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药
分享到:

熏蒸疗法

熏蒸疗法是熏、蒸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是使药物在温度的作用下,熏、蒸体表,使肌肤毛孔开启,赶寒湿病气从汗而散,以治疗筋脉气滞瘀阻病证。


(一)使用方法


1.熏法


熏法主要药物有冰片、雄黄、硫黄、三百棒、艾绒、麝香、莒蒲、乳香、没药、松香、皂角、桂枝、刺老苞、白京条等20多味药物.上药各适量,焙干后研末。先取艾绒匀铺在约30cm大小桑皮纸上,再取药末,均匀掺在艾绒上,然后卷成直径2cm的柱状熏条,外用鸡蛋清涂抹,糊上1层桑皮纸,两边各留空3cm,捻紧即成。可制作多条备用。医者将熏条点燃(无明火焰〉,用烟熏、热烘患处,每次煎烘5~15分钟,日1次。亦可用一块浸有桐油的青布铺于患处,医者手持点燃的熏条,点烧隔布熏患处。


2.蒸法


蒸疗药物由透骨风、大血藤、过岗龙、五爪风、威灵仙、老龙针、白京条、红藤、爬岩条等20多味药物组成。将卜.药切碎后放入大锅内煎煮,煮沸30分钟左右后在锅上放一木制的甑子,内能站下一个为宜,将用木板制作好的甑隔放入甑子内的锅上,人站在甑隔上,将甑盖罩上(中心留孔如人头大),人头露出,颈部用毛巾压好,用小火蒸,时间约半小时至3小时不等。在蒸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高低,高了会灼伤皮肤,低了达不到治疗作川,一般以保持38~40℃为宜。蒸时医者始终候在身边,以防止病人久蒸产生虚脱。过程中要多次问病人能否坚持。同时观察病人脸色,如脸上通红,大汗出为正常;面色苍白,出虚汗,则马上停蒸。出甑子后用开水冲糖口服通常1天蒸1次,10次为1疗程。也有的不用木甑子,而用厚布或塑料布套住身体(留出头部),但一定要制有手扶架,以防病人摔倒。另外,也有用煮酒甑子代替木甄子,不另外配药,而是在煮酒结束后,取出酒糟,趁酒甄子还是热的,人站进去,加塑料套子(留出头部)即可。


(二)适应证


熏蒸疗法多用于治疗风气病、肚子病、小儿抽筋、骨节痛、风湿麻木、半边瘫痪、伤寒、受凉、湿疹、风疹、腰痛、蚂蚁不过节、痔疮等多种病证。蒸法尤其对比较顽固的风湿麻木、关节肿痛、行走不便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禁忌证


对一些火热性疾病如高热、火眼、火牙痛、呕吐、咯血、流痰、疱疖、痔疮出血、崩漏、大便干结等不适宜使用熏蒸疗法;对于气血亏虚、大病之后,头昏日眩、心慌、胸闷、气急等病亦不适宜熏蒸。熏蒸后需加强营养,禁食生凉之物,同时避风寒、忌房事。

原文标题:熏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