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改革引路,中医药发展上层楼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4/23
导读:

   “2011年3项、2012年2项、2013年1项、2014年2项……县里出台的扶持中医药项目,我们每年都能争取几项。”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镇卫生院院长潘炉群扳着手指算着:“去年建膏方基地县里给了1万元,开展全科医师培训给了0.4万元。去年我们中药饮片收入达320万元,占所有药品收入的21%。”


   潘炉群说的,是桐庐县2010年出台的中医专项基金,每年100万元。“这100万不是随便给的,而是要你‘蹦一蹦’才能够得着。”潘炉群介绍,“去年的2项,就是从我们开展的7项中医药新项目中选出来的。”


   把中医药作为大众品


   一个卫生院一年能新开展7项中医项目?看记者似乎不太相信,潘炉群便不假思索地一一道来:“中医体质辨识、太极拳功法俱乐部、冬病夏治、膏方进补、中医减肥、新设中医皮肤科、开展中医经典传承……”


   “我们一直把中医药作为‘大众品’面向群众推广,特别是中医药治未病、养生保健等理念,非常符合我们打造文明城、生态城、园林城、旅游城的总体思路。”桐庐县卫生局局长吴志忠介绍,近几年,桐庐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加强中医药进社区的意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下拨专项经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4年前,何金巧从另一个乡镇调到钟山镇卫生院当院长。看到卫生院一副颓相,何金巧开始思索:怎么能尽快地把卫生院尽快搞好?多方调研之后,何金巧认定:只有发展中医药才能挽救卫生院。“一方面,钟山青壮年劳力都出去务工了,留下的老年人中很多都有慢性病,中医调理、中医养生大有可为;另一方面,钟山是石材之乡,天天和石头打交道,跌打损伤难免不了,中医骨伤科也大有用武之地。”


   通过调整人员结构、引进专业人才、外出进修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如今的钟山卫生院,每天门诊量中三分之一的人选择的是中医,业务收入中也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医。


   “像腰肌劳损这种病,西医没有什么办法,中医却能大显身手,针灸、推拿、艾灸、牵引,样样都有效。”去年,何金巧还引进了一个中医康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准备适时把中医康复开展起来:“这样,我们就能走进患者家庭开展服务了。”


   形成中医药服务网络


   每天上午9~10时、下午2~3时,富春江镇俞赵村卫生室墙上的平板电视都会播放县里统一安排的健康教育视频节目。“这档节目以中医内容为主,比如昨天播放的就是教大家学习五禽戏。”卫生室负责人戴发松介绍,村里还有所老年大学,卫生室村医每周去讲一次健康教育课,讲课内容也以中医药为主,听众主要是老年人。


   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本轮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桐庐县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群众实际需求,把中医药直接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中,送进了家家户户。


   借助卫生改革中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富春江镇俞赵村卫生室建起了一幢精巧的二层小楼,为附近约5000名村民提供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中就包括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药实用技术。


   戴发松介绍,卫生室在改革中和镇卫生院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卫生院的医生经常到卫生室为村民服务,卫生室的村医队伍也逐渐稳定了下来。如今,俞赵村卫生室共有4个人,每年业务量超过40万元,村医个人年收入平均在5.5万元左右。


   2009年,桐庐县政府下发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等10余条具体措施。经过6年的积极实施,如今,桐庐县已成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当家花旦”,不管是机构,还是人员、设施,均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此外,作为浙江省4个中医药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基地之一,桐庐县根据卫生改革精神,在县城周围的大奇山脚下规划了方圆40平方公里的“健康城”项目,“园区内正在建设各种以中医养生、中医康复、中医旅游、中医文化为主的健康产业。”吴志忠说。


   “三批中医人”翩翩起舞


   在桐庐县中医院,老院长姚梦华给我们讲了一个引进中医人才、振兴当地中医事业的故事。


   十几年前,刚建立桐庐县中医院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时,传来邻县一个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即将退休的消息。院领导连夜赶赴当地,用十二分的真诚和优厚的待遇将其请到桐庐。很快,中医专家的“名人效应”起了作用,远近的患者纷至沓来。渐渐地,医院的中医骨伤科不仅成了最吸引患者的著名专科,后来还成了省级重点学科。


   “刚成立的‘瑞金桐庐医联体’是上海瑞金医院和桐庐县的合作工程,联合体把瑞金拿手的关节镜项目放在了县中医院,就是因为县中医院的骨科做得好。”姚梦华说。


   新成立的县中医院陆续把散落在全县的名老中医一一调入,形成了中医药的集团优势。桐庐县中医院副院长许振回忆,当时,杭州市举办中医招贤考试,录取的9人中,有6人进了桐庐县中医院。一些退休和面临退休的老中医则被请进“国医馆”,在坐诊看病的同时,现场带教全县的年轻中医人才。


   如今,桐庐县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骨干人才基本上都在“国医堂”跟过师、受过训。“一读二背三临床,让他们读中医经典,背前辈汤头,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效果非常好。”许振说,“有时学生背不出,我们就背给他们听,不断给他们压力,督促他们迅速成长。”


   同时,桐庐县中医队伍建设采取“三批”措施: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师承一批。记者在该县采访时看到,几乎每个卫生院都有名校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工作。钟山卫生院的俞雅萍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生,曾在国医堂跟师3年的她对记者说:“跟师3年,抵得上自己摸索10年。”


   在发展中,桐庐县中医院服务能力迅速提升,在全县中医药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也越来越大。“医院新区正在建设,政府在原院址附近无偿划拨了10亩地,安排了2.3亿元的建设资金,建成后将是一座具有5万平方米建筑、450张床位的现代化中医院。”现任县中医院院长刘柏洪自豪地说。


   哪种方式育人效果最好


   “我们做过中医药服务和新农合关系的课题,并通过县政协委员提出相关建议,县政府最终做出决定:农村参合患者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可提高20%报销比例。这项政策对推动农村中医药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刘洪柏说。


   同时,县中医院的相关专家近年来围绕中医发展,深入基层开展了13项课题的学术研究。目前,这些研究项目都开了花结了果,形成了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使得桐庐中医药发展有了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结果提出的相关建议,还对政府制定中医药发展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把这13项中医发展课题研究梳理了一下,大致可以分为医疗服务类、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类、传承管理类等4个方面。“县医院的老师下来做课题、搞调查,都要做相关的学术报告,我们的医生都能在这中间受益。”富春江镇卫生院院长潘炉群介绍,“比如有关名医处方的调查,就是先由专家讲名方,再由我们的医生用名方,最后大家还要写用方心得,参与课题研究使很多人都感到受益良多。”


   还有关于农村基层青年中医代教方式的研究。研究者整理出目前常用的15种带教方法,并在基层进行了问卷:基层医生喜欢哪种带教方法?结果,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传统师承带教、综合性的中医临床带教、强化实践技能的带教。县中医院由此还形成了以排名前8位带教方式组成的《农村青年中医带教方法推荐目录》。许振说,“我们把研究成果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起来进行,现在全院已有6个科室的规范化培训得到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的认可。”


   “理论并不都是灰色的,植根于基层实际的理论也是常青的,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实际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刘洪柏说。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