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中医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凭借其特有优势,中西医结合,全程参与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广东拥有全国中药工业规模1/10的体量,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暴发后,广东中医药企不仅在海内外抗疫战场表现亮眼,还率先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新风口”,加速中药创新研发,深度布局海外市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高地,进一步推动岭南中医药走向国际,成为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粤造中药”海内外抗疫亮眼
大疫出良医,大疫出良药。在中国抗疫“战场”,中医药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这其中有众多“粤造中药”的身影。
作为全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广药集团率先在全国医药行业提出不停工、不提价、保证质量、保证公益之上的“两不两保”承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药品及储备物资的生产、储备和供应。自春节以来,广药集团共计5000余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充分展现了广东药企的责任担当。
在国家及各省新冠诊疗方案、防控物资参考清单的药品中,广药集团在产的产品有18个。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和黄中药、花城药业、王老吉药业、光华药业、明兴药业、陈李济药厂、中一药业、星群药业等企业坚持加班加点,确保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颗粒等产品的市场供应。
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广药集团也同步部署公益行动。早在大年初三,便通过广东省红十字会向湖北、广东等省份捐赠价值1200万元的药品、防护物资,其中80%为中成药产品。目前,广药集团向海内外捐赠的药品物资价值已超过2000万元。
“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这是广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粤造中药”又迅速驰援海外。李楚源介绍,为了满足国外对中医药产品的激增需求,白云山和黄中药紧急定制了海外包装的白云山板蓝根以加大产品的出口供应,首批生产的500件出口装已运往海外。
白云山板蓝根在疫情期间驰援海内外,为抗疫提供“中药方案”。
同时,疫情期间,王老吉、采芝林联合广东省中医院,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成功研制出了“一号预防方”凉茶和“二号预防方”凉茶,用于预防新型冠状肺炎、流感病毒。通过采芝林智慧代煎系统生产出来的首批50000份预防方已捐赠给广东中医医疗队、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上市至今已销售超过30万包。广药集团神农草堂、采芝林药业还根据首届国医大师、江苏省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制定者周仲瑛教授的组方,开发了中药防疫香囊,发挥中医药“芳香辟秽、化浊解毒”的优势,至今已销售超过50万个。
“粤造中药”积极抗疫背后,离不开广东中医药产业的雄厚底蕴。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广东拥有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达170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9家。2019年全省中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4.27亿元,利润总额79.79亿元,工业增加值160.4亿元,整体规模占全国1/10左右。
立足大湾区岭南中医药走向国际
中医药在抗疫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影响力遍及国际“朋友圈”。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脱销。务实进取的广东药企又紧抓风口加速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医药产业聚集地,港澳海外联系广泛,在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李楚源认为,站在全新的起点之上,广东中医企业应以全球的视野去谋划中医药的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集中力量打造世界级的中医药产业。
广东毗邻港澳,是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坐拥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上也走在前列。
位于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广东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重点项目。在相关政策的扶持指导下,产业园目前入园企业已有近百家,其中包括广药集团等一流中医药企业。
在2019年9月召开的“2019中国(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上,广药集团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合作签约,正式进驻产业园。2020年1月3日,广药集团在澳门成立澳门总部,定位为广药国际化业务的对外窗口,致力打造引领粤港澳、辐射东南亚和葡语系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新增长极,加快广药集团国际化布局。
李楚源介绍,根据规划,广药集团澳门国际总部将在“一国两制”“一企两地”“一品两卖”的思路下促进产业联盟的形成:“一国两制”是指充分发挥“两制”的优势让广药集团加速“走出去”的步伐;“一企两地”是指广药集团的基地在广东广州,国际总部在澳门,从而充分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一品两卖”是指更大地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为了拓展澳门国际总部产业发展空间,广药集团还在粤澳中医药产业园设立了广药(珠海横琴)医药产业园有限公司,定位为医药研发产业化平台,将引入新药研发、医药供应链、中药提取等项目。
加速创新研发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疫情大考给中医药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广东中医药企正积极从“危”中寻“机”,探索一条中药创新发展的“广东路径”。
“针对本次新冠疫情,我们已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始了广药特色中药产品的相关研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开发工作。”李楚源表示。
中药创新研发,产学研联手是有效路径。从2008年起,广药集团就联同钟南山院士团队、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对白云山板蓝根颗粒进行较为全面的临床循证和基础研究。目前,已经分离得到多种抗流感病毒药效成分,并申请14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板蓝根多糖对流感病毒血凝素活性的抑制作用,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同时,广药集团还从中药体外抗冠状病毒及其抑制炎症药效研究为切入点,为治疗新冠肺炎筛选更多中成药品种。
资料显示,广东省拥有如消渴丸、壮腰健肾丸、滋肾育胎丸等销售额过亿元的中成药品种30个。广药集团旗下华佗再造丸纳入俄罗斯《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中成药出口前列,成为出口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中成药产品。
除了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广药集团也在积极推进中药科普化,先后建成神农草堂、王老吉博物馆等科普平台。其中“神农草堂国家文化服务出口重点项目”入选了由商务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五部委组织评选认定的“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中医药文化项目。
“通过中药与多个产业的跨界合作,形成消费时尚,为人们提供新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中医药发展的一条新路径,也是疫后新经济、新产业之一。”李楚源介绍,疫情期间,广药集团创新尝试中药时尚化的跨界融合,与例外时尚集团、方所文化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共同开发中医药相关的防疫产品、健康用品。此外广药集团还将与广汽集团等开展跨界合作,以“中药+时尚”把握健康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中药产业发展赋能,也成为中医药企未来布局方向。据悉,作为全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为了从源头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广药集团在全国建立了60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并以云平台为基础、移动网络为架构,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涉及69个基地56个品种。在网络摄像头和移动气象站等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下,种植基地的生产进入规范化操作,大大保证了药材种植品质。
