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粤自先祖杏城翁。豫章人。以幼科鸣。第一世。蚤卒。先考菊轩翁孤。继其志而述之。
庚子客于罗,娶先妣陈氏。生不肖。乃家焉。其术大行。远近闻而诵之万氏小儿科云。为贰世。罗有钜儒张玉泉、胡柳溪。讲明律历史纲之学。翁知全可教。命从游于夫子之门而学焉。颇得其传。翁卒矣。顾其幼科之不明不行也。前无作者。虽美弗彰。后无述者。虽盛弗传。不肖之责也。故予暇日。自求家世相传之绪。散失者集之。缺略者补之。繁芜者删之。错误者订之。书成。名育婴家秘。以遗子孙。为三世。惜乎有子十人。未有能而行之者。其书已流传于荆、襄、闽、洛、吴、越之间。莫不曰此万氏家传小儿科也。余切念之。治病者法也。主治者意也。择法而不精。徒法也。语意而不详。徒意也。法愈烦而意无补于世。不如无书。又着幼科发挥以明之者。发明育婴家秘之遗意也。吾不明。后世君子必有明之者。不与诸子。恐其不能明。不能行。万氏之泽。未及肆世而斩矣。极闸人者。苟能如尹公他得庾公之斯而教之。则授受得人。夫子之道不坠。若陈相虽周孔之道。亦失其传也。诸贤勖之哉
造化大慈也。有所授之。于焉有晰于其微。而身皆传之者。是帝之力臣。而轩岐氏嗣响慈父母涂阱陷设夏威。顾乃于意实嗜好而犊之。有形无形之别也。无形而汨天和。即慈父母之怀。犹然灾疹之区。矧乎寒热燥湿之微茫。而又以的为招乎。或者谓彭殇有主。方书之奇也。龙之代甘脆也。则参、术、芎、芩当不与山青并烂。其半为造物所蠹者。天与人不并至也。而不见夫蓬蓬者乎。塞向有方。指而胜之。而胜之。南北海而躅犹有及也。而不见乎豫章之木乎。邓林之腴。青阳之德。然必七年。而后可觉。方芽而斫削是寻。其尽也斯须。柰何养赤子者。爱于一指一。斧斫而还自贼也。其忽锱铢。其什伯。蚤觉者反是。
操寸帙而攻万瘥。代冥冥力。故耳目递贵于方舆之内。所谓朝宓轩而参元宰者。万氏于此道至焉哉。广嗣者弓皇皇焉。而几得之。已痘者治皇皇焉。而几得之。其危而不可必者。
屡屡也。斯书成人之命。所必欲得者。无不得之于万氏。则非龙之诡。而甘脆之可递尝也。
手授其徒。命曰家秘。不佞奄有赤子之邦。不以广而氏者。无以得之于天矣。不佞又不以归万氏。而归
大哉医乎。其来远矣。粤自混沌既判。洪荒始分。太阳之轻清者。以气而上浮者为天。
之重浊者。以形而下凝者为地。天确然而位乎上。地焕然而位乎下。于是阳之精者为日。东升而西坠。阴之精者为月。夜见而昼阴。两仪立矣。二曜行焉。于是玄气凝空。水始生也。
赤气炫空。火始生也。苍气浮空。木始生也。素气横空。金始生也。黄气际空。土始生也。
五行备。万物生。三才之道着矣。是以人之生也。禀天地之阴阳。假父母之精血。交感凝结。以为胞胎也。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始自襁褓。以至龆龄。迨其成童。与夫壮年。岂易然哉。故一月之原。有白露之称。三月之胚。有干桃花之譬。及其三月。则先生右肾而为男。
阴包阳也。先生左肾而为女。阳包阴也。其次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胜己者。肾属水。故五脏由是为阴。其次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己胜也。小肠属火。六腑由是为阳。其次三焦生八脉。八脉生十二经。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丝络。一百八十丝络生一百八十缠络。一百八十缠络生三万四千经络。三万四千经络生三百六十五骨节。生三百六十五大穴。三百六十五大穴。
生八万四千毛窍。则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皆备矣。所谓四月形像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七月则游其魂儿能动其左手。八月游其魄。儿能动其右手。九月三转身。十月满足母子分。其中有延月生者。必生贵子。不足日月生者。必生贫贱之人。诞生之后,有变蒸之热。
