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膳食养生 > 正文

“请把我们的关注带上两会”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2/27
导读:

□本报记者 王 丹 韩 璐 甘贝贝□

  2月13日~2月25日,健康报网以及健康报微信推出了今年两会热点话题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患关系、公立医院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短短12天,包括医生、科研工作者、护理人员、读者在内的3000余人参与调查,表达了他们对当前医疗环境、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等的切身感受。统计分析后,本报将此次调查结果以六大关键词的形式在此展现。
  ■医患关系
  九成参与者
  认为医患关系不佳
  羊年农历正月初三,湖北省十堰市一法院书记员殴打女医生事件一经曝出,再次引来对医患关系的关注。据统计,2014年全国发生医疗纠纷11.5万起,较2013年下降8.7%,然而医患纠纷的频繁曝光,仍让公众有不同于数据的别样感受。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人群中,50.5%的人认为医患关系不好,40.5%的人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很差,只有0.8%的人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好,8.2%的人认为医患关系较好。
  关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参与者认为前3位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以药补医机制让公益性受损,医患双方沟通不畅,只有少数人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医疗服务态度不佳。此外,93.5%的人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及政策无法解决当前的医患关系问题。
  宽容和理解
  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点评者: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  邓利强
  当前医患关系的确没有想象的那么和谐,但走势是逐渐好转的,伤医行为有所减少,可以看出政府处置医患矛盾的决心是巨大的。
  很多人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及政策对于医闹和伤医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大,但社会治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过重的惩处并不符合政府“刚柔并济”的治理方针,宽容和理解还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媒体在社会舆论导向中起重要作用,媒体人应该客观理性报道医疗行业,为医患双方创造更多的沟通空间,对于撕裂医患关系的声音应该抵制,甚至给予惩处,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这些也是代表委员应该呼吁和倡导的。
  ■就医感受
  近七成参与者
  认为信息化有助益
  在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参与者表示感受到了医疗服务变化,位居前3位的是,就医环境改善,报销比例更高,自付费用更少、在社区和乡村买药更便宜成为参与者感受最为强烈的三大改变。同时,参与者对于未来医疗服务的期待包括个人自付费用更低、到大医院看病更方便、社区医生让我更加信任。
  本次调查也反映出公众对于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的期待。其中,50.8%的参与者认为,移动互联技术虽然不会改变医疗服务格局,但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17.2%的人则认为会推动医改,进而改变医疗服务格局。同时,更多参与者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医院服务更多以患者为中心,包括建立流畅高效的就诊流程、诊后完备的随访体系、医患沟通的交流渠道等。有53.6%的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线上和线下)进行评估,并将其纳入医院评审考核指标。
  改善就医感受
  并非遥不可及
  点评者:武汉同济医院副院长  廖家智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医疗服务领域群众感受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问题集中体现在就诊环境、医院标识、服务态度、服务流程、信息透明等领域。
  2015年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希望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用3年左右时间,使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应该说,上述对于看病就医的一系列期待,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优化就医流程,实现“智慧医疗”,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使医生护士能更贴近患者,有更多时间进行医患沟通,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及自助服务平台,建立以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为核心的自助式即时评价体系,所获取的针对医院环境、就医流程、医疗评价等方面的大数据,既可作为医院评审考核指标,更能成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风向标。
  ■医保
  近三成参与者“怕得大病”
  在回答“您觉得自己参加的基本医保能明显分担医疗费用吗”的问题时,选择“还是不敢得大病”的占28.01%;“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善”占19.76%;“保障水平还是较低,看病负担依然较重”占40.58%;“基本满意”占8.10%。
  “怎样调整现行的医保政策,您才能更满意”的问题,前3项选择依次为:增加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和检查项目,扩大重大疾病和特殊病种范围,异地就医报销更方便、更快捷。
  关键是控制不合理费用
  点评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吴明
  由于网络调查的局限性,调查结果不可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但是,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医保筹资标准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补偿比例尚不是很高的问题确实存在。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医保投入力度相当大。如政府新农合补助从2003年的每人20元增加到2014年320元。近年来,每年新农合筹资增长水平可达14%~15%,比GDP增长率还高。即使如此,相对于医疗需求来说,医保和新农合资金还是不足的。
  看病贵,医保报销比例不高,除了供方原因,也有需方原因。现在许多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爱“往上走”。在大医院就医费用高,即使同样的报销比例,个人承担的费用要高很多,自然感觉负担重。如果实现分级诊疗合理就医,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实际补偿比例至少在目前近60%的基础上能再提高5%~10%。
