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痧症疗法

痧症:“痧”是民间习惯的叫法,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另一方面是指痧症,又称“痧胀”和“痧气”,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而是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是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的一种表现。临床上许多疾病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一)痧症的成因


古人认为痧症主要由风、湿、热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症。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


(二)莎症的主要特征


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其表现可有轻有重,一般证候表现为头昏脑胀,胸腹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入气则作肿作胀;入血则为蓄为瘀;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则脘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急、重证候则表现为心胸憋闷烦躁,胸腹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猝然晕眩昏倒,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不醒,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


(三)治痧疗法


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用手指、金属针具等,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


(四)治痧的原理


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排泄瘀毒、退热解凉、开窍益神等功效。


(五)治痧的作用


治疗法具有解表祛邪、幵窍醒脑、调畅气血、清热解毒、疏经活络、行气止痛、运脾和胃、化浊去湿、急救复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对许多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并能起到保健强身、美容等作用。刮痧疗法的常用器具有苎麻、八棱麻、小蚌壳、硬币、瓷碗、瓷酒杯、瓷汤匙、药匙、有机玻璃纽扣等。


(六)治痧的工具


主要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且不导电、不传热的水牛角特制的刮痧板,在几何形状上,做成不同的边、弯、角及不同厚薄,施于人体对各部位能曲尽其妙。为了减少刮痧时的阻力,避免皮肤的擦伤和增强疗效,在刮痧时常使用某些介质作为润滑剂,常用的介质有香油、菜油、温开水或白酒等。此外,还应备一些75%。的酒精和消毒棉签等,必要时用于皮肤消毒。


(七)治痧方法


主要包括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等。

1.刮痧法是用铜钱、瓷匙、硬币、纽扣、刮痧板等钝缘面蘸刮痧介质后,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拭,分直接刮痧法和间接刮痧法。


2.撮痧法又称“抓痧法”“捏痧法”,是施术者用手指撮、扯、拧、点揉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及点揉法等。


3.挑痧法是施术者用针剌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4.放痧法又称“刺络疗法”,它与挑痧法基本相似,只是此法刺激性更强烈,多用于重症急救,具有清泄痧毒、通脉幵窍、急救复苏等功效。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痧病重症和痧毒瘀积阻滞经脉的病症。


(八)痧象及代表的病种


刮痧之后皮肤所产生的反应就是痧象,常见的痧象包括体表局部组织潮湿、紫红或黑色瘀斑、小点状紫红色疹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如“伤风”(即风热风寒感冒)、“中暑”(俗称发痧)。如为慢性习惯性痧症则称“牛皮痧”,凡有病源之处,其表面轻可见微红,花朵状,重则青紫成斑成块,触之有隆突感,如“泥湫痧”(急性肌痉挛、抽搐)、“绞肠痧”(急性肠胃炎)等,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证,病程短,病情轻,预后好;痧暗红,呈斑片状或瘀块,多为里证,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随着刮痧的治疗,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变散点,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是有效的。刮痧,在经济和医药卫生不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贫穷地区,有时是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九)注意事项


刮痧疗法是通过刮痧工具在人体一定部位作用来实现的,所以部位的选择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刮痧工具与操作方法决定了刮痧疗法的性质,刮痧对皮肤的刺激主要是线与面的形式进行,同时也包括穴位的刺激,但刮痧对穴位点的刺激往往不要求像针灸治疗那样准确。这就是说,刮痧与经络的关系更为密切,故有“宁舍其穴,不失其经”之说,因此,若能掌握基本的经络穴位知识,无疑对刮痧是有帮助的。

原文标题:痧症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