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疗法频道 > > 针炙 > 正文

针灸治呃逆:肝与呃逆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7/3/15
导读:【医案2】陈良甫尝治许主簿,痢疾咳逆不止,诸药无效。灸期门穴,不三壮而愈。(魏之琇《续名医类案》)



【医案2

陈良甫尝治许主簿,痢疾咳逆不止,诸药无效。灸期门穴,不三壮而愈。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

故事

宋代著名医家陈自明曾治疗一个姓许的书记官,他患有痢疾,腹泻严重,后又出现了呃逆,吃过许多药都没效。陈大夫给他灸期门穴,竟然不到三壮呃逆的症状就消除了。

【医案3

娄东吴大令梅顿先生弟也,丁未夏,归自燕台,炎风烈日不无感受,萑苻不靖不无警恐。舟中兼有当夕者,至中途疲荥殊甚,急棹抵吴门。或谓憔悴之体,竞应投补。沈见脉数未平,气口独盛,以为虚中有实热,初用薷、芩等剂,溯其源也。继用刺利等剂,导其流也。宿垢既除,旋培元气,元气渐复,行且勿药矣。因设酬劳之宴,劳倦惫甚,其夕,神昏肢倦,俄而发呃。沈日:劳复发呃,当施温补无疑,第虚气上逆,其势方张,恐汤药未能即降,须艾燕佐之为妙。一友于期门穴一壮即缓,三壮全除,调补而瘥。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

故事

古时候娄东这个地方有个县令叫吴梅顿,他弟弟生病了。他弟弟在今年夏天从燕台要回故乡,一路上烈日当头,高温难耐;到了河南萑苻的时候听说这一带治安不好,常有劫匪出没,心中惊恐不安;还有好多个晚上是在船上度过,男女混住不方便,休息不好。刚走了一半的路程身体就撑不住了,只好让船夫赶紧把船开到吴门,上岸看病。一开始有大夫说他是受累了,应该大补元气,但吃了药之后病情没有起色。后来慕名找到了沈明生大夫,沈大夫给他诊查之后,发现他脉象较数,寸口脉异常有力,认为他虽然身体虚弱,但仍有实热存在。于是一开始先让他服用香薷、黄芩等清热利湿之剂,先祛湿热之邪,紧接着利其小便,让邪有出路。邪实已清后,就该培补元气了。渐渐的,吴先生一天比一天有精神,沈大夫决定先把药停了,让他自己恢复。

为了感谢沈大夫,吴先生想设宴款待,一切都亲自张罗。不料这样一来又过度劳累,当天傍晚便自觉精神疲惫、四肢无力,没多久就开始呃逆。沈大夫一听病情有变化,立即过来视察,并认为呃逆是因为劳累引起的,需要以温补的方法治疗。只是现在呃逆是由于胃失和降,恐怕胃难以吸收汤药,还是用艾灸的温热作用治疗更好。于是在吴先生期门穴的位置施灸,才灸一壮,症状立即缓解,灸了三壮,呃逆已完全停止。之后,在沈大夫的调补下,吴先生终于痊愈。

启示:肝与呃逆

中医认为呃逆是由胃失和降所引起。肝经的经脉有一个分支直接联络于胃。惊恐、劳累均能伤及于肝,肝郁横逆犯胃,胃气不降则会上逆发为呃逆。本案讲的正是这一类型的呃逆。

期门穴是肝经的最后一个穴,在乳头直下两个肋间隙。艾灸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气顺之后,呃逆自然消除。

【医案4

又一人得伤寒证,七日热退而呃大作。举家彷徨。虞诊其脉,皆沉细无力,人倦甚。以补中益气汤大剂加姜、附,一日三帖,兼灸气海、乳根,当日呃止,脉亦充而平安。

(俞震《古今医案按》)

故事

虞抟大夫曾治疗过一个患有呃逆的病人,他一开始是因为感受风寒,发热,兼有怕冷、头痛、鼻塞流涕这些症状。七天后,热退了,呃逆却起了,连续不止,严重到想顺利地说一句完整的话都有困难的程度。他的父母妻儿都非常紧张,生怕有汁么不测。后来找到了虞大夫治疗。虞大夫发现他的脉象沉细无力,而且整个人十分疲倦乏力。于大夫决定用补中益气汤加干姜、附子治疗,一天吃三服,加上艾灸气海、乳根二穴。当天呃逆就停了,脉象也比原来充盛有力。最后病人安然痊愈。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