长其精神。壮其筋骨。生其意志。变蒸已毕。一岁期焉。齿生发长。神志有异于前也。故曰。齿者肾之余也。爪者筋之余也。神者气之余也。吁。人身之难得也如此哉。方其幼也。有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为母者调摄不得其宜。必不免吐泻惊疳之病矣。及其长也。嗜欲既开。不能修养。是以六气逆侵于其外。七情交战于其中。百忧累其心。万事劳其神。一融之气,安能无病焉。小儿之疮疹。大人之伤寒。
尤其甚也。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亦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夫小儿者。幼科也。初生曰婴儿。三岁曰小儿。十岁曰童子。儿有大小之不同。病有浅各异。观形察色之殊。望闻问切之间。若能详究于斯。可竭神圣工巧者矣。盖望者鉴貌辨其色也。假如面部左腮属肝。右腮属肺。额属心。鼻属脾。颧属肾。肝病则面青。肺病则面白。心病则面赤。脾病则面黄。肾病则面黑。是乃望而知之也。闻者听声知其证也。假如肝病则声悲。肺病则声促。心病则声雄。脾病则声缓。肾病则声沉。此属于脏。又大肠病则声长。小肠病则声短。胃病则声速。胆病则声清。膀胱病则声微。此属于腑。是乃闻而知之也。
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假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则肺病。好食苦则心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咸则肾病。好食热则内寒。好食冷则内热。是乃问而知之也。切者切脉察其病也。假如小儿三岁以下。有病。须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关。从第二指侧。第一节名风关。二节名气关。
三节名命关。辨其纹色。紫者属热。红者属寒。青者属风。白者疳病。黑者中恶。黄者脾之困也。色见红者可治。色黑则危矣。若见于风关为轻。气关为重。过于命关。则难治矣。至三岁以上。乃以一指按寸关尺三部。常以沉实七至为率。添则为热,减则为寒。浮洪风盛。
数则多惊。沉迟为虚。沉实为积。是乃切而知之也。大抵小儿之病。大半胎毒。而小半于伤食也。其外感风寒之疾十一而已。盖小儿之在胎也。母饥亦饥。母饱亦饱。辛辣适口。胎气随热。情欲无节。或喜怒不常。皆能令其子受患。其为母者,胎前既不能谨节。产后尤不能调护。是以唯务姑息。不能防微杜渐。或未满百。而遂与酸咸之味。或未及周岁。而辄与肥甘之物。百病由是而生焉。且小儿脾胃。本自娇嫩。易于伤积。乳食伤胃。则为呕吐。乳食伤脾。则为泄泻。吐泻既久。则变缓惊。或为肝病。食乳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痰火变作。则为急惊。或成喉痹。痰火结滞。或成痛吊。或为喘嗽。又如胎寒者,禀受有病也。脐风撮口者。胎元有病也。鹅口口疮者。胃中有湿热也。重舌木舌者。脾经有实火也。走马牙疳者。气虚实热也。爱吃泥土者。脾脏生疳也。胎惊夜啼者。邪热乘心也。变蒸发热者。胎毒将散也。丹毒者。火行于外也。蕴热者。火积于中也。中恶者。外邪乘也。睡惊者。
内火动也。喉痹者。热毒也。眼痛者。火盛也。脓耳者。肾气上冲也。鼻寒者。风邪在胃也。头痛者。热毒攻也。脐痛者。风湿中也。尾骨痛者。阴虚痰也。诸虫痛者。胃气腐也。阴肿疝气者。寒所郁也。盘肠气者。冷所搏也。脱肛者。大肠虚滑也。遗溺者。膀胱冷弱也。
尿浊者。湿滞脾胃也。便血者。热传心肺也。下淋者。膀胱郁热也。吐血者。荣卫气逆也。
