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 > 粤十味
分享到:

广陈皮 药材信息

简要

 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气虚、阴虚者慎服。

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广陈皮产于广东新会、四会等地,品质佳。

广陈皮的传说

广陈皮这一称谓最早出如今黄广汉和夫人米氏的身上,黄广汉是宋代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丑科进士身世,从前担任过徐州知府和浙江都漕运使,夫人米氏曾被封赐为“一品夫人”。米氏之所以被封为一品夫人,是由于她用老公所创制的广陈皮为国母杨太后治好了病有功的缘故。米氏自幼饱读诗书,通晓药理,在南宋宋理宗年间,即公元1229年(其时京城现已迁到了临安)奉皇帝的谕诏在皇宫里随侍杨太后四年时刻,在这个时期杨太后得了乳疾,御医们无论用啥药都医治欠好,合理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米夫人把这个差事应承下来了。

黄广汉采用在新会一些特定当地培养的一种柑橘(即是如今的新会大红柑),用特制的办法制成了一种药材陈皮,米氏便用这个药为君药,慢慢地治好了杨太后的乳疾。当杨太后问及这种药材的来历时,米氏由于该药是老公黄广汉研讨发明出来的,所以在她老公姓名 “广汉” 中取“广”字作为这种药材的姓名,称“广陈皮”,以差异于别的的橘陈皮(在此之前称橘陈皮,尔后才称广陈皮)。

新会大红柑

新会大红柑

其时的“广”是繁体字,“广”字头“黄”字底, 也包容有黄氏所创的意思。杨太后对这个广陈皮的成效和黄夫人的医术大嘉欣赏,奏请宋理宗皇帝用“邦显一品夫人”对黄夫人米氏加以封赏。尔后米夫人帮忙其老公将种柑的技能带回新会,并将其制皮之法传给后代,致使代代相延,一向撒播到了今天。

民间流传着另外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两千多年前,一对美丽的凤凰奉命将两颗珍贵的茶枝柑种子带回天庭种植。在途经一片名叫新会的土地时,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一条逶迤蜿蜒的水道绕着青山延伸,余晖从云间倾泻到湖面上,水面像是铺满从天而降的钻石,波光粼粼。山在夕照下很是温柔,像是微醺的仙子。

凤凰

凤凰


这对凤凰完全沉醉在此美景中,竟然忘却了自己身负重任反而在湖边的山上嬉戏起来。夜幕降临之时,凤凰才想起有要务在身,匆匆飞向天庭,却把两颗珍贵的茶枝柑种子落在了山边。凤凰所为之倾倒的那一片水域就是著名的银洲湖,在新会这片如仙境般富饶土地的孕育下,再加上银洲湖上乘水质的滋养,两颗茶枝柑种子茁壮成长。当地人民发现枝柑的柑皮晒制后具有浓郁的香气,并且有健胃消食,祛湿化痰的功效。


历史悠久的广陈皮

翻阅古代历史文献记载,我国用柑橘外皮作中药之用已有约2000多年之久,而一直以来都有柑橘并用的习惯。陈皮,最早名为“橘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随着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的,“此是说其皮功尔……并以陈者为良”中“陈”字提出,在“橘皮”名称中开始出现了“陈”字,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多个方子中有“陈橘皮”的药名。“陈皮”一词在唐以前少见,唐代陆羽《茶诗》也有提到以橘皮煮茶,真正提到“陈皮”一词的是宋代严用和在其撰写的《济生方》一书中。

唐代陆羽《茶诗》

唐代陆羽《茶诗》


但直到元代王好古的《汤液本草》才明确记载:“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陈皮”一词被广泛取代“橘皮”。故陈皮之属的柑橘外皮一直都在民间药用,而宋之后的陈皮一说倒越来越多了,直至明代的李时珍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分类柑、橘之别,并有“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采者为胜”,“广中”即今新会,新会陈皮原料即为茶枝柑皮。

新会作为广陈皮的地道中药材产区,其具备了丰富的种植新会柑的经验累积。新会专门种柑取其皮从18世纪有见记载。据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会乡土志》记载,新会陈皮已经广泛种植,并成为了主要的物产之一。《元大德南海志》是元代记载广东州府(包括新会)的地方志,卷七《物产》记载有“柑子”条,但未见“陈皮”或“柑皮”的描述,可知新会陈皮当时名气不响,更未成规模。至明清两代,得益于葵业带动,陈皮业声誉鹊起。新会商人利用运销葵制品之便,将陈皮大批销往外省,令新会陈皮与新会葵扇名声远播、并称“二绝”在1912年前后,经营新会陈皮的专卖店,光新会城本地已有30间,而兼营葵扇(新会三宝之一)的商号只有五六间。当时,新会陈皮已被运到三大都市——上海、重庆、广州,然后再转销到中国各地区。抗日战争前,新会年产陈皮量已达700吨,仍未能满足中国各地需要。

