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词典频道 > 中成药 > 正文

十枣丸

摘要:【方源】东汉《伤寒论》;《现代中成药》70页;《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5页。【组成】芫花(制)238g、甘遂(制)238g、京大戟238g、大枣(墨枣)286g。 【制法】以上四味,甘遂、芫花、京大戟粉碎成粗粉;大枣煮熟,去皮、核,制成枣泥,与上述粗粉搅匀,烘干,… 收藏
【方源】东汉《伤寒论》;《现代中成药》70页;《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5页。

【组成】芫花(制)238g、甘遂(制)238g、京大戟238g、大枣(墨枣)286g。

【制法】以上四味,甘遂、芫花、京大戟粉碎成粗粉;大枣煮熟,去皮、核,制成枣泥,与上述粗粉搅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辛,微甘。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果皮表皮细胞黄棕色至红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断面观角质层厚约至10μm。有时可见无节乳管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厚壁细胞几无色,呈长方形、棱形、类三角形,壁微木化或非木化。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23-45μm,表面有明显的网状雕纹。

2.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1滴,点于滤纸上,加1%三氯化铁溶液1滴,显污绿色;另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数滴,必要时置水浴中稍加热,即显红色。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用于水饮积滞,腹水肿胀,胁下疼痛,喘逆气急。
1.悬饮。症见咳嗽唾痰,胸胁或胸背牵引作痛,心下痞满,气紧气喘,甚则不能平卧,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症见全身浮肿,按之陷指,伴腹胀喘满,大便不畅,脉沉实。
【按语】方中甘遂、大戟、芫花均为泻水逐饮之品,泻水之力甚强,服后可致连续泻下,使潴留之水饮从二便而出。三药之中,芫花体轻走上焦,擅泻胸胁之水饮;大戟走中、下焦,擅泻肝肾之水浊;甘遂则走全身以泻全身之水饮,三药合用,其药力更为强劲而快捷。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药既然有毒,何以不用甘草,却用大枣?要知,“水饮”属阴邪,甘草味甘,虽能缓解上述三药之毒,但甘草反甘遂、大戟与芫花。此外,甘草甘壅滞湿,不利水饮之祛除。大枣甘温,不仅能缓解上述三药之毒,且能补土制水,通过补土制水,既可增强利水之力,又可使上述三药的峻下利水而不伤脾肾。药理实验表明,大枣含蛋白质,有助于利水;而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及其盐类则有抗利尿作用。可知,张仲景特意用大枣作为本方的方名,是有其含义的。
本方名为“汤”实为“散”剂。原因是方中甘遂的成效成分难溶于水,故此三药不能作汤剂,只能为散,大枣煎汤送服,这种服药方式有其科学性。
【现代应用】
1.胸腔积液:《中医杂志》(1959,3:45)报道:某男,7天前患感冒,形寒发热(体温39度),流涕,稍咳痰少,咽喉不适,声音嘶哑,呼吸时胸痛,服退热剂体温不退。体检:右胸前区第四助以下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弱或消失。X线透视:右侧第三助以下胸腔积液。诊为渗出性胸膜炎。治宜逐水祛饮。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研末,第一天1.5g,以后每天增加0.3g,至3g为止。装胶囊,大枣10枚煎汤,每晨空腹送下。连服6天后,诸症消失,X线透视积液消除。
2.肝硬化腹水:《经方发挥》:某男,58岁。以肝硬化腹水收入院。用利尿药品(如速尿)方可排除小便,但量不多,如停用速尿1日,小便几乎点滴不通。患者腹如釜,只能坐立,不能平卧,痛苦万状。诊其脉弦大而数,为邪实之象;舌质紫红,两侧呈绛蓝色,为淤滞之象;舌苔厚腻。结合脉证,虽是正虚邪实,但未至阴阳过于虚衰阶段,尚可一攻。投以十枣汤2剂,每日1剂。服后有恶心、腹痛,并伴有少许呕吐反应,泻下水液多次,腹部自觉轻软。虽多次泻下,但精神尚好,间服培补脾肾之品2剂后,又给予十枣汤,服后泻下如前,但未呕吐,只有少许恶心,而腹胀顿消,松软平坦。于是继进以补脾肾为主,消导之品为辅,短时间未发生腹水,一般情况良好,出院调养。
3.晚期血吸虫病腹水:《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9:20)报道:某女,30岁。有河水接触史。9年前曾患腹水,经中医治疗,服药30余剂,腹水消失。翌年生一男孩,平日尚能参加轻微劳动。4年前又出现腹水,大便带血,月经不调,时有寒热,咳嗽,精神倦怠,劳动力丧失。入院检查:肝肿11cm,腹围96.5cm,大便血吸虫卵阳性。早上服十枣丸,下午服瞿麦合剂1剂,连服5天,腹痛、腹泻,大便下血。第6天停服,便血即止。第二疗程服药同前。共住院18天,服药过程中呕吐不甚,其它反应较轻,大便排出物平均每天为2360g。出院时较入院时腹围减少12cm,肝脏缩小6cm,大便化验血吸虫卵仍为阳性。追踪观察,体征好转,己能参加劳动。
4.良性颅内压增高症:《陕西中医》(1991,1:29):某女,42岁。1986年4月5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因经常头痛,恶心呕吐,经某医院检查:眼底有片状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脑室造影诊断为“颅内压增高症(良性)”。患者自诉头痛晕眩,以前额为重,视物不清,颊木唇麻,恶心呕吐,胃纳欠佳,嗜卧肢沉,小便短赤,大便正常。察其体形肥胖。Bp120/80mmHg,舌质淡,苔微黄,脉弦滑。证属风痰。治以逐痰利水,通络息风法。方用十枣汤加味;芫花、甘遂、大戟各6g,大枣10枚,钩藤10g,全蝎2g,水煎服,10剂。药后诸症好转,尿量增多,每晚3-5次。为攻邪不伤正,间服香砂六君子汤。共服十枣汤49剂,香砂君子汤14剂,颅内恢复正常,诸症痊愈。
【禁忌】
1.孕妇禁用。
2.勿于甘草同饮。

3.本方为攻逐水饮峻剂,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中病即止,勿使用过量。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1-2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50粒重约3g。

【贮藏】密闭,防潮。



原标题:十枣丸

词条标签:十枣丸

上一篇:通幽润燥丸下一篇:麻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