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青囊秘诀》,余阅之,未知其果效与否,而其议论纯正,望之而知为异书也。因挥汗抄录,带入都门,试之对口、痔漏等症,无不应手而愈。虽扁卢神术,无逾乎此。潘子原本,失其姓氏,书传而人不传,是谁之咎?余闻君子不没人善,异日者当以《无名氏青囊秘诀》弁其眉而付诸梓头。
大清雍正元年岁次癸卯巧月帆川王大德撰于金堂之旅次。
河南怀庆济源庙道张士学秘藏
人有背心间先发红瘰,后渐红肿,此发背之兆也,最为可畏。古人云∶“外大如豆,内大如拳,外大如拳,内大如盘”;言其外小而内实大也。然而痈疽等毒,必先辨其阴阳∶有先阴而后阳者,有先阳而后阴者,有先后俱阴者,有先后俱阳者。阳症虽重而实轻,阴症虽轻而实重。先阴而变阳者生,先阳而变阴者死。病症既殊,而何以辨之也?阳症之形,必高突而肿起;阴症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阳症之色必纯红,阴症之色必带黑。阳症之初起必痛,阴症之初起必痒。阳症之溃烂必多脓,阴症之溃烂必多血。阳症之收口,身必轻爽;阴症之收口,身必沉重。至于变阴变阳,亦以此消息之,断断不差矣。倘见红肿而高突者,乃阳症之痈也,乘其内毒初起,毒尤未化,急以败毒之药治之,可随手而解也。发背而至于横决者,皆因循失治,以至于破败而不可救,阳变阴者多矣。救痈如救火,宜一时扑灭,否则延烧屋庐,不尽不止,切勿见为阳症无妨,而轻缓治之也。方用急消汤∶忍冬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天花粉(三钱)桔梗(三钱)青蒿(三钱)甘草(三钱)茜草(三钱)甘菊花(三钱)贝母(二钱)黄柏(一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三剂全消,不必四剂也。此方消阳毒之初起者最神,既无迅烈之虞,大有和解之妙。世人不知治法,谓阳毒易于祛除,孟浪用虎野狼之药,虽毒幸消散,而真元耗损于无形,往往变成别病,乃医者成之也。何若此方王霸并施,有益无损之为妙哉。
秘诀∶
背痈急消两地丁,花粉三钱与桔梗,蒿草茜菊同上用,忍冬二两齐煎冲,贝母二钱钱黄柏,初起三剂见奇功。
方用神散阳痈汤亦效∶车前子(五钱)贯众(五钱)甘草(五钱)天花粉(五钱)赤茯苓(五钱)生地(一两)柴胡(一钱)羌活(二钱)黄芩(三钱)紫菀(三钱)水煎服,一剂消大半,二剂全消矣。
秘诀∶
神散阳痈阳疽用,急投车前与贯众,甘粉赤苓各五钱,生地一两柴钱攻,羌活二钱芩菀三,服止两剂可奏功。
人有背心发瘰痒甚,已而背肿如山者,隐隐发红晕如盘之大者,此阴痈初起之形象也,最为可畏,非前症阳痈可比。盖阳症有可救之术,而阴岂无可生之理,亦在救之得法否耳。盖阴痈之症,必正气大虚,邪得而入之也。设正气不虚,邪将安入?故救阴痈之症,必须大用补气补血之药,而佐之散郁散毒之品,则正旺而邪自散矣。方用变阳汤∶金银花(八两)人参(二两)黄(二两)附子(一钱)黑荆芥(三钱)天花粉(五钱)甘草(五钱)白芍(一两)柴胡(二钱)水十碗,煎汁二碗,先服一碗后,少缓,再服一碗,服后阴必变阳而作痛;再一剂而痛亦消,再服一剂而痊愈,竟消灭于无形也。然而世人不致皮破血流,断不肯信,谁能用此等之药,以治发背之阴痈乎?无论病患不肯服,即医生亦不肯用。或医生知用此治疗,而病患之家亦不肯信,往往决裂溃烂,疮口至如碗大而不可收拾,始追悔参之迟用,晚矣!余所以既论此证,又多戒辞,劝人早服此方,万不可观望狐疑,以丧人命也。
盖阳毒可用攻毒之剂,而阴毒须用补正之味。此方用人参、黄以补气,气旺则阴幽之毒,不敢入心肺之间。
而金银花性补,善解阴毒,得参而其功益大。然非得附子则不能直入阴毒之中,而又出于阴毒之外。毒深者害深,又益以甘草以解其毒。然而毒结于背者,以气血之壅也,壅极者,郁之极也,故加柴胡、荆芥、白芍、天花粉之类,消其痰而通其滞,开其郁而引其经,自然气宣而血活,痰散而毒消矣。
秘诀∶
变阳阴疽初起方,银八参二附钱,荆芥三钱炒黑用,花粉五钱同在甘,白芍一两柴二钱,变阳三剂自无难。
此症用锦庇汤亦效∶茯苓(一两)甘草(一两)黄(三两)黑荆芥(三钱)天花粉(三钱)肉桂(三钱)贝母(二钱)锦地罗(五钱)水煎服,一剂而散大半,三剂痊愈。
秘诀。
气血壅滞用锦庇,苓草一两三两,荆芥粉桂各三钱,贝母二钱研去心,地罗五钱同煎服,三剂阴毒去十分。
人有背痈溃烂,洞见肺腑,疮口黑陷,身不能卧,口渴思饮者,人以为阳症之败坏也,谁知是阴虚而不能变阳乎?夫背痈虽有阴阳之分,及至溃烂之后,宜补内而不宜消外,则阴阳之症一也。溃烂而至于肺腑之皆见,此乃从前失补之故,使毒蕴而延烧,将好肉尽化为瘀肉耳。肉瘀自必成为腐肉,而腐则必洞见底黑,此等症候,九死一生之兆也。倘胃气健而能食者,犹可救疗;倘见食即恶者,断无生理。虽然,能用参、、归、熟,亦往往有可生者,正不可弃之而不救也。方用转败汤∶金银花(四两)白术(四两)肉桂(三钱)远志(三钱)茯苓(三钱)熟地(二两)人参(二两)黄(二两)麦冬(二两)当归(一两)山茱萸(二两)五味子(一钱)水煎服,一剂而胃气大开者,即可转败为功也。倘饮之而稍能健饭,亦在可救。惟饮之而杳无应验者,是胃气已绝也,不必再治之矣。或饮之而饱闷,少顷而稍安者,亦有生机。此方补其气血,而更补其肺肾之阴。
盖阴生则阳长,阴阳生长,则有根易于接续,而后以金银花解其余毒,则毒散而血生,血生而肉长,肉长而皮合,必至之势也。倘日以解毒为事,而不补气血之阴阳,则阴毒不能变阳,有死而已,可胜悲叹哉!
