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杜衡(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杜衡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或宜昌细辛Asarum ichangense C. Y. Cheng et C. S. Yang的干燥全草。春、夏二季采收,洗净,低温干燥。杜衡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四川;宜昌细辛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 中药名称杜衡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ASARI FORBESII

  • 别 名马蹄香、杜细辛、土细辛

  •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 马兜铃科

  • 分布区域杜衡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或宜昌细辛Asarum ichangense C. Y. Cheng et C. S. Yang的干燥全草。(《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和小叶马蹄香Asarum ichangense C. Y. Cheng et C. S. Yang的全草、根茎和根。(《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的干燥全草。(《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分布产地

杜衡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四川;宜昌细辛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全草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采收,洗净,低温干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4-6月间采挖,晒干。(《中药大辞典》)
4-6月间采挖,晒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性状

杜衡:呈段状。根茎圆柱形,灰棕色或淡棕色,粗糙,有环节,节间长1-9mm,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呈细圆柱形,具细纵纹;切面黄白色或类白色。叶片宽心形或肾状心形,灰绿色,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具长柄。花被管钟状,顶端3裂,内面暗紫色,具明显的格子状网纹;花柱先端2浅裂,柱头侧生。气香,味辛辣,略有麻舌感。
宜昌细辛:叶圆心形。花被管壶状;花柱不分裂,柱头顶生。(《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杜衡:常卷曲成团。根茎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灰黄色,粗糙节间长1-9mm。根细圆柱形,表面灰白色或浅棕色,断面黄白色或类白色。叶片展平后呈宽心形肾状心形,先端钝或圆,上面主脉两侧可见云斑,脉上及近叶缘有短毛。偶见花,1-2朵腋生,钟状,紫褐色。气芳香,有浓烈辛辣味,有麻舌感。
小叶马蹄香:根茎短。根灰黄色,断面灰白色。完整叶展开后呈心形、卵状心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上面主脉两例时有云斑,脉上及边缘有短毛;叶柄长3-15cm。气芳香,味麻辣,略麻舌。(《中药大辞典》)
本品全株常卷曲皱缩。根状茎呈圆柱状,长1-2cm,直径2-3mm,灰棕色,具节和环纹。根占主要部分,须状,长6-12cm,直径1.5-3mm,表面灰棕色,较平滑;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白色,中央有细小深棕色圆形中柱。叶少数,通常1枚;叶片破碎或皱缩,展平后呈宽心形或肾状心形,长3-6cm,宽4-7cm,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叶柄长4-13cm。花有时可见,生于叶腋,几无柄,暗紫棕色,花被筒钟状,内壁有突出呈网格状花纹。全体,尤以根茎与根气芳香,味辛辣。(《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性味归经

辛,温;有小毒。(《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辛,温,小毒。(《中药大辞典》)
辛,温;有小毒。(《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功效

祛风散寒,开窍止痛。(《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祛风散寒,消痰行水,活血解毒。(《中药大辞典》)
祛风,散寒,止痛。(《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中暑发痧,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主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头痛,齿痛,胃痛,痧气腹痛,瘰疬,肿毒,蛇咬伤。(《中药大辞典》)
用于风寒头痛,关节疼痛,痰饮咳喘;外治牙痛。(《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用法用量

1.5-3g。(《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内服:煎汤,1.5-6g;研末,0.6-3g;或浸酒,外用:研末吹鼻,或鲜品捣敷。(《中药大辞典》)
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患处。(《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用药禁忌

本品含马兜铃酸,慎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体虚多汗、咳嗽咯血患者及孕妇禁服。大量服用可引起头痛、呕吐、黄疸、血压升高、烦躁、痉挛等中毒等症状,严重的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置干燥阴凉处。(《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后浸出1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l%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溶液由浅棕色变为棕紫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
②治呼吸喘息,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和者: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哮呴: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方》黑马蹄香散)
④治暑天发疹:杜衡根(研粉)三至四分。开水吞服。
⑤治损伤疼痛及蛇咬伤:杜衡(研末)每次吞服二分;外用鲜杜衡,捣敷患处。
⑥治蛇咬伤:杜衡根一至二钱,青蓬(菊科牡蒿)叶、竹叶细青(兰科斑叶兰)各等量,金银花三至四钱,野刚子(马钱科醉鱼草)五至六钱,水煎,一日三次,饭前服。
⑦治疮毒:杜衡根、青蓬叶各一至二钱。捣烂敷患处。(④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⑧治无名肿毒,瓜藤疽初起,漫肿无头,木痛不红,连贯而生:杜衡鲜叶七片,酌冲开水,炖一小时,服后出微汗,日服一次;渣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蛀齿疼痛:杜衡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福建民间草药》)

中药炮制

取原药,除去杂质,切段。筛去灰屑。(《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毒性

杜衡挥发油腹腔注射170mg/kg,20min后呈轻度镇静,LD50:挥发油小鼠灌胃1.823g/kg,腹腔注射0.672g/kg;解脂丸灌胃5.067g/kg,腹腔注射1.926g/kg。(《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治风寒咳逆。
2.《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3.《本草纲目》: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杀虫。
4.《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
5.《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
6.《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7.《本经逢原》:杜衡香窜,与细辛相似,故药肆以之代充细辛。但其气浊,不能搜涤少阴经中之寒,稍逊细辛一筹耳。

原标题:杜衡
词条标签:杜衡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