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盖古人往往以医道喻用兵。谓兵以审虚实。而脉以察阴阳。其间因时制用。凭乎一心。武穆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洵不诬也。至于小儿。则又微乎其术者。既无声色货利之郁于中。又无劳苦饥渴之积于外。而且口不能言。脉无从测。使非有独得之秘。审色观形。以流通其血气。调和其动静。则虽爱同珍宝。未有克自遂其长成者。
则调治小儿一道。岂不最微且难哉。且天之生物。栽者培之。则在小儿。正萌芽生发之时也。培之又安可不亟亟欤。康诰曰。如保赤子。是婴儿之抚育。古人亦兢兢乎其慎之矣。余留心于此。偶得一编。乃推拿之法。诚治小儿金丹。苦无高明讨论。藏之有年。丙辰岁余仗策军前。亲民青邑。去浙东开府陈公之辕仅里许。陈公神于用兵。已声播寰区。而又善于此术。余得旦夕请正。以窃庆焉。然医以喻兵。此其征也。陈公素性泛爱。每以保赤为怀。不为自私。付之剞劂。而名曰推拿广意。是欲公之天下后世也。然圣人大道为心。必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则此举非即少怀之良法也欤。诚可为拔婴保赤之筮鉴云尔。
西蜀后学熊应雄运英谨识
夫人之所借以为生者。阴阳二气也。阴阳顺行。则消长自然。神清气爽。阴阳逆行。则往来失序。百病生焉。而襁褓童稚。尤难调摄。盖其饥饱寒热。不能自知。全恃慈母为之鞠育。苟或乳食不节。调理失常。致成寒热。颠倒昏沉。既已受病。而为父母者。不思所以得病之由。却病之理。乃反疑鬼疑神。师巫祈祷。此义理之甚谬者矣。幸仙师深悯赤子之夭折。多缘调御之未良。医治之无术。秘授是书。神功莫测。沉离浮坎。而使水火既济。泻实补虚。
而使五行无克。诚育婴之秘旨。保赤之弘功也。乃有迂视斯术。以为鲜当。譬如急慢惊风。牙关紧闭。虽有丹药。
无可如何。先视其病之所在。徐徐推醒。然后进药。不致小儿受苦。则推拿一道。真能操造化夺天功矣。岂不神欤。然治当分六阴六阳。男左女右。外呼内应。三关取热。六腑取凉。男子推上三关为热为补。退下六腑为凉为泻。女子推下三关为凉。推上六腑为热。男顺女逆。进退之方。须要熟审。凡沉迷霍乱。口眼歪斜。手足掣跳。惊风呕吐。种种杂症。要而言之。止有四症。四症分为八候。八候变为二十四惊。阳掌十八穴。阴掌九穴。筋看三关。功效十二。惊有缓急生死之症。法有捏推拿做之功。先须寻筋推察。次用灯火按穴而行。审病针灸。对症投汤。无不随手而应。毋偏己见。毋作聪明。因症次第。分别而施。此为不传之秘诀也。留心救世者。曷慎勉旃。
保婴一术。号曰哑科。口不能言。脉无可视。惟形色以为凭。竭心思而施治。故业擅于专门。以补化工不及。欲知其病。必观乎色。左颊青龙属肝。右颊白虎属肺。天庭高而离阳心火。地阁低而坎阴肾水。鼻在面中。脾应唇际。
观乎色之所见。知其病之所起。舌乃心之苗。目为肝之液。胃流注于两颐。肾通窍于两耳。爪则筋余。而脾为之运。发乃血余。而肾为之主。脾司手足。肾运牙齿。苟本脏之或衰。即所属之失惫。能观乎外。可知其内。红光见而热痰壅盛。青色露而惊痫怔悸。如煤之黑兮。中恶传逆。似橘之黄兮。脾伤吐痢。白乃疳劳。紫为热炽。青遮口角难医。黑掩太阳莫治。年寿赤光。多生脓血。山根青黑。频见灾危。朱雀贯于双瞳。火入水乡。青龙绕于四白。肝乘脾部。泻痢而面赤者须防。咳嗽而色青者可畏。面青而唇口撮。疼痛方殷。面赤而目窜视。惊搐将至。火光焰焰外感风寒。金气浮上。中藏积滞。乍白乍黄。疳热连绵。又赤又青。风邪紧急。气乏兮囟陷成坑。血衰兮头毛作穗。
脾冷则口角流涎。肝热则目生眵泪。面目虚浮。定腹胀而气喘。眉毛频蹙。必腹痛而多啼。风气二池如黄土。则为不宜。左右两颊似青黛。即成客忤。风门黑主疝而青主惊。方广昏暗凶而光滑吉。手如数物兮肝风将发。面若涂朱兮心火实炎。伸缩就冷。阳热无疑。坐卧爱暖。阴寒可必。肚大脚细。脾欲困而成疳。目瞪口张。势已危而必毙。察之若精。治必得理。鸦声鱼口。枉费神思。肉脱皮干。神劳气乏。蛔出兮脾胃将败。唇冷兮脏肺先亏。然五体以头为尊。一面惟神可恃。况乎声有轻重之不同。啼有干湿之顿异。病之初作。必先呵欠。火之将发。忽作惊啼。重舌木舌。热积心脾。哽气喘气。火伤肝肺。齿龈宣露牙疳。丁奚哺露食积。心热欲睡而不能。脾热好睡而不歇。咳嗽失音者肺痿。病后失音者肾怯。腹痛而口流清水者虫多。泻痢而大便酸臭者食积。口频撮而脾虚。舌长伸而心热。烦热在心。恶见灯光。疳热在脾。爱吃泥土。鸡胸兮肺火胀于胸膈。龟背兮肾风入于骨髓。鼻干黑燥。金受水刑。肚大青筋。土遭木克。丹瘤疮疥。皆胎毒之留连。五疳泻痢。总食积之停滞。腹痛寒侵。口疮热炽。脐风忌于一腊。变蒸防于周年。惊自热来。痫由痰至。惊本心生。风从肝使。急惊属热。宜乎清凉。慢惊属虚。宜于补治。痘曰天疮。疹曰麻子。痘属五脏。疹属六腑。疹宜清凉。痘宜温补。先明阴阳。次识脏腑。补泻得宜。治有何误。