这样大批量的新会陈皮,经由各大商号向小贩收购后,再进行分销、批发和零售,而小贩则到新会各乡村作零散收购。每年冬至前后,商贩们就带上斤称以及片糖,按陈皮的年份及品质,与种植户们兑换柑皮,这就是“柑皮换糖”。等到1945抗战胜利之后,小贩们更是带上花生油下乡来换购柑皮,这就是“柑皮换油”。不过也有带铁盆、牙膏等日常用品的小贩,下乡来换购陈皮,这就是“柑皮换日常用品”。

广陈皮

广陈皮


历史上,按照市价,一般情况下一两柑皮,可兑换片糖五六两,如果遇到了特殊原因,导致柑皮涨价,则可兑换片糖一斤甚至更多。而一斤上等质量的柑皮在最高价时,可兑换到生油6斤。而柑皮与稻谷的兑换率,通常为一担头,十一月底采收的红柑皮可换稻谷15—20担,在需求高峰时能够换稻谷110担,可见其市场需求,而非新会产的柑皮,每担仅在五元左右,而新会柑皮最差的每担也值十四五元,上等的每担能值百来元。

广陈皮的制作

广东有一顺口溜: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几百年来,新会当地柑农技艺世代传承,包括种植新会柑,晒制陈皮等的技巧,久而久之,新会陈皮成了广东著名的土特产,也造就了现在新会当地独特的陈皮产业和陈皮文化。

新会柑

新会柑


新会柑的种植技巧也非常讲究,唯有使用圈枝苗或嫁接苗木、水田建园、利用老果树进行生产、多施基肥、水旱轮作等技术下才能生产出好的柑皮原料;而且讲究采收时节,不同采收期加工出来不同的货式,不同货式其用途也不同;并陈化环境及条件也十分重要,对新会陈皮储存后的品质情况影响重大。在新会,一直都是采用自然晒制和自然界贮存法加工新会陈皮,所以,新会陈皮质量对产区自然条件依赖非常高。

新会人长久以来都有储存柑皮的习惯和方法,每逢柑桔收获季节,都见“买柑晒皮”和小贩穿街过巷卖柑,但向来“只卖肉,不卖皮”(即无皮柑),形成“家家开柑皮,果皮挂灶眉”、“柑黄秋高爽,果皮满禾塘”和“秋收谷金黄,柑皮煨咸汤”的独有景象。

当地种植与储存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十年一届基、种果用机肥。拣果考眼力,二三刀开皮。反皮看门路,晒皮趁天气。贮皮需有道,伺理比心机”。当地人对新会陈皮的要求颇高,不仅在将柑开皮时讲究刀工,而且存皮也要遵循传统方法。柑以扁种油身皮方为上品,刀以“对称二刀”、“正三刀”或“丁字二刀”方为正统,方式以“冬前好天气,失水软反皮。自然陈晒制,晾晒不迟疑”为内行。除此外,还要做足做好其他措施,适时防烧、防霉、防虫和防潮,老陈皮定装定仓,并适时返晒。比如将柑皮挂在灶尾让灶烟熏,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虫蛀并让其失去活性,新会越陈越香,早已家喻户晓,很多人都将陈皮当做传家宝,世代相传,历史悠久。传统一直流传着“麻绳串灶尾熏,麻袋装阁楼放”,“年年晒新皮,旧皮少伺理”等的存皮做法。

茶枝柑开皮

茶枝柑开皮

广陈皮道地沿革

新会陈皮有四大产区:第一产区:天马、梅江、茶坑、东甲;第二产区:三江、南坦、小冈、大泽;第三产区:双水、罗坑、古井;第四产区:司前、崖西、沙堆、崖南。新会陈皮与非新会产地陈皮的区别,其质量特色明显,主要依据是新会陈皮的品种、水土、气候等因素。

广陈皮原植物——茶枝柑

广陈皮原植物——茶枝柑

新会陈皮品种——茶枝柑(大红柑),是从分布于新会古兜山脉、牛枯岭山脉和圭峰山脉的河谷地带野生品种群驯化而来。据调查,在古兜山脉发现百年以上野生桔树群落。历史上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柑、高督柑和短枝密叶柑等5个品系,其中以软枝形“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为上品。由于品种质量特色明显,用其果皮晒制的新会陈皮也因此品质独特。特定的品种基因成为新会陈皮质量突出性的基础。

茶枝柑分布

茶枝柑分布


新会境内西江和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元素随洪水带到新会银洲湖与潭江水交汇,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含盐量达3—9‰,因此水土成分中渗透了海水的元素。由于西江的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的海水共同作用,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份类型,丰富的水分、沉积机质和海水盐类成就了新会陈皮脱颖而出。这种土壤所出产的茶枝柑皮薄、油室大,挥发性油和黄酮类含量高,同时又有更为丰富的微量营养组分,风味强浓却不燥烈。其中黄酮类的橙皮苷是陈皮中最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抗癌、抗病毒,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抗过敏、降血压方面的功效显著。