小便不通者。有阴有阳也。大便闭结者。有虚有实也。解颅鹤膝者。胎元不全也。行迟发逆者。气血不充也。龟胸者。肺热胀满也。龟背者。邪风入脊也。语迟者。邪乘心也。齿迟者。肾不足也。疟者。膈上痰结也。痢者。腹中食积也。咳嗽者。肺伤风也。喘急者。痰气盛也。心痛者。虫所啮也。腹痛者。食所伤也。内伤发热。则口苦舌干也。外感发热。则鼻塞声重也。腹胀者。脾胃虚弱也。水肿者。土虚火旺也。黄胆者。脾胃湿热也。斑疹者。阴阳毒瓦斯也。自汗者。气虚也。积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无定位。无形之气也。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惊疳积热者。小儿之常病也。望闻问切。医家之大法也。
若夫疗病用药。如箭中鹄心。则又可以心悟。而不可以言传也。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斯言得之矣。
观形察色辨因由。阴弱阳强法硬柔。若是伤寒双足冷。要知有热肚皮求。鼻冷便知是疮疹。耳冷应知风热证。浑身全热是风寒。上热下冷伤食病。
心经有冷目无光。面赤须知热病当。赤在山根惊四足。积看虚空起阴阳。肝经有冷青。有热肩胞赤亦临。发际白言惊风入。食仓黄是积果深。脾冷应知面色黄。三阳有白热为殃。青居发际生惊候。唇口皆黄是积伤。肺经面白冷为由。热赤人中及嘴头。青在山根惊四足。热居发际积为仇。面黑应知肾肠寒。食仓红是热须看,风门黄可言风入。面目微沉于两
面赤为风热。面青惊可详。心肝形见此。脉症辨温凉。脾怯黄疳积。虚寒白光。
若逢生黑气。肾败命虚亡。
鱼刺惊风证莫疑。气关疳病热相随。命关见此为难治。此是肝家传到脾。初节悬针。气关脉热更堪疑。三关直透黄泉近。此症须知是慢脾。水字生惊肺受风。气关鸣嗽积痰攻。医人仔细辨虚实。出命惊疳火症凶。乙字惊风肝肺随。气关形见发无时。此形若直命关上。不久相将作慢脾。曲虫为候主生疳。若见气关积秽肝。直到命关为不治。须知心脏已传肝。双环肝脏受疳深。入胃气关吐逆临。若是命关为死候。枉教医人免(苦)劳(费)心。流珠形见死来侵。面上如斯亦不深。纵有神丹不可救。医人仔细更叮咛。
小儿方术。号曰哑科。口不能言。脉无所视。唯形色以为凭。竭心思而施治。故善养子似养龙以调护。不善养子者。如舐犊之爱惜。爱之愈深。害之愈切。乍头温而足冷。忽多啼而乱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无脉之风门。以补造化之不及。肠胃脆薄兮。饮食易伤。
筋骨柔弱兮。风寒易袭。父母何知。看承太重。重绵浓褥。反助阳以耗阴。流放饭。总败脾而损胃。闻异声。见异物。失以提防。深其居。简其出。固于周密。未期而行立兮。喜其长成。无事而喜笑兮。谓其聪明。一旦病生。而人心戚。不信医而信巫。不求药而求鬼。此人事之不修。谓天命之如此。欲观气色。先分部位。左颊青龙属肝。右颊白虎属肺。天庭高而离阳心火。地阁低而坎阴肾水。鼻在中而脾土为通气。观乎色之所见。知乎病之所起。又况脾应乎唇。肺通于鼻。舌乃心苗。泪为肝液。胃流注于双颐。肾开窍于两耳。爪则筋之余。而脾为之运。发则血之余。而肾为之主。脾司手足。肾运齿牙。苟五脏之或衰。即所属之先毙。凡观乎外。必知其内。红气现而热蒸。青色露而惊悸。如煤之黑兮。中恶之因。似橘之黄兮。脾虚之谓。白乃疳劳。紫为热极。青遮口角难医。黑掩太阳不治。年寿赤光。多生脓血。山根青黑。频见灾危。虽察色以知乌。岂按图而索骥。朱雀贯于双瞳。火入水乡。青龙达于四白。肝乘肺位。泻痢而带伤须防。咳嗽而拖蓝可忌。疼痛方殷。常面青而唇撮。惊风欲发。先颜赤而目直。火光焰焰。外感风寒。金气浮浮。中藏癖积。乍黄乍白兮。疳热连绵。又赤又青兮。风邪紧急。察之若精。治之得理。鸦声鱼口。枉费精神。肉折皮干。空劳心力。气色改移。形容变易。气乏兮囟门成坑。血衰兮头毛作穗。眼生眵泪兮肝风目。口流痰涎兮。脾冷滞积。面目虚浮。定腹胀而气喘。眉毛频蹙。则肚痛以多啼。蛔出兮脾胃将败。疮兮肛藏先亏。苟瞑眩而弗瘳。纵神仙而何益。手如数物。肝风将发。面若涂朱。心火以炽。坐卧欲冷兮。烦热之攻。伸缩就暖兮。风寒之畏。肚大脚细。脾欲困而成疳。眼瞪口张。热已危而必毙。弄舌脾热。解颅肾惫。重舌木舌。虚热积于心脾。哽气喘气。实火浮于脾肺。龈宣臭露。必是牙疳,哺露丁奚。多缘食积。唇干作渴。肠鸣自利。夜啼分为四症。变蒸周于一年。心热欲言而不能。脾虚无时而好睡。病后失音肾怯。咳嗽失音肺病。肚痛而清水流出者虫。腹痛而大便酸秽者积。口频欠而肝虚。舌长伸而火炽。龟背兮肾风入于骨髓。龟胸兮肺火胀于胸膈。鼻干黑燥。火盛金衰。肚大青筋。木强土坏。丹瘤疮疥。皆胎毒之流连。吐泻疟痢。乃食积之沾滞。不能吮乳者。热在心脾。常欲俯卧者。热蒸肠胃。喜视灯火。烦热在心。爱吃泥土。疳热在脾。腹痛寒侵。口疮热积。脐风忌一腊。火丹畏一周。