贵临机之通变。毋执一之成模。
五行多在面。吉凶要观形。赤红多积热。风生肝胆惊。面黄多食积。唇白是寒侵。青黑眉间出。黄粱梦里人。五声由肺出。肺绝哭无声。气短咽喉塞。喘多医者惊。哑声热不退。腹痛冷相侵。听罢知虚实。存知在耳鸣。小儿无脉诊。吉凶虎口凭。
面部气色。为十二经总现之处。而五位色青者。惊积不散。欲发风候。五位色红者。伤寒痰积壅盛。惊悸不宁。
五位色黄者。食积瘕。疳候痞癖。五位色白者。脉气不实。滑泄吐痢。五位色黑者。脏腑欲绝。为疾危恶候。面青眼青。肝之病也。面赤唇红。心之病也。面黄鼻黄。脾之病也。面颊白色。肺之病也。五脏各有所生。细探其色。
即知表里虚实。禀赋盈亏。其补泻寒热之法。诚大彰明较着也。
凡视小儿神气脉色有五。一视两目。二听声者。三视囟门。四视形貌。五视毛发。但此五者。虽不能全。若得两目精神。声音响亮。十可保其六七耳。
一视两目。夫两目乃五脏精华所聚。一身精气所萃。若睛珠黑光满轮。精神明快。儿必长寿。虽然加病。亦易痊愈。若白珠多。黑珠昏朦。睛珠或黄或小。精神昏懒。此父母先天之气薄弱。禀受既亏。儿多灾患也。
二听声音。凡小儿声音大而响亮。乃五脏六腑气血充盈。儿必易长成人。如生来不曾大声啼哭。此必有一脏阴窍之未通。神气之未足。或声如啾唧咿唔之状。此儿不寿必矣。
三视囟门。盖儿前囟门乃禀母血而充。后囟门乃受父精而实。若前后囟门充实。其儿必寿。如父之精气不足。
耽嗜酒色。令儿后囟空虚不实。如母之原禀不足。血弱病多。令儿前囟虚软不坚。多生疾病。如父母气血俱不足。其儿必夭。若此。则其父母亦不能保其天年耳。前囟即道家所谓泥丸宫。后囟即脑后顶门中。名曰百会。前后囟门俱不合。名曰解颅。
四视形貌。凡儿口大鼻端。眉清目秀。五岳相朝。部位相等。此乃福寿之基。一生无疾。如口小鼻。眉心促皱。
皮肤涩滞。虽无病而终夭。设或不夭。而终贫贱也。
五视毛发。夫毛发受母血而成。故名血余也。母血充实。儿发则色黑而光润。母血虚弱。或胎漏败堕。或纵酒多淫。儿发必黄稿焦枯。或生疳痍之患。寿亦不长之兆也。
心属火兮居额上。肝主左颊肺右向。肾水在下颏所司。脾唇上下准头相。
肝青心赤肺病白。肾黑脾黄不须惑。参之元气实与虚。补泻分明称神术。
额上青纹因受惊。忽然灰白命逡巡。何如早早求灵药。莫使根源渐渐深。
印堂青色受人惊。红白皆缘水火侵。若要安然无疾病。镇惊清热即安宁。
年寿微黄为正色。若平更陷夭难禁。忽然痢疾黑危候。霍乱吐泻黄色深。
\r正面诸穴图\p03-b26a1.bmp\r\r背面穴图\p03-b26a2.bmp\r鼻头无病要微黄。黄甚长忧入死乡。黑色必当烦躁死。灵丹何必救其殃。
两眉青者斯为吉。霍乱才生黄有余。烦躁夜啼红色见。紫由风热赤还殂。
两眼根源本属肝。黑瞳黄色是伤寒。珠黄痰积红为热。黑白分明仔细看。
太阳青色始方惊。赤主伤寒红主淋。要识小儿疾病笃。青筋直向耳中生。
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青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为验。两手如莲客热攻。
两颊赤色心肝热。多哭多啼无休歇。明医见此不须忧。一服清凉便怡悦。
两颧微红虚热生。红赤热甚痰积停。色青脾受风邪症。青黑脾风药不灵。
两腮青色作虫医。黄色须知是滞颐。金匮之纹青若见。遭惊多次不须疑。
承浆黄色食时惊。赤主惊风所感形。吐逆色黄红则痢。要须仔细与推寻。
初生小儿病症。许多名状不同。马牙鹅口与脐风。重舌木舌肿痛。啼哭夜间不已。丹疡心火上攻。未曾盈月病多凶。好似风前烛弄。
夫胎毒者。乃自胎中受母热血。故热盛生痰。痰盛生风。风盛则口噤唇撮。胸腹胀满。咽喉不利。乳食不进。初起则啼哭不已。病甚则啼哭无声。盖小儿血气薄弱。不能制伏其毒。以致心火上炎。牙龈遍生白色。名曰马牙。
