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古籍 > 清朝 > 正文

外治寿世方

信息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8/4/11

医家论议。层出不穷。此是彼非。终无一定。要之时有升降。地有南北。非可执一论也。

昔志之之则惟外治之法。庶可以救服食之穷。其法治之而效。固无论矣。即或不效。究与服食者有间。钱塘吴先生(师机)所着理钥骈文。专论外治。为医家别开生面。其文洋洋洒洒八千余言。

细密工整。固已无微不格。然中人以下。或有未知。(淦)不揣愚陋。师其意不尚其文。采辑各方。略分门类。名之日寿世初编。刊以行世。所愿宏开寿域。各臻期颐。使世无不可外治之症。而见不必服药之功效。其所益不已多乎。


时光绪三年丁丑余月之吉海宁邹存淦俪笙氏自识。

凡例

一是编所辑诸方。无一杜撰。皆从前人医书杂着中采录。因辗转引用。非由原书。故概不注一是编所采。皆系外治。凡是服食之方。理宜删节。然内中间有兼须饮灌者。亦未便顾此失一近人立方。每以人参为滋补要药。殊不知价重兼金。有力者固视若恒品。无力之家。

即参恐有一年高之人阅历既多。性情自异。每遇疾痛。往往执不药中医之说。置之不理。使外治得行一小儿肠胃柔脆。攻伐之剂。本难轻投。及知识渐开。又皆畏于药味。十九未能下咽。

外治一痘为幼科切要。诸家多不经意。且有毒劣之方。用以施治。令其暗损真元。显促年寿一外治莫多于疮疡。是编虽注意内科。而所选无多。外科居十之六。(后复删去其一二)其疔一通都大邑。名医麇集之区。有疾延医服药甚便。即有良方。每每弃而不视。然亦有无力延伺候一穷乡僻壤。医家鲜少。每遇疾病。常自隐忍。即或宣露于人。其症候或难识别。服食之方一古方所称咀者。称毕细切也。方寸七者。正方一寸。散子以不落为度。刀圭者。如梧桐一转辗传抄。不无承讹袭谬之病。(予)本不知医。未敢僭改。故于录成之日。乞新安胡君谦出邮一是编限于刊资。搜辑无多。凡诸症候。或有未备。倘行之有效。自当广为劝募。再以二编呈教。

点眼角法

粉甘草(六分)顶上梅花冰片(四分)共研极细末。凡病起一日至六日。用此药点眼分男左女右。出汗即愈。如过七日。不论男女两眼并点。神效。

葱姜熨法

治伤寒胸膈不宽作痛。一切寒结。热结。食结。痰结。痞结。水结。等症。并中不堪攻击者。以此法熨之。则滞行邪散。其效如神。

连须葱头一大把。老生姜二大块。生萝卜四五个。(如无以萝卜子一合代之)三味共捣烂炒熟如数

葱熨法

寒中三阴。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两手无脉。似乎中风者。或厥逆唇青子肾囊缩入。妇人乳头缩入。或男妇交合后气绝等症。俱用葱白(一斤)微捣炒热。分换。熨肚脐下久久。俟暖气透入自愈。并以葱白三寸捣烂。酒煎灌之。阳气即回。此急方也。或用罐装热火。或装滚水。放炒热葱上熨之更妙。病重者更以艾丸如豆大。

穴。(脐下一寸五分)。关元穴(脐下三寸)各七次。则脉渐现。手足渐温。可得生矣。

紫苏熨法

伤寒内伤积食蓄血。小腹硬胀。大小便不通。不能言语。神思欲脱。两目直视。手直。证候危笃。难以下药者。用紫苏(半斤)煎浓汤。将大手巾折数层。蘸透热绞略干。

摊病患肚上至脐以下。用手在巾上旋摩。冷则再换。如此数次。候暖气透入。其一切宿块积血自下。其效如神。如肛门秘结不通。须以蜜糖和猪胆。熬炼成条。插入粪门。导通。但积粪须用药调理。

阮河南蒸法

薪火烧地。良久扫除去火。可以水小洒。取蚕砂。若桃叶。桑柏叶。诸禾糠及可。取用易得者。牛马粪亦可。用但臭耳。桃叶欲落时。可益收取干之。以此等物令浓二三寸。布席卧上温覆。用此发汗。汗皆出。若过热当细审消息。大热者可周身。辄便止。当以温粉粉身。勿令遇风。

感冒

(此偶为风寒所感其症较轻于前之伤寒症故另立感冒一门或照前各方施治亦可)

风寒作痛

橘子叶、老姜、葱头不拘多少。和酒炒热。用布包裹于患处。频频熨之。其病若


感寒无汗

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

发散寒邪

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细。以葱白捣膏。和涂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侧。

汗即愈。

伤风感寒。头目不清。川芎藿香延胡索丹皮(各二钱)雄黄白芷皂角(各四钱)


重伤风

鹅不食草(一名移星草)研末吹鼻。涕泪出即清爽(冬月可代痧药)

风寒发汗

苍术、羌活、明矾、生姜汁丸。握手心。夹腿间,侧卧暖盖取汗。不汗热汤催之暴寒中人。伏于少阴。经旬日始发为咽痛者。俗名肾伤寒。用半夏桂枝甘草姜汁调暴寒袭入肌肤。触之若无皮者。川椒烧酒煎。布蘸熨之。

中风

(瘫痪诸风二门当参看)

原标题:外治寿世方
上一篇:回生集下一篇:古方汇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