惊自热来。痫因痰至。吐泻而精神耗散则危。疟痢而饮食减少心瘁。惊本心生。风因肝致。
搐分左右。症有顺逆。药分补泻。病有虚实。急惊者。由于积热之深。凉泻便宜。慢惊者。
得于大病之后。温补为贵。头摇目窜而气喘兮。上工莫医。口噤鼻张而足凉兮。灵丹何济。
闭目兮无魂。狂叫兮多祟。不知吞吐者死。反加闷乱者危。既明症候。须知调理。胎毒兮甘草黄连。食积兮白术枳壳。急掠搐掣。以导赤泻青。慢惊螈。以补中益气。集圣治疳。备急去积。抱龙丸化痰镇惊。胃苓丸补中开胃。夜啼兮退热凉心。晡热兮养血升提。理中主泻。香连止痢。积热不除。凉惊丸大有神功。沉寒难瘳。养脾丸最为秘密。痰火攻兮三黄丸。
谷下兮一粒金。柴芩治疟。月蝉消痞。潮热金花。咳嗽玉液。疮疥胡麻。丹瘤凉膈。吐泻而渴兮。白术可投。烦热而渴兮。益元为最。丹疹兮消毒。腹痛兮脾积。鼻衄咳血茅花。木舌重舌针刺。口疮不愈者洗心。腹胀不食者平胃。五拗治啼。四苓利水。退黄消肿。胃苓加减以堪行。破积安虫。集圣从容而可治。大抵小儿易为虚实。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
尤忌巴牛。勿多金石。辛热走气以耗阴。苦寒败阳而损胃。如逢食积。解之不可或迟。若过虚羸。补之尤为至急。才少俄延。便成劳毙。
小儿自初生至周岁有疾者。皆为胎疾。
气。阳也。血。阴也。人之有生。受气于父。阳之变也。成形于母。阴之合也。阴阳变成其身。身之中形藏四。头面一也。耳目口鼻二也。手足三也。皮肉筋骨四也。神藏五。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是也。凡九藏者。皆父母一体而分者也。形拘于一偏。而不能相通者。阴之静也。神随感而动者。阳之动也。儿之初生。只是一块血肉耳。虽有形而无所用。虽有五脏。而无其神。犹空藏也。至于变蒸之后。皮肉筋骨。以渐而坚。声色臭味。以渐而加。志意智能。以渐而发。知觉运动。而始成童。此天地生物之心。至诚不息也。有因父母禀受所生者。胎弱胎毒是也。胎弱者。禀受于气之不足也。子于父母。一体而分。如受肺之气为毛皮。肺气不足。则皮脆薄怯寒。毛发不生。受心之气为血脉。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受脾之气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肝之气为筋。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受肾之气为骨。肾气不足。则骨软。此胎禀之病。当随其藏气求之。肝肾心气不足。宜六味地黄丸主之。脾肺不足者。宜参苓白术丸主之。
子之羸弱。皆父母精血之弱也。所谓父强母弱。生女必羸。父弱母强。生男必弱者是也。故儿有头破。颅解。神慢。气少。项软。头倾。手足痿弱。齿生不齐。发生不黑。行走坐立。
要人扶掖。皆胎禀不足也。并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胎毒者。精血中之火毒。即命门相火之毒。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也。观东瘤之论。丹溪胎毒之论。治法可见矣。古方有解毒之方。如黄连甘草法。又有育婴解毒延龄丹。皆良方也。予新立一方。用丹溪三补丸方。苓连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为末。雪水丸麻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名曰生熟解毒丸。小儿日与食之佳。