或上有白点。状如粟米。名曰鹅口。或断脐之后。风湿所伤。侵于心脾。以致不乳口撮。肚胀青筋。名曰脐风。
致于胎毒上攻。舌下像有一舌。名曰重舌。舌肿如木。名曰木舌。又或胎热脏寒。腹痛夜啼。客忤惊窜。或孕母过食辛热。积热于胎。遗热于儿。血与热相搏。而风邪乘之。遍身赤肿。名曰丹毒。其热如火。痛痒难当。或发于头面。或发于四肢胸背。俱宜急治。否则毒瓦斯入腹。即难救矣。儿病初起。父母失于提防。或医者误投热剂。往往莫救。殊为可悯。业斯术者。可不慎欤。
风邪早受入脐中。七日之间验吉凶。若见腹疼脐湿烂。噤声口撮是为风。
凡婴孩始生一七之内。腹肚胀硬。脐畔四围浮肿。口撮眉攒。牙关不开。名脐风证。乃因剪脐带短。或结缚不紧。
致水湿侵脐。客风乘虚而入。传之于心。蕴蓄其邪。复传脾络。致舌强唇青。手足微搐。口噤不乳。啼声似哑。喉中痰涎潮响。是其候也。
治法推三关肺经(各一百二十)运八卦脾土(各一百)分阴阳如口撮只用灯火。口角两边各一。左右虎口各一。两小指四节各一。脑门四。如肚上青筋胀硬。脐周遭七。每筋上一。青筋开了处一。涌泉穴一。脐肿翻出。神脱气冷者不治。
孩儿胎受诸邪热。热壅三焦作重舌。或成鹅口证堪忧。推掏还须针刺裂。
凡重舌生于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络脉系舌旁。肝之络脉系舌本。心之络脉系舌根。此三经或为湿热风寒所中。则舌卷缩。或舒长。或肿满。木舌者。舌肿硬而妨乳食。此为风热盛也。盖舌者心之苗。心热则生疮破裂。肝壅则血出如涌。脾闭则白胎如云。热则肿满。风则强木。口合不开。四肢壮热。气喘语涩。即其候也。
治法推三关心经脾经(各一百)六腑八卦运水入土(五十)分阴阳(二十四)天河水凡鹅口者。始生婴孩。自一月内外。至半岁已上。忽口内白屑满舌。则上戴碍。状如鹅口。开而不合。语声不出。
乳食多艰。或生于牙龈上下。名曰马牙。皆由热毒上攻。名虽异治则一也。
治法推三关退六腑(各一百)分阴阳捞明月打马过天河再用扁银簪脚。将牙龈刮破出血。以软绢拭净。古墨涂之。
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热烦。面容颊青脐下痛。睡中顿哭是神干。
凡夜啼有四。有惊热。有心热。有寒疝。有误触神。而成夜啼。惊热者。为衣衾太浓。过于温暖。邪热攻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夜啼而遗溺者是也。心热者。见灯愈啼是也。寒疝者。遇寒即啼是也。误触神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若有恐惧。睡中惊跳是也。
治法推三关(五十)六腑(一百二十)清心经(一百)捞明月分阴阳掏胆经如寒疝痛啼。宜运动四横纹。揉脐并一窝风。
胎惊潮热与月家。脐风撮口对风拿。泄泻呕逆肚膨胀。盘肠乳食感风邪。马啼鲫鱼风寒唬。担手原来是水邪。
寒热不均宿沙症。急慢内吊心脾邪。天吊弯弓肝腑病。蛇丝鹰爪及乌沙。乌鸦夜啼有他症。锁心撒手火为邪。
惊风症候须当识。妙手轻轻推散他。
夫小儿有热。热盛生惊。惊盛发搐。又盛则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八候者。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身仰后向。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直似怒。
视者。露睛不活。是谓八候也。其四症。即惊风痰热是也。
胎惊。小儿初生下地。或软或硬。目不开光。全不啼哭。人事不知。乃胎中受惊。名曰胎惊。
治法三关(八十)分阴阳(一百)六腑(一百)脾土(一百)运五经(二十四)飞经走气天门入虎口(二十)
开乳方初生小儿对昼。先以甘草煎汁。进一二匙以下胎毒。然后进乳。
洗三方用苦楝皮煎水洗之。可免疮疥虫虱之患。
延生第一方小儿脐带落时。将瓦焙干为末。每一分发飞过朱砂五厘。以生地黄宣黄连当归身煎浓汁一二蚬壳。和前末抹儿口中。或乳头上。一日服完。次日大便下污浊之物。终身可无痘疹疮毒之患。真延生第一妙方也。
红褐散初生小儿脐带落后。风水侵脐。以致湿烂。
红色绒褐不拘多少。灯上烧灰为细末。敷于脐上。外以太乙膏贴之。
龙骨散龙骨不拘多少。入炭火内令通红。取出冷定。研为细末。敷于脐上。外以膏药贴之。
