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移动医疗:莫忘初心 只争朝夕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1/13
导读:

移动医疗:莫忘初心 只争朝夕

    由健康报社主办的2015移动健康创新大赛,11月7日在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期间举行。移动医疗行业的创业者、投资人、医疗机构管理者、医药企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畅谈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创业之路。
    “莫忘初心,只争朝夕。”当创造商业神话的互联网,遇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疗行业,这句话让创新变得更有温度。
 
    有人说,对医疗行业而言,如果搭上“互联网+”这趟飞速前进的列车,有可能实现过去难以企及的梦想;如果拒绝改变,就可能被“互联网+”时代无情抛弃。
    “创新应该像质量控制一样成为灵魂”
    “一个行业如果能够生存,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春雨首席医疗官范晶刚从体制内走出来。他认为,移动医疗和其他所有互联网行业一样,最重要的就是为整个社会体系创造价值。“例如,看病难、看病贵有流通环节过于繁琐的问题,把这部分成本去掉,就是移动医疗的贡献。”
    对创业者而言,传统医疗体制确实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苏州鼎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芮伟表示,医疗机构的发展,过去看重买设备、建大楼,而未来一定要更加注重服务以及客户体验,树立品牌。
    阿基米德医疗联合创始人刘杨直言,未来创新应该像质量控制一样,成为一个企业的灵魂。“有持续性的创新,也有颠覆式的创新。对前者而言,企业应该是先行者,而颠覆式的创新则需要外部环境的推动,需要技术的更新和更低成本的推广渠道来实现。”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泽民表示,互联网、医疗健康近年来同步发展,尤其是通过移动互联对传统行业的流程再造和创新驱动,形成了新的业态。可以预见,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将发生深刻变化。
    “莫忘初心,只争朝夕。”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顾欣鑫和更多创业者对此都有共识。整个医疗行业都是为了对抗疾病,让人类更加健康。“作为创业者,我们需要建立商业循环,但我们的目标并不只是赚钱,而是为那些病痛中的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平台。”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说。
    “借助互联网为医疗开拓出更多空间”
    在阿基米德医疗创始人马今看来,在医疗健康的创新纬度上,必要的元素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打磨以及价值链的形成,三者缺一不可。“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软件,为医疗开拓更多空间。”
    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卢朝霞直言,创业创新有3个关键词:定位、坚持、极强的执行力。其中,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定位至关重要。“东软熙康健康管理服务公司作为从东软中二次创业分离出来的企业,优势就在于东软在医疗软件和医疗器械领域深耕多年。因此,我们构建的第一个平台是大型医疗设备检验检测平台。同时,顺应医改重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放大优质医疗资源,搭建了可以与医院、公共卫生平台相结合、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云LIST系统,大医院与基层的协同医疗平台等。”
    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称,他们公司之所以能在短短11年内借壳上市A股,并被评为“全球成长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健康体检这个更易标准化、商业模式更易传播和复制的切入点,之后不断拓展。作为目前已估值25亿美元的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移动医疗创业要与医改需求紧密贴合。在他看来,当前分级诊疗所要实现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目标,为互联网发挥“连接”基因,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正确的患者,找到正确的医生;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跨区域的医生协作组织,以一个‘大医生’为轴心,把他的经验扩展到一群医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同时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拜耳医药市场运营总监刘天宇说,如何找到追求风险可控的传统医药企业与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完美结合点,考验的是创业公司的智慧。
    一些医院管理者对移动医疗也有自己的看法。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内分泌科主任高健康直言,当前很多移动医疗服务和应用仍是浮在云端,没有落地。“移动医疗的创业者首先应该懂得医改政策导向是什么,医院准备做什么,医生在想什么,医药企业在想什么,找到各方的真正需求。”
    “移动医疗何去何从是所有创业者关注的,谁是买单方更是需要思考的。”对于约印资本CEO郑玉芬的关注,在传统医药领域深耕多年的武田中国市场部总监刘伟则表示,移动医疗应与医院和医药公司的实际需求更贴近。“当前医药公司对互联网应用的需求集中在3方面:患者诊断筛查、专业医生培养和教育交流、患者的长期维护与管理。创业者要更加细致地根据不同的市场机会,挖掘可能的增长点。”
    移动医疗不讲“速食论”
    在王航给创业者的建议中,他特别强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个行业极度复杂,所有的‘速食论’都会失败。”
    在当前很多从业者看来,医疗行业纯粹在线上其实很难构建出竞争壁垒。相反,技术创新、线下资源的积累反而容易变现。“冬天的投资人喜欢现金胜过故事。”此次创新大赛的冠军“享在家”应用印证了这样的判断。
    专业从事产后康复的“享在家”已有12年线下成长积累,在全国80%的省份建立了500多家产后康复中心。每年服务人群在400万人~500万人,覆盖分娩量的25%。而两胎政策放开后,预计每年还会增长。“享在家”有上万名催乳师作为全职技师提供服务,各家医院的护士可兼职服务。用“享在家”创始人吴鸿的话说,“我们打造的是真需求平台”。
    对于产后康复这个市场,吴鸿有充分的自信。“我们做过测算,每位产妇在康复中心治疗7天,平均花费2000元。而由产妇康复衍生出来的保健市场更大。12年的积累让我们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对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很有帮助。当前70%的智能手机使用人群是育龄人群,决定了这个产业有着非常广大的市场。”
    吴鸿表示,目前“享在家”1.0版本的App已经在IOS和安卓应用商店全面上线,正在做内测、线下初步推广和技师培训。2.0时代的项目正在部署中。
    NGO应该成为创业者指路灯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迈入新常态后的重要增长引擎。即便是传统偏保守的医疗行业,也能真切感受到创业创新浪潮正滚滚而来。但如何让这股浪潮更持久、更有价值,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移动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认为,这是需要全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周冰表示,在整个创业创新的生态体系中,非政府组织(NGO)拥有独特的角色定位。在移动健康行业,NGO可以积极倡导创新理念,推动创新实践,梳理创新经验,培植创新土壤;可以推动行业发展,找寻最大公约数,帮助创业创新者少走弯路。
    周冰表示,李克强总理不久前在《求是》杂志撰文明确提出,不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其核心都是运用各种方式把众创、众包、众服、众筹带动起来,推动企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增强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
    “伴随着企业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政府的监管模式也会随之改变。公众期望相关部门既要做好服务,也要有效监管,还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周冰表示,移动健康分会也希望提供帮助,让创业创新力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走得更远。同时,分会也愿意推动传统医疗健康行业以拥抱新的技术和体制创新。
    “我希望更多的医疗行业从业者,能够主动去追求互联网。我们也将致力于持续构建连接庙堂之高的决策者和江湖之远的创业者对话的平台。同时,当面临各种新探索、不确定性的时候,根据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共同探索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成长路径。”周冰说。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