有胎毒所生者。如虫疥流丹。浸淫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黄胎惊之类。儿之初生。有病多属胎毒。如一腊之脐风。百之痰嗽。难治。恰半岁而真搐者凶。未一岁而流丹者死。是也。况初生之儿。肠胃薄小。血气未充。药石则难进也。荣卫微弱。筋脉未实。针灸则难用也。业幼科者。慎毋忽诸。
一小儿丹发于脸。眼中红肿。手不可近。三日死。
一小儿生下一月后。遍身虫疥浸淫湿烂。其皮如脱。日夜啼。忽一日。其疮尽隐。发搐或问。胎禀不足之证。得于父母有生之初。如何医得。予曰。诸器破损者。尚可补之。
胎弱者。不可补之乎。贵得其要也。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故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长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儿受父母之精血以生。凡五脏不足者。古人用地黄丸主之。或曰。五脏不足。而专补肾何也。曰。太极初分。天一生水。精血妙合。先生两肾。肾者五脏之根本。经曰。植木者必培其根。此之谓也。
或问胎毒之说。予曰。先贤论之详矣。盖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胎之欲也。
火也。故思虑之妄。火生于心。恚怒之发。火生于肝。悲哀之过。火生于肺。酒肉之餍。火生于脾。淫佚之纵。火起于肾。五欲之火。隐于母血之中。即是毒也。男女交媾。精气凝结。毒亦附焉。此胎毒之原也。如谓儿在母腹。饥则食母之血。渴则饮母之血。及其破胎而出。口有余血。拭之不净。咽下腹中。是谓胎毒。斯言也。一人倡之。百人和之。未有辩之者。此书之不可尽信也。胚胎资始。父精所生。身体资生。母血所养。是水珠露花。男女渐分,毫发筋骨。形象斯具。诞弥厥月。气足形全。乃破胎而生矣。初在母腹之时。如鸟之雏。
伏于卵壳之中。何所饮食也。口内之血。乃母临产。恶露渍入口中。未必是母腹中所衔之血也。既云咽下腹中。则入于大肠界。从大便出矣。安得留一儿颈细。其父尝问于予。可养何如。予曰。颈者头之茎也。颈细则不能任元。在父母调养之。八岁后再议。至五岁死。
一儿解颅。未一岁认字念书。父母甚爱之。予曰。此儿胎禀不足。肾虚颅解。真阳弱矣。聪慧早发。真阳泄矣。恐遗父母忧。未一岁而发搐死。
一儿周岁后多笑。予曰。此儿难养。父问其故。予曰。肾为水。心为火。水阴火阳。阴常不。待人引之而笑者。此有情也。见人自笑者。此无情也。后以痘疮而死。
一儿头缝四破。皮光而急。两眼甚小。予曰。脑者髓之海也。肾主骨髓。中有伏火。故髓热而头破。额颅大而眼楞小也。宜服地黄丸。父母不信。至十四岁而死。
一儿发搐。五日不醒。药石难入。予针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父母喜曰。吾儿未出痘疹。愿。可保无事。若在近年不敢许。次年果以痘疹死。
一儿四岁。出痘时颈软头倾。不能自举。予谓其父曰。此儿胎禀不足。疮毒正发。壮火食气。亟补元气。使痘易发易压。幸而保全。再补其阴。不然恐难出二八数也。乃大作调元汤。
连服之获安。
有三因所生者。衣太浓则热。太薄则冷。冷热之伤。此外因也。乳多则饱。乳少则饥。
之伤。此内因也。客忤中恶。坠仆折伤。此不内不外因也。若顺乎天时。适其寒温。则不伤冷伤热矣。慎择乳母。节其饮食。则不伤饥饱。调护之久。爱惜之深,必无纵弛之失也。慎勿使庸医。妄投汤药。误儿性命。
治未病。脐在两肾之间。任冲督脉之所系也。儿之初生。断脐护脐。不可不慎。故断脐。隔衣咬断者。上也。以火燎而断之。次也。以剪断之。以火烙之。又其次也。护脐之法。
脐既断矣。用软布缠裹。待干自落。勿使犯去也。三朝洗儿。当护其脐。勿使水渍入也。脐落之后。当换抱裙。勿使尿湿浸及脐中也。如此调护。则无脐风之病。所谓上工治未病。十得十全也。
治初病。儿生旬日之后。脐风为恶病也。凡觉小儿喷嚏多啼。此脐风欲发之候。急抱小明处。审视口中上。有泡如珠如米。或聚或散。此病根也。其色白者初起也。黄者久也。可用银挖耳。轻手刮出。煎甘草薄荷汤拭洗之。预取桑白皮汁涂之。自此日日视之。有则去之。不可因循。以贻后祸。所谓中工治初病。十全六七也。
