然而,在第一次医考失利后,他的一些同学放弃了做医生的想法,“有的去做医疗保险了,有的彻底转行。”5年的专业学习付之东流,令人唏嘘。


如何帮助学生做出合理有效的学业、职业规划,避免其与理想职业失之交臂,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应思考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医考高通过率,与学校对学生学业规划的积极引导不无关系。学校对大一新生开展始业教育,邀请名医名家开讲专业导论课,举办大学生学业规划大赛。让学生一入学就充分了解所学专业,明确做一名中医师的职业目标,提高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视度。这些工作也有了成效,该校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更难能可贵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走上了医疗卫生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作为中医药教育的指挥棒,现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科学性正面临挑战。由于实践技能考试天数长、题目总量少、考官主观评分等原因,导致技能考试的通过率远高于综合笔试。此外,综合笔试的考试内容过于宽泛,很多基础科目学习结束的时间过长,也是综合笔试通过率较低的原因。


今年,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改革实证研究已经展开,改革拟实行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试前移至本科第4学年末,此时考生还是在校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巩固,备考难度降低。由于前4学年学生接受的完全是院校教育,第一阶段考试结果与院校教育的关系将更为密切,学校对医考通过率的主体责任也更加明确。


这样的改革让作为“过来人”的小夏为师弟师妹高兴,“第一阶段的基础科目学完就考,印象深刻,比工作一年后再考简单多了!”


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周桂桐表示,科学设计、科学导向的分阶段考试改革可以促进院校教育与中医师资格考试的有序对接,使中医师资格考试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院校对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引导中医药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中医师资格考试以中医临床岗位胜任力为考核目标,考试能否选拔出确有岗位胜任力的中医临床人才,需要执业医师考试科学性的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三者缺一不可。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