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乌梅(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Armeniaca mume Sieb.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浙江、湖北、广东。以四川产量最大,浙江质量最佳。

  • 中药名称乌梅

  • 中药学名(拉丁名)MUME FRUCTUS

  • 别 名梅实、黑梅、熏梅

  • 所属功效类 收涩药

  • 蔷薇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浙江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Armeniaca mume Sieb.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浙江、湖北、广东。以四川产量最大,浙江质量最佳。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6-12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不宜多食久食。(《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石细胞极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几无色或淡绿黄色,类多角形、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0-72μm,壁厚,孔沟细密,常内含红棕色物。菲腺毛单细胞,稍弯曲或作钩状,胞腔多含黄棕色物。种皮石细胞棕黄色或棕红色,侧面观呈贝壳形、盔帽形或类长方形,底部较宽,外壁呈半月形或圆拱形,层纹细密。果皮表皮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非腺毛或毛茸脱落后的痕迹多见。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约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梅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纲目》)
2.治久痢不止,肠垢已出: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肘后方》)
3.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补缺肘后方》,即《圣惠方》乌梅丸)
4.治痢兼渴:麦门冬三两(去心),乌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强半,绞去滓,待冷,细细咽之,即定,仍含之。(孟诜(必效方》)
5.治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济总录》)
6.治大便下血不止: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
7.治小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纲目》)
8.治妇人血崩:乌梅烧灰,为末,以乌梅汤调下。(《妇人良方》)
9.治消渴,止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去滓,临卧时服。(《简要济众方》)
10.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乌梅十四个,辣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师集验方》)
11.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12.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日用本草》)
13.治伤寒下部生匿疮:乌梅肉二两,炒令燥,捣细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汤下十丸。(《圣惠方》)
14.治劳疟劣弱者: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长,生姜一块。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温服。(《本草图经》)
15.治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刘涓子鬼遗方》)
16.治咽喉肿痛:乌梅一两,双花二两,雄黄四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一钱。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7.治化脓性指头炎:乌梅肉加适量的食醋研烂,或用乌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乌梅软膏外敷,每日上药一次。此方对脉管炎所引起的指(趾)头溃疡也有效。(《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8.治小儿头疮,积年不差: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中药炮制

乌梅: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皮肉鼓起。(《中国药典2020》)

道地性

浙药、 南药、 川药

相关论述

1.《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2.《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3.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4.盂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5.《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6.《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7.《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赢,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8.《用药心法》:收肺气。
9.《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10.《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11.王好古: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12.《纲目》: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NI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即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
13.《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14.《本草新编》:鸟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15.《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传说渊源

       相传600多年前,在上杭城郊水南有一个叫乌梅的女孩,每到青梅成熟间,便每天采些梅子,划着小船渡过汀江到上杭城沿街售卖。一天,天上电闪雷鸣,突降大雨,乌梅急忙躲到一屋檐下避雨,片刻间,屋内走出一个小伙子,帮着乌梅将青梅提进屋里,取出火炉给乌梅烘烤被雨淋湿的衣衫。
       寒暄时,乌梅向小伙子吐出了自己的苦衷:家有杭梅数十株,身为独女,家中父母年迈,生活拮据,梅子成熟时,卖些小钱,以补家用,可每到此时,又恰逢梅雨季节,许多梅子或不等采摘便熟烂于树下,或来不及卖掉坏于家中,收成甚微。一时间,气氛沉寂了下来,看着乌梅微锁的愁眉,小伙子怜爱之心隐隐而生......
       望着一闪一闪的炉火,小伙子突然说道:“有了,有办法了!”“把梅子烤干了,就可以储存起来,一年四季都能卖了,也不用愁梅子会烂掉了。”乌梅一听,眉宇顿开,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以后再也不用发愁了!”她恨不得马上回到家去试做。可雨越下越大,汀江的水越涨越高,天色也渐渐黑了下来,家住对岸的乌梅又发难了。就在此时,小伙子的父母回来了,好心的妈妈要留乌梅在家过夜,乌梅生怕自己的父母担心,怎么也不肯留下,爸爸便叫小伙子护送乌梅过江。
       乌梅刚到家门口,焦急万分的爹妈就急迫地问:“梅子,雨这么大,水这么激,天又这么黑,你是怎么回来的?”一心想试烤梅子的乌梅,无心作更多的解释,削皮地回了一句:“骑竹马回来的!”便一头钻进了黑暗的厨房,折腾起了烤梅试验。
       第二天一早,小伙子迫不及待地来到江边等待乌梅的好消息,可等来的却是乌梅羞涩的眼光和疲惫的身影,乌梅告诉他,梅子没有烤成功:开始烤一阵,梅子里面像煮烂的酱,烤干后又像烧黑的碳。小伙子听了心里很沮丧,一声不吭地陪着乌梅卖了一天的梅子。
       傍晚回到家里,小伙子的父母看到儿子闷闷不乐,便问明原由,做了几十年手工草纸的父亲听了后,借鉴焙纸的经验,提出用文火低温焙烤的方法再试。小伙子一听,兴奋的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奔向江边撑起竹排直向对岸,离乌梅家老远就大声叫:“乌梅!乌梅!”邻里们探头便问:“这是谁呀?”“好俊哦!”这时乌梅才意识到自己还没问小伙子叫什么名呢,可又无法向他人解释,想起头一天和父母玩笑的那句话,便脱口而出道:“他叫竹马!”
       这一夜,乌梅和“竹马”彻夜未眠,按照“竹马”父亲讲授的文火低温慢烤方法,烤出了第一笼乌黑发亮的梅干。清晨,带着成功的喜悦,俩人把梅干运到城中的学坪里售卖,大家问他们这叫什么,他们回答说:青梅干。可从未见过这种黑色青梅干的人们一开始并不很接受。
       一天,有位老先生来到摊前,看到他俩纯洁无暇,便笑笑地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乌梅’”。“你们卖的是什么呀?”“青梅干。”“青梅干怎么是黑色的哟?”这一问,把这对年轻人问哑了。先生微笑地说:“孩子,就叫‘乌梅’吧,叫乌梅好,乌乌亮亮,酸酸甜甜!”说着,先生拿起一粒乌梅尝了尝,顿觉生津解渴,酸香醇正,连连称赞到:“甚好!甚好!”乌梅一听自己的梅干得到称赞,提起一篮子乌梅,一定要送给老先生,老先生欣然收下了。
       时隔不久,乌梅干渐渐畅销了起来,一时间,竟出现了一“梅”难求的现象。原来老先生是一位当地有名的郎中,见到乌梅干后,料是样好东西,凭经验预测此物可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经过临床实验,果然具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等功用。得到当地民众广泛的认可和欢迎,成了一味家家皆备的便药良方。乌梅,也成了“乌梅”与“竹马”的定情信物。

原标题:乌梅
词条标签:乌梅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