治已病。不知保护于未病之先。不知调护于初病之日。其泡子落入腹中。变为三证。一曰撮口。二曰噤风。三曰锁肚。证虽不同。皆脐风也。撮口证儿多啼。口频撮者。此脐腹痛也。
可用雄黄解毒丸。加乳香没药各五分。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竹沥生姜自然汁送下。利去恶涎良。外用蕲艾炒熟杵烂。护其脐。频换。使暖温之气不绝也。不乳者不治。
噤风证。牙关紧急。不能吮乳。啼声不出发搐者。不治。锁肚证。脐突青肿。肚腹胀青筋浮露。大便涩不通者。不治。或问脐风三证。古人有方。何谓不治。予曰。一腊之内。谓初生八日。草木方萌。稍有触犯。即便折伤。经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故噤风者。乳食不得入。则机废于上矣。锁肚者。便溺不得通。则机废于下矣。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者。是也。神出机息。虽有神丹。不可为也。岂蜈蚣蚕蝎诸毒药之可治耶。
一小儿生后三日。啼哭不乳。予视其证非脐风。乃脐腹痛也。取蕲艾杵烂。火上烘热。
掩其脐上。以帛勒之。须臾吮乳而不啼矣。
一小儿生八日。喷嚏多啼。请予视。予曰。此脐风也。视其上果有泡。色变黄矣。乃挖耳刮去之。其父惨然。爱惜之心见于形色。故去之未尽也。有老妪闻之。急使婢女告其父。当急去之。其言迫切。父益惧。自取银挖耳刮之不惜也。遣人告予。予回书曰。旬日后当发惊风。后果病。迎予治之。许浓报。且泣曰。予三十六岁得此一子也。予曰。无伤。投以至圣保命丹而愈。
变蒸非病也。乃儿长生之次第也。儿生之后。凡三十二日一变。变则发热。昏睡不乳。
非病也。恐人不知。误疑为热而汗下之。诛罚无过。名曰大惑。或误以变蒸得于胎病中者。
或曰。儿之生也。初无变蒸。既生之后。当以三十二日一变。至于三百八十四日之后。又无变者。何也。曰。初无变蒸者藏诸用。阴之阖也。中有变者显诸仁。阳之斗也。终无变者。
阴阳阖辟之机成。故不复蒸也。故儿之初生。语其皮肉。则未实也。语其筋骨。则未坚也。
语其肠胃。则谷气未充也。语其神智。则未发开也。只是一块血肉耳。至于三百八十四日。
然后脏腑气足。经络脉满。谷肉果菜。以渐而食。方成人也。
或曰。变蒸之日。必以三十二日者。何也。曰。易传云。之为易。易者。变易也。不易。不足以见天地生物之心。人有五脏六腑。以配手足十二经络。腑属阳以配阳卦三十二。
脏属阴以配阴卦三十二。取其一脏一腑。各以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阳卦之爻。一百九十二。合岁并闰月。凡三百八十四爻。所以变蒸一期之日。三百八十四。以应六十四卦爻之数也。或曰。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所生者何物也。所生之物。亦有说欤。曰。形既生矣。复何生也。所生者。五脏之知觉运动也。故初生三十二日一变。生足少阴肾癸水。肾之精也。六十四日二变。生足太阳膀胱壬水。而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之气成矣。此天一生水也。水之精为瞳子。此后始能认人矣。九十六日三变。生手少阴心丁火。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手太阳小肠丙火。而心与小肠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地二生火也。火之精为神。此后能嬉笑矣。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足厥阴肝乙木。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足少阳胆甲木。而肝与胆一脏一腑。受气足而神合矣。此天三生木也。木之精为筋。此后能坐矣。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手太阴肺辛金。