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原始自然进化阶段

黎族医药和祖国传统医学有较深的历史渊源,互通互同性较强,同时博采众长。也曾受天竺(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外来医学的影响,如黎医中的咒术,就出自印度婆罗门教。黎族与回族是海南较早的先民,长期杂居。回族则来自中东波斯湾的阿拉伯国家。万历《琼州府志》记载:“其在外州者,乃宋元间因乱挈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谓之番村、番蒲、不食豕肉、家不供祖先,共设佛堂,念经礼拜,其言语相貌与回回相似,采鱼办课。”嘉靖《广东通志》记载“三亚里者番人来自海上,初本姓蒲,今多改易,不食豕肉”。《黎岐纪闻》说“黎头辖一峒者为总管,辖一村者为哨官,第峒于峒长之下各村另置一黎首,每村置有黎甲二名”。这就是自古以来黎族的峒酋制,世代相袭。黎族的先祖约5000多年前便在海南岛繁衍生息,那时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产力决定了黎族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影响较深,往往峒首由妇女担任(相当于酋长)。宋人周去非《海外黎蛮》记载直至宋代,海南黎族的峒首仍由妇女担当钆峒首需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信誉好,威信高,需懂一定的巫卜医术,且传女不传男。所以黎族行医中,女性居多。如宋代著名女首领王二娘,曾统领黎族36峒。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黎族的母氏族逐渐向父氏族公社转变。


海南岛热带雨林几乎覆盖全岛,尤其是五指山地区,林莽深密,烟雾缭绕,瘴疠弥漫,蛇虫猛兽出没横行。黎族先民为了生存,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身上长了多个疖和痈,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仍需出去采集或狩猎,为此穿行荆棘丛中,常被荆棘或尖石刺伤。如果荆棘或尖石碰巧刺破了一个成熟的疖和痈,起到排脓的作用,肿痛减轻,疖和痈逐步愈合。但未被刺破的疖和痈久未愈合,直到自行穿破才能愈合。黎族同胞通过留心观察、反复比较,从中悟到被刺破的疖和痈有利于排脓,能产生促进疖和痈早日愈合的医学效果。以后当他们再患疖和痈或者看到别人患疖和痈及疖痈已成熟的时候,他们便能主动地折一根刺或拾一小块尖石来刺破脓头排脓。随着长期经验的积累,发现除了尖刺或小尖石块,还可用狩猎后吃剩下的动物尖骨、蚌壳、獾猪毛等代替。而破溃排脓后的伤口经清水浸泡、洗涤后伤口愈合更快。后来当人们伤口感染,经久不愈时,便到溪流、河水中洗涤,其目的在于清洗伤口,促进伤口早日愈合。这是黎族同胞的早期医疗活动之一,是物理疗法中自然水浴疗法,属于早期的外治疗法,是黎医中常用到的放血疗法。


又拿黎族生活饮食习惯来说,如他们习惯吃槟榔,吃槟榔后没几天,打下了肠道中的蛔虫,虽然他们不懂得槟榔果中的药理药性,但他们知道槟榔果与蛔虫的关系。因此,他们将槟榔作为驱蛔药物的知识进行口头传授并积累下来。又如瘴疟长期虐困着黎民,他们通过服用一种青蒿的植物,瘴疟的症状马上消失。在同疾病作斗争中,黎族同胞不断积累经验,丰富提高,战胜疾病。如上文提到的放血疗法以及灸蜹、罨捻、药浴,尤其对疟疾、伤寒,外伤骨折、热带病及传染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据《元史·安南传》记载,元朝至元二十四年,朝廷曾征发海南四州黎兵数千,随队有军医。分乘战船一百二十艘远征攻打交趾(今越南)。可见当时黎族医术有相当高水平,并得到朝廷的认可。


原文标题:原始自然进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