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生理残障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摸法
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先摸其或为跌仆,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根据法治之。
接法
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岐而旁突,相其情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端法
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盖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则不待旷日迟久,而骨缝即合,仍须不偏不倚,庶愈后无长短不齐之患。
提法
提者,谓陷下之骨,提出如旧也。其法非一,有用两手提者,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倘重者轻提,则病莫能愈;轻者重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
按摩法
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设也。或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推拿法
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者,或两手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盖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宣通补泻之法,所以患者无不愈也。
以上诸条,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于临证之权衡,一时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跌仆损伤,虽用手法调治,恐未尽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则未可云医理之周详也。因身体上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则危证可转于安,重伤可就于轻。再施以药饵之功,更示以调养之善,则正骨之道全矣。
裹帘
(器一无图)裹帘,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法,故名裹帘。其长短阔狭,量病势用之。
振挺
(器二无图)振挺,即木棒也,长尺半,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盖受伤之处,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挺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使气血流通,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渐消也。
用法释义∶凡头被伤,而骨未碎筋未断,虽瘀聚肿痛者,皆为可治。先以手法端提颈、项、筋骨,再用布缠头二三层令紧,再以振挺轻轻拍击足心,令五脏之气上下宣通,瘀血开散,则不奔心,亦不呕呃,而心神安矣。
若已缠头拍击足心,竟不觉疼,昏不知人,痰响如曳锯,身体僵硬,口溢涎沫,乃气血垂绝也,不治。
披肩
(器三无图)披肩者,用熟牛皮一块,长五寸,宽三寸,两头各开二孔,夹于伤处,以棉绳穿之,紧紧缚定,较之木板稍觉柔活。
用法释义∶凡两肩扑坠闪伤,其骨或断碎,或旁突,或斜努,或骨缝开错筋翻。法当令病患仰卧凳上,安合骨缝,揉按筋结,先以棉花贴身垫好,复以披肩夹住肩之前后,缚紧,再用白布在外缠裹毕,更用扶手板,长二尺余,宽三四寸,两头穿绳悬空挂起,令病患俯伏于上,不使其肩骨下垂。过七日后,开视之,如俱痊,可撤板不用;如尚未愈,则仍用之。若不根据此治法,后必遗残患芦节。
攀索
(器四)攀索者,以绳挂于高处,用两手攀之也。
叠砖
(器五)叠砖者,以砖六块,分左右各叠置三块,两足踏于其上也。