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手阳明大肠庚金。而肺与太阳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地四生金也。金之精为声。此后始能习人语矣。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足太阴脾己土。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足阳明胃戊土。乃脾胃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天五生土也。土之精为肉。脾胃主四肢。此后能匍匐矣。三百五十二日十一变。生手厥阴心包络。三百八十四日十二变。生手少阳三焦配肾。肾主骨髓。自此能坐能立能行矣。变蒸已足。形神俱全矣。正如蚕之眠。不如是不足成人矣。凡一变之过。则筋骨手足以渐而坚。知觉运动以渐而发。日异而月不同。曰变者。变易也。曰蒸者。发热也。祖训云。变蒸虽是胎病。非胎热胎毒可比矣。此少阴生长之气。发育万物者。儿之强者。虽有是病不觉。气弱者始见。如变后形体渐长。知识渐增。反为无病儿也。故无治也。古方黑子散。姑置之可也。其间或有未及期而发热者。或有变过热留而不除者。抑有他故。须详察之。如昏睡不乳。则不须治。
待其自退。
变蒸之时。有外感风寒者。宜发散。惺惺散主之。按摩法亦可用也。有内伤乳食者。宜导。胃苓丸生之。轻则节之可也。有被惊吓及客忤者。安神丸至圣保命丹。如变蒸而后发病。以治病为主。慎勿犯其胃气。咳嗽。甘草桔梗汤加阿胶。吐泻。理中汤加藿香叶。惊风。
琥珀抱龙丸。泻青丸。导赤散。如受病后而变蒸。以养正补脾为主。钱氏异功散加对病之药。惺惺散。四君子汤加苏叶。加防风。
湖广按察司宪长。有子九月发热。恐是痘疹。差人来取予。往视之。非痘。是变蒸也。
。何以辨之。予曰。以日计之。有当变蒸之期。以证察之。亦无痘疹之症。公问。痘何证也。予曰。痘者五脏之液毒也。故五脏各见一证。呵欠惊悸心也。项急顿闷肝也。咳嗽喷嚏肺也。吐泻昏睡脾也。身体皆凉肾也。今公子无之。知非痘。乃变蒸将退也。次日果安。公喜曰。汝术甚精。赠以白金五两。应付而归。
本县胡正瞿。有子二月。发热不乳。予见之。虽似变蒸非变蒸。时乳母皆肥健。必因伤乳发热也。令损之。次日热退而安矣。
脐风发搐者难治。
初生月内。非脐风证。发搐者。此胎惊也。宜至圣保命丹。金银磨水送下。
或用全蝎一枚。薄荷叶包。炙为末。朱砂末三分和匀。猪乳调服。
常发者。名胎痫。不可治也。如变蒸发热甚。发搐者。只用导赤散泻青丸主之。效。
疮疹未出发搐者。此吉兆也。宜用导赤散煎调朱砂服之。效。或将靥发搐者。凶兆也。
气攻心。宜急解救之。用真牛黄脑子各一分朱砂末五分和匀。猪尾尖血和丸小粟粒大。每一丸。灯草煎汤化下。
丹瘤发搐。视其先后何如。先发丹后发搐者不治。此胎毒自外入里也。先发搐后发丹。
此名惊丹可治。此胎毒自内而外也。宜用大连翘饮主之。
连翘(一钱)瞿麦(一钱)滑石(一钱)车前子(一钱)大力子(一钱炒)赤芍(一钱)木二钱)荆芥穗(一钱)蝉蜕(一钱)上为细末。再加大黄。灯心水煎。
虫疥浸淫疮入腹。发搐。难治。急用雄黄解毒丸。升麻煎汤下。疮再发。儿搐止者吉。
发搐。视其病之新久。如初咳嗽时。痰盛气促。连声不止。而不能治。发搐者。宜葶苈丸。
苏叶煎汤下。利去其痰。咳止搐亦止矣。如久嗽不止者难治。宜用小阿胶散。服五分至一钱。煎去渣灌下。如发搐后变嗽者。此风邪入肺也。宜人参荆芥散再发之。
陈皮(去白)荆芥穗桔梗半夏桂枝细辛木通甘草(炙)杏仁(去皮尖)上各等分。水煎姜引。
泄痢发搐。如先吐泻。或痢疾久不止。以致脾胃虚弱者。此慢惊风也。难治。如先发搐发泄痢者。此因发搐之时。多用利惊下痰之药。或多用寒凉之药。伤其胃气。泄痢不止。宜补涩之。钱氏异功散。加木香砂仁肉豆蔻诃子肉为末。山药粉糊丸。米饮水调之。
疟疾发搐。疟作热时发搐者。此宜截去其疟。疟止搐亦止矣。小柴胡汤加常山槟榔乌梅日服。以截其疟。发过服辰砂五苓散。以定其搐。神效。如发搐后变疟者。此脾风之证也。