  大家希望增加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和检查项目,或扩大重大疾病和特殊病种范围,但这会导致医保和新农合的支出增长速度高于筹资增长速度,那么实际上就会增加个人负担。异地报销则需要建立在各地区筹资水平和报销方案相差不大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全国实现异地报销是有难度的,可先推进省内异地报销。
  ■养老和健康服务业
  居家老人期待医养结合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已成为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社会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关于“您期待怎样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问题,公众前3项选择依次为:希望居家老人也能享受医养结合,家庭医生为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提供定期上门诊疗;希望养老院内能设置医疗机构,老年人慢性病多,能得到更专业的服务住着也放心;希望发生的医疗、护理费用医保能够报销。
  在“您觉得健康服务业中哪些部分最有发展前景”的问题中,公众前3项选择依次为: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社会资本办养老机构;中医养生。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1个月后,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推动老年护理、心理咨询、营养咨询、口腔保健、康复、临终关怀、健康体检与管理等服务业的开展,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各地基本成形的医养结合模式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或由医疗机构定期派团队上门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或派团队长期进驻养老机构;养老机构自行投资建设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疗团队运营等。
  一要抓“钱”  二要抓服务
  点评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党俊武
  中国养老模式应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老龄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严重错位,现有供给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没有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就像没有新娘的洞房,没有医疗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就像没有佛经的礼佛活动。解决医养结合问题要抓住2个关键,一个是钱的问题,也就是服务费用谁来出,这就需要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障制度,使经费有制度性来源;另一个是服务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以人文关怀为统领、以医疗服务为支撑的综合性老龄服务。
  点评者: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生来
  针对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任务,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等具体措施。随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健康管理师、疾病管理师这些新型职业也会随之产生,将使得健康服务业有了一支核心骨干队伍,这也是医疗卫生界的新使命。
  ■医生收入
  78%参与者
  认为未体现劳动价值
  此次共有1355位参与者对目前医生的收入水平情况进行了评价,认为“医生收入水平不能体现医疗行业特点”的有1057人(占78%),认为“医生收入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有129票(占9.5%),认为“医生收入水平与职业付出相符”的有111票(占8.2%)。
  在回答该如何优化医务人员收入结构时,1005人认为应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医务人员收入;832人认为应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体现技术劳务价值;693人认为应让医生收入与药品使用和检查费用脱钩;564人认为应进一步放开多点执业,拓宽医生合法收入渠道;555人认为应淡化编制概念,实现同工同酬。
  薪酬制度
  应是“高水平,弱挂钩”
  点评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  江宇
  关于医生收入的调查结果,大多数人认为这种工资制度不能体现医疗行业特点,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现实情况。
  首先在收入水平上,医生的合法工资远远不能体现人力资本价值和所承担的风险。
  其次是在收入的构成上,劳动收入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依靠药品和检查的提成,这种工资制度给医务人员错误的激励,违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标,刺激了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现象,是当前看病贵的制度症结所在。
  第三,从收入的来源看,公立医院医生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创收以及药品回扣,说明政府对公立医院并未履行足够的保障职责。
  从国际上看,医务人员比较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该是“高水平,弱挂钩”。“高水平”是指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让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当医生。“弱挂钩”,是指医务人员收入和业务收入关系较弱,避免诱导需求,过度服务。同时通过技术水平、诊疗质量、健康产出以及同行评议等多元化指标确定收入,以便形成正向激励。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政府投入,是提高我国医务人员收入的两条主要渠道。要实现这些目标,目前还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下定决心取消以药补医,整顿药品流通领域的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把药品费用中的水分挤出来,这样才有空间提高医疗服务费用,不会因为提高医疗服务费用给患者造成额外的压力。第二,要统筹使用医保资金和政府财政投入。一旦把药品价格控制下来之后,医保负担减轻,也应该从医保费用中划出一部分,用来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同时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比如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公立医院的考核、监督、评估等。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69%参与者