\r攀索叠砖用法图\p04-a52a1.bmp\r用法释义∶凡胸、腹、腑、胁,跌、打、蹦、撞、垫、努,以致胸陷而不直者,先令病患以两手攀绳,足踏砖上,将后腰拿住,各抽去砖一个,令病患直身挺胸;少顷,又各去砖一个,仍令直身挺胸。如此者三,其足着地,使气舒瘀散,则陷者能起,曲者可直也。再将其胸以竹帘围裹,用宽带八条紧紧缚之,勿令窒碍,但宜仰睡,不可俯卧侧眠,腰下以枕垫之,勿令左右移动。
通木
(器六)用杉木宽三寸,浓二寸,其长自腰起上过肩一寸许,外面平整,向脊背之内面刻凹形,务与脊骨膂肉吻合,约以五分(分去声)度之,第一分自左侧面斜钻二孔右侧面斜钻二孔;越第二分至第三分、四分、五分,俱自左右侧面各斜钻一孔,用宽带一条,自第一分上左孔穿入,上越右肩,下胸前,斜向左腑下绕背后,穿于第一分右次孔内;再用一带自第一分上右孔穿入,上越左肩,下胸前,斜向右腋下绕背后,穿入第一分左次孔内,两带头俱折转紧扎木上;第三分、四分亦以带穿之,自软肋横绕腹前,复向后穿入原孔内,紧扎木上;第五分以带穿入孔内,平绕前腹,复向后紧扎木上,切勿游移活动,始于患处有益。凡用此木,先以绵絮软帛贴身垫之,免致疼痛。
用法释义∶凡脊背跌打损伤,膂骨开裂高起者,其人必伛偻难仰。法当令病者俯卧,再着一人以两足踏其两肩,医者相彼开裂高起之处,宜轻宜重,或端或拿,或按或揉,令其缝合,然后用木根据前法逼之。
\r通木图\p04-a52a2.bmp\r\r通木背面用法图\p04-a52a3.bmp\r\r通木正面用法图\p04-a52a4.bmp\r
腰柱
(器七)腰柱者,以杉木四根,制如扁担形,宽一寸,浓五分,长短以患处为度,俱自侧面钻孔,以绳联贯之。
用法释义∶凡腰间闪挫岔气者,以常法治之。若腰节骨被伤错笋,膂肉破裂,筋斜伛偻者,用醋调定痛散,敷于腰柱上,视患处将柱排列于脊骨两旁,务令端正;再用蕲艾,做薄褥覆于柱上,以御风寒,用宽长布带,绕向腹前,紧紧扎裹,内服药饵,调治自愈。
\r腰柱图\p04-a52a5.bmp\r\r腰柱用法图\p04-a52a6.bmp\r
竹帘
(器八)竹帘者,即夏月凉帘也,量患处之大小长短裁取之。
用法释义∶凡肢体有断处,先用手法安置讫,然后用布缠之,复以竹帘围于布外,紧扎之,使骨缝无参差走作之患,乃通用之物也。
杉篱
(器九)杉篱者,复逼之器也。量患处之长短阔狭、曲直凸凹之形,以杉木为之。酌其根数,记清次序,不得紊乱,然后于每根两头各钻一孔,以绳联贯之。有似于篱,故名焉。但排列稀疏,不似竹帘之密耳。
用法释义∶凡用以围裹于竹帘之外,将所穿之绳结住,再于篱上加绳以缠之,取其坚劲挺直,使骨缝无离绽脱走之患也。盖骨节转动之处,以骨节甚长之所,易于摇动,若仅用竹帘,恐挺劲之力不足,故必加此以环抱之,则骨缝吻合坚牢矣。
抱膝
(器十)抱膝者,有四足之竹圈也。以竹片作圈,较膝盖稍大些须,再用竹片四根,以麻线紧缚圈上,作四足之形,将白布条通缠于竹圈及四足之上。用于膝盖,虽拘制不致痛苦矣。
用法释义∶膝盖骨覆于楗、二骨之端,本活动物也。若有所伤,非骨体破碎,即离位而突出于左右,虽用手尘推入原位,但步履行止,必牵动于彼,故用抱膝之器以固之,庶免复离原位,而遗跛足之患也。其法将抱膝四足,插于膝盖两旁,以竹圈辖住膝盖,令其稳妥,不得移动,再用白布宽带紧紧缚之。
《素问·缪刺论》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谷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各一,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注】此言恶血为病,有缪刺之法也。人因堕坠,致恶血留内,腹中满胀,前后不通,当先用利药。如上伤厥阴肝经之脉,下伤少阴肾经之络,当刺内踝之下,然谷之前,有血脉令出血者,盖以此属少阴之别络,而交通乎厥阴也,兼刺足跗上动脉,即冲阳穴,乃胃经之原也。如病不已,更刺三毛上大敦穴左右各一,见血立已。缪刺者,左刺右大敦,右刺左大敦也。但足跗动脉,上关冲脉,少阴阳明三经,只宜浅刺,不可出血不已也。
\r应刺穴图\p04-a52a11.bmp\r《灵枢经·寒热病篇》曰∶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注】此言身有所伤,血出多者,及中风寒者,破伤风之属也。或因堕坠,不必血出,而四支懈惰不收者,皆名体惰也。关元任脉穴名,又足阳明、太阴之脉皆结于此,故为三结交也。
\r应刺穴图\p04-a52a12.bmp\r《灵枢经·厥病论》曰∶头痛不可取于者,有所击堕,恶血在内,伤痛未已,可侧刺不可远取之也。