秘诀∶
背痈危症转败汤,银花白术四两尝,桂志茯苓各三钱,二两熟地参与黄,麦冬山萸量同上,归两味钱一剂良。
此症方用变阳汤亦可效∶黄(三两)当归(二两)山药(二两)肉桂(五钱)半夏(三钱)人参(一两)茯苓(一两)锦地罗(五钱)水煎服,四剂愈。
秘诀∶
阴毒不起变阳汤,三两黄二两当,二两山药五钱桂,三钱半夏草同尝,一两参苓五钱锦,四剂毒化病自康。
人有背痈将愈,而疮口不收,百药敷之,绝无一验者,人以为余毒之未尽也,谁知是阴虚而不能济阳乎?夫痈疽初起则毒盛,变脓则毒衰,脓尽则毒化矣。疮口之不收者,乃阴气之虚,非毒瓦斯之旺也。世人不知治法,尚以败毒之药攻之,是已虚而益使之虚也,欲求肌肉之长,何可得乎?然亦有用补法治之而未效者,何也?以但用阳分之药以补其阳,而不用阴分之药以补其阴故也。盖独阴不长,而独阳亦不生也。凡痈疽至脓血已净,则阴必大虚。若止补其阳,则阳旺阴虚,阴不能交于阳矣。虽阳有济阴之心,而阴无济阳之力,所以愈补阳而阴愈虚,则疮口愈难合矣。治之法,必须大补其阴,使阴精盛满,自然能灌注于疮口之中,不用生肌外敷之药,而疮口之肉则内生矣。方用生肤散∶人参(五钱)焦白术(五钱)熟地(二两)肉桂(一钱)忍冬藤(一两)麦冬(一两)当归(一两)山茱萸(一两)水煎服,二剂而肉自长,又二剂而疮口自平,又二剂而痊愈矣。此方补阴之药多于补阳,使阴胜于阳也。
然而补阳之药,仍是补阴之助,以其能入于阴之中,而交于阳之内也。忍冬藤非特其能解余毒,尚取其能领诸药至于疮间也。
秘诀∶
疮口不收生肤散,人参焦术整五钱,二两熟地一钱桂,忍冬麦归一两山,水煎连来六剂服,生肌长肉自不难。
此症方用收肌饮亦效∶白术(二两)熟地(二两)人参(一两)山茱萸(一两)麦冬(一两)当归(一两)甘草(三钱)肉桂(三钱)菊花(三钱)花粉(三钱)水煎服,切戒房事一月,否则变生不测矣。
秘诀∶
收肌二两术熟地,一两参萸麦当归,草桂菊花各三钱,花粉三钱服四剂。
人有背痈长肉,疮口平满,忽然开裂流水者,人以为疮口之肉未坚也,谁知是色欲恼怒之不谨乎?大凡疮痈之症,最忌者房事,其次者恼怒也。犯恼怒者,新肉有开裂之虞,犯房事者,新肉有流水之患,然此犹些小之疮节也。其在背痈,犯恼怒者不过疾病,而犯房事者必致死亡!其疮口开裂者,必然色变紫黑;而流水者,必然肌肉败坏矣。当是时,必须急补气血,万不可仍治其毒。盖前毒未尽,断难收口,既经收口,复至朽坏,实新肉不坚,而自决裂也。况发背新愈之后,其精神气血,尽皆空虚,所以交合泄精,遂至变出非常,舍补气血,又安求生再活乎?然而即补气血,以些小之剂,欲收危乱之功,无异大厦倾颓,岂一木所能支哉?故又须大剂补之而后可。方用定变回生汤∶人参(四两)黄(三两)山茱萸(一两)茯苓(一两)忍冬藤(二两)麦冬(二两)白术(二两)当归(二两)五味子(三钱)肉桂(二钱)水煎服,一剂而肉不腐,二剂而肉生,三剂而皮合,四剂而疮口平复矣。切戒再犯,再犯无不死者,即再服此方,亦无益也,可不慎乎?此方实救疮疡坏症之仙丹,不止疗发背愈后犯色怒之败腐也。人疑泄精以致决裂,宜用熟地以大补之,何故反置而不用?以熟地补阴最缓,而症犯实急,所以舍熟地而用气血之药,急拯其危,非熟地不可用而轻弃之也。此方服数剂之后,各宜减半,而多加熟地,以为善后之计可耳。
秘诀∶
怒欲疮裂回生方,人参四两三两,萸苓一两桂二钱,忍冬麦术二两当,五味三钱四平复,再犯色戒定不长。
此症汤用补缝饮亦佳∶人参(二两)熟地(二两)白术(二两)当归(一两)麦冬(一两)山药(五钱)肉桂(二钱)附子(一钱)白芍(五钱)五味子(三钱)水煎服,十剂愈。
秘诀∶
前方既用服此药,参术熟地二两着,归麦一两药五钱,桂二附一五钱芍,惟有五味用三钱,服之十剂可安乐。
人有夏月生背痈,疮口不起,脉大无力,发热作渴,自汗盗汗,方用参大补之剂,更加手足逆冷,大便不实,喘促呕吐者,人以为火毒太甚也,谁知是元气太虚,补不足以济之乎?夫痈分阴阳,疮口不起者,乃阴症而非阳症也。脉大似乎阳症,大而无力,非阴而何?发热作渴,此水不足以济火,故随饮随汗也。既是阴症似阳,用参阳药以助阳,正气足以祛阴而返阳矣,何以愈补而反作逆冷呕吐之状也?此阴寒之气甚盛,而微阳之品力不能胜耳。非助之以附子辛热之品,何能斩关入阵,以涤荡其阴邪哉!方用助阳消毒汤∶人参(八两)黄(一斤)当归(四两)白术(四两)附子(五钱)陈皮(五钱)水煎成膏,分作两次服,凡自汗盗汗、逆冷呕吐诸症,俱可顿除。连服数剂,疮起而溃减半,又用数剂而愈。此方非治痈之法也,然以治痈之法而轻治此等之症,鲜不立亡,可见治痈而不可执也。大约阳痈可服消毒化疾之药,而阴痈不可用消毒化痰之药,舍痈从症,实治痈之变法,医者不可不知也。
秘诀∶
夏月喘促背生疮,盗汗冷逆方无阳,急取消毒参八两,一斤黄四两当,白术亦四附五钱,陈皮二剂分服康。
此症方用起陷丹亦效∶人参(二两)白术(二两)熟地(二两)附子(一钱)当归(一两)麦冬(一两)五味子(三钱)肉桂(二钱)山药(五钱)白芍(五钱)水煎服,连服十剂愈。
秘诀∶
补虚起陷用参术,二两熟地一钱附,归麦一两味三钱,肉桂二钱山芍五,若能一连服十剂,疮口下陷患自除。