蝎梢散治百日内撮口脐风及胎风。
蝎梢(四十九个)僵蚕(四十九个)片脑(少许)麝香(少许)先将薄荷叶包扎蝎蚕在内。炒薄荷叶干为度。共研细入脑麝再研匀。用紫雄鸡肝煎汤调下。
按脐风撮口。若两眉青色。脸赤腹胀者。不可治也。
大连翘饮治胎中受热。生下遍体赤色。大小便不利。及重舌木舌。鹅口疮疡等症。
柴胡防风荆芥连翘黄芩山栀木通滑石车前瞿麦蝉蜕赤芍甘草五福化毒丹治胎热。目闭颊赤。鹅口疮疡。重舌木舌。喉痹垂痈。游风丹毒。二便闷结。
玄参(三两)桔梗(三两)甘草(七钱)牙硝(五钱)青黛(一两)人参(七钱)茯苓(一两五钱)末之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薄荷汤下。
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臭烂。生地黄汁化下。
小儿上有白点。如粟米状。名曰鹅口。以青布醮苦茶刮去恶血。不至落下喉中。即以釜墨涂之。又以甘草黄连汁。和朱砂末生蜜饮之解毒。
水雄散治小儿鹅口马牙。重舌木舌。
雄黄(一钱)硼砂(一钱)甘草末(五分)冰片(一分)为末擦口内。
钩藤汤治初生小儿啼哭。而手足拳缩。身弯如虾者。盘肠也。
钩藤钩(一钱)枳壳(五分)延胡索(五分)甘草(二分)上用水半钟。煎至二分。不拘时服。
至圣宝命丹治胎惊搐搦痰盛。及一切急慢惊风。
天南星(炮)僵蚕(炒去丝嘴)防风(各五钱)全蝎(三十个去毒酒洗焙)白附子(炮)天麻(煨)蝉蜕(各四钱)雄黄(一钱)麝香(少许)上为末密丸一钱重。朱砂金箔为衣。薄荷灯心汤化下。
抱龙丸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实壅嗽。惊风潮搐。及虫毒中暑。沐浴惊悸之后。并宜预服。
牛胆南星(四两)天竺黄(二两)朱砂雄黄(各五钱)麝香(另研一钱)上研极细。加麝再研匀。以甘草膏和为丸。皂荚子大。薄荷汤下。
黄连安魂丸外物惊者。元气本不病。此方治之。
黄连(酒炒一钱五分)朱砂(细研)生地黄当归(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津下。
参苏饮解惊风烦闷。痰热作搐。咳嗽气逆。脾胃不和。
人参紫苏前胡干葛半夏赤茯苓(各七钱五分)枳壳橘红桔梗甘草(各五钱)上锉碎。每服二钱。水一钟。煎七分。无时温服。
木通散小儿心肝有热惊悸。用此药泻肝风。降心火。利惊热。
羌活山栀子(各二钱)大黄(煨)木通赤茯苓甘草(各一钱)上锉碎。每服二钱。入紫苏叶二片。水一钟。煎五分。不拘时服。
加味导赤散利小便。去心热。定惊悸。止搐搦。
生地黄(上)木通(上)防风(中)甘草(中)山栀子(中)薄荷叶(下)麦冬(中)入灯心竹叶同煎。
通关散治小儿惊风搐搦。关窍不通。牙关紧急。
南星(炮)僵蚕(炒各一钱)麝香(一字)牙皂角(二定略烧存性为末)赤足蜈蚣(一条炙)上为末。以手点姜汁。蘸药少许擦牙。或用物引滴入药两三点。涎自出。口自开。
天麻防风丸治惊风身热。气喘多睡。惊悸手足搐搦。
天麻防风人参(各一钱)甘草朱砂(水飞)雄黄(各二钱五分)蝎尾(炒)僵蚕(炒各五钱)牛黄麝香(各一钱)上为末。炼蜜丸。樱桃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镇肝丸治急惊风。目直上视。抽搐昏乱。不省人事。是肝经风热也。
天竺黄生地黄当归竹叶草龙胆小川芎大黄(煨)羌活防风(各二钱五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子大。每服二丸。砂糖水化下。
珍珠丸治惊风痰热壅盛。及吊肠锁肚撮口绝效。
南星(炮)天麻(煨)白附子(炮各一钱)腻粉(五分)巴霜(一字)芜荑(炒去壳)全蝎(面炒)滑石(水飞各一钱五分)上为末。糊丸。粟米大。一岁五七丸。二岁十丸。大小加减。薄荷汤点茶清送下。
定志丸治惊风已退。神志未定。以此调之。
琥珀茯神远志肉(姜制焙)人参白附子(炮)天麻天门冬甘草(炙)枣仁(炒)上为末。炼蜜丸。皂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灯心薄荷汤下。
保生锭通治急慢惊风。痰涎壅塞。口眼歪斜。四肢搐搦。天惊惕。并睡中惊跳。夜啼惊哭。及跌扑惊恐。并宜服之。