【注】经言恶血在内,头痛不可取其者,盖头痛取,以泄其气,则头痛可愈也。若有所击堕,恶血在内,而取以泄其气,则是血病治气矣,故勿取其焉。若所击仆之肉伤痛不已,虽用刺法,亦只于所伤附近之侧刺之,以出在内之恶血而已。若仍按经远取诸,以疗头痛,则不可也。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有所堕坠,恶血在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注】人因堕坠,血已留内,若复因大怒伤肝,其气上而不下,则留内之血,两相凝滞,积于胁下,而肝伤矣。法当先导怒气,勿积于肝,则肝可以无伤,然后饮以利药,以破恶血,则胁下无留血矣。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
【注】有所击仆,乃伤其外体也。如醉后入房,或汗出不知避忌当风,则邪客于肌肤,伤其内体矣,是皆伤脾之因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注】此言肝脉有刚柔,而病亦以异也。肝脉搏击于手,而且坚且长,其色又不青,当病或坠或搏,因血积于胁下,令人喘逆不止也。正以厥阴之脉,布胁肋循喉咙之后;其支别者,复从肝贯膈上注肺,今血在胁下,则血之积气上熏于肺,故令人喘逆也。
《金匮要略》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其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注】经言∶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盖二者皆当脉浮微而涩,今诊之如此,是有枯竭之象,而无汗出之证,非亡血而何?故知有金伤或击仆而亡血之证也。
又论曰∶肝脉搏坚而色不变,必有击堕之事。因肉无破,则恶血必留胁下,兼致呕逆,根据经针刺然谷足跗,或三毛等穴出血,或饮利药使恶血开行,当自愈也。若脉浮微而涩,当知亡血过多,根据经于三结交关元穴灸之,或饮大补气血之剂而调之,则病已矣。
头部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按】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此为一寸,头部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胸腹部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穴处)缺盆以下之中,长九寸。
胸围四尺五寸。
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中下至天枢,长八寸。(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而言)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骨)【按】此古数,以今用上下穴法参较,多有未合,宜从后胸腹折法为当。
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按】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之,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自上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背部
膂骨以下至尾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以是骨之巨也。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凶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腰围四尺二寸。
【按】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
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挟脊一寸半,三行挟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
侧部
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柱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辅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内辅下廉下至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二寸。