人有背生痈疽,溃烂之后,或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流清水,自汗盗汗,脓成而不溃,口烂而不收,人以为毒瓦斯之未尽也,谁知是五脏亏损,气血太虚之故乎?凡人气血旺盛,阴阳和平,何能生毒?惟其脏腑内损,而后毒瓦斯得以内藏,久之外泄,及至疮痈发出,其毒自不留内。然而脏腑原虚,又加流脓流血,则已虚而益虚矣。观其外而疮口未敛,似乎有余;审其内而气血未生,实为不足。治之法,当全补而不宜偏补,恐脏腑致有偏胜之虞也。方用十全大补汤最妙,以其合气血而全补之耳。然而用之往往不救者,非方之不善也,乃用方之不得其法耳。夫背痈何等之症,岂寻常细小之剂所能补之乎?故必须多其分两,大剂煎服,始克有应验之效。余因酌定一方,以求正于同人∶人参(一两)当归(一两)黄(二两)熟地(二两)白芍(五钱)茯苓(五钱)白术(五钱)肉桂(二钱)川芎(三钱)甘草(三钱)水煎服,一剂有一剂之效也。世疑此方绝不败毒,如何化毒而生肉也?不知痈疽未溃之前,以化毒为先;既溃之后,以补正为急。即有余毒未尽,不必败毒也。盖败毒之药,非寒凉之品,即消耗之味也。消耗则损人真气,寒凉则损人胃气。真气损则邪气反盛,胃气伤则谷气全无,何能生肌长肉哉?惟十全大补汤专补真气,以益胃气,故能收全效耳。且此方不特治背痈之未溃,即疮疡之已溃者,皆宜用之,惜世人未知之也。
秘诀∶
还有人参一两当,黄熟地整二两,白芍茯苓术五钱,桂二芎草三钱当,此是十全大补剂,自然毒化气血刚。
此症或疑十全大补汤无化毒之品,又有加减十全大补汤亦可用,备载于后。
人参(一两)白术(一两)当归(一两)熟地(一两)麦冬(一两)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锦地罗(三钱)茯苓(五钱)黄(二两)水煎服。
秘诀∶
加减大补亦妙方,参术归地麦两襄,甘味地罗俱三钱,茯苓五钱二两。
人有胸膈之间作痛,咳嗽之时,更加痛极,手按痛处,尤增气急者,人以为肺经生痈也,谁知是肺热以成痈乎?夫肺为娇脏,药石之所不能到者也,故为治甚难。肺受热害,既已成痈,将何法以疗之乎?治之法,似宜泻火以救肺,然而肺药不可入,而肺之母为脾,脾经未尝不受药也,肺之克为肝,肺之贼为心,二经未尝不受药也。补其脾经之土,则土能生金也。平其肝经之木,则金不能克木也。清其心经之火,则火不来刑金也。三经皆有益于肺而无损乎金,则肺气得养,而后以消毒之品,直解其肺中之邪,何患肺痈之不治乎?方用完肺汤∶金银花(五两)麦冬(二两)玄参(三两)甘草(五钱)天花粉(三钱)茯苓(三钱)白芍(三钱)水煎服,一剂而痛减,二剂而内消矣。大凡肺痈之症,必须内消,而不可令其出毒。内消之法,总不外脾、肝、心三经治之,而别无求消痈之道也。或曰∶肺之子肾也,独不可治肾以消痈乎?不知肺痈之成,虽成于火烁肺金之液,实因肺气之自虚也。补肾虽能使肺气不来生肾,惟是肺肾相通,补肾之水恐肺气不降,而火毒反不能速散,不若止治三经,使肺气得养,自化其毒,不遗于肾之为妙也。
秘诀∶
肺金生痈五两金,麦冬二两三玄参,甘草五钱三花粉,苓芍亦然痈自泯。
此症方用地罗甘桔玄参汤亦效∶麦冬(二两)玄参(二两)甘草(一两)锦地罗(一两)桔梗(五两)贝母(五钱)水煎服,二剂愈。
秘诀∶
又有二两麦玄参,一两甘草一两锦,桔梗贝母五钱研。二剂毒化妙如神。
人有胸膈作痛,咳嗽吐痰,更觉疼痛,手按痛处,痛不可忍,咽喉之间,先闻腥臭之气,随吐脓血,此肺痈不独已成,而且破矣。夫肺痈未破者易于消,已破者难于治,以脓血未能遽消耳。然治之得法,亦不难也。
盖肺之所以生痈者,因肺之火不散也。然肺火之来,因肺气之虚也。肺虚而后火留于肺,火盛而后肺结为痈,不补虚而散火,而未成形者何以消,已成形者何以散,既溃烂者又何以愈哉?是虚不可不补,而补虚者将补何脏乎?必须补肺气之虚,而肺不能直补其气,补脾胃之虚,则肺气自旺矣。今痈已破矣,多吐脓血,则肺气愈虚,虽毒瓦斯犹存,不可泻其毒瓦斯,于补气之中而行其攻散之法,则毒易化而正气无伤也。方用完肺汤∶金银花(二两)人参(二两)玄参(二两)天花粉(三钱)蒲公英(五钱)甘草(三钱)桔梗(三钱)黄芩(一钱)水煎服,一剂而脓必多,二剂而脓渐少,三剂而痛轻,四剂而又轻,五剂而疼痛而脓血亦止也,六剂而奏全功矣。此方补胃中之气,而即泻胃中之火,胃气旺而肺气自不能衰,胃火衰而肺火自不能旺,所以既能败毒,又能生肉耳。虽诸药不单走胃,然入胃者十之八,入肺者十之二,仍是治胃以治肺也。或问∶“肺痈已破,病已入里,似不宜升提肺气,喻氏(《辨证录》作“南昌喻嘉言”)谓宜引之入肠,而先生仍用桔梗以开提肺气,恐不可为训”。嗟乎!余所用之药,无非治胃之药,药入于胃,有不下引入肠者乎?然而肺气困顿,清肃之令不行,用桔梗以清肺,上气通而下行更速,是则上之开提,下之迅速,可断言矣。
秘诀∶
肺痈已破银花参,玄参二两粉三钱,蒲公五钱甘桔三,黄芩一钱一同煎,二剂三剂脓渐止,服至六剂痈自痊。
方用肺痈救溃汤亦神效∶玄参(一两)蒲公英(一两)金银花(四两)紫花地丁(五钱)菊花(五钱)甘草(五钱)陈皮(五钱)黄芩(三钱)桔梗(三钱)款冬花(三钱)水煎服,七剂愈。
秘诀∶
消痈救溃参蒲银,地丁菊甘五钱陈,芩桔款冬三钱入,水煎七剂痈回春。
人有久嗽之后,肺管损伤,皮肤黄瘦,咽喉雌哑,自汗盗汗,卧眠不得,口吐稠痰,腥臭难闻,惟闻喘急,毛悴色焦。喘嗽之时,必须忍气须臾,轻轻吐痰,始觉膈上不痛,否则大痛难堪,气息奄奄,全无振兴之状者,人以为肺中痈也,谁知是肺痿而生疮乎?此等之症,不易解救,然治之得法,调理又善,亦有生者。夫肺痈与肺痿不同,肺痈生于火毒,治之宜速,肺痿成劳伤,治之宜缓。大约火毒当补中而用泻,劳伤宜补中而带清。
