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秦艽(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以甘肃产量最大、质量最好;麻花秦艽产于甘肃、青海、四川、湖北等地;粗茎秦艽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小秦艽产于河北、内蒙古及陕西等地。

  • 中药名称秦艽

  • 中药学名(拉丁名)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 别 名秦胶、秦札、秦纠

  •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 龙胆科

  • 分布区域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以甘肃产量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以甘肃产量最大、质量最好;麻花秦艽产于甘肃、青海、四川、湖北等地;粗茎秦艽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小秦艽产于河北、内蒙古及陕西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断面黄白色。(《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3-10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久痛虚羸,溲多、便溏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龙胆苦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栎瘿酸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5μl和上述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50: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知母、甘草(锉、炙)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秦艽汤)
2.治消渴,除烦躁:秦艽二两(去苗),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3.治小便艰难,胀满闷:秦艽一两(去苗)。以水一大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前分作二服。(《圣惠方》)
4.治黄,心烦热,口干,皮肉皆黄:秦艽十二分,牛乳一大升。同煮,取七合,去滓,分温再服,瘥。(《广利方》)
5.治头风疼:秦艽、白芷、川芎各6g,藁本9g。水煎服。(《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6.治胎动不安:秦艽、阿胶(炒)、艾叶。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糯米百粒,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妇人大全良方》秦艽汤)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2015》)

道地性

北药、 秦药

相关论述

1.《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2.《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3.《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
4.《四省本草》:“疗酒黄、黄疸。”
5.《日华子》:“主传尸、骨蒸,治疳及时气。”
6.《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
7.《医学启源》:“治口噤,及肠风泻血。《主治秘要》云:养血荣筋,中风手足不遂者用之。”
8.王好古:“泄热,益胆气。”(引自《纲目》)
9.《纲目》:“治胃热,虚劳发热。”
10.《本草正》:“解瘟疫热毒,除潮热烦渴及妇人眙热,小儿疳热瘦弱。”
11.《痧胀玉衡》:“活血祛风,消痧毒。筋骨疼痛,壮热不者,非此不解。”
12.《药性通考》:“散风去湿,去肠胃之热,益肝胆之气。”
13.《医林纂要▪药性》:“补肝,燥脾,而善行下部,引木以疏土。”
14.《本草求真》:“除肠胃湿热,兼除肝胆风邪,止痹除痛。”
15.沈文彬《药论》:“(治)肠风脏毒,痔漏脱肛。”

传说渊源

       战国时期,秦国四处发兵,攻占其他六国的城池。士兵常年征战在外,风餐露宿,因此不少士兵患上了腿痛、膝盖痛的毛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得病的士兵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少士兵在冲锋陷阵时由于腿脚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
       部队中有一个随着军队一路南下的年轻军医,不仅亲眼目睹自己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由于腿痛不便被对方士兵杀死,而且还看到很多老百姓除了饱受战争之苦外,同样受到腿病不便的折磨,这让他心痛不已。
       一路上不知道尝了多少种药,遭遇过多少困难,都没能打消他找药的决心。一连数月都未能找到适合的草药,他身心俱疲,但是一想到那些正在遭受病痛的百姓和士兵,他又继续踏上了寻药之路。
       一日,在寻药途中他遇到一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者,老者看上去百十来岁了,但是仍然面色红润,即使全身负重也能健步如飞。请教之后,才知老者乃名医扁鹊之徒。
       军医无比敬慕遂拜老者为师,随老者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年轻的军医问道:“师傅,我在军营中和路上遇到很多腿痛、膝盖痛的患者,但是苦于无药治疗,请问师傅,治疗这个病可有良方?”老者随手便指着路边的一株草说,这个草能治疗你说的腿疾,你多采些这个草去给百姓治病吧。
       说完便从怀中拿出一本帛书交到他的手中说:“这是扁鹊先师留给我的医籍,我已经老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游走四方为百姓治病了,你拿去好好学习。你跟随我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已无可教你的东西了,记得为医者不得以已之医术为求财之本,当以除却天下百姓之病痛,记已任,方可为大医,切记切记!”说完便骑鹿而去。年轻的军医眼含热泪,向师傅磕了3个响头后,便下山去了。
       下山后,他按照师傅的教诲,教身患腿疾的百姓和士兵自己识药、采药,渐渐地这些百姓和士兵的腿疾都痊愈了。随后他游历各地给百姓治疗这种腿疾。由于这个药材来自秦国,且药材干燥后根茎有皱纹并且绞结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药材叫做“秦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秦艽”。

原标题:秦艽
词条标签:秦艽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