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受外来医学影响阶段

一、受中原传统医学的影响


海南岛是移民岛,海南移民大多是各个朝代从内陆迁徙并繁衍发展起来的。《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记载:先秦时期已有汉人迁琼,隋唐朝渐多。元宋时期迁入已遍及全岛沿海一带,甚至岛内山区。明清时期,因通商贸易者迁入剧增。到了近代,国民党军队从海南撤兵逃离到台湾后,滞留海南士兵近万人。解放后,开发建设海南,又有数十万大军、内陆居民陆续迁入。海南岛外来移民中,有的是各朝代派遣戍边官兵,有的是流放贬谪官臣,有的是通商贸易或避乱人士,都是海南岛的建设开发者,他们大量迁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使中原医学医药迅速传入海南,使本土黎族医药和祖国传统医药得到充分的交流,互通互融,不断促进了黎族医药的发展。北宋文豪苏东坡在儋州期间,劝诫黎民弃巫习医。《明宣宗宣德实录》载宣德九年(1434年),为平黎乱设县丞、巡检等官“专职抚黎”,对土官赐予冠带、币钞、文绮、酒、药等。《广东通志》载嘉靖十八年为抚黎,于儋州南丰、定安岭门设抚黎局,归化者免其产税三年,教其习礼节,医治病疾。到明清两代,海南岛有很多儒医济世。明朝“一代文宗”丘濬,“岭南巨儒”钟芳、郭守海;清朝崖州人孟安节、何仪俊,儋州的钟其景、钟霖润、羊金辉等均医术高超,以医济世。


二、受西方医学的影响


西方医学进入海南岛较早,据《海南岛史》记载,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耶稣会派宣教师葡萄牙人巴特勒·加俄牧师(P.cago)从日本赴印度途中,遇风暴漂流到三亚。这是最早基督教传入黎族地区之始。1840鸦片战争后,大批西方教派涌入海南岛,他们一边洗礼传教,一边办福音医院、孤儿院、育婴堂、学校等,并培养本土医疗助手和护士,以医传教,救济病人,传播西医知识。据《棕榈之岛》记载,1881年(光绪二十年)美国长老教会C.C杰尔弥森(Mr.C.C.Jeremiassenk中文名为冶基善)来到海南乐罗(现为乐东县乐罗镇),并办了一家免费的诊疗所。1887年(光绪二十六年),清朝名将冯子材提督的军队在海南儋州受流行性疾病袭击,美国长老教会宣教师杰尔弥森治好官兵。为表感谢,冯子材赐赏一块地给予杰尔弥森建造教堂。他曾多次携妻带子深入到琼中、保亭、乐东等黎族村寨进行传教行医活动。1896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年美国长老教会海南教会在海口盐灶村(现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后侧)建办福音医院,是海南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海南省人民医院前身。


1630年(明朝崇祯三年)天主教传入海南岛,1901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申丑年)法国籍神甫安特连“古列斯在海口得胜沙路创办了中法医院和惠爱医院(现琼山区人民医院)。


《通什文史》载:1913年南茂峒南托村(现为琼中县中平镇南茂管区)“苗酋”陈日光被山熊扒伤眼球,遂到嘉积福音医院求治,愈后接受洗礼,成为海南少数民族第一个著名的基督教徒,回南茂建教堂,拜上帝传播西医知识,成为本民族地区传播西医知识的第一人,为教会首领。当时教徒及慕道者近万人之众。如1927年,番阳峒发生天花疫病,死亡无数,基督教传播入番阳,美国牧师黄生括向群众传授卫生知识,赠送牛痘疫苗,教群众种牛痘预防天花。群众种牛痘后,患天花病人减少了。1930年美国牧师黄生括和岛内传教士王保田、王保川兄弟(海南那大人)在白沙王交良的带领下,从那大经白沙至番阳峒千打村传教行医,救治黎民。


海南岛一时成为国外各教派的天堂,被称为东方的“巴比伦”。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二是外国教徒在大陆受义和团、大平天国的排斥和杀戮;三是海南受佛教影响不深,民心纯朴,信仰心强。当时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等教派,海南当时统计总人口260万,教徒和慕道者数十万人,仅外籍传教士就有数百人之多,行医治病是传教士们用来叩开海岛民众心灵的法宝,但也确实给当地人们带来一些先进医学科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当地人们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自1560年第一位葡萄牙传教士踏上海南岛后,先后有数百传教士携妻带子到海南从事传教行医活动,可惜史书匮乏,记载不详,现就所见史志资料,追考记下以飨读者。

原文标题:受外来医学影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