泻与清不同,而补亦不同。惟是泻中用补,可用大剂;清中用补,当用小剂,勿忘勿助,若有若无,始能奏功也。方用养肺去痿汤∶麦冬(三钱)金银花(三钱)紫菀(五分)百部(五分)甘草(五分)生地(二钱)百合(二钱)天冬(一钱)款冬花(一钱)贝母(一钱)白薇(三分)水煎服,服十剂而膈上痛少轻者,便有生机矣。再服十剂而更轻,再服十剂而渐愈,共服五十剂,而始痊愈也。此方不寒不热,养肺气于垂绝之时,保肺痿于将弃之顷,实有奇功。倘求捷效于一旦,必至轻丧于须臾,宁忍耐以全生,切勿欲速而送死也。
秘诀∶
养肺救痿麦三银,紫菀百部草五分,生地百合二钱着,天冬一钱款贝存,白薇三分水煎服,服五十剂病回春。
起痿延生丹亦效∶款冬花(五分)百部(五分)白薇(五分)山豆根(五分)甘草(一钱)桔梗(一钱)生地(五钱)天花粉(五钱)麦冬(五钱)玄参(二钱)天冬(一钱)水煎服,连服十剂愈。
秘诀∶
起痿延生款五分,百部白薇山豆根,甘桔一钱生地粉,麦冬五钱二玄参,天冬一钱劳伤去,连服十剂渐回春。
世有膏粱子弟,多食浓浓气味,燔炙煎炒之物,时时吞嚼,或美酝香醪,乘兴酣饮,逐至咽干舌燥,吐痰吐血,喘息膈痛,不得安眠者,人以为肺经火热也,谁知是肺痿已成疮乎?夫肺为五脏之盖,最喜清气之熏蒸,最恶燥气之炎逼。今所饮所食,尽为辛热之物,则五脏之中,全是一团火气。火性炎上,而肺金在上,安得不受其害乎?肺既受刑,不能下生肾水,肾水无源,则肾益加燥,势必取资于肺金,而肺金又病,能不已虚而益虚,已燥而益燥乎?况各经纷纷来逼,火烈金燥,肺间生痈,必然之势也。治之法,化毒之中益以养肺,降火之中济以补肾,庶几已成者可痊,未成者可散也。方用扶桑清肺散∶金银花(一两)熟地(一两)阿胶(三钱)桑叶(五钱)紫菀(二钱)甘草(二钱)人参(三钱)贝母(三钱)百合(三钱)杏仁(十枚)款冬花(一钱)犀角末(五分)水煎服,调犀角末服,数剂可奏功也。此方肺肾同治,全不降火。盖五脏之火,因饮食而旺,乃虚火上升而非实火也。故补其肾而肺气坚,肾水足而虚火息矣。况补中带散,则补非呆补,而火毒更易解也。
秘诀∶
肺痿扶桑清肺散,银熟一两阿胶三,桑叶五钱菀草二,参贝百合用三钱,杏仁十枚款钱重,犀角五分冲服安。
方用银花甘桔汤亦效∶丹皮(一两)金银花(一两)生地(一两)玄参(一两)甘草(三钱)桔梗(三钱)贝母(三钱)水煎服,四剂痛减,再用减半药料,服数剂而痛乃止。
秘诀∶
银花甘桔丹皮金,生地一两与玄参,甘桔贝母三钱服,四剂减半再留心。
人有头面无端,忽然生小疮甚痒,第二日即头重如山,第三日即面目青紫,人多不知此症,乃至险至危,若不急救,数日内必然一身发青而死。但青不至胸者,尚可治疗。因其人素服房中热药,热极而变为毒也。
……结于阴之部而成痈,结于阳之部而成毒。出于头面者,乃阳之部位也,较之生于阴之部位者,更为可畏,非多用化毒之药,安能起死回生者哉?方用回生丹∶金银花(八两)甘草(五钱)玄参(三两)蒲公英(三两)天花粉(三钱)川芎(一两)水煎服,一剂而头轻,青紫之色淡矣。再服一剂青紫之色尽消而疮亦愈,不必三剂也。此方犯毒而不耗气,败毒而不损阴,所以建功甚奇也。此毒原系水亏之极,而泻毒之药,无不有损于阴阳。惟金银花攻补兼妙,故用以为君,若少用其味单而力薄,多用则味重而力浓,又加玄参以去火,甘草以泻毒,蒲公英以清热,天花粉以消痰,川芎以散结,自然相助而奏效也。
秘诀∶
无名肿毒回生丹,银花八两草五钱,玄参蒲公三两整,花粉三钱芎两添,一剂肿毒尽消去,二剂痊愈效如仙。
方用花锦散亦效∶锦地罗(八两)金银花(八钱)当归(二钱)天花粉(五钱)甘草(五钱)水煎服,一剂效,再续服。
秘诀∶
花锦散用锦地罗,银八二当粉五挪,五钱同粉有甘草,一剂回生效无讹。
人有无名肿毒,生于思虑不到之处,而情势凶恶,有生死之关,皆可以无名肿毒名之,不必分上中下也。
前条止言头面,而在身之左右前后,与手足四肢尚未言也。不知得其治法,无不可以通治;不得其法,不可妄治;失其治法,则害大矣。然在上者不可以治中,在中者不可以治下,在下者不可以上中也。大约上中下之生毒,多起于淫欲无度之人,加之以气怒忧愤,火乘其隙而蕴,故一发而不可制。所以言无名肿毒者,尽阴症而绝无阳症也。然则治法,宜用解阴毒之药矣。惟是解阴毒之药,多半消烁真阴,因虚而结毒,复因解毒而亏阴,宁有阴乎?世之患是症者,往往不救,职是故也。余得异人之传,仍于补阴之中而行其散郁之法,少佐解毒之品而微助其引经之味,是以多收奇功。余不敢秘,传之书册,以救万世之人也。方用黑虎汤∶玄参(一斤)甘草(一两)柴胡(三钱)三味煎汤,十碗为善。若头面肿毒者,加川芎一两、附子二钱;生于身前后左右者,加当归一两、菊花一两、附子三分;生于手足四肢者,加白术二两、茯苓二两、附子五分。入药汤中,再煎汁取三碗,二日服完。未破者立消,已破者生肌,不必二剂也。此方名黑虎汤,言恶毒得之尽散也。玄参能退浮游之火,得甘草之助,能解其迅速之威;得柴胡之辅,能舒其郁结之气。且又各有引经之味,引至结毒之处,大能为之祛除。妙在玄参一斤则力量更大,又妙在补中带散,则解阴毒而不伤阴气,所以奏功最神。万勿惊其药料之重,而不敢轻试也。若些小之症,又非阴毒,俱不必用此重剂,则又不可不知也。
秘诀∶
黑虎汤中一两甘,三钱柴胡一斤玄,若是头面肿毒者,川芎一两附二钱,生身前后左右者,归菊一两附子添,手足四肢术二两,茯苓二两附五煎。
