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疗法频道 > > 针炙 > 正文

针灸治腹痛:腹痛效验疗法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7/3/15
导读:【医案4】甲戌夏,员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热咳嗽,绕脐一块痛至死,脉气将危绝。众医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余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急针气海,更灸之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痢愈,…



【医案4

甲戌夏,员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热咳嗽,绕脐一块痛至死,脉气将危绝。众医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余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急针气海,更灸之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调理得痊。次年升职方,公问其故。余曰:病有标本,治有缓急,若拘于日忌,而不针气海,则块何由而散?块既消散,则气得以疏通,而痛止脉复矣。正所谓急则治标之意也。公体虽安,饮食后不可多怒气,以保和其本;否则正气乖而肝气盛,致脾土受克,可计日而复矣。

(杨继洲《针灸大成》)

故事

明朝万历二年(1574)夏天,有个官员熊可山患了痢疾,腹泻且吐血不止、发热咳嗽,肚脐周围有硬块,痛不可忍,脉象与呼吸都已十分微弱,病情危重。其他的医生都觉得回天乏术了。刚好熊可山的同事与杨继洲熟识,又很热心,便请他前往诊治。熊可山的脉象虽然微弱欲绝,但胸口仍是温暖的,表示仍有生机,他肚脐边有一个像拳头一样大的肿块明显突出于皮肤。情况危急,杨继洲急忙针刺了他的气海穴,又艾灸五十壮后,熊可山苏醒了,脐旁的肿块也消散不再疼痛了。之后再治疗他的痢疾,等到痢疾痊愈,又治疗他原本咳血的旧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熊可山终于恢复健康。

后来他问杨继洲,那天本来不适宜针灸,为什么却仍施针,且取得极佳的疗效?杨继洲说:病有标本缓急,治疗也是如此。若当时拘泥于禁忌而不针气海,那怎么能使气道疏通、肿块消散呢!正是因为肿块消散气道疏通了,您才能起死回生呀!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急则治其标”。虽然您现在是健康的,但未来谨记要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可于饮食后发怒,以免气机又再错乱,否则旧疾很有可能会再复发的!

启示:腹痛效验疗法

以上四个医案分别介绍了四种治疗腹痛的方法,有灸神阙穴,有灸中庭穴配合当归四逆汤,有灸大肠俞,有针刺艾灸气海穴。四种方法分别有所侧重,以下简介。

1.神阙  此穴位于肚脐中央,隶属于任脉,一般不针刺。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艾灸此穴,可起到温补脾肾,培补元气,调和阴阳的功效。阴阳调和,气机通畅,则腹痛自除。

2.中庭  此穴位于胸骨与剑突结合部位,隶属任脉。由于穴位的深部就是胃脘部,因此可治疗胃脘部的疾病。临床上,此穴还可治疗胸胁胀满、心痛、呕吐。艾灸中庭,可使胃之气机调畅,且医案2中的漕运使夫人所患为冷痛,因此借助艾灸火力温暖胃脘,引药直达病所,再适合不过了。

3.大肠俞  此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距正中线旁开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大肠的背俞穴。在医案3中,王执中大夫利用艾灸温通经脉的功效灸大肠俞,使大肠的气机得以通畅,于是腹痛与里急后重的症状皆能痊愈。

4.气海此穴位于肚脐直下1.5寸,隶属任脉。本穴可治疗腹痛、泄泻、遗尿等症状,还可强身健体,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此穴蕴蓄人体一身之气,灸之激发元气,使元气运行顺畅。对于因虚弱或气机不利所引起的腹痛,艾灸本穴可见奇效。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