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疗法频道 > > 膏药 > 正文

中医膏药考证

来源:发布时间:2015/10/9
导读:在中药五大剂型中,膏药外敷法和冶末吞服法的起源都相当早,比到汉代才完全成熟的煎煮取汁法要早得多。在出土的医简帛书中,人们对药物的服用,主要还是采用冶末吞服法和膏药外敷法,煎煮取汁法则广泛出现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至于《黄帝内经》中出现的“汤液”,并不…

在中药五大剂型中,膏药外敷法和冶末吞服法的起源都相当早,比到汉代才完全成熟的煎煮取汁法要早得多。在出土的医简帛书中,人们对药物的服用,主要还是采用冶末吞服法和膏药外敷法,煎煮取汁法则广泛出现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至于《黄帝内经》中出现的“汤液”,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汤药,而是一种食物药,即含药的糊糊汤。古人依据相生相克的理论,认识到人有疾病是因为气血不通,治疗则以通利圆滑之剂,提出“以滑养窍”的理论。如《灵枢》“半夏汤方”,其方以长流水、秫米、苇薪和中药,取流动、粘滑、空心的特点,以治人的瘀滞不通。《史记·扁鹊仓公传》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的方子,也是这一类,称为“火齐粥”或“火齐米粥”。这种情况在《马王堆汉墓帛书》及《武威汉代医简》中也是如此。简牍帛书中的医方,属于内服药中药物类的皆冶末吞服,食物类的则制成“汤液”服汁。


从现存的资料考察,早期膏药的构成是单用动物的脂肪或以动物脂肪为基料,掺以其它药物,用以外敷,有的也用以内服。多以膏、马膏、豕(彘)膏、方(肪)膏名之。如《灵枢·痈疽篇》: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灵枢·经筋篇》:对筋脉纵弛“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豕膏、马膏、肪膏,可能多为单纯的动物脂肪,由于常用来涂敷,也用以形容白色,如《素问·五藏生成篇》:“白欲如豕膏者生。”《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则主要以动物的脂肪为基料,和合其它的药物用以治病了。如:


令伤毋般(瘢),取彘膏、□衍并冶,傅之。


金伤者,以方(肪)膏,乌喙□□,皆相□煎,钅也(施)之。


冶黄黔(芩)、甘草相半,即以彘膏财足以煎之。煎之沸,即以布足(捉)之,予(抒)其汁,□傅□。


东汉着名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大量使用汤剂和丸剂,偶有用膏剂。如:“四肢才觉滞重,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后汉书·方术传》记华佗做外科手术后,“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这里的“膏”和“神膏”,估计不是单纯的动物脂肪,而是含有药物的膏药。


以膏药名者,见《武威汉代医简》。


1972年,文物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县旱坡滩汉墓发掘了一批失传的汉代医方。据对随葬器物的考证,汉墓的年代为东汉早期,又据方中84乙简“建威耿将军方”,考建威耿将军,为东汉初年之耿翕,汉光武帝时期封为建威将军,死于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后汉书·耿翕传》)。据此可以推知,这批医简医学成就的取得,要早于公元37年;同时据张机《伤寒论·自序》“自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句,则张机着《伤寒杂病论》当在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以前。那么,这批医简要比《伤寒杂病论》早100多年。这批医简中57~67、88甲乙、89甲乙都有用膏药治疗疾病的记载,方中不仅记载了治疗何种疾病,还有配伍、重量以及膏药的制作方法。这是现今所见最早的以“膏药”命名的膏药方。魏晋以后,膏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制作方法上也有很大的改进,并逐渐由动物脂肪膏向黑膏药演变。本文重在讨论膏药的最早得名及其以前的演变情况,故这以后就不再赘述。


由于《武威汉代医简》经整理者释读出来以后,只作了简单的注释,本文对“千金膏药方”简的排列、标点如下,并对整理者未注或释读、注释有误的地方进行补正。


附膏药方原文:


冶千金膏药方(1):蜀椒四升、弓穷一升、白茈一升、付子三十果。凡四物57皆冶(2),父且,置铜器中,用淳酰三升渍之,卒时取贲猪肪三斤先煎58之(3)。先取鸡子中黄者置梧中挠之三百,取药成以五分匕一(4),置鸡子中复59挠之二百,薄以涂其雍者,上空者遗之中央,大如钱。药干复涂之,如60前法。三涂去其故药。其毋农者行(5),已有农者溃毋得力作,禁食[诸]采(6)。61逆气吞之,侯痹吞之摩之,心腹恿吞之(7),嗌恿吞之,血府恿吞之摩之,咽63[干]摩之(8),齿恿涂之,昏衄涂之(9),鼻中生恶伤涂之(10)。亦可吞之,皆大如64酸枣,稍咽之,肠中有益为度。摩之者皆三干而止。此方又中妇人乳余。65□吞之,气龙,裹药以鄃塞之耳,日一易之。金创涂之,头恿风涂66之,以三指摩□□□□疝吞之,身生恶气涂之。此膏药大良,勿得传。67(□□上良甚,创恿痉皆中之,良勿传也。)

(1)本文选自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武威汉代医简》。□为文字被蚀漫灭或现在还不能释读的字数。冶,配置。即配置很值钱的膏药方。医简中往往在方的开头或结尾有“千金”或“良甚”字样,表示该方灵验值钱。


(2)果,即颗。冶:捣碎、粉碎。简15“冶龙骨三指撮”。


(3)醯,《玉篇·酉部》“醯,酸味也。”《论语·公冶长》:“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疏:“醯,醋也。”淳醯,即浓醋。卒时:卒通晬。晬时,一昼夜。《灵枢·上膈》:“下膈者,食蒣时乃出。”贲,“豮”的借字,阉割的公猪。贲猪肪,《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作“豮膏”,即公猪油。


(4)鸡子中黄者:即鸡蛋黄。梧,为杯之讹。成,读为盛。五分匕一,简帛中的分数表示法。匕,方寸匕。五分匕一,即五分之一方寸匕。这种分数的表示法也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睡虎地秦墓竹简》。《五十二病方》115简“盐廿分斗一”,《秦律十八种·传食律》:“有采羹,盐廿二分升二。”这种分数的表示法,不见传世古籍。


(5)涂:原简图版作“塗”。雍,通痈。痈者,溃肿的地方。农,读作脓。(上偷+下心),愈的俗体。简牍中也写作“偷”。《居延汉简甲编》简427“病年月日署所病偷不偷报名籍候官如律令。”


(6)[诸]采:诸,整理者不识。图版中的“诸”形有草书化,此形也见《居延汉简甲编》,宜释为“诸”,读为“菹”。菹菜,腌制的咸菜。《礼记·内则》“桃诸、梅诸”孔颖达疏:“诸,菹也。谓桃菹、梅菹。即今之藏桃、藏梅也。”即不要吃有辛辣的腌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7)恿:整理者认为是“痛”的异体字,误。恿为勇的异体字,通痛。《说文》:“勇,气也。古文勇从心。”《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壮能衰,恿能屈,刚能柔。”嗌,咽喉。


(8)干:整理者未能释读,考察图版,字迹尚可辨认,与12简“干当归”,60简“药干”之“干”字书法相同,当释为“干”。


(9)昏衄:昏,图版作“民日”。古籍中,民日与蔑通。《书·牧誓》“昏弃肆祀弗答。”王引之《经义述闻》:“昏,蔑也。”昏衄,即血蔑衄。《篇海类编》:“血蔑,鼻出血。”


(10)恶:图版字形为汉魏六朝时俗写体,与《隶辨·铎韵》杨君石门颂中“恶”图形同,当释为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恶气不发”王冰注:“恶,谓害气也。”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中医膏药考证
猜你喜欢 膏药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健康养生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