方用七圣汤亦治之∶蒲公英(四两)紫花地丁(四两)金银花(四两)锦地罗(四两)当归(三两)天花粉(五钱)甘草(四钱)水煎服。
秘诀∶
七圣汤用蒲地丁,银锦四两归三从,粉五甘草四钱入,阴毒轻症急煎攻。
人有对口之后,忽生小疮,先痒后痛,随至溃烂,人以为至凶之痈也。然而痈生正对口者犹轻,生于偏对口者乃重。盖颈项之上,乃肾督脉之部位也,其地属阴,所生痈疽,多属阴痈,而非阳疽也。以阳症必高寸许,其色红肿发光,疼痛呼号。而阴症则不然,色必黑暗,痛亦不甚,身体沉重,困倦欲卧,呻吟无力,其疮口必不突起,或现无数小疮口,人皆不知从何处觅头。然阴阳二毒,皆可内消,何必令其皮破肿溃而后治之哉。至于内消之法,初起之时,不须分别阴阳,可俱用三星汤。惟既破溃肠,阴阳不分,而漫投药饵,则祸生顷刻矣。
若阳症溃烂,仍以三星汤治之;若阴症溃烂者,则须用神效汤(按∶本方《辨证奇闻》、《辨证录》俱改名为七圣汤)。
三星汤∶金银花(二两)蒲公英(一两)甘草(三钱)水煎服,未破者,服之可消。已破者,三剂脓尽而肉生矣。
秘诀∶
三星汤可治阳痈,二两银花一两英,甘草三钱服三剂,自然脓尽好肉生。
神效汤∶当归(一两)黄(一两)人参(一两)金银花(二两)白芍(一两)肉桂(一钱)荆芥(三钱)水煎服,一剂而血止,二剂而肉生,三剂而口小,四剂而皮合,再服二剂而痊愈矣。此方治各处痈毒,凡低陷不作脓而不能收口者,急服此药,无不神效,不止治对口之阴毒,善能收功也。诚以阳症可以凉泻,阴症必须温补故耳。
秘诀∶
神效汤中归参,一两白芍二两金,桂一荆三水煎好,阴痈六剂可回春。
方用三花汤亦效∶川芎(一两)紫花地丁(一两)当归(二两)菊花(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二剂愈。
秘诀∶
痈不作脓三花汤,芎紫一两二两当,甘菊五钱三花粉,止服二剂妙无双。
对口有偏、正之不同∶发于正者是督脉所生,偏者乃太阳膀胱所司。督脉行于下,而贯脊行于上,毒瓦斯得之,反能冲突高起,邪毒不致下流,乃为外发,故易治。由膀胱发者难治,以膀胱之脉起于巅顶,贯脊两旁,顺下而行,与痈毒交会下流,故疮多平塌难起,不发红肿溃烂,易流注于两肩而作肿,十五日无脓者,必然变阳归阴,故多难治也。
人有生痈疽于头顶者,初名脑疽,又名偏正对口,而非真正痈疽也。此症九死一生,然治之得法,亦可救也。大约生此症者,皆因肾火沸腾也。盖脑为髓海,原通于肾,肾无火则髓不能化精,肾火盛则髓亦不能化精。
不特不能化精,随火之升降,则化为毒而生痈疽矣。盖肾之化精,必得脑中之气以相化,若脑中无肾火,势必气化为火,火性炎上,不及下降,于是脑中髓海,自化为毒,较之脑气下流而成毒者,其毒更甚,往往更变形容,改变声音,疮色紫黑,口干烦燥,随饮随渴,甚者脑骨俱腐,片片脱落,其野狼狈之状,莫可形容,将何以救之耶?此症治法,须问其饮食如何,倘饮食知味,尚可以救,方用五灵汤∶玄参(三两)麦冬(三两)金银花(八两)黄(四两)人参(二两)水煎服,连服四剂,其痈疽渐愈,改用十全大补汤重四两,服四剂,又改用八味地黄汤,恣其酣饮,可获痊愈矣。此症十有九死,然而余立一法,实无第二法也。此症得于房劳者居多,兴阳涩精,俱是丹石燥烈之品,或洗或嚼,或含于口,或纳于脐,霸阻精道,久战不已,日积月累,真阴枯涩,髓竭火发,遂溃顶门,多致不救。人何苦贪妇人之欢,以千金之命,而轻于夜台也。
秘诀∶
顶上生疽用五灵,三两玄参及麦冬,银花八两黄四,人参二两四剂功。
此症用蔓花汤亦效∶玄参(二两)山茱萸(二两)金银花(二两)川芎(一两)麦冬(一两)贝母(三钱)蔓荆子(二钱)水煎服,一剂即消,二剂痊愈。
秘诀∶
脑痈蔓花用元参,二两山萸二两金,川芎一两三钱贝,蔓荆子二效如神。
人有关心爱妓之欢,恋炉酣战,自觉马口如针刺之痛,此毒瓦斯已过也。未几而生鱼口矣,未几而生疳疮,又未几而遍身亦生疮矣,黄脓泛滥,臭腐不堪,人以为毒盛,多用败毒之药,谁知愈败毒而疮愈盛,疮愈多而愈不易愈,往往有腐烂而化者,实可伤也!盖杨梅之毒,每中于泄精之时,精泄则元气亏虚,故毒乘虚而入。
若元气足,则毒虽入而传染,不过轻微之毒,可以一泄而愈。今遍身疮毒发出,明是大虚之症,而毒深中于内,不补虚以泄毒,焉能奏功?倘用败毒之药,无异下石矣!方用二生汤∶土茯苓(三两)生黄(三两)生甘草(三钱)水煎服,四剂疮渐红,再四剂渐干,又四剂痊愈矣。服此方忌茶。此方妙在不以解毒为事,止用黄以补气,气旺而邪自不留。得生甘草以化毒,而佐之以土茯苓以引毒,毒去而正无亏。盖气生而血不难养,此治法之巧者也。偏德汤亦妙∶金银花(四两)当归(二两)白术(二两)土茯苓(一两)天花粉(三分)甘草(五钱)水煎服,十剂愈。
秘诀∶
二生汤能治杨梅,土苓三两生黄,甘草三钱过十剂,始红渐干疮可医。
又有治梅银四两,归术二两土茯两,花粉三钱五钱草,服至十剂一扫光。
人有龟头生疳,乃服败毒之药,欲毒小便而出。若大肠燥结,则攻毒之药,不能径走大肠,势必尽趋膀胱而出。盖膀胱口细,小便亦细,毒难泄出,于是毒不留于肠中,而反结于外势,毒盛必发,安得不腐烂哉?往往有龟头烂落,连茎亦烂,世人多以外药敷之。外药固不可少,然不先消其内之火毒,而遽用外药敷之,不啻如石之压草萌芽也,势必复发。宜先用汤剂治之,方名散毒丹∶土茯苓(一两)黄柏(一两)甘草(一两)栀子(炒研一两)肉桂(一钱)水煎服,四剂则火自从小便而出,疼痛少止,然后用生势丹敷之。
