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小马曼巴”演绎回藏一家亲

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5/7/8
导读:

  7月初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屋子里还要生炉子。记者见到马文义时,他的办公室里挤满了前来看病的牧民。眼前这位藏语流利的医生并非本地人,他来自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托巴乡的一个回族家庭。


  在这个海拔3700米的藏区行医,除了生活饮食不便,语言也成为障碍。1995年,马文义从黄南州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泽库县人民医院工作。从上班第一天起,他就拜医院里的藏族同事为师。几年下来,他已经能用流利的藏语和群众交流。


  医院既是马文义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家”。他的办公室外间看病,里间是卧室,仅有一张单人床和一套桌椅。县里几次要帮他解决住房问题,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住在医院里很好,方便照看病人。”


  2013年2月22日,王家乡红旗村64岁的尕洛卓玛因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被送到医院急救。刚做完当天第3台手术的马文义又走进了手术室。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尕洛卓玛转危为安。此时,时针指向凌晨3时半。这一整天下来,马文义忙得没来得及喝一口水。


  一次,刚完成一台手术的马文义,又接诊一位宫外孕破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当时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想转到黄南州人民医院治疗。马文义认为病人当时转院,很可能在路上出现危险。他果断作出了立即实施手术的决定。此时家属情绪激动,对马文义骂骂咧咧,但马文义一直耐心地跟家属解释。最后,家属同意手术。两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病人转危为安。


  虽然马文义是普外科大夫,但当地的情况迫使他成为一名“全能选手”。从普外到妇科、从儿科到保健,凭借对业务不断的钻研,马文义在外科手术领域攻坚克难,先后开展了肝右后叶巨大包虫切除术、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截肢手术、乳腺改良根治术等一系列过去不能做的手术,不但为牧区群众解除了病痛,而且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34岁的杨乐吉是泽库县泽曲镇两个孩子的妈妈,患肝包虫病20年了。2012年年初,她病情恶化,到省城大医院就诊,被告知手术费需4万元。因无力承受,杨乐吉又回到泽库县人民医院。“是马大夫救了我,他为我做手术,花了不到2000元,病就治好了。我们全家都感谢他。”杨乐吉说。


  一名7岁的小“阿卡”(藏传佛教僧人的一种称呼)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住院期间身边无人照顾,连吃饭的钱都没有。马文义拿出自己的钱给他做生活费,还抽空去病房照顾他。


  医院的实习生周拉才让是个孤儿,实习期间没有工资,没钱吃饭。马文义得知这一消息后,安排他在医院食堂免费吃饭,还经常给他一些经济上的接济。


  采访中,随便问一位患者看病找哪位大夫,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小马曼巴”(曼巴是藏语医生的意思)。大家说:“得了病,找‘小马曼巴’治,我们放心!”面对这些,马文义只是说:“无论藏族还是回族,我们都是一家人。用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挽救生命,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2013年,马文义竞聘当上了院长。虽然医院人员由多民族构成,但在马文义的带动下,团结得像一家人。医院的年门诊量由2010年的不足1.4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8万人次。县长更智才让说:“泽库县人民医院多亏了马文义这个顶梁柱。”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