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 > 粤十味
分享到:

春砂仁 药材信息

简要

春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的干燥成熟果实。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阴虚有热者禁服。

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阳春砂主产于云南、广东,质量较好;绿壳砂主产于云南;海南砂主产于海南、广东,品质较差。


春砂仁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阳春地区发生过一次牛瘟,全县境内方圆数百里的耕牛,一头一头地病死,唯有蟠龙金花坑附近村庄一带的耕牛,却没有发瘟,而且头头健壮。当地几个老农感到十分惊奇,便召集这一带牧童,查问他们每天在哪一带放牧,牛吃些什么草。牧童们说,在金花坑放牧时,牛儿很喜欢吃一种叶子散发出浓郁芳香、根部发达结果实的草。老农们就和他们一同到金花坑,见坑沟两边的林荫下,生长着一种生姜似的植物,散发出一种浓郁的芳香,摘下几粒果实,放口中嚼之,一股香、甜、酸、苦、辣的气味冲入脾胃,十分舒畅。又见牛群来到这里,都停下来饮足了坑水才离去。人们一尝坑水,水也是芳香的。于是老农们即把枝、叶、根、果一齐采回熬水喂牛,果然奏效,一服就灵。消息传出后,人们不但到金花坑采“野姜”治牛病,还挖回去种植到房前屋后。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人吃了这种草的果实后,能治疗人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等,效果奇佳,久而久之这种草的果实就成为一味常用的中药,而这就是春砂仁。



历史悠久的春砂仁

春砂仁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应用历史,原为野生,产于阳春县,唐代已有记载。隋末唐初甄权的《药性论》,宋代刘韩、马志等人的《开宝本草》,元朝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辩》等书籍对春砂仁均有记载。《本草纲目》上也载有:“姜科植物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味,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满,胃果食滞,噎膈呕吐等症。”

春砂仁

春砂仁

春砂仁道地沿革

阳春砂仁(《南越笔记》) ,又名:春砂仁、蜜砂仁(《古今药物别名考》),土密砂(《增订伪药条辩》),是广东省阳春市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特产。封建王朝时,砂仁列为贡品,现时以广东阳春及其邻近地区所产阳春砂仁为道地,量大质优,行销全国。

李珣《海药本草》:“缩砂蜜“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诸国。多从安东道来”。马志:“生南地”。苏颂:“今惟岭南山译间有之”。《证类本草》附有崭州缩砂蜜图一幅。《药物出产辩》:“产广东阳春县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所以有“天下砂仁数阳春,阳春砂仁金花坑”的佳话。清道光县志记述:“砂仁苗茎似高良姜,花在根下成实数十颗,是阳春土产之最。”民国邹鲁《广东通志》稿记载:“阳春砂仁年产千余斤,大半输出境外。”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奖励种植砂仁,山区农民把种砂仁作为致富门路之一。砂仁种植于深山湿润的地方,宜有阔叶林荫蔽,需轻微阳光照射。它在地面的头部长出粉红色针状蔓根而开花结果,立秋季节成熟收获,花果均可为药,叶可制油,配作药剂,花、果焙干备用。县境东山、西山均为产区,以东山产区的为佳,而蟠龙金花坑的为最著,味特芳香,封建王朝列为贡品。1949年,全县种砂仁3169亩,总产2.7吨(干果)。1963年,县在春湾公社大岗坪大队办春砂仁试验示范场,推广人工授粉科学技术。1965年7月,春砂仁试验示范场迁至附城公社崆峒大队西山岭脚的坡地上,始种4亩,1974年发展至40亩,其中试验地1.42亩,亩产鲜果265.7公斤。1978年,全县种植砂仁42798亩,总产鲜果93.5吨,折干果18.7吨(药材部门收购干果5.9吨)。1987年,全县种植面积35646亩,总产鲜果536.1吨(药材部门收购干果30吨)。春湾、卫国、松柏等乡镇,出现一批种砂仁专业户,年收入超万元。尤以卫国乡大岗坪村为多,家家户户均种砂仁。1985年,春砂仁在北京展览,被评为全国优质药材。

