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玄参(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主产于浙江东阳、杭州、临海、义乌、临安、富阳、桐庐等地。产量大,质量优。

  • 中药名称玄参

  • 中药学名(拉丁名)SCROPHULARIAE RADIX

  • 别 名重台、鬼藏、正马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玄参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浙江东阳、杭州、临海、义乌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浙江东阳、杭州、临海、义乌、临安、富阳、桐庐等地。产量大,质量优。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缴沟、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9-15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中国药典2020》)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5个成群,多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壁较厚,层纹明显。韧皮射线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亦多裂隙;导管少数,类多角形,直径约至113μm,伴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核状物。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5ml,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玄参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哈巴俄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水(12:4:1)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2.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3.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4.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
5.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医学心悟》消瘰丸)
6.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煨)五钱。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7.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

中药炮制

除去残留根茎和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中国药典2020》)

道地性

浙药

相关论述

1.《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
2.《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癥,定五藏。久服补虚明目,强阴益精。”
3.《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4.《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5.《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能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6.《品汇精要》:“清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7.《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8.《广西本草选编》;“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高血压。”

传说渊源

       玄参即元参,因其通身乌黑亮泽,形圆质润,又有人参之形,所以又名玄参。传说,在宋代,为了避始祖玄朗的名讳,就不得不把“玄”字改成“元”字了。也不许玄参再是黑的,玄参只好变成青白色。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为了避康熙玄烨的避讳,“玄”字又改为“元”字。玄参一怒之下,将自己变成先白后黑,于是,人们就给它起了个绰号叫变色参。
       传说归传说,事实上早在汉代,它的变色之性已使它有了“鬼藏”的别称,鬼藏的意思就是鬼变脸。

原标题:玄参
词条标签:玄参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