生势丹∶儿茶(一两)生甘草(一两)炒黄柏(三两)冰片(三分)朱砂(一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大黄(三钱)研为细末,瓷瓶收贮。敷患处数日而脓尽血干,抹至一月,肉筋再长而愈。愈后宜大补气血,急用十全大补汤连服一、二月,则外势仍能伸缩,尚可种子。否则多服败毒之药,泻火之剂,则命门寒凉,而外势亦且冰冷,安能阳和之骤复哉?此前后治法之各异,实有次序也。
秘诀∶
龟头腐烂散毒丹,苓柏草栀一两煎,肉桂一钱四剂止,然后再敷生势丹。
生势丹敷龟头药,儿茶甘草一两着,炒柏三两冰三分,朱砂一钱乳没药,大黄三钱共细末,敷至一月患自瘥。
此症方用护身汤亦效∶玉米(一两)金银花(一两)土茯苓(一两)肉桂(三分)黄柏(二钱)车前子(三钱)水煎服,连服十剂愈。
秘诀∶
护身汤中玉米金,茯苓一两桂三分,车前三钱黄柏二,连服十剂可回春。
人有疳疮初发,鱼口将生,若不速治,必遍身生疮,迁延岁月,身体腐烂,多不可救,必须早治为妙。然而早治之法,世人多用五虎散败毒,虽毒从下泄,而损伤元气,未为得法。设或败毒之药少减,又恐有留毒之虞,亦非治法之妙。盖毒瓦斯之入,因元气之虚也。虚而败毒,是已虚而益虚也,则毒将何以解乎?治之法,惟补中有泄,则毒尽散,而正气又无亏矣。方用早夺汤∶人参(一两)白术(一两)当归(一两)黄(一两)大黄(一两)金银花(一两)土茯苓(一两)石膏(一两)甘草(三钱)远志(三钱)天花粉(三钱)柴胡(二钱)水煎服,一剂泄出恶物,宜掘土埋之;再服二剂而臭秽恶物,无留于肠胃矣。然后减去大黄、石膏,加土茯苓二两,同前药再煎服四剂,则一身上下与头面之间,必有隐隐疮影现于皮肤之内,再服二剂而疮影亦尽消矣。再服二剂,则永不生疮矣。此方用大黄以泻毒,石膏以清毒,甘草、银花以化毒,柴、粉以散毒,又佐以大补气血之药,有似三军过勇,士卒强健,统帅大军,斩杀无遗,则四野萧条,元气尽矣!用参、、归、术之类,以至仁而佐至勇,则剿抚兼施,军声更振,前徒倒戈,自获全胜。少祛除则贼化为良,岂敢仍为盗哉!此方有益于风流子弟不少,余实亲视而实验者也。倘病患阴虚阳燥,方中可加熟地数两,或加玄参一两亦可,余品不可乱加也。
秘诀∶
参术归早夺汤,大黄银苓石膏两,甘草远志粉三钱,柴二一剂泄毒良。
再服四剂秽尽去,土苓二两去膏黄。
阴虚阳燥加玄地,水煎服之妙难量。
方用泄秽丹亦妙∶蒲公英(三两)金银花(三两)当归(一两)大黄(五钱)王不留(三钱)水煎服,水十碗,煎成二碗,徐徐服。
秘诀∶
泄秽神丹蒲公英,银花三两归两从,大黄五钱三不留,十碗煎二徐服轻。
人有遍身生杨梅,而服轻粉,一时收敛,以图目前遮饰,谁知毒藏于内,必然外溃。未几而毒发于鼻,自觉臭气冲鼻而出。又几日而鼻色变黑,不闻香臭矣。此等症见,必须急治。否则鼻柱自倾,一至腐烂,便不可救。然用些小之剂,亦无益也。盖毒势甚盛,杯水难济。况杨梅结毒,不结于他处,而结于鼻中,其毒更胜,以毒不在他脏,而在肺经也。肺主气者,主清气也,毒瓦斯非清气可比。毒瓦斯在肺,则清气尽力毒瓦斯矣。肺气出于鼻,而藏于肾,肾感毒瓦斯,移之于肺,以散于皮肤,则毒瓦斯可以外出。今用轻粉收敛,则毒不得发于皮肤,而尽归还肺中;肺欲归还于肾,而肾不受,乃上冲于鼻矣。鼻孔细小,安能遽泄乎?自然毒瓦斯尽结于鼻,而鼻乃独受其祸矣。治之法,必须多用散药以解毒。然肺经之病,不能直治,必须隔一、隔二治之而后可也。方用护鼻散∶金银花(三两)玄参(三两)麦冬(二两)桔梗(五钱)甘草(五钱)天花粉(五钱)丹砂(生冲,一钱)水煎调丹朱末,服一剂而鼻知香臭矣,服四剂而鼻黑之色去,不必忧鼻之烂落矣。更用全鼻散∶玄参(一两)金银花(一两)当归(一两)丹砂(一钱)麦冬(五钱)人参(三钱)甘草(三钱)水煎服,十剂而一身之毒尽出,可保无虞。前方过于勇猛,所以救其急,后方近乎和平,所以补其虚。而丹砂前后皆用者,以轻粉之毒非丹朱不能去。轻粉乃水银所烧,而丹砂乃水银之母,子见母自然相逢,而不肯相离,所以丹砂出而轻粉亦出,此世人之所未知耳。倘鼻梁已倾,腐烂不堪,宜以前护鼻散救之,虽鼻不能重长,而性命犹可保也。
秘诀∶
护鼻解毒三银参,麦二梗五草花粉,煮成丹朱生冲服,四剂色变莫忧心。
全鼻散药玄金花,一两当归钱丹砂,麦冬五钱三参草,连服十剂自无差。
方用寒水再造汤亦效∶麦冬(三两)甘草(二两)贝母(三钱)夏枯草(二两)黄芩(三钱)连翘(三钱)桔梗(三钱)寒水石(冲,三钱)赤茯苓(二两)水煎服,未烂者一剂可免,烂者再剂不烂矣,再二剂痊愈。
秘诀∶
寒水再造三两冬,甘枯二两赤茯苓,贝母黄芩连翘桔,寒水三钱煎成冲。
人有生杨梅,遍身皆烂,疼痛非常,人以为毒瓦斯之在皮肤也,谁知是血虚而毒结于皮肤乎?夫杨梅之毒,散于骨髓之中,毒在骨中,难以疗治,而毒在皮肤,似易于施治矣。然毒未出于皮肤,尚蕴藏于骨中,泄骨中之毒,可从下而外泄也。如毒已出于皮肤,其毒开张,敛肌中之毒,则不可由表而外攻矣。得其法,则易泄散;未得其法,则转横也。治之法,宜补虚以泄毒,引毒从小便出,乃得其治法耳。方用二苓化毒汤∶白茯苓(二两)土茯苓(二两)当归(二两)紫草(二两)金银花(二两)生甘草(二钱)水酒各半煎服,十剂痊愈。此方视之平淡无奇,而实有异功者,补以泄之也。杨梅本生于肾之虚,肾虚则血虚矣。不补虚以治疮,反泄毒以耗血,此世人治杨梅之疮,所以多不效耳。