代赭石(醋七次)蛇含石(醋七次各二两)僵蚕胆南星钩藤钩白茯神(各一两)全蝎天麻枳实(各五钱)白附子(炮)薄荷叶(各四钱)天竺黄(六钱)朱砂(五钱)雄黄(三钱)冰片(一钱)麝香(四分)上为末。水煮糯米糊和成锭。每锭重五分。薄荷汤化服。慢惊枣汤化服。夜啼不安灯心汤下。
宁志丸治心经血虚。惊悸恍惚。服之安神定志。
人参白茯苓茯神柏子仁琥珀当归枣仁远志(各五钱)乳香朱砂石菖蒲(各三钱)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远枣汤送下。
醒脾散治吐泻日久。转成慢惊。神昏目慢。多困有痰。
人参白术木香白茯苓白附子(炮)天麻全蝎(炙)僵蚕(炒去丝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姜一片。枣一枚。去核。煎汤调下。
补脾益真汤治胎气素弱。而成阴痫。气逆涎潮。眼目直视。四肢抽掣。或因变蒸客忤。及受惊误服凉药所作。
官桂当归人参黄丁香诃子陈皮浓朴(姜制)甘草(炙)草果肉豆蔻(面包煨)茯苓白术桂枝半夏(汤泡)附子(炮各五钱)全蝎(炒)上咀。每服三钱。加全蝎一枚。水一盏半。姜一片。枣一枚。煎六分。稍热服。服讫令揉心腹。以助药力。候一时方与乳食。渴者。加人参茯苓甘草去附子丁香肉蔻。泻者。加丁香诃子肉。呕吐。加丁香半夏陈皮。腹痛。加浓朴良姜。咳嗽。加前胡五味子。去附子官桂草果肉蔻。足冷加附子丁香浓朴。恶风自汗。加黄桂枝。痰喘。加前胡枳实赤茯苓去附子丁香肉蔻草果。气逆不下。加前胡枳实。去当归附子肉蔻。腹胀。加浓朴丁香枳壳。
小儿误服凉药。或用帛蘸水缴口。因此伤动脾胃。或泄泻。或腹胀。或腹中响。小儿囟颅高急。头缝青筋。时便青粪。小儿肥壮。而粪如清涕。或如冻汁。小儿时时扎眼。粪便青白沫。时有干硬。以上五证。忽然呕吐者。必成阴痫。即慢惊是也。小儿头虽热。眼珠青白而足冷。或腹胀。或口破烂。或泄泻。或呕吐。或口渴。或目赤而足冷者。
皆无根之火逆也。速服补脾益真汤。
术附汤白术(四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按附子温中回阳。为慢惊之圣药也。如元气未脱。用之无有不效。
聚宝丹治慢惊。
人参茯苓琥珀天麻僵蚕全蝎(炙)防风胆星白附子(生用)乌蛇肉(酒浸焙各一钱)朱砂(五分)麝香(少许)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菖蒲汤下。
生附四君子汤治吐泻。不思乳食。凡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胃气。
人参白术附子木香茯苓橘红甘草(各等分)右为末。每服五分。姜枣汤下。
醒脾丸治小儿慢脾风。因吐利后。虚困昏睡。欲生风痫。
浓朴白术天麻全蝎硫黄(入豆腐中煮三五沸)防风官桂人参(各一钱)上为细末。酒浸蒸饼和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温米饮汤化下。
夺命散大能控风涎。不问急慢惊风。痰盛壅塞。其响如潮。药难下咽。命在须臾。先用此药入喉。痰即坠下。功有万全。夺天地之造也。
青礞石(一两入罐子内同焰硝一两炭火通红须硝尽为度候冷如金色取用)上为细末。急惊风。痰壅上。身热如火。用生薄荷自然汁。入蜜调微温服之。良久其药自裹痰坠下。从大便出。
如稠涕胶粘。乃药之功也。次服退热祛风截惊等药。慢惊风亦以痰涎朝上。塞住咽喉。药食俱不能入。医者技穷势迫以待其尽。但用此药。以青州白丸子再研为末。煎如稀糊。熟蜜调下。其涎即坠入腹。次服术附等药。
青州白丸子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
半夏(生七两)南星(生三两)白附子(生二两)川乌(生五钱去皮脐)上为末。以生绢袋盛。井花水摆出。如有渣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于瓷盆中日晒夜露。至晚撇去旧水。
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天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法春三夏五。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如玉片。研细糯米煮粥清。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瘫风酒下。并不拘时。
