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疗法频道 > > 针炙 > 正文

晕针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晕针

来源:发布时间:2016/2/23
导读:针灸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好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针灸,有些人会出现晕针的情况,轻则头部不适,重则会丧失意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又该如何预防晕针的这种现象呢?晕灸简介: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

晕针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晕针

针灸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好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针灸,有些人会出现晕针的情况,轻则头部不适,重则会丧失意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又该如何预防晕针的这种现象呢?


晕灸


简介: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


原因


关于晕灸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期。


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


(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期。


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


哪些人不宜针灸


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如果在针灸过程中出现晕灸的现象要及时和中医师反应。


预防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其实同样适于晕灸。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


(1)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


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生理预防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处理方法


(1)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患者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


针灸注意事项


是否用针灸要看“等级”


针灸包含针和灸两个部分,但随着针灸科学的发展,刮砂、拔罐等很多疗法都列入了这个范畴。针法就是用针刺激穴位,灸法就是用艾熏蒸人体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治疗的病症可分为针灸独立治疗、针灸主治疗、针灸辅助治疗病谱3个等级。中风、瘫痪、头痛、失语等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腰扭伤、落枕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以及颈肩腰腿等慢性疼痛用针灸治疗效果好,优于其他疗法。失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针灸也可以治疗,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方式治疗。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放疗、化疗后副作用较大,会出现白细胞降低、恶心、厌食等,而针灸可以调理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协助治疗。总体来说,针灸治疗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病有个大概的了解,再根据针灸治疗3级病谱来做大致判别和选择。



不提倡个人自行施针灸


虽然针灸治疗颈椎、腰椎等慢性疼痛疾病效果不错,但自行针法不可取,自行灸法也不提倡。对于部分人因嫌去医院就诊麻烦等因素而选择在家施针法的做法,古方中医表示不赞成。有些疼痛并非只因劳损引起,其他一些不明显病症也会引发疼痛,且针法需要对人体穴位、经络相当熟悉,稍有不慎便会伤及重要内脏。灸法是在体表进行,如认真了解灸法步骤后,在细心操作的情况下可使用,但如处理不当,也易发生烫伤。针、灸两法齐施效果最好,古方中医专家建议人们去当地中医院进行针灸治疗。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猜你喜欢 晕针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