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中医药“富矿区”还能怎样开掘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11/13
导读: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医药发展方式所延伸开去的意义,很值得探讨。

简单地说,屠呦呦的模式是开矿精炼模式。我这样比喻: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富矿区,现代科学技术则好比是开矿的采掘技术。矿石能不能被100%地开采出来,取决于采掘技术的高低。按照这个比喻,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现阶段的采掘技术不尽人意,中医药的价值远未被开发出来。很多有价值的部分不是未被我们认识到,就是被当作废矿给处理掉了。

譬如经络学说,总不能因为解剖学找不到经络所依存的实际物质,就断然否定经络的存在吧?就算是硬要把经络感传现象解释成电神经传感,那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因为是中医发现的机体上这些特殊的点位以及应用价值,现代医学未必能发现这些特殊的点位。

现在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就是现代的草药不如过去的草药疗效好。这是有原因的。过去采药采摘的都是野生的草药,草药都生长在合适的土壤里,可能是某种有益于人类的元素或化合物富集的区域。包括合适的湿度、光照、温度,甚至更加极端的条件。野生的草药处在一个天然自由的竞争环境里,能生存下来的,很有可能是有优势的。

而现在采用了大面积人工种植技术,土壤虽然肯定适合植株生长,但某种有益于人类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富集程度不一定够,而且筛选出来的植株很可能都是同种优势植株,竞争能力都非常接近,结果是谁都无法胜出。如果是人参,那就更伤脑筋了。在东北天寒地冻的环境里上百年才有可能长出一个好的野山参——也就是野生人参。而现代人工种植跟种萝卜似的种园参,几年就培育出来一批来供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它的有效成分可想而知。那么,现代科技能不能培养出和野山参功效接近的植株来,以符合医疗市场的进一步需求,这就是一个课题。而草药的生长,往往跟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包括跟别的物种之间的互动。现代科学很有可能把这部分给忽略掉了。

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很多中药资源濒临灭绝,而这正需要现代科学伸手援助。据统计,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到70%。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达168种。屠呦呦的开矿精炼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至少可以把相当一部分采集下来的草药更高效率地转化为临床用药。

可是,像重楼这样濒临灭绝的中草药,则需要另辟蹊径。例如无土栽培、垂直种植、失重栽培等现代化的栽培技术,能不能应用到复活这些珍稀濒危保护的药用植物上,以及该怎样运用种植才能保证药用最大化,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课题。尤其涉及中草药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特点,水土不同、产地不同对于中草药药性的影响颇为显著,变换种植方式也不能不考虑对药性造成的影响。是重现旧有的药性,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亚型?也是个问题。

现实中,矿石基本上不可能被100%地开采出来,总会有被浪费的和无法利用的部分,直到最后被挖空殆尽。而中医药这个富矿区,会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进而增殖出新的矿脉来,并且永远不会枯竭。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