琥珀抱龙丸抱龙之义。抱者保也。龙者肝也。肝应东方青龙木。木生火。所谓生我者父母也。肝为母。心为子。
母安则子安。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定。惊从何生。故曰抱龙丸。理小儿诸惊。四时感冒风寒。瘟疫邪热。致烦躁不宁。痰嗽气急。及疮疹欲出发搐。并宜可投。
真琥珀(一两五钱)天竺黄(一两)檀香(细锉)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各一两五钱)粉草(三两去节)枳壳(去穣麸炒)枳实(去穣麸炒各一两)朱砂(五钱先以磁石引去铁屑次用水乳钵内细研取浮者飞过净器内澄清去上余水如法制以朱砂尽晒干用)山药(十两)珍珠(五钱)牛黄(一钱)胆南星(一两)金箔(四百片)上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五分重。其药性温平。不寒不燥。驱风化痰。镇心解热。安魂定惊。和脾健胃。添壮精神。薄荷汤下。伤风发热。鼻塞咳嗽。葱白汤下。痘疹见形惊跳。白汤下。因着惊发热。睡卧不宁。灯心汤下。夏月发热呕吐。麦门冬汤下。因吃母发热病乳。致身热不宁。甘草汤下。脾胃不和。头热黄瘦懒食。砂仁汤下。痰涎壅盛。生姜汤下。并不拘时服。初生数日者。每丸作四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数岁者。每服一丸。量儿大小加减可也。
生犀散治心经虚热。
生犀角(镑取末二钱)地骨皮赤芍药柴胡干葛(各一两)甘草(炙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地骨皮散治虚热潮作。应时而发。如潮信之不失其期也。亦治伤寒吐热及余热。
知母甘草(炙)半夏银柴胡人参地骨皮赤茯苓(各等分)如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若加秦艽。
名秦艽饮子。
十味人参散治潮热身体倦怠。
柴胡甘草人参茯苓半夏白术黄芩当归白芍葛根加姜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汤解利风热。痰嗽腹胀。及里症未解而潮热。
柴胡(四两)黄芩白芍(各一两半)大黄半夏(制各七钱半)枳实(七钱)甘草(一两小方故多用)上锉剂。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温服无时。
天竺黄散治小儿惊风热。
天竺黄川郁金山栀子僵蚕(炒去丝嘴)蝉蜕(去土)甘草(等分)上为末。每岁五分。熟水薄荷汤皆可服。不拘时。
甘露散治小儿惊热。通利小肠。去惊涎。清心止烦。安神稳睡。
寒水石(研软而微青中有细纹者是)石膏(研各二两)甘草末(一两)上为末和匀。量儿大小。或一钱或五分。热月冷服。寒月热服。用薄荷汤。或灯心汤调服。被惊心热不宁。睡卧不安。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麦门冬灯心汤调下。加朱砂名加砂甘露散。一方有赤茯苓一两尤妙。
四顺清凉散治三焦积热。遍身红肿。口唇生疮。惊痰潮热。大便秘结。
当归赤芍药川大黄炙甘草(各一钱五分)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如小便不通。灯心汤下。
栀子清肝散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耳内作痒。身热生疮。或胸间作痛。寒热往来。
柴胡黑栀丹皮(各一钱)茯苓川芎芍药当归牛蒡(炒各七钱)甘草(三分)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治肝胆三焦。风热怒火。或乍寒乍热。或身热头发疮毒等症。
柴胡(一钱五分)黄芩(炒)人参川芎(各一钱)黑栀(一钱五分)连翘甘草(各五分)桔梗(五分)上水煎服。
滋肾丸治肾热。