宜平疟养脾丸主之。
蕲水李中庵。吾婿也。一儿未周岁。因伤食发疟。间一日一发。在子丑时。疟发搐亦发发时切牙呻唤。大便黄绿。努黄而出。用口吮母口。得乳即止。疟后汗出心下跳。腹中鸣。
退后顶上有小热。其父母爱惜之心。疟退搐退。则喜而称愈。疟搐俱发。则忧惧不胜。其母又不禁口。病未十日成疳矣。面色白。囟陷发疏。儿渐羸瘦,请予治之。予曰。此儿先受暑湿。暑则为疟。湿则为痰。又伤饮食。助其暑湿之邪。暑则伤心。湿则伤脾。暑生热。湿生痰。脾土一衰。肝木随旺。疟曰食疟。疳曰食疳。当从虚治。且大哭手撤。皆肝胆之病。
子时属胆。切牙者心肝俱热也。肝木心火。子母病也。大叫哭者。肝病也。呻唤者。肾病也。肾水肝木。母以子病也。肝者厥阴风木也。心跳者。少阴君火也。水火相搏。则内作搐。
故大便努黄而出。用口吮母之口。此内热作渴也。儿口不能言。得乳自解。汗出者。初发之时。邪气拂郁。及其退而有汗。此真气外泄也。故治疟之法。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有汗要无汗。养正为主。此儿汗泄于外。便泄于内。心下跳。腹中鸣。皆火盛证也。肝胆从火治。此其法也。退后顶热。儿顶出颠。亦厥阴肝经之脉也。予制一方两治之。于平疳止搐方中加治疳之药。于补脾消疟方中。加止搐之药。调理五日。疟搐俱止。儿亦渐肥。而疳瘦除矣。附其方于下。其平疳止搐加减于当归龙荟丸。用归身人参炙甘草柴胡川芎各一钱。青皮芦荟木香各七分。胆草酒洗栀仁各五分。半夏大者三个。一本有黄芩陈皮神曲糊丸黍米大。
每服二十五丸。寅卯时竹叶煎汤下。治疟补脾。加味参苓白术散。人参黄蜜炙归身九肋鳖甲使君子白芍药酒炒各一钱。炙甘草青皮去白各八分。浓桂泽泻木香夜明砂柴胡各五分。陈皮七分。一本有干蟾莲肉共碾末。山药糊丸粟米大。每服三十丸。巳戌二时服。炒米汤下。
乳母服加味四物汤。当归川芎赤芍药生地黄柴胡升麻麦门冬木通黄芩酒炒桔梗各五分。薄荷叶七分。灯草水煎服。
急惊风变成痫者。此心病也。心主惊。惊久成痫。盖由惊风既平之后。父母玩忽。不以。使急痰停聚。迷其心窍。或一月一发。或半年一发。或一年一发。发过如常。近年可治。
久则不可治矣。宜服如神断痫丸治之。
黄连(五钱)白茯苓(三钱)石菖蒲(三钱)胆星(一钱)珍珠(一钱)铁花粉(一钱)朱砂(飞三钱)甘遂(五分)上为细末。粟米粉煮糊。入猪心血三枚同杵匀。为丸如弹子大。每一丸。取心一枚。切开两片。入药在内。线扎定。水煮熟。分三服。本汤送下。
一儿三岁。病惊风后。未服豁痰安神之药。自后成痫。每发之时。面色青黑。两目连札如嚼物。涎出于口。昏眩仆地。当欲发之状。即以手探其口中。以吐其涎。如此调理。至七岁不作矣。
一儿四岁。病惊已绝。予用针刺其涌泉一穴而醒。自此惊已不发。予谓其父曰。此惊虽。未服豁痰之药。若不早治。恐发痫也。父母不信。未及半年。儿似痰迷。饮食便溺。皆不知也。时复昏倒。果然成痫病。其父来诉曰。不信先生之言。诚有今日之病。愿乞医治。不敢忘报。予乃问其子。尔病发时。能自知乎。子曰。欲昏则发。乃作钱氏安神丸加胆草服之。教其父曰。尔子病将发时。急掐两手合谷穴。如此调治。一月而安。
急惊风成瘫者。肝主风。风淫末疾。故惊风之后。有手足瘫痪而不能举者。此血虚不能养筋故也。宜地黄丸加当归牛膝川独活肉桂为丸服之。
一女子十四岁。病惊风后。右手大指次指。屈而不能伸。医用羌活防风天麻全蝎僵蚕蝉诸风药治之。病益甚。予叹曰。彼庸医也。不知手足不随。血虚也。伸而不能屈者。筋弛长也。屈而不能伸者。筋短缩也。皆血虚不能养筋之证也。手大指者。太阴肺经之所主。手次指者。阳明大肠之所主。肺与大肠皆属燥金。此血燥之象也。一切风药助风生燥。故血转虚而病转盛。口授一方。用黄人参天麦门冬生熟地黄当归各等分。官桂减半为引经。横行手指之端。共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一丸。食后汤化下。
一小儿惊风后。右手僵硬。五指拳曲。不能举物。兼口角流涎。语言謇涩。予曰。此脾有湿痰。脾不足而肝木乘之。不可治也。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