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疗法频道 > > 推拿 > 正文

推拿腧穴的术语与定位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8/7/23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的规定,将腧穴的术语与定位规定如下:1、标准计量单位(1)骨度分寸。将标准人体的高度设定为75等分寸,依此比例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合全身各部的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的规定,将腧穴的术语与定位规定如下:

1、标准计量单位

(1)骨度分寸。将标准人体的高度设定为75等分寸,依此比例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合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具体方法:将人体的高度定为75等分寸,再将人体一定区段的长度和宽度,折合为一定的等分,一分即为“一寸”。

(2)手指同身寸。依据被取穴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

2、方位术语

(1)内侧与外侧。近于正中面者为内,远于正中面者为外。在描述前臂时,相同的概念用“尺侧”“桡侧”表示。

(2)上与下。分别指靠近身体的上端与下端。


(3)前与后。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距身体背面近者为后。

(4)近侧端与远侧端。距四肢根部近者为近侧端,距四肢根部远者为远侧端。

3、定穴体表标志

(1)前发际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

(2)后发际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

(3)额角发际。前发际额部曲角处。

(4)眉间。两眉头之间的中点。

(5)耳尖。在耳向前折时耳的最高点处。

(6)腋前纹头。腋窝皱襞前端。

(7)腋后纹头。腋窝皱襞后端。

(8)腋窝正中央。腋窝的中点。

(9)肘横纹。屈肘90°时肘窝处的横纹。

(10)赤白肉际。手掌、手背皮肤移行处;足底、足背皮肤移行处。

(11)甲根角。指甲或趾甲侧缘和甲体基底缘所形成的夹角。

(12)腘横纹。腘窝处横纹。

(13)外踝尖。外踝最凸起处。

4、基准穴点

基准穴点的性质、作用与体表解剖标志点相同。正文使用基准穴时,用括号标出相应的国际穴名代码,如偏历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1)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辟桡侧缘凹陷中。

(2)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3)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咽窝”凹陷中。

(4)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5)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6)头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7)气冲。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

(8)梁丘。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9)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10)冲门。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11)昆仑。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12)犊鼻。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13)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4)太溪。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15)翳风。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16)角孙。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17)曲鬓。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


(18)天冲。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人发际2寸。


(19)完骨。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


(20)风池。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21)百会。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22)肘尖。在肘后区,尺骨鹰嘴的尖端。

5、“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即以《灵枢·骨度》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并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量分寸(将设定的两骨节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1等分为1寸,10等分为1尺),作为定穴的依据。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见上表。


6、“指寸”足位法


是指依据被取穴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此法主要用于下肢部。在具体取穴时,医者应当在骨度折量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者自身的手指进行比量,并结合一些简便的活动标志取穴方法,以确定腧穴的标准定位。


(1)中指同身寸:以被取穴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以被取穴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被取穴者手四指并拢,以其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7、标准体位


传统腧穴定位所规定的人体体位与方位术语与现代解剖学不完全相同。如将上肢的掌心一侧即屈侧称为“内侧”,是手三阴经穴所分布的部位;将手背一侧即伸侧称为“外侧”,是手三阳经穴所分布的部位。将下肢向正中线的一侧称为“内侧”,是足三阴经穴分布的部位;将下肢远离正中线的一侧称为“外侧”,下肢的后部称为“后侧”,是足三阳经穴分布的部位。头面躯干部的前后正中线分别为任脉穴和督脉穴的分布部位,是确定分布于其两侧腧穴的基准。


本标准腧穴定位的描述采用标准解剖学体位,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