黄柏(酒拌炒焦三钱)知母(二钱)肉桂(五分)上为末。水法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牛黄凉膈丸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热。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睡卧不安。口渴唇焦。咽痛颊赤。口舌生疮。
牛黄(一钱)甘草(一两)寒水石牙硝(枯)石膏(二两)紫石英片脑麝香(各五分)胆星(七钱五分)上蜜为丸。重三分。薄荷人参汤。嚼下一丸。
三黄丸治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心膈烦躁。大小便秘涩。五脏实热。或下鲜血。疮疖热毒。
黄连黄芩大黄(煨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送下。
火府丹治小儿壮热。
生地黄木通甘草黄芩上水煎服。
金莲饮子治小儿壮热潮热。眼赤口疮。心烦躁闷。咽干多渴。
防风甘草(炙)连翘柴胡山栀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栀子仁汤治阳毒吐热。骨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栀子仁(酒炒)赤芍大青知母(各一两)升麻黄芩石膏(各二两)柴胡(一两五钱)甘草(五钱)杏仁(二两去皮尖炒微黄)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五物人参汤治肚热咳嗽。心腹胀满。
人参(去芦)甘草(各半两)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各一两半)茅根(半握)上为粗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柴苓汤治小儿温壮伏热来去。
柴胡(三钱五分)麦门冬人参(去芦)赤茯苓甘草(各二钱五分)黄芩(五钱)上锉散。每服二三钱。加小麦二十粒。竹叶三片。水煎服。
三黄犀角散治温壮心热。神志不安。大腑秘结。
大黄(酒浸蒸)黄芩黄栀子犀角屑钩藤钩甘草各等分。为末。每服五分。热汤调下。量儿加减。
地骨皮散治小儿骨蒸。寒热往来。心膈烦悸。及伤寒后余热未解。
柴胡(去芦)地骨皮(各二两)知母甘草(炙)龟甲(醋炙黄)黄芩人参(各二钱半)赤茯苓(五钱)上锉碎。一岁二钱。水六分。姜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时服。
灵犀饮治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少食多渴。面黄肌瘦。肚急气粗。虚热余热通用。
犀角屑胡黄连(各五钱)白茯苓人参川芎秦艽甘草地骨皮羌活柴胡桔梗(各一两)上锉散。每服二三钱。乌梅竹叶各少许。水煎服。
绛雪丹治小儿烦热。
芒硝(一两)朱砂(一两)上为末。饭丸芡实大。三岁一丸。砂糖水化下。
竹叶石膏汤治小儿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四体烦热。
石膏(三两)半夏(制)人参(各七钱五分)麦门冬(去心一两)甘草(炙七钱五分)竹叶(半把)上锉碎。每服二钱。加粳米三四十粒。生姜一片。水煎服。
龙胆丸治小儿食后多发热。至夜则凉。此血热症。疳热亦治。
宣黄连(去毛)赤芍(各五钱)草龙胆(去苗)青皮(去穣各一钱)槟榔(一个大者)麝香(少许)上为末。猪胆汁入少面糊为丸。萝卜子大。每二三十丸。米饮汤空心服。
六合汤治小儿血热。每日巳午时发热。遇夜则凉。
当归大黄川芎熟地黄(等分)水煎服。
四物二连汤治血虚劳。五心烦热。昼则明。夜则发热。胁肋剌痛。并一身尽热。日晡肌热。
当归身生地黄白芍药大川芎宣黄连胡黄连各等分。水煎服。
保和丸治脾胃不和。饮食停滞。胸胀肚痛。嗳气吞酸。身热肚痛。或吐或泻。用此去滞消食。退热宽中。
山楂肉(二两)神曲麦芽陈皮半夏茯苓砂仁香附(各一两)莱菔子连翘(各五钱)水法为丸。
白滚汤下。
当归补血汤治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宜此主之。
黄(二钱)当归(一钱)上用水钟半。煎五分服。