加减二苓汤亦效∶生地(一两)茯苓(一两)当归(一两)黄(二两)土茯苓(二两)车前子(五钱)防风(一钱)水煎服,二剂不痛,再二剂痊愈矣。
秘诀∶
二苓化毒茯苓归,紫草土茯银二随,水酒煎服草二钱,十剂痊愈效可推。
补虚泻毒二苓汤,生地茯苓归一两,黄土茯二两用,车前五钱一钱防。
人有腰眼之间,忽生疽毒,疼痛呼号,似乎阳症。然而腰肾之处,乃至阴之地,未可作阳疽治之。若竟阴症治之,则亦不可也。此症本于过忍其精,欲泄不泄,以成斯毒,似乎纯是阴分之过。但腰间去肾不远,肾火发而成毒,则阴中有阳,未可能以阴症治之也。必须合阴阳并治,以化其毒,则毒去如扫。倘不补阴而竟治毒,则肾气愈伤,而毒难速化矣。盖补阴而不补阳,则阴无阳不生,则毒深藏于肾宫而不得外泄矣。然而阴阳两治,则腰肾之气利而易奏功也。方用两治汤∶杜仲(一两)当归(一两)白术(一两)防己(三钱)草(三钱)金银花(三两)甘草(三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而痛止,三剂痊愈矣。此方用白术、杜仲以利其腰脐,气通而毒自难结也。又得银花、当归之类,补中有散;而防己、直入肾宫以祛逐蕴热之毒,则阴阳无偏胜之虞,正有助而邪无纷争,自然三剂而成功也。
秘诀∶
腰疽必须两治汤,杜归白术一两添,再加三钱防甘,银花三两一齐煎。
此症用九灵丹亦效∶生地(五钱)丹皮(五钱)黑荆芥(三钱)甘草(三钱)防风(一钱)紫花地丁(一两)山萸(一两)炒白术(二两)熟地(二两)水煎服,连服二剂效。
秘诀∶
又有腰疽九灵丹,生地丹皮各五钱,黑芥草三防风一,地丁山萸一两添,惟有焦术熟地二,连服二剂效如仙。
人有生痰块于项颈,坚如石者,久则变成瘰,流脓流血,一块未消,一块又长,未几又溃,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有流行串走之状,故名鼠疮,又名串疮,言其如鼠之能穿也。世人谓食鼠窃之物以成,而不然也。
盖瘰多起于痰而成于郁,未有不郁而能生痰者,未有无痰而能成瘰者也。世人必须以开郁消痰为治,然郁久则气血必耗,耗则气血更亏,若徒消痰而不解郁,或但开郁而不消痰,是以虚而益虚也,何能奏功?余谓此症,不若平肝而健脾,助土木相调而愈矣。方用清串汤∶白芍(一两)白术(一两)柴胡(二钱)蒲公英(三钱)天花粉(三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附子(一钱)紫背天葵(五钱)水煎服,六剂痰块渐消,再服十剂而瘰化尽,再服一月痊愈。愈后可服六君子汤数十剂,以为善后之计,永不再发也。此方妙在蒲公英、天葵为消串之神药,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则肝木不平,非辅之以白术、茯苓,则脾土不健,何以能胜攻痰破块之烈哉?惟有攻有补,则调剂咸宜,更得附子之力,以引降药,直捣中坚,所以能愈宿疾沉于旦夕耳。
秘诀∶
清串汤芍两白术,柴二蒲粉三茯五,陈皮附草一钱用,紫背天葵五钱煮。
此症用康乐汤亦效∶白术(五钱)茯苓(五钱)夏枯草(五钱)半夏(三钱)炒香附(三钱)白附子(一钱)甘草(一钱)陈皮(一钱)连翘(二钱)白芍(一两)水煎服,十剂痊愈。
秘诀∶
康乐术苓枯草五,制夏三钱炒香附,白附草陈一钱用,连翘三钱芍两煮。
人有久生瘰,两项之间,尽已溃烂,串至胸膈之上,无非痰块,亦已头破而腐者,遂至身体发热发寒,肌肉消瘦,饮食少思,自汗盗汗,惊悸恍惚。此等之症,原系难治,然治得法,尚可救也。大约瘰初起,以解郁消痰为主,而佐之补虚以消其毒。病久宜以补虚为君,而佐之以解郁消痰。若徒以祛痰败毒为事,而不补气血之虚,鲜有不死矣!方用转败汤∶人参(一两)当归(一两)土炒白术(一两)金银花(三两)白芍(三两)柴胡(二钱)制半夏(五钱)甘草(三钱)水煎服,四剂胸开痰消,再四剂而溃烂愈。将前方减半,再服十剂而痊愈矣。此方补虚多于消痰,解郁中而寓化痰,世人从未有知此治法者。倘一于攻毒,则愈攻而愈坏。此方实祛病之仙丹,而夺命之神品也。
秘诀∶
参归一两土炒术,银芍三两二钱胡,制夏五钱三钱草,八剂减半服十付。
此症用消瘰汤亦效∶熟附子(三钱)白术(一两)麦冬(一两)菟丝子(一两)白芍(一两)天葵(一两)人参(五钱)茯苓(五钱)甘草(三钱)贝母(三钱)水煎服,十剂轻,三十剂则痊愈矣。
秘诀∶
消瘰三钱熟附子,术两麦冬菟丝子,白芍天葵俱两用,参苓五钱三草贝。
人有患疮,经年累月而不愈者,世所谓顽疮也,言其冥顽不灵,无可如何之势也。然治之得法,亦可取效。
盖人气血和平,断不生疮,即或生之,治之亦易。然则生疮者,乃气血之不和也。或因湿浸,或因热感,或因寒邪之交,遂至气结而不宣,血滞而不散,结于皮而皮生疮,结于肉而肉生疮,日久不愈,则脓血不净而生虫。
疮口不收,人以为虫也,服杀虫之剂,而反伤其皮肉,且耗其气血,则气血愈虚,力难兼到。弃皮肉于膜外而罔顾,斯疮难痊,遂成顽矣。然治之者,以行气和血为主,虫与毒不计也。但血不易和,气不易行,非补养不能为功。盖气得补而气自行,血得养而血自流矣。方用救顽汤∶连翘(一钱)柴胡(一钱)防风(一钱)当归(一两)白术(一两)熟地(一两)黄(一两)麦冬(一两)山萸(五钱)茯苓(五钱)制半夏(二钱)甘草(三钱)附子(二钱)水煎服,二剂而疮口必然发肿,不可恐惧,乃药力气血与疮相战也,是速愈之机;再服二剂不痛而痒矣。再服二剂痒止而肉生,再服二剂结HT而愈,再服二剂永不再发矣。此方专以活血行气,得补之道也。气行血活,虫将安在?故不必杀虫而顽疮自除矣。