砂仁原植物

砂仁原植物


如今,阳春还专门成立了春砂仁实验站,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和栽培,推动砂仁种植业发展。目前,全市春砂仁种植面积20000多亩,年产干果20吨,种植基地在春城镇蟠龙金花坑、五楞湾以及春湾镇的亲村大石田。阳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年产量均为广东省之最,素有“中国春砂仁之乡”的美誉。


春砂仁的培植,习以老株分出的新苗芽为种苗移植。60年代初,为发展砂仁生产,本县开始试验以砂仁果核搭荫蔽棚育实生苗,初获成功。1974年,为适应砂仁生产的迅速发展,解决种苗不足,县革委会主任温兆銮在春湾公社的新村、大岗坪大队办点,以砂仁果核培植砂仁实生苗,由生产队集体派专人培植管理,搭荫蔽棚育苗,培育出大量实生种苗,供应全县发展种植砂仁。当年底,全县种植砂仁总面积发展至45070亩,为历史最多种植面积,比10年前的1964年的5900亩增长6.64倍,砂仁总产量干果34.3吨,比1964年的3.3吨增长9.39倍。数年后,因砂仁种苗渐多,以果核育苗渐少至消失。砂仁种植季节可分春、秋两季,春季为“春分”前后最为适宜,秋季为“立秋”后最为适宜,多为秋植。“冬至”后进行除草和除去枯老茎苗。

春砂仁花

春砂仁花


建国前,砂仁种植习惯不施肥,靠自然生长,俗称“吃雾水”,产量很低,亩产量鲜果不超过5公斤。1965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派员前来本县,对春砂仁进行人工授粉技术作指导,次年夏季获得成功,产量成倍增长。此后,在全县得到全面推广。有部分农户对砂仁进行精耕施肥。在立秋收完果实后,即清除杂草和割去枯老茎苗,还培施火烧土混合磷肥,以保芽苗过冬。“春节”前后,再施氮、磷混合肥,以促苗芽茂长,提高产量,亩产鲜果20公斤左右。


春砂仁的功效

春砂仁是广东省阳春市地道特产南药,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历来被视为“医林珍品”,在医药市场上享有盛誉,驰名中外。春砂仁主要作为药用原料,气香浓郁,味辛辣,具有健胃、旺气、消食之功效。自唐代以来,历代药书均有关于砂仁的记载,《开宝本草》和《本草纲目》以及有关辞书说:“姜科植物阳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和,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满,胃果食滞,噎膈呕吐等症。” 据《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统计,以春砂仁为主要材料的中成药有开胃健脾丸、香砂理中丸、腹痛止泻丸等104种。

阳春砂仁

阳春砂仁


中国人讲究医食同源,就是说在中医的治疗过程要和饮食互相配合,所以药膳也就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广东省是中国比较讲究饮食的地区,尤其注重调补,阳春人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阳春人就比较擅长将不同的药材与饮食相结合,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砂仁是阳春的特产,它的药性又比较温和,营养丰富,所以在阳春,砂仁不仅能做成一道“砂仁排骨”,在专家的搭配下,春砂仁还能做出很多美味佳肴。

砂仁是阳春特产,几百年来阳春人民喜欢用砂仁配菜,起到食疗跟治疗相同的作用。用砂仁跟鱼肉合在一起的鱼饼,可以起到行气、消胀的作用。另外对小孩子跟老人特好,砂仁煮鸡,砂仁有很好的止呕的作用,还可以安胎。另外有妊娠反应的妇女,还有胎动不合的妇女,可以用这道菜起到调补和治疗的作用。

阳春饮食部门根据砂仁的特点调出的“砂仁排骨”、“春砂鸡”、“春砂鱼”、“春砂上汤”等食谱,风味非凡,深受游客赞赏。

砂仁排骨

砂仁排骨


阳春酿酒厂还以砂仁作主要原料,生产出“春砂酒”、“春花白酒”。酒味淳香,清润柔和,营养丰富,祛风活血,醒脾健胃,调中化湿,是广东优质酒之一,酒中佳品,饮誉中外。

还有“春砂蜜”,“春砂糖果”“春砂蜜饯”,都是回味无穷的食品。春砂的花、叶、茎、根、与茶叶酿制出的“砂仁茶”,味道较之一般清茶更为芬香可口,有益身心。


原文标题:春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