补中益气汤治中气虚弱。体疲食少。或发热烦渴等症。
人参黄(各八分)白术(土炒)甘草(炙)陈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当归(三分)上姜枣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发热等症。
当归甘草(炙)白芍(酒炒)茯苓(去皮)白术(炒)柴胡(各一钱)丹皮山栀(炒各七钱)去丹皮山栀即逍遥散。
上水煎服。
惺惺散治变蒸发热。咳嗽痰涎。鼻塞声重。
人参白术甘草桔梗白茯苓天花粉细辛根白芍(各一钱)薄荷(少许)上用水姜煎服。
柴胡散治变蒸骨热。心烦啼叫不已。
人参(去芦)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二钱)草龙胆(酒炒黑)防风(各一钱)柴胡(五分)上锉碎。每服一钱。水煎服。
平和饮子治变蒸于三日后。三日进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内宜服。
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五分)白茯苓(去皮一钱)升麻(煨三分)上咀。用水煎。不拘时候服。禀受弱者。加白术一钱。肥大壮实者不用。
参杏膏治小儿变蒸潮热。
人参(去芦)杏仁(去皮尖)川升麻(制各五分)甘草(二钱)上为末。百日巳前。每服一字。用麦门冬去心煎汤。食远服。
冲和散治四时感冒。初起遍身拘急。寒热交作。无汗头疼身痛。鼻塞咳嗽。
白芷防风陈皮羌活川芎杏仁半夏(制各一钱)紫苏叶(五钱)甘草(七分)上为粗末。每服二三钱。加葱头一个。生姜一片。煎服。
羌活散治伤风伤寒。时气头疼发热。身体烦痛。痰壅咳嗽。鼻塞失音声重。及时行下痢赤白并治。
人参羌活赤茯苓柴胡前胡独活桔梗枳壳川芎甘草苍术(各等分)上锉剂。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三片。煎七分服。
麻黄汤发热头痛。恶寒无汗。
紫苏(一钱)干葛麻黄(各八分)陈皮升麻川芎白芷赤芍药香附甘草(各五分)姜一片。葱白一寸。水煎服。
桂枝汤发热头痛。有汗恶风。
桂枝(七分)赤芍(一钱)甘草(五分)姜一片。水煎服。
升麻汤治汗出未透。热留于胃。而皮肤发斑者。及时行瘟疫。并痘疹疑似之间。皆宜服之。
升麻葛根白芍甘草上用水一钟。姜一片。煎服。
小柴胡汤治寒热往来。口干作呕。
柴胡(一钱五分)人参半夏(六分)甘草(五分)黄芩(一钱)姜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汤治伤寒邪热固结。大便不通。用此利之。
柴胡黄芩枳实赤芍半夏熟大黄各等分。水煎服。
柴芩汤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
柴胡(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人参(五分)黄芩(一钱)半夏(七分)甘草(三分)白术赤茯苓猪苓(各八分)有汗加桂皮五分。加姜二片。枣二枚。水煎服。
黄连解毒汤治伤寒大热不止。烦躁口渴。喘满蓄热等症。
黄连黄芩山栀仁柴胡连翘上锉一剂。水煎服。
白虎汤治伤寒身热而渴。有汗不解。脉来洪数而实。里有热乃可服。
知母石膏甘草加粳米一撮。水煎待米熟去渣温服。如口渴兼发赤斑。根据本方加人参。名白虎化斑汤。
小陷胸汤治小结胸。心下痞满而软。按之则痛。
黄连(三分)半夏(五分)栝蒌仁(三分)枳实(二分)上锉一剂。生姜皮一片。水煎服。
开胸散治伤寒结胸。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桔梗黄连栝蒌仁山栀仁甘草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
解热下痰汤治伤寒结胸。有痰有实有气滞。咳嗽失声等症。
紫苏子白芥子枳实黄芩黄连黄柏栝蒌仁石膏杏仁乌梅桔梗生姜一片。水煎服。
伤寒潮热。痰壅咳嗽。男妇大小皆可用。
郁金(三钱)石膏(一两)上为末。每服一二匙。清茶送下。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