  认为价格应上涨
  此次调查共有1367位读者参与了对医疗服务价格现状的评价,943人认为医疗服务价格(挂号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应该上涨(占69%),364人认为不应上涨(占27%),60人表示不知道(占4%)。
  在谈到该如何调整才能让医疗服务价格更合理时,1122人认为应降低大型检查、高值耗材等非技术性收费;984人认为应提高医生的挂号费、手术费等技术服务收费;927人认为应进一步增加医保报销比例。
  服务价格调整
  要和其他改革联动
  点评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  江宇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医疗服务价格应该上涨,大型检查和高值耗材的价格应该降低,这是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因为医疗卫生行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医生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补充一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和财政投入、医保支付制度以及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同步联动进行,不能单纯赋予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过多的政策目标。
  比如,在英国免费医疗模式下,医院和医务人员全部收入都来自于税收,在德国社会保险模式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保险,而保险主要通过人头、总额、病种等方式进行支付。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医疗服务的价格如何确定,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这时医疗服务的价格并不会影响财政投入和医保支付的总额,而仅仅是影响其分配,仅仅是医院内部进行成本核算的一个技术手段,同医务人员收入也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确定所有单个医疗服务的价格上,一是难度太大,二是没有必要,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政府投入和医保报销水平上,提高医务人员基本工资所占的比例,加快实现按总额、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才能真正达到政策目标。
  链接
  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十大卫生话题
  1.医患纠纷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闹时有发生,社会负面影响日益扩大。
  代表事件:2014年2月,江苏省南京市口腔医院护士遭患者家属殴打。
  2014年6月,甘肃省秦州区天水发生医闹事件。
  2.儿童用药
  全国部分省份被曝出幼儿园违规长期给幼儿集体喂服药品,使得儿童用药的安全问题受到关注。
  代表事件:2014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两所幼儿园被曝长期给园内幼儿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灵”。
  2014年3月,甘肃省兰州市一幼儿园被曝曾多次私自给幼儿喂服处方药利巴韦林。
  3.网络购药
  随着电商日益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药品成为网络购物的又一新兴领域,由于牵涉药品管理制度、药品流通体系和治病保命等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代表事件:2014年8月,“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被起诉,400名病友联名求情。
  2014年6月,全职妈妈网售海外代购药被判售假拘役3个月。
  4.医保改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3月2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要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及异地结算,“三保合一”成为2014年医改重头戏。
  5.控烟法规
  2014年11月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将是我国第一部禁止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部分室外区域吸烟的法规。
  代表事件:2014年11月,北京版控烟条例出台,自2015年6月起实施,排队吸烟最高罚200元。
  2014年11月,广东省广州市4名市民在网吧抽烟被处罚。
  6.多点执业
  2014年1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医师多点执业,此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颇具争议。
  7.医疗腐败
  目前,贿赂犯罪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态,权钱交易现象日益突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导致国家资产流失,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
  代表事件:2014年4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原院长冯虹敛财近1900万元被判18年。
  2014年12月,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因行贿被罚30亿元。
  8.分级诊疗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提出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2014年,全国多省市先后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代表事件:2014年9月,浙江省9月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自2014年8月起,甘肃省推广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
  9.“雾霾病”
  “雾霾病”是指由于连续雾霾天诱发的生理及心理疾病,其中呼吸道与心血管疾病成为最易发的两大疾病。近年来,由于雾霾天气污染逐渐加重,“雾霾病”患者越来越多,使得这一新病症进入大众视野。
  代表事件:2014年10月,幼童鼻炎、哮喘比例逐年上升,上海市将探索“雾霾病”先期普查。
  10.医院扩容
  2014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动社会办医,随后各地公立医院改革再扩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
  代表事件:2014年5月,江苏省省级定点医院大扩容,方便血液病患者治疗。
  2014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急诊“搬家”,面积扩容4倍
  数据来源: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国内主流论坛、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2014年2月17日至2015年2月17日数据。由中青华云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