“疫情期间,‘穗康’口罩预约购买系统首日上线点击量就超过1.7亿人次,迅速成为市民购买口罩等防护物资的主渠道,也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大数据对疫情防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李楚源介绍,今年4月广药集团还试水直播带货,邀请钟南山院士走进广药助力贵州扶贫直播间,介绍维生素C对健康的作用以及刺梨的营养价值,当天直播1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超258万、点赞人次超835万。“‘时尚中药+直播带货’就是‘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是一条传统产业的全新发展路径,相信会催生更多的新品推出、产品迭代、产业升级。未来,广药集团将加大‘医药+互联网’的布局,加快医药业务智能化、数据化发展。”
■对话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
推动中药时尚化、时尚中药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西医优势互补、双管齐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日前建议,广东省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要以全球的视野去谋划中医药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在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世界级的中医药产业,将中医药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名片”、“文化名片”。
问:从广药集团自身的发展经验来看,对于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楚源:长久以来,中医药较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如何推动中药时尚化,形成消费时尚,发展年轻的中医药“粉丝”,是中医药实现突破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广药集团在帮扶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有了不少新的启发。
刺梨是云贵高原及四川西部高原特有的野生资源,维生素C含量高,但一直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产业化水平较低。2018年11月,广药集团接到帮扶贵州发展刺梨产业任务后,用98天高效开发了刺柠吉系列产品。2019年刺柠吉产品销售额已经破亿元。今年4月28日,广药集团王老吉向全社会发放2亿元刺柠吉扶贫消费券。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领衔与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广药集团成立“刺梨防治呼吸疾病产学研联合攻关组”,近日还发动了广药史上首次全员营销带货,掀起新一轮消费扶贫热潮。
这种以刺柠吉为抓手,打造“特色产业消费扶贫”模式,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助力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做法,为中医药探索了一条时尚化发展的新路子,广药集团将积极探索这个发展模式在中药时尚化上的应用,探索产业新发展路径。
问:目前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哪些瓶颈?
李楚源:首先,要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中药新药审批速度、数量、通过率等都有待提高。由于中药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新药的审评通过率低,如果能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和评价体系,将会大大提高企业和科研机构对中药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其次,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认可、认同程度还不够高。社会上还有不少人不了解中医药、缺乏中医药常识或者习惯用西医思维衡量中医药,不利于中医药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借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获得极大认可的良好势头,加快中医药的科普化和大众化。
问:对于广东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李楚源:自从2005年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省中医药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我个人认为广东中医药产业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支持性政策。比如,支持对中医药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并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在大湾区内推动中药材、中成药等医药类产品的注册标准和检验标准的互认,实现中药产品三地同步销售,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优势产业集群,同时也可以利用港澳的国际化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是广东可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大南药联盟,形成大湾区南药资源开发联合体,以大兵团优势,对内加强与甘肃、云南、四川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省份合作;对外依托港澳加快国际化步伐,共同制定中医中药国际标准,促进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与应用。
三是大胆创新跨界发力。建议把“中药+时尚”上升到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把中医药打造成世界级的产业名片、文化名片,通过中药与多个产业的跨界合作,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为人们提供新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中医药发展、推动中医药科普化大众化的一条新路径,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数读广东中医
广东中医药产业拥有多项“第一”
●广东中医药商品经营规模全国第一
2019年全省中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4.27亿元,利润总额79.79亿元,工业增加值160.4亿元,整体规模占全国1/10左右
拥有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达170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9家
拥有全国最多的中药老字号品牌,拥有陈李济、王老吉、潘高寿、敬修堂等12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中10家超过百年历史。陈李济更是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最长寿药厂”
拥有销售额过亿元的中成药品种30个(如消渴丸、壮腰健肾丸、滋肾育胎丸等)
广药集团旗下华佗再造丸纳入俄罗斯《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中成药出口前列,成为出口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中成药产品
●广东中药消费市场全国第一
广东南药产值巨大,中药材产品每年有近300亿元的市场消费力及15%的年增长率,中药材原料需求量为30万吨,采购金额近100亿元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占全国超过30%;已出口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8个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由广东省牵头起草,占全国1/3,居全国首位
●已形成中国面积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南药生产体系
广东中药种植面积达575万亩,国内17个中药材市场有2个位于广东。其中,南药的集散地和进出口贸易口岸广州市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日均上市中药材品种超1000种,年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粤东地区中药材集散地普宁中药材市场,市场日均上市品种700多个,年贸易成交额8.5亿元以上,中药材销售已辐射到全国18个省市
●成立我国首个中医药发展国际化基金
2015年广药白云山投入人民币2亿元专门设立“广药白云山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用于在“十三五”期间专项支持旗下名优中药产品的境外注册、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合作等。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