秘诀∶
顽疮连翘柴钱防,归术地麦一两,萸苓五钱制夏二,草三附子二钱襄,二剂发肿四痒甚,再服四剂效非常。
此症用转神汤亦效∶人参(五钱)黄(五钱)当归(五钱)麦冬(五钱)熟地(五钱)天花粉(三钱)天冬(三钱)车前子(三钱)白术(四钱)甘草(二钱)荆芥(一钱)防己(五分)附子(三分)陈皮(三分)水煎服,一剂知痛痒,二剂大痛,又连服数剂则溃,去附子、防己、车前,加山萸四钱、五味子二钱,再服四剂则愈矣。
秘诀∶
转神汤药效可计,归参麦五熟地,粉天车三术四钱,草二荆一五分己,附皮三分数付溃,去附防车加萸味。
人有内股生疮,敛如豆许,翻出肉一块,宛若菌状,人以为虫食向外翻也。谁知是肝经风热血燥之故乎?夫肝热则生风,乃内风而非外风也。然外风而自觉清凉,内风而实似蕴热。故外风宜散,而内风宜清。但清风而不补血,则热不能解,而风亦不能舒也。治之法,必须养血清热则火不燥,而热退则风自静,有何疮之不愈乎?方用清风汤∶白芍(一两)川芎(二钱)人参(五钱)当归(五钱)白术(三钱)栀子(三钱)丹皮(三钱)天花粉(三钱)沙参(三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连翘(一钱)水煎服,连服数剂,则疮口自敛矣。此方滋血以养肝,非消肉以化毒,何以疮敛而愈也?盖疮成于肝木之旺,平肝则血无过燥之患,自然风散热退,而无延烧之祸也。若不平肝,而内用降火之品,外用退蚀之法,则虫反内蚀疮肉,肉愈损而元气愈虚,变出非常,正难救援耳。
秘诀∶
清风汤用芍一两,川芎二钱五参当,术栀丹粉沙参三,柴草连翘一钱尝。
此症用敛内汤亦效∶金银花(一两)白芍(一两)当归(一两)白术(五钱)茯苓(五钱)生栀子(三钱)柴胡(一钱)甘草(三钱)水煎,连服数剂。
秘诀∶
敛内一两银芍归,术茯五钱三生栀,柴一草三连剂服,清热养血治顽奇。
人有脚趾上,忽然发痒,而后作痛,指甲现黑色,第二日连脚趾俱黑,第三日连脚面俱黑,黑至腿上,过膝即死,亦无名肿毒之一种也。因人贪欢,过服春药,是火热之毒,非脚疽可比。若脚疽止黑在脚趾,而不至脚面也。然脚疽最凶,虽不如无名肿毒之横,而杀人则一也。盖脚为四余之末,宜毒之所不到者也,何以凶恶至此?正以谓毒所不到之处而毒聚不散,反出于脚趾之间,则毒盛非常,而治之不可轻视也。然则用泄毒之药治之可乎?而孰知不然。凡人身气血,周流上下,则毒瓦斯不能聚结于一处,惟气血亏损,不能遍走经络,而火毒恶邪,乃固结于骨节之际。脚疽之生,正因气血之亏,不能周流之故,安可单泄其毒,以再伤其气血乎?治之法,必须大补气血,而佐以泄毒之品,则安全之道也。方用顾步汤∶牛膝(一两)黄(一两)石斛(一两)当归(一两)金银花(三两)人参(三钱)水煎服,一剂而黑色解,二剂而疼痛止,三剂愈。若已溃烂,多服数剂,无不愈也。此方用金银花以解毒,非用牛膝、石斛,则不能直达于脚趾;非用人参、归、,亦不能使气血流通以散毒也。故用此方治脚疽多效,即是无名肿毒用此方治之,亦可得生。世医用刀割去脚趾,亦是治法,不若此方于补中散毒。起死为生,既无痛楚之伤,又有全活之效也。
秘诀∶
顾步汤药治脚疽,牛石斛一两归,三两银花参三钱,未溃三剂溃四奇。
本症用地丁饮亦效∶紫花地丁(一两)甘菊花(一两)牛膝(一两)甘草(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未溃二剂,已溃再服二剂收功,多服为妙。
秘诀∶
又有脚疽紫地丁,甘菊牛膝一两同,甘草五钱粉三钱,未溃二剂溃再功。
人有脚腿之上,忽然肿起一块,皮色如常又不痛,人以为痈疽也,谁知是气血大虚之故乎?夫痈疽而皮色不变,乃气血之虚,而曰非生痈也,其谁信之?嗟乎!气所以行血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若气血相活,纵有邪气亦难成肿。邪气之盛,由于气血之衰,其肿为痈,每每作痛,而色必变为红赤也。然是痈也,肿而不痛不赤,皮色不变,有肿名而无肿实,纯是气虚而血无以养,邪盛而气不能制也。治之法,宜补气以养血,何必化毒以祛邪哉?方用补中益气汤∶白术(一两)黄(一两)升麻(五分)柴胡(一钱)陈皮(一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制半夏(二钱)人参(五钱)当归(五钱)水煎服,十剂而肿自消矣。此方乃益气之圣药,非消肿之神剂,何以用之而肿即消也?差真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真气愈虚,邪气愈盛,不能补气之药,而气何以能行,肿何以能消哉?盖补中益气汤善能补气,故能消肿,何况又益以消肿去湿之品,所以易于建功耳。
秘诀∶
补中益气两术,升麻五分钱柴陈,苓三甘草制夏二,参归五钱十剂神。
又用下方亦效∶当归(五钱)人参(五钱)黄(一两)牛膝(五分)荆芥(三钱)茯苓(三钱)天花粉(三钱)附子(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秘诀∶
还有五钱当归参,一两黄牛五分,荆芥苓粉俱三钱,附子三钱草钱存。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