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疗法频道 > > 针炙 > 正文

中医养生:节气针灸是养生妙招

来源:发布时间:2015/9/16
导读:节气针灸是运用针刺和艾灸预防不同节气好发的疾病的一种养生方法。节气针灸的适用范围随季节而变化。
      节气针灸是运用针刺和艾灸预防不同节气好发的疾病的一种养生方法。节气针灸的适用范围随季节而变化。

      春分时节,严寒基本上已经过去,气温不断升高,这个时期万物复苏,各种病邪也随之滋生,较其他时期而言,人们更容易发生感冒及过敏性疾病。再有就是有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和倒春寒。气候变化幅度大是年老或体弱的人病情反复和加重的重要原因。心脑血管、胃肠道问题,以及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都不容忽视。针对春季的特点,我们开设了春分节气针灸,通过针刺或艾灸的方法来扶正祛邪、助阳祛寒、疏肝理气。同时开展艾药足浴治疗。艾药足浴治疗所用的艾药为针灸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心拟定的外用方药,可预防感冒及多种过敏性疾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

      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因此,中医理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夏至的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一方面,在这个时候,天气渐渐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易出现胃肠道问题,加之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稍有不慎易感染痢疾,出现腹痛、腹泻;另一方面,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针对菌疾用针、用药,可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中医学认为,夏应心,长夏应脾。夏季要防暑邪和湿邪。暑湿邪气一旦侵犯人体,就会内停于中焦,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常常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夏至节气针灸可以健体扶正、培补脾胃、助阳散寒,对于各种胃痛、胃寒、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秋分,同春分节气一样是一个季节交替,阴阳变化的重要节气。这时候年老、久病、体弱的人容易病情加重、旧病复发或患上新病。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广泛应用“节气针灸”疗法的传统。因为节气针灸可以激发经络之气,帮助机体应变环境、抵抗疾病,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秋分前后开展节气针灸治疗,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脾胃、胃肠疾病、风湿骨病、冠心病、中风以及各类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长期慢性病患者。

      冬季寒冷,阴寒盛,阳气内敛,某些以阳气虚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就会易于发作。 “冬至”是“数九”的起点,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阴寒之气最盛,阳气敛藏而最弱。在此期间,选择特定穴位予以针刺、艾灸或贴敷,能起到顾护初升阳气、扶正固本、调节阴阳、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祛除病邪,恢复健康。其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慢性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诸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咽部感觉异常等等。其次是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病引起的慢性颈肩腰背疼痛、四肢麻木。再有就是慢性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胃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冬至”节气针灸对于其它素体阳虚、四肢冰冷、畏寒怕风、夜尿频频的人群,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冬至”节气针灸是“夏至”节气针灸的补充,两者疗效相得益彰。前者是冬病冬防,重在养阴;后者是冬病夏治,重在养阳。阴阳并调,更可提高身体素质与抗病能力。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猜你喜欢 针灸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