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词典频道 > 中成药 > 正文

大黄附子丸

摘要:【方源】东汉•《金匮要略》;《中成药新用途》78页。【组成】大黄、炮附子、细辛。【规格】丸剂:大蜜九,每丸9g,每盒装10丸;水泛丸,50粒6g,每瓶150g。【用法】口服:大蜜丸,1丸/次,2或3次/日;水泛丸,6-9g/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老年人及儿童酌减。【功效】温里散… 收藏
【方源】东汉•《金匮要略》;《中成药新用途》78页。
【组成】大黄、炮附子、细辛。
【规格】丸剂:大蜜九,每丸9g,每盒装10丸;水泛丸,50粒6g,每瓶150g。
【用法】口服:大蜜丸,1丸/次,2或3次/日;水泛丸,6-9g/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老年人及儿童酌减。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实证。症见便秘,脐腹冷痛或胁下偏痛,苔白,脉紧弦。
【按捂】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温散寒凝而开闭结,以治脐腹冷痛,为君药。附子没有通便的功用,故又选用善于泻下通便之大黄为臣药,大黄虽属寒凉之品,但与辛散大热之附子配伍,则寒性被制而存其走泄泻下之性,两药相伍,制性存用,共奏温里通便之效。至此,按理无须再选用其他药物了,原因是根据本方证之病因病机,附子、大黄相伍,其温里通便之力已可达到治疗目的了。之所以选用细辛,系借其散寒止痛,并辛温宣通之性以增强附子温散寒凝之力,并可协助附子以制药大黄之寒性而又不阻碍大黄走泄之性,为佐药。
【现代应用】
1.三叉神经痛:本病为面颊部疼痛难忍,连及目和上牙齿,痛如电击,时发时止。釆用大黄附子丸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9例,效果显著。用法:口服大黄附子丸(水泛丸),9g/次,早、中、晚各服1次,温开水服送,3日为1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止。总有效率为98%。用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4个疗程,平均为2.5个疗程。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2.慢性结肠炎:本病多由脾肾阳虚,气血瘀阻所引起。运用大黄附子丸治疗,效果显著。用法:内服大黄附子丸(大蜜丸)1丸/次,早、中、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10日为1个疗程。结果:用大黄附子丸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124例,其中男59例,女65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0岁,平均34.5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8年,平均为4.7年。总有效率为89%。
【使用注意】
1.孕妇禁服。
2.中医辨证属湿热夹积滞中阻者慎用。

原标题:大黄附子丸

词条标签:大黄附子丸

上一篇:温脾丸下一篇:大承气(汤)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