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岭南名医】丘和明: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6/5/3
导读:丘和明,广东梅县人,1936年4月出生。历任广州中医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历任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丘和明

【名医小传】

丘和明,广东省名中医、血液专家

丘和明,广东梅县人,19364月出生。历任广州中医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历任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84年起先后兼任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副主任、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院长。1990年起兼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19979月年满离任。

【摘要】

临证有四大要领:一要掌握诊疗常规;二要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三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随机应变;四要注重调理。

1.实践与心得

数十年来,丘和明勤恳工作在基层,积极认真负责,坚守在医疗一线内科病房及门诊诊疗工作。并承担中医内科学的课堂讲授及临床带教见习实习,培养中医专业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师资班、西中班等,多次获得广州中医学院先进医务工作者奖、优秀教师奖、科研先进奖。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法,撰写教学研究论文,1982年获广东省高教局授予高校优秀教师奖。

丘和明热爱中医事业,为继承发扬中医学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深入钻研《黄帝内经》《难经》《伤寒经》《金匮要略》及各家学说,熟读名著方药典籍的名言警句和理论,医疗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亦重视掌握现代医学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对临床病例力求明确中西医两重诊断,突出中医治疗。

1984年起,重点开展血证临床研究,收治大量血证病例。参加全国中医血证协作研究,编写血证诊疗规范,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医学专著多部,如《血证要览》《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等。丘和明主持的“紫地合剂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课题,198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继后其他项目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三项。协作研制成功中药新药紫地宁血散一项。此外,1988年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突出贡献奖”,1991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奖及特殊津贴,1993年获广东省名中医荣誉称号,1991年任中国中医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19999月获聘为教育部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2004年获聘为国务院两部一局开展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药学会终身理事,2005年获评为“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20071月获聘为广东老教授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顾问。

2.学术精华

丘和明在研究血证中,广泛探索各种血证的防治资料,主编《血证要览》等书,对紫斑、衄血、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等症收集大量古今防治资料及个人实践经验,对各种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骨髓癌等的临床研究中,着重探索中医治疗的理性方药,发挥中医优势。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不能固执一方一法而通治百症。例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数病例表现为血热证,使用凉血清热止血法常获良效。但有些病例,病同而证不同,再用凉血法而无效,须得力求他法施治。有些病例是由于肝不藏血,须用清梳平养柔肝的方法才能取效;有些病例是由于脾不统血,须用补脾益气摄血法才能取效。中医治病的理法方药,丰富多彩,但均立足于辨证论治,任何单方验方都很宝贵值得学习借鉴,但不可生搬硬套,必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选择使用。

丘和明对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也深有研究。他认为中医治病的经验与理论很丰富、很可贵,中医的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论方法也非常丰富多彩。《黄帝内经》的养生保健理论,注重养心和养身。养心在于恬淡寡欲,调和七情,精神内守;养身在于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动静结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驱邪贼风,避之有时,养精益气,乃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后世医家还有很多精辟理论补充,值得深入探索。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气功、导引按摩、养生十六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等,可以大大丰富预防医学内容。

3.点滴体会

丘和明回顾50年的从医生涯,简要归纳如下几点体会:

丘和明的中医学术思想,立足于岐黄仲景理论,兼纳各家学说之精华,重视阴阳平衡、辨证论治,推崇刘河间主火论、朱丹溪阴虚论、张景岳真阴论、叶天士温热论、唐宗海血证论、李中梓的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认同人体阴常不足、阳非有余,六气皆从火化等为精辟理论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屡试屡验。“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要提高诊疗技术,必须多临床多实践,尤其要多到住院部训练,多诊治危重病例。

临证有四大要领:一要掌握诊疗常规;二要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三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随机应变;四要注重调理。

医务工作者必须医术医德并重,应多阅读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钻研医术要精益求精,修养医德要诚心诚意,把卫生部颁布的《医德规范》作为座右铭,规范自己的医事行为。

中医人才的成长,要求德才兼备,要求有健康的体格,还要有志气和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有位教育家说过:“世间许多惊人的奇迹,是从醒跃起来的志气做出来的,平常一般人的大量能力,都隐伏在酣睡着的志气之下。”说明没有志气,能力就会被埋没,所以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同时还要不怕困难,不怕苦,不怕累,不要贪图安逸,必须经受磨练,诚如孟子说,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攀登科学之路,没有坦途。

丘和明从医数十年,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起着重大作用。中医药治愈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起沉疴,愈顽疾;中医药能预防保健,强壮身体,益寿延年,造福人群。群众需要中医,中医之树长青,中医发展的前景光明灿烂,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责无旁贷。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