潭江

潭江

新会地处北半球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充分(年均温度数21.8℃,最高7月份达28.3℃,最低1月份13.4℃,年均日夜温差达6.9℃,10℃以上有效积温达7729.7℃);光照时数足(年均日照时数1731.6小时);雨量充沛(年均降量达1784.6mm);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达349天),堪称珠三角的福地,这里以典型珠三角精耕细作制度见称,富有柑桔的栽培经验。

而在新会民间流传,在以能看见熊(ní)子塔的田区所产的陈皮是最好的陈皮,主张以梅江村、天马村、茶坑村、西甲村为核心产区,价格相比临近村落也高出许多。

梁启超故居背后的熊(ní)子塔

梁启超故居背后的熊(ní)子塔

道地产区地图

道地产区地图

广陈皮的功效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这是金代李东垣《珍珠囊药性赋》中的“六陈歌”。说的是药中六陈之狼毒、枳实、枯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欲得陈久者良,不得用清新也。

“百年陈皮胜黄金”,1929年产的“首届新会陈皮皇”在2015年曾经拍出55万元一斤,比黄金贵重许多。

百年陈皮胜黄金

百年陈皮胜黄金

为何陈皮以“陈”为贵呢?

“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是广陈皮的药效优势,而广陈皮只能通过“陈化”才能实现此药效,越“陈”越显效。其原理明代的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有明确记载:“……去白者兼能除寒发表,留白者兼能补胃和中。微炒用。产广中,陈久者良。按:陈皮辛苦之性,能泄肺部金,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时性已极热,如人至老成,则酷性渐减。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中州之胜剂也。乃《大全》以为多用,独用有损脾胃,师心之过耳……。”3~8年的陈皮,带刺鼻的香气;9~20年的,清香扑鼻,醒神怡人; 20~40年的则是纯香味,甘香醇厚;50年以上的,弥足珍贵,陈化脱囊,超凡脱俗。

陈皮

陈皮

(一)广陈皮的药性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一般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气虚证、阴虚燥咳、吐血证及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许多知名中成药如:蛇胆陈皮片、二陈丸、健儿清解液、小儿消食片、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小儿止泻安冲剂等1000多种中成药皆含有陈皮。

陈皮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养生保健药。

1、祛痰湿

陈皮+姜汁泡水喝,也可以加一些黄冰糖。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黄涛评价此方很不错,值得推广!陈皮祛痰湿,姜汁有辛散的作用,它们都是除湿气的“小能手”。

2、防晕车

乘车(船、飞机)前1小时,每隔20分钟放1片进口腔,崩解后吞下;车(船、飞机)开动后每隔10分钟放1片进口腔,崩解后吞下,吃几次即可起作用。

3、清肠

取番泻叶10~15g,陈皮6g,开水1000ml冲泡,密盖20分钟,分2~3次饮服。番泻叶具有泻下的作用,可以行气通便,加上陈皮可清洁肠道。

4、治咳嗽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也可取鲜橘皮适量,切碎后用开水冲泡,加入白糖代茶饮,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5、除腻消食

推荐山楂陈皮粥。山楂和陈皮都是消食利器,而大米粥又比较温和,同煮熬制食用,可以消除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制作时水添多一些,此粥熬煮时间较长,一方面使米软烂易消化,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山楂和陈皮的作用。

6、抑菌

陈皮对浅部真菌有抑制作用。用陈皮可以治皮肤癣菌病。将干燥陈皮粉碎浸泡于95%乙醇后提取,分别制成25%陈皮酊和25%陈皮软膏,涂抹于患处即可。

(二)广陈皮的“食”性

“陈皮”是知名中药材,也是保健、食疗的天然佳品,以及饮膳调味品。元代,在我国乃至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疗专著《饮膳正要》中,就有记载使用陈皮的河羹、鸡头粉馄饨、盏蒸、鼓儿签子、鱼弹儿、猪头姜豉、仓馒头、鹿奶肪馒头、茄子馒头、剪花馒头、酥皮奄子、莳萝角儿、天花包子、茴香汤、羊藏羹、羊骨粥、猪肾粥、羊肉羹、鹿蹄汤、狐肉汤、乌鸡汤、牛肉脯、鲫鱼羹、鲤鱼汤等20多条方,可见陈皮在当时普遍使用,不只在南方,而且在北方也很受欢迎,连宫廷也少不了。

广东人对于陈皮的使用更是到家,煲汤、炒菜、焖炖、甜品样样精通,让人看后垂涎欲滴。近几年形成的陈皮宴也成为新会陈皮独特的陈皮食用文化,陈皮鸭、陈皮骨、陈皮豉汁风味鱼、陈皮鸡、陈皮饼、陈皮瑶柱粥等都是丽宫陈皮宴的重头戏。这不仅仅是味觉享受,更是视觉上的盛宴,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六集《五味的调和》中隆重介绍了新会陈皮以及陈皮鸭等菜式。陈皮食用文化已经逐渐由新会、珠三角等地传至港、澳及东南亚等海外地区。

陈皮鸭

陈皮鸭


广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应用于1000多种中成药配方中,又是家喻户晓的药食同源佳品,向来享有盛誉,堪称“岭南一药”。


原文标题:广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