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
四肢部
肩至肘,长一尺七寸。
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之中节曰肘)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臂掌之交曰腕。)本节至末,长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
膝以下至跗属,长一尺二寸。(,腿湾也。跗,足面也。膝在前,在后。跗属者,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
外踝以下至地,长一寸。
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
【按】骨度乃《灵枢经·骨度篇》之文,论骨之长短,皆古数也。然骨之大者则太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耳。其周身手足折量之法,用前中指同身寸法为是。同身寸量法,详刺灸书中。
十不治证∶颠仆损伤入于肺者,纵未即死,二七难过;左胁下伤透至内者;肠伤断者;小腹下伤内者;证候繁多者;伤破阴子者;老人左股压碎者;血出尽者;肩内耳后伤透于内者;脉不实重者。
以上皆不必用药。
巅者,头顶也。其骨男子三叉缝,女子十字缝,一名天灵盖,位居至高,内函脑髓如盖,以统全体者也。或蹦撞损伤,如卒然而死,身体强硬,鼻口有出入声气,目闭面如土色,心口温热跳动者,此证可治。切不可撅拿并扶起盘坐,盖恐惊乱之气上冲,或从伤处或从七窍走泄,必伤性命也。惟宜屈膝侧卧,先将高醋调混元膏,敷于顶上,以定痛消肿,活血拔毒;再将草纸卷点着,令烟气熏其口鼻。再燃煤淬入醋内,使热气熏蒸口鼻,如无煤之处,烧铁淬之亦可。以引五脏血脉,使之通和。待其口中呻吟有声,即以童便调八厘散温服,可以气转阳回,外用手法推按心胸两肋腋下腹上,并轻托内腕攒筋,频频揉摩,即掌后高骨,寸关尺诊脉处也。
夫冲撞损伤,则筋脉强硬,频频揉摩,则心血来复,命脉流通,即可回生。常服正骨紫金丹,复外用散瘀和伤汤,洗去前敷之混元膏,再换敷混元膏。服丸药后,或大便色黑干燥,此乃肠胃存有瘀血,或有耳聋者,俱服加减苏子桃仁汤,以逐瘀血,健脾胃养精神,兼用导气通瘀锭塞于耳中。饮食宜素粥汤饮,忌气怒、油腻、面食。
卧处宜净室,勿令人喧乱。若伤重已死者,用白布缠头,以木棍轻轻拍击足心,再提发令其直正,安定颈骨,舒其筋络,外敷混元膏,内服紫金丹。若坠车马损伤巅缝者,其邪坠而下,多在左,而少在右,因右手利便而然也,其治法同蹦撞诸伤。如顶骨塌陷,惊动脑髓,七窍出血,身挺僵厥,昏闷全无知觉者,不治。
混元膏
治打仆损伤,骨碎筋翻,瘀血凝聚,消青紫肿痛等证。
羚羊血(五钱)没药(五钱)漏芦(三钱)红花(三钱)大黄(二钱)麝香(三钱)升麻(三钱)白及(五钱)生栀子(二钱)甘草(二钱)明雄黄(五钱)白蔹(三钱)共为细末,用高醋熬成膏,敷于顶上。
八厘散
治跌打损伤,接骨散瘀。
苏木面(一钱)半两钱(一钱)自然铜(醋淬七次,三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血竭(三钱)麝香(一分)丁香(五分)番木鳖(油炸去毛,一钱)共为细末,黄酒温服,童便调亦可。
正骨紫金丹
治跌打仆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一两)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二两)丹皮(五钱)甘草(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童便调下,黄酒亦可。
散瘀和伤汤
治一世蹦撞损伤,瘀血积聚。
番木鳖(油炸去毛)红花生半夏(各五钱)骨碎补甘草(各三钱)葱须(一两)水五碗煎滚,入醋二两,再煎十数滚,熏洗患处,一日十数次。
加减苏子桃仁汤
治瘀血内聚,心经瘀热,大肠不燥者。
苏子(三钱)苏木(末,一钱)红花(一钱)桃仁(炒)麦冬橘红(各三钱)赤芍竹茹当归(酒洗,各二钱)水三盅,煎一盅,渣二盅,煎八分,温服。
导气通瘀锭
专治耳聋奇方。
用不去油巴豆一个,斑蝥三个,麝香少许,以葱涎蜂蜜和捻如麦粒形,丝棉裹置耳中,响声如雷,勿得惊惧。
待二十一日,耳中有脓水流出,方可去锭,奇妙无比。
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或跌打损伤,骨缝虽绽,尚未震伤脑髓,筋未振转。其形头项浮光,面虚眼肿,鼻大唇翻舌硬,睡困昏沉,肉虽肿而未皮破出血者,宜扶起正坐,即以葱汁合定痛散,敷于伤处;再以毛头纸蘸醋贴药上,烧铁熨斗烙纸上,以伤处觉热疼,口中有声为度。去药贴万灵膏,三日一换。
待疼止思食,始揭去膏,以和伤汤洗之,则风除肿散,血活气理矣。肉破出血者,即用马屁勃灰先止其血;次用榆树皮灸熨法,内服人参紫金丹,以健脾胃提元气,止渴生津,增长精神,强壮身体,令筋血和通为要。忌发物火洒,戴抽口穿带布帽,以避风寒,不可出房。若肉破血流不止,骨陷筋翻,必损脑髓,身软屈手筋强,气息无声,则危笃难医。若破痕触冒寒风者,不治。
马屁勃俗名狗头灰,产口外者佳。
定痛散
治一切打仆风伤,定痛消肿,舒筋和络。
当归川芎白芍官桂(各一钱)三柰(三钱)麝香(三分)红花(五钱)紫丁香根(五钱)升麻(一钱)防风(一钱)共为细末,老葱捣汁合敷患处,再用熨法。
灸熨法
此法专以灸熨肉破血出诸伤。盖因血液津渍潮润,以树皮隔之,方灸熨也。先以榆树皮安患处,再以老葱捣烂,并蕲艾止痛散和匀,置树皮上,连灸五次毕,以软绢包裹。戴抽口布帽,系紧带子,谨避风冷。
万灵膏
治跌打损伤,消瘀散毒,舒筋活血,止痛接骨如神,兼去麻木风痰,寒湿疼痛等证。
鹳筋草透骨草紫丁香根当归(酒洗)自然铜(醋淬七次)瓜儿血竭没药(各一两)川芎(八钱)赤芍(二两)半两钱(醋淬,一枚)红花(一两)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茅山苍术(各五钱)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川附子(制)半夏(制)石斛萆鹿茸(各三钱)虎胫骨(一对)麝香(二钱)上除血竭、没药、麝香三味,各研细末另包外,共二十三味。先将香油十斤微火煨浸三日,然后将群药入油内,熬黑为度,去滓加黄丹五斤再熬,将至滴水成珠离火,俟少时药温,将血竭、没药、麝香下入,搅匀取起,出火气。
人参紫金丹
此丹提补元气,健壮脾胃,止渴生津,增长精神,和通筋血。被跌仆闪撞而气虚者,最宜服之。
人参(三钱)丁香(一两)五加皮(二两)甘草(八钱)茯苓(二钱)当归(酒洗,一两)血竭(一两)骨碎补(一两)五味子(一两)没药(去油,二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早晚淡黄酒化服,童便化服亦可。
山角骨,即头顶两旁棱骨也。凡有跌打损伤未破者,不拘左右宣紫肿硬,瘀血凝聚疼痛,或昏迷目闭,身软而不能起,声气短少,语言不出,心中忙乱,睡卧喘促,饮食少进者,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用灸熨如囟骨伤法。
如肉破流血不止者,先用马屁勃灰止血,后以榆树皮盖伤处,以艾合定痛散灸之。如伤重者,先服人参紫金丹,后如前法。如损伤太重成破伤风,不治。
正骨紫金丹
(见前巅顶伤)
人参紫金丹
(见前囟骨伤)
凌云骨,在前发际下,即正中额骨。其两眉上之骨,即俗名左天贤骨,右天贵骨,两额角也。跌打损伤皮破二目,及面浮虚肿,若内损瘀血,上呕吐衄,气虚昏沉,不省人事,身软,面色干黄,遍身虚浮,躁烦焦渴,胸膈疼痛,脾胃不开,饮食少进,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汤熏洗患处,敷乌龙膏,定痛消肿。
疏血丸
此药止血开胃。
百草霜(三钱)好阿胶(蛤粉炒成珠)藕节侧柏叶茅根当归(酒洗,各一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钱,早晚老酒送下。
五加皮汤
此汤舒筋和血,定痛消瘀。
当归(酒洗)没药五加皮皮硝青皮川椒香附子(各三钱)丁香(一钱)麝香(一分)老葱(三根)地骨皮(一钱)丹皮(二钱)水煎滚,熏洗患处。
乌龙膏
此膏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肿硬青紫。
百草霜(三钱)白及(五钱)白蔹(三钱)百合(五钱)百部(三钱)乳香(五钱)没药(五钱)麝香(一分)糯米(炒,一两)陈粉子(隔年者佳,炒,四两)共为细末,醋熬为膏。
睛明骨,即目窠四围目眶骨也。其上曰眉棱骨,其下曰骨,骨下接上牙床。打仆损伤,血流满面者,敷刀疮药;掀痛瘀血者,敷混元膏。如骨损者,内服八厘散,忌生冷发物。偶食猪头肉者,必发,至一月后始愈。
凡眼胞伤损而瞳神不碎者,可治。
刀疮药
治一切金刃所伤,敷之止血,收口、定痛、护风。
上白石膏(,一斤)净板松香(水提过,一斤)珍珠(豆腐煮过,五钱)上三味,共研细末,和为一处,瓷罐收贮备用。
混元膏八厘